历史老照片:1945年,河北翼中王庆坨镇(天津武清区)伪镇长代表日寇向八路军商议投降事宜。
1945年7月,抗日战争进人最后胜利阶段,八路军冀中军区发动大清河北战役。
7月13日开始,连续攻克胜芳、信安、堂二里、码头和武清县境内的得胜口、杨芬港等伪军和伪大乡自卫团据点。
7月18日,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三十八区队和武清县大队,突破日伪武清县边界封锁沟——‘毁民壕’,进入今武清区界内,在黄花店以南地区展开捣毁战。将石各庄、八里桥、汉沽港、东沽港伪军和伪大乡自卫团迫退到王庆挖、黄花店两个孤立据点内。
9月2日,驻王庆坨据点的伪武清县保安联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刘阔然,在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三十八团和第八军分区六十三团的严密包围下,率部投降。同日夜,驻黄花店据点的伪武清县保安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张翰臣,率部逃往杨村。至此,路南武清县全境解放。
冀中军区部队大清河北战役,共消灭日伪军3500多人,收复县城一座,拔除敌据点70多处,解放区面积扩大1000多平方公里。至此,冀中军区已拥有12座县城,11800多个村镇,人口近900万。”
这幅照片中,代日寇出面议降的伪镇长,满脸堆笑的从者,引路的八路军战士—一伪镇长的猥琐,从者的卑躬,八路军战士发自内心的畅快——仅仅一幅现场瞬间捕捉的画面,就能清晰准确地刻画出抗战后期战场形势逆转之后,敌我双方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摄影者袁克忠不仅记录下了敌寇议降这个重要的新闻事件,而且入骨三分地刻画出穷途末路的敌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议降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与八路军战士一起感受胜利的欢欣。
袁克忠(1921~2007)河北深泽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第八、第九军分区任摄影组长。先后筹建、创办了《人民画报》《中原画刊》。曾任西藏军区高原战士画报社副社长、新华社摄影部主任,新华社摄影六经理室副经理、研究室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