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什么情况下要就医?产检可以延后吗?万一错过怎么办?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
很多人都很焦虑
尤其是孕产人群
孕期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就医过程如何防护?
产检可以延后吗?万一错过怎么办?
卧龙妇幼为您答疑
↓↓
孕期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孕期要不要去医院,分为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
01
产科因素,也就是妊娠引起的不适,这几种情况要去医院∶
●反复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或出血增多;
●突然头痛、血压升高、胎动异常等;
● 孕晚期有分娩征兆。
02
非产科因素,需要就医的情况包括∶
●发热时间长或体温高,超过39℃,或者症状好转后又出现发热;
●出现头痛、耳痛、鼻窦疼痛、严重的喉咙疼痛且对症处理后未见好转;
●有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紫、胸痛或心跳加快;
●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
●鼻塞、流涕、咳嗽超过10天左右没有缓解或鼻塞、流涕、咳嗽严重影响睡眠休息等日常生活;
●其他担心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
去医院产检,如何做好防护?
1、和医生沟通调整产前检查方案,可通过医院孕妈微信群进行线上咨询,减少面诊次数,实行预约就诊,避免过多等待,如果预约的就诊时间不能来院,不要着急,可改约时间。
2、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出租车,最好自驾出行;
3、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找人少通风的位置等待,尽量减少在室内停留的时间;
4、出门到医院,建议全程佩戴N95口罩;
5、随时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在不便于洗手的时候,保持手卫生;
6、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病毒也会通过接触传播;
7、产检完回家后,妥善处理口罩,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
8、在医院和路上,和其他人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产检可以推迟吗?万一错过怎么办?
产检错过了,能不能延后,主要看孕周和错过的是什么产检以及错过了多久。
一般从建卡开始到生产,孕期检查有11~13 次。除了一些重要的产检建议在相应孕周范围内完成外,其他一些产检项目也可以居家监测,如血压、心率、体重,计数胎动等。
一些只能在医院完成的产检,比如抽血、B超、宫高、腹围等,可以提前规划好,在做重要产检时一次性完成。
但是孕期有几个重要的产检项目,孕妈妈千万不要错过∶
不能错过的4类重要产检
9~13+6周:早期唐氏筛查+早期NT筛查
15~20+6周:唐氏筛查(俗称中唐),存在高危因素的女性可选择无创 DNA 或羊水穿刺等
20~24周:中孕期超声筛查(俗称大排畸)
24~28周:OGTT筛查(糖尿病筛查)
强调:孕期产检注意事项
01
如果您是孕早期的孕妇,前期B超已确认宫内怀孕,如无特殊情况,那么您就安心在家休养。什么是特殊情况呢?就是出现了腹痛和阴道流血,此时请您及时来院就诊。
02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注意每日测量体温、体重变化,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
03
在妊娠9~13+6周期间,需要做早期的B超筛查,也就是NT检查,非常重要,不能省略。
04
大家常说的“唐筛”,也就是血清学产前筛查,早期筛查在孕9~13+6周、中期筛查在孕15~20+6周进行;“羊水穿刺”一般安排在孕18~24周。“唐筛”必须要做,至于“羊水穿刺”,根据医学需要来决定。这几个时间段,大家要记清楚,不要错过了检查的最佳时间。
05
孕20~28周这段时间内,产检频率通常每个月一次,这个应该要保证。一般建议在孕20~24周完成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在孕24~28周完成胎儿超声心动图和OGTT(糖尿病筛查),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和OGTT检查,非常重要,不能省略。
06
孕28周以后,一般每两周需要产检一次,直到孕36周。
这段时间,胎儿逐渐长大,尤其在32周~34周,是对孕妇心功能考验最大的一段时间,医生会根据孕妇的情况为您安排B超、心电图、生化等相关检查,并对孕妇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所以,这段时间,两周一次的产检需要大家按照约定的时间来进行。当然,适当早几天晚几天问题都不大。
07
孕36周以后,产检频率通常每周一次,孕36~38周前后安排B超、胎心监护和其他检查。每周产检胎心监护检查必不可少,在家里自己数胎动显得尤为重要。(妇幼健康科普)
END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卧龙妇幼温馨提示
减少非必要外出,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距离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共同筑牢疫情防线
来源:卧龙区妇幼保健院
谁更新ios16.2是为了可以唱KTV用的?
