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兵的时候,国家那时候还困难,大衣还不是每人一件,实行交旧换新,退伍交回,我们新兵到部队每人领一个不知道多少代老兵穿过得大衣,那家伙乌黑发亮,犹如衣服外面裹了一层装甲,有的里面棉花都露出来了,一朵一朵,不管旧还是破,可穿上很暖和,那大衣也是万能滴,修车地上一铺,走累了休息时不管是雪还是草堆,一铺一躺,晒着阳光那叫一个美,记得有一次在内蒙训练时,晚上放电影,大伙穿的大衣上面棉花一朵一朵露在外面,离远处一看犹如羊群一样。把团长笑得直不起腰了,现在生活好了,可总忘不了艰苦时快乐的时光。
757年,河西将领安重璋独自一人赶赴灵武,对即位不久的唐肃宗说:“陛下,现在叛贼安禄山势头正盛,我愿追随陛下讨伐此贼!为了以示决心,恳请陛下降下恩旨,容我安氏一族改姓,以别于安禄山那逆贼!”唐肃宗李亨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便赐国姓“李”于安重璋,并让他归于李光弼手下听差。
不久之后,唐肃宗派李光弼等人收复长安,李重璋也参与其中,并多有功绩,深受唐肃宗和李光弼的赏识,后来更是被唐肃宗派去迎接太上皇唐玄宗回朝,因此得到唐玄宗赐名为抱玉,这对于粟特族出身的他来说,可谓是很大的恩典了。
李抱玉,出身于一个唐朝功臣家族,其曾祖父安兴贵曾经因为拥护之功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并准世代镇守河西。受此影响,李抱玉自小便好骑马射箭之术,对军事就更是喜爱,深受族人的夸赞,认为他将是安家又一个大人物。
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国家情势危急,李抱玉便想要带领部下进京效力。可没等他出发,便听说唐玄宗弃长安而奔益州去了,他只好停在西州抵御贼寇。
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李抱玉听闻后便第一时间赶去面圣。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忠义,他见到唐肃宗后第一时间便要求朝廷恩准自己改姓。当时的唐肃宗正是用人之际,对李抱玉也早有耳闻,便十分高兴地赐李抱玉为李姓,便有了开头一幕。
李抱玉效忠李亨之后,归到李光弼手下,积极参与军事活动,多有功劳,于第二年被任命为四州节度使,并以偏将的身份随同李光弼守河阳。
759年,史思明二次攻占洛阳,并派兵攻打河阳,情势十分危急,李光弼便对李抱玉说:“贼军势大,我打算分兵守河阳三城,不知你是否愿意替我守住南城两日?”
当时史思明兵力十倍于李光弼,李抱玉内心虽有着急,却还是答应了守南城,但他内心还是吃不准,便和李光弼说:“若两日内守不住,我当如何?”李光弼听了,对他说:“如果守不住,可以放弃!”
李抱玉一听,这不是小瞧自己么!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南城。等到他到了南城,便立即安排修筑工事,进行积极的防御。不久之后,叛军在周挚的带领下来到南城脚下,李抱玉迫于兵力,便只是死守。可周挚却不顾这些,下令大军冲击,南城工事损坏过半,可城依旧没破。
为此,周挚便派人对李抱玉说:“只要你投降,我保你高官厚禄!”李抱玉一听,觉得这是个用缓兵之计的好机会,便对使者说:“我们城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你回去告诉周将军,我们明天就投降!”使者听了自然高兴回去告诉周挚,周挚为此退兵等待。
可当夜,李抱玉一边派人赶紧修复工事,一边派兵绕到周挚军后方。等第二天,周挚来到城下接受李抱玉投降时,李抱玉却主动派兵出击,两边包夹,周挚军大乱,改去攻打中潭城,而李光弼也正等在那,周挚再次失败,河阳三城就此守住,李抱玉功劳最大。
762年,唐代宗李豫上位,为了笼络功臣,便下旨封李抱玉为武威郡王,这对于粟特人来说,又是十分少有的恩典了。
可是李抱玉深知武将功高显贵多半没有好下场,便上书请求唐代宗把王爵收回去。唐代宗开始还不乐意,可李抱玉坚持几次拒绝后,唐代宗只好改封其为凉国公,并任命他为司徒,以示对他不居功自傲的奖励。
第二年,吐蕃进犯长安,唐代宗出逃,何处地方军因此趁机作乱成为草寇,中央军镇压多有不力,唐代宗便想到了李抱玉,让他前去平寇。李抱玉用了几个月时间,逐渐平定草寇之乱,唐代宗十分高兴,再次重赏,并让他镇守歧阳,领凤翔、洛、梁三大府。
自此之后,李抱玉便长期担任凤翔节度使,镇守国家的西边门户。在他的带领下,虽没有征伐之功,西部却长期太平,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富足,对李抱玉称颂不已。与此同时,李抱玉的堂弟李抱真,因他的引荐,成为为国效力的名将,可谓一门忠义。
777年,为国征战多年的李抱玉因病死于凤翔节度使的任上,当地百姓自发为其哀悼。而唐代宗知道后,更是悲痛不已,下令为他罢朝三日,并追为太保,可见对这个少数民族将领的充分认可。
李抱玉作为粟特族的将领,却能积极为国效力,并为此改姓,可见其忠义,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足以说明唐朝之开放。
而深受朝廷重用之后,李抱玉一面提携堂弟等有用人才的同时,一面又懂得拒绝皇室的重赏,将心力放在镇守凤翔和与民休息之上,最终病逝任上,也算是善终,这相比于其堂弟因丹药中毒而死的结局来说,可见其更胜一筹,让人佩服!#头条# #历史# #2021生机大会#
参考文献:《旧唐书》