ios16.2正式版本来了,相比较缝缝补补的行为,这次让我感兴趣的就是Apple Music上线的K歌模式,只要你是iPhone11及以上的用户,就能享受这个叫Apple Music Sing的功能,说白点就是调节人声,实现KTV效果。
反正我是为了这个功能才更新的,整体使用下来,细节做的不错,操作也很简单,也大大的提高了Apple Music 的使用频率。
不过也就图个新鲜了,后续大几率会吃灰。#畅聊数码新品#
#在头条看见彼此#
决定开始写头条是什么时候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当时有很多想写的东西,却缺少一个能够接纳我稚嫩文笔的平台,而头条解决了我的烦恼。
注册账号:记得当时想了很久要叫什么,后来想到的几个昵称还都已经被注册过,最终随便起了个名字,当然,现在的名字已经是改了几次的。
确定写作方向:因文章要求较高,所以选择了形式内容更简单的微头条,也仔细琢磨过具体的创作方向,最后还是以我之所见所闻为切入点,想要把这些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别人的人生中吸取经验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关于更新频率:有时有了素材就会立刻更新,但更多的是因为生活工作的琐事导致空闲的时候只想休息,也因此渐渐在世俗中失去了当时想要写作的初心,以后会好好调整自己,继续保持更新。
关于粉丝:目前为止的粉丝数几乎和最开始一模一样,而这些粉丝也是最开始分享的故事积攒下的,真的很感谢大家愿意来关注我,我也会进一步磨练自己的文笔,不辜负大家的关注。
关于收益: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攒的收益还不足以达到提现门槛,所以真的有点丢脸,看看其他的账号,大家都做的很好,再想想当初想要赚钱的小心思,还觉得挺好笑的。
最后,如果有人愿意点进来看我的这篇碎碎念,真的十分感谢,以后我一定会多多更新,好好刷存在感的。
再就是现在外部环境比较特殊,大家一定注意保护好自己,要一直保持健康啊。
一文读懂“扩大内需”大战略!对投资有何影响?
12月14日晚,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本次内容更偏向宏观统领层面,其核心思想包括: “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有效供给。全文频率中,发展(209处)>消费(80处)>投资(53处)>制造(40处),文件提出两大要点,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纲要发布为市场注入中期强心针,如何理解这份纲要?
01为什么在当下提出“扩大内需”?
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内外复杂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消费”拉动,客观上也能够拉动。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也就是《纲要》里提到的“内需”。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马车”,但距离发达国家80%的比例还有差距。
过去我国以地产、基建为主的投资促增长,投资要靠地方财政来推动,导致各地杠杆偏高,还造成重复建设,最终又影响到了经济的增速。近两年高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也难以为继。11月出口同比下降8.7%,降幅远高于10月份的-0.3%,也超过市场预期的-1.5%。在全球经济失速、外需趋势性回落的大环境下,出口数据下降或是客观趋势。
相比之下,由于拥有14亿人口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消费就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扩大内需对于2023年实现稳增长,重要性提升。此次纲要也把“消费投资”放在了第一位,“投资”要优化结构,更有效服务于“消费”。
当前我国进入疫后复苏关键期,借鉴主要经济体,在管控放开后,消费都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各地已经在积极发放消费券,如果顶层设计再为消费添把火,佐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将加快“消费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02 后市消费行情怎么看?
复盘中国历史上四次扩大内需、宽信用,期间的A股大牛市:
这一次扩大内需,与前四次有相似,也有很大不同。相似之处在于,同样面临外部冲击、经济增长的压力,也需要托基建、稳地产、扩制造业。但不同的是,1998年扩大内需战略的抓手是基建,2008年加入了地产,2014年有互联网红利,2020年依托中美经济错位,这一次,要依赖消费内生力。任务更艰巨,不仅要拉经济,同时也要拉民生,面临的挑战还叠加了地产收缩、全球能源危机。
但我们也站在前所未有的转折点,消费拉动经济已经具备了深厚基础, “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正迎来深远变革:
例如,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汽车新车销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消费新业态出现,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白马股,与货币流动性和居民收入增长几乎呈正相关的关系,历史上大消费2009-2011年、2016-2017年、2019-2020年这三轮超额收益行情,与扩大内需和A股大牛市几乎同期。
这一次,顶层设计更加精准聚焦“内需”,下定决心同时拉经济和保民生,无疑为走过两年谷底的大消费,增加新的投资逻辑,进一步打开向上反弹的空间。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个股推荐及投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头条看见彼此#作为一名原创作者,我聊聊我在创作路上的故事和经历。
这么说吧,头条是我唯一一个日更的,也是原创内容发得最多的一个平台。以前我也在其他平台写东西,后来基本都放弃了,或者很少更新了,只有头条是我笔耕不辍的唯一平台。
截止到今天,我在头条上创作了1439天,累计发布了5902条原创内容,平均每天创作更新4条多原创内容,收获了320万的赞,7300多万的阅读量,虽然这和人家大V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尤其是最近一年,我更是加大了创作的频率,一条是一条地写,有不少单条原创内容的留言和点赞经常破万,这更是读者给予一个作者的最大奖赏。
之所以在头条上写东西,一个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只要是写得好的内容,还是有被发现和发掘的价值的,这体现了平台对于原创作者的尊重以及鼓励,尤其是当我的粉丝并不多的时候,这份尊重与鼓励就变成了作者创作的动力。
经过最近一年的努力创作,我的头条号粉丝数也年初的两三万突破了现在的九万大关,并继续努力向第一个十万迈进。虽然粉丝总数并不多,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认认真真地写原创内容,就不缺乏被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这不但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我是做记者出身的,以前在传统媒体工作,前前后后写了20多年东西,从早期的报纸、杂志,到后来转移阵地在网络上写东西,曾经论坛火的时候,博客火的时候,我都是网络上的活跃分子,早在2009年的时候,我还获得过首届中国网民大会“中国十佳博客奖”;这么多年以来,虽然出过书拍过电影,但从事的都是和文字有关的工作,写东西也是我唯一割舍不下或者说养家糊口的方式。
对于我来说,有好的平台,有积极的创作态度和原创能力,现在写,以后还会继续写。就像我给自己写的一个座右铭那样:用观点彰显力量,让文字温暖人生。这是一个原创作者的创作态度。
我认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做沉默的大多数,任何时候我都要秉承中肯中立的态度去搞创作,去发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候,可能我的有些观点、看法和别人不一样,但只要中肯中立,不突破社会和个人的底线,就不怕别人的冷眼旁观和冷嘲热讽。
2022年即将过去了,2023年就要到来了。面对过去的一年,没有什么可怀念的,过去的终究是会过去的,而到来的终究还是会到来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放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笃行致远,砥砺前行。共勉。#鸿水说#
【iPhone X之前老机型不再支持 iOS 17支持机型名单曝光】
近日,海外爆料人曝光了一份iOS 17支持的机型名单,该名单中起步机型为iPhone SE2(A15)以及一代神机iPhone XR(A12),而此前保有量巨大的iPhone 6到iPhone X均已经不再支持升级。
据悉,iOS17将支持App多开,应用分身,此前一直被安卓小伙伴们嘲笑的无法微信双开终于要在iOS 17系统实现。
iOS 17可以实现应用多开
除此之外,Siri的唤醒词将会从Hey Siri变成更简短的Siri,即便唤醒词变得更简短了,大家日常使用Siri的频率高吗?
Siri唤醒更简短
此前还有传闻,iOS 17将会实现应用分屏,但我个人认为除了Plus和Pro Max大屏机型或iPad拥有这种分屏显示都十分合适,但如果是iPhone的标准版这种应用分屏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原本屏幕就不大还要同时显示很多东西,操控体验也不会太好。
iOS 17将支持分屏显示
理论上如果想要尝鲜最新系统和最新的功能,入手最新的iPhone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iPhone用户存在一个共识就是只要我不跟着升级我手里的iPhone就一直丝滑好用。不得不承认,确实你不跟随iOS的推送,大部分iPhone就能一直丝滑流畅,但如果长期如此,直到应用的使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不得不做升级考虑,到时候你手里的微信无法和其他人共通数据的时候,你依然还要升级手里得iPhone。
(8090369)#iPhone#
“你与亲密之人之间的爱和你与其他人之间的爱,两者明显的区别在于频率问题。相处时刻累积得越多,你能够感受到积极共鸣的机会也就越多。这些机会改变着你:让你与陌生人之间不断建立新的联结,把熟人升级为朋友,甚至将你最珍视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亲密的标志性特征是相互响应,是一种你和你的灵魂伴侣或挚友之间彼此理解的感受。这意味着你们在交流互动的时候,对彼此的内在想法都已透彻了解,由此能够体贴周到地为对方着想。亲密是一种让人觉得安全、可以抚慰人心的感觉。你知道对方真正了解你、欣赏你,因此在他面前身心能够彻底放松,解除所有的戒备。你们相互信任,对彼此的忠诚也能使这样的信任加深,而且你们能对彼此敞开心扉。你与一个人彼此之间越信任、越坦诚相待,就会产生越多的情感联结。”(《爱是什么》)
幸福来的太突然,小米太良心!昨天才发布的MIUI14今天我的小米11ultra就收到了更新推送。迫不及待更新了之后,感觉系统更流畅更轻快了。尤其是新增了图标的样式,这种胶囊式的图标很喜欢,还有桌面的宠物和植物也另枯燥的桌面变得生动起来。其他一些系统级的更新还在慢慢适应和摸索中。。。。。。爆赞!
这里提个小小的建议,“智能助理”这个桌面小部件能不能给他在系统的升级一下。因为只要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这个“智能助理”就一点用没有了,没网的情况下它就不会自动挑选出常用的app,只会默认显示几个系统应用。能不能让它能够在没有网的情况下也能根据系统级别的算法识别用户使用app的习惯和频率,做到真正的智能推荐呢?
这是我在头条三年挣的第一笔钱,不到150,不容易啊?
想想自己2019年立下雄心大志,要在头条发表图文挣钱,当时的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一直写到晚上11点多,直写的两眼昏花,视力模糊,电脑上的字都看不清,注意力无法集中方停止,去睡觉,坚持写了一个月感觉实在太累了,收货也不大就停止更新了!
我是很佩服头条有位大神,叫什么“秦岭一白”,每周都会更新一位历史人物传记,写的特别幽默有趣,和明朝那些事作者文笔风格很像!但是我看到作者用心写的文章都是几百几千的阅读量,但是作者并不放弃,一直五年如一日在坚持写作,保持一周一更新的频率!可能是在用爱在写作吧!如果是为了收益,早都坚持不下去了!
我在头条停止更新后,把自己的爱好转移到我们公司内刊上,每期都在我们公司内刊上发表一篇文章,一年也就挣个一千多块钱,这是我写作唯一的收益,比在头条高些,只能说往后余生且写且珍惜吧!
又有新品啦!!这周刚刚发布一支中画幅镜头GF 19mm F2.8 C&D-Dreamer,下周还将迎来一支MINI镜头,老蛙的更新频率怎么样[狗头]
猜猜看 这次是……
拿到Xiaomi 12S后的第二周,昨天收到了MIUI 13.0.12的更新,分享一下更新后的体验。
不得不说,Xiaomi 12S给我的系统体验还是不错的。我之前用的是一加6,系统更新频率很慢,而且很多使用的小功能都没有,手机用两年多就不推送更新了。
自从换了Xiaomi 12S后,一周时间就推送了两次更新,这次直接更新到了MIUI 13.0.12。
据说对上一个版本,进行了优化:
1. 首先是大幅提升了微信扫码的识别速度和准确性,这点对于日常使用微信来说,很重要。
2. 其次是:提升了微信浏览聊天记录的流畅度,再也不会掉帧了。
虽然,对比起之前的更新来说,这次并没有更新太多新功能。然而可以看出,官方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上,还是很在意的。
这个版本我用了一天,感觉非常流畅。而续航也是一如既往的给力,值得更新。
节约用水的方法
“节俭的真正含义是:善用你的金钱,为了更长久的富足与安稳克己、自律,过一种有远见的生活。”
.
减少生活资源的浪费,与减少金钱的浪费同理,都是在过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我注意节水习惯已经有一阵子了,之前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60元,开始节水后下降到了45元,其实金额的减少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让生活资源使用更加灵活一些。今天来分享几个我自己尝试后有用的节水方法~
.
▫️手机设置定时,再去洗澡
我是中长发,用洗发皂洗起来很轻松,除了每周会有一次用洗澡刷、发膜之外,其他的洗澡时间都可以控制在5、6分钟左右,用手机设置一个定时,可以减少洗澡的时间和多余的水浪费。
.
▫️随时关掉水龙头,用水时注意储水
在洗漱、做饭的时候,之前会不太注意随时关掉水龙头。现在不仅会随时关掉,还会放一个盆接住这些水来二次利用,像是洗杯子或者没有油污的洗餐具的水,可以用来清洗水池、或者冲马桶用。用氧净泡过抹布的水,也可以用于洗刷卫生间的水池来用,清洁力也不会减少。
.
▫️将脏衣服攒起来
我是在家办公,除了内衣、睡衣、运动服之外,其他的衣服更换频率不太高,大约会一周清洗1-2次衣服。家里没有脏衣篮,每次洗衣服过后会晾干洗衣机的滚筒,平时也会注意保持桶内的干燥,所以换洗的衣服直接放入桶里,大约10-15件才会开始清洗。
.
▫️储存煮食物的水
我自己吃煮的食物比较多,煮面的水、焯蔬菜的水、煮鸡蛋的水……这些烹饪时没有油污的水都可以储存起来,倒入储水桶里用于日常冲马桶使用。
.
▫️有空间条件的可以接雨水,给植物浇水
这个方法是我姥姥一直在用的,姥姥有一个养花的小院子,院子里经常会放2个水桶,在下雨的时候接雨水,经过太阳晒一晒之后,再去浇花是很不错的方法,将自然的资源回归自然。
.
当看到水费的小票金额减少的时候,会为自己之前为节水所做的努力而感到开心,通过自己的认真生活,珍惜物品和各种资源,比消费、购买物品会更加有“获得感”,谢谢你看到这里。
我应该是阳了,分享一下亲身经历。
1:昨天晚上我开始不舒服,晚风一吹感觉非常寒冷,甚至有发抖的感觉。我下意识明白自己可能在发烧,大概率是阳了。
2:之后喉咙开始不舒服,随之大量饮水,症状减轻。但一段时间后不喝水,喉咙又开始不舒服。因此我发现喝水的频率决定了喉咙症状的程度,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
3:接着全身开始发烫,一测38.5。于是我关掉了家里一切可能漏阴风的地方,因为这种情况下阴风进来就是杀人诛心的感觉。
4:暖气和空调一起开,感觉良好。因为时间还早,才晚上8点不到,就装模作样看了一会书。随后脸蛋的温度逐渐升高,这书大概是看不下去了,就去洗澡准备休息。
5:洗了个烫水澡后,状态良好,开始入睡。但在被窝里人全身处于滚烫状态,没法睡。从晚10点~晚1点期间,大概醒了小10次,每次醒来就是上厕所和补水。之后玩了半小时手机,继续睡,半夜2点~早5点期间,醒了大概有5次,随后一觉醒来已是早7点了。
6:频繁的醒来让我觉得很不耐烦,索性不睡了,准备吃饭。这时阴风的杀伤力已经没有昨晚强大,我能顶着寒风出门把外卖小哥放在邮箱边的包子豆浆都拿回来。
7:回到家后,背部大面积酸疼,大腿也有不舒服的状态,我开始坐在椅子上静养。讲道理这种疼痛级别,对我来说确实是小意思,但对很多人来说,吃不消我也是相信并认可的。
8:大概第二天早10点时,疼痛级别达到巅峰,全身像被人打了一顿。但毫不夸张的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能集中注意力写稿子的,若是能看电视剧那就更没问题了,所以大家想想就知道,症状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9:中午12点时,疼痛感下降,在朋友们的强烈劝说下,我含泪吃了一颗布洛芬。潜意识中我是非常抵触这类药的,因为身边很多朋友感冒在吃,发烧在吃,高反在吃,姨妈疼也在吃,说明这药的主要属性就是麻痹神经。(个人想法,欢迎指正)
10:布洛芬确实是“神药”,下午1点时症状全无,除了需要继续喝水,一切感觉极其良好。甚至认为自己可以立马绕着锦城湖跑上5公里。
11:下午2时开始午休,一觉醒来4点半,中途没有醒来,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
12:下午6时,状态一切良好,胃口正常,直接下肚3两小面。
13:晚间7时~发稿时,一切良好,没有任何疼痛感,饮水量也大幅度下降,讲道理这时布洛芬的功效应该结束了。至此,24小时新冠体验卡大概率结束。如果明天又开始发烧或者出现疼痛,我会继续更新给大家。
小结:高频率饮水是降低喉咙痛苦的法宝,布洛芬确实很管用,但建议意志力坚强的人可以不吃,能忍则忍,毕竟是药三分毒。
第一晚因高烧无数次醒来的体验确实挺差,老人小孩大概率需要通过照顾和陪伴来降低痛苦,有条件的人也可以选择最近和家人同住,相互有个照应,这对心理建设和情绪影响都非常重要。
对于独居的年轻人来说,没问题,放心。一个人生病一个人照顾自己,这本身就是对坚韧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和提升。在人生的长河中,这类事件体验的机会不多,直面它,战胜它,你就是真正的勇士。
莫泊桑曾说过:生活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祝大家顺利过关,一切安康[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