漩涡中的诗仙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场战乱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盛唐,开始由盛转衰,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为期八年的这场动乱,让大唐这个健硕的壮汉伤筋动骨,元气大伤,逐渐变得虚弱。八年折腾,白骨露于野,百姓颠沛流离,国都沦陷,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幸亏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忠诚良将力挽狂澜,大唐才保住了江山并得以续命。
殊不知,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几颗璀璨的星星命运演绎的大舞台。
先说说中国诗歌历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李白杜甫。李白才高八斗,恃才傲物,他的诗歌受建安诗派尤其是曹氏父子影响较深,想象瑰丽,如天马行空,人称“谪星”。盛唐气象,催生了气势磅礴的唐诗,并将诗歌艺术推到了巅峰,李白的诗歌中将这盛世雄风反映得淋漓尽致。
可是,大家注意到李白最后的命运了吗?李白的人生高开高走,最后却黯然收场,皆因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那个时代的文臣武将,都被卷了进去。李白也不例外。
虽然李白仙风道骨,一副不是人间烟火的架势,但是安史之乱逼着很多人站队,站错了队的可能万劫不复。
那时天下大乱 皇权式微,李亨的小朝廷偏安在灵武(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隅,安禄山的儿子占据了唐都长安,东都洛阳也已失陷,首都陷落,很多人都认为唐朝大势已去,只有郭子仪李光弼等一帮忠臣良将,以及各路李氏王朝的各路力量在奋力勤王。
一些觊觎王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包括李氏皇族子弟,永王李璘就是其中一个。只要不是隐居在大山深处,任何人这时都要做出选择,而且你也没有上帝视角,你能预见未来,知道李唐能拨乱反正,戡乱成功。
李白站在了叛王李璘这一边,成了永王府中的一名幕僚。李白需要俸禄养活自己,李璘需要李白这样的流量大咖来撑门面,于是诗仙李白的手与潜力股李璘的手握到了一起。
历史的发展没有按诗人的思路进行下去,安史之流毕竟是乌合之众,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折腾了八年之后,安氏父子,史氏父子先后领了盒饭,邪不压正,历史的车轮重新走上和平发展的大道上来,潜力股李璘被证明是垃圾股,锒铛入狱,李白作为跟随者也遭了殃,先是被判死刑,后来改判流放夜郎,没错,就是贡献了一个成语夜郎自大的那个夜郎小国,在古代是一个小国,在唐朝是一个小地名,现在则只是一个古代地名,你只要知道夜郎是荒芜的代名词就够了,没准夜里还有狼出没。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得到肃宗李亨大赦天下的敕令,捡了一条性命,但是经过这一折腾,加上年岁已高,李白在两年后的762年,在当涂县叔父李阳冰家中去世。
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最近看了一部剧还没更新完,在这里想推荐给大家。
由张国强主演的《向往的生活》,习惯了他演的军旅钢铁硬汉,猛的转成在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挺吸引观众哦。
包家文(张国强演)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职,还于公司的老板女儿谈着恋爱。可以说顺风顺水,可他内心始终坚持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念从未忘记,因此也离开了公司,回到了乡村,准备大干一番。
刚开始就碰到了他的拥护者蔡主任出车祸身亡,其家人把责任推到了家文身上。可他并没有逃避,勇敢的面对一切,心中的那份执念也激励着他前行。
要在农村改革,搞土地股份制,这种理念是不臣能让村民一下子就接受的。面对自己父亲与村民的质疑与嘲讽,他并没有退缩,终于在几发小的帮助下成功拿了一个大酒店用菜的订单,可以说开了个好头。
可还没来及享受喜悦,在努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被对手安氏集团有心设局下,终于在29集里出了麻烦。由于安平的设局,导致家文公司违约,在银行的贷款也不能按时还息,在村民帮他送货又出了事故,奶奶也受刺激倒下了。
面临破产的家文在四处借钱未果后,决定解散自己辛苦创建的正丰农业。当然了,有一起开创的发小不同意,青梅竹马的冯若兰也在暗暗的帮忙,还有昔日的女友也表示尽最大努力去帮忙。
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的剧情,安氏集团总经理安平让人恨得牙痒,他是一切的幕后黑手。欺骗的梁佳宜(包家文的董事长女友)的感情,故意让她与家文之间产生误会。就连爱慕他的若竹也递交了辞呈!
包冯两大家族的矛盾相信会在家文这一代消除,而且他替领村民真正致富的愿望也一定能实现,希望这部剧的结局不再让观众充满遗憾!
756年六月十四日,因逃跑赶路而精疲力尽的唐玄宗李隆基刚坐下,准备吃点胡饼,便听到营帐外传来喧闹声,正准备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便看到高力士急匆匆跑进来说:“陛下,士兵哗变,宰相已经被射杀,他们马上就往这边来了,您还是躲一下吧!”
李隆基听了,还是十分惊慌的,可是作为皇帝,他还是强行镇定了下来,问高力士带头哗变的是谁。而等到高力士告诉他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时,他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别人他或许不知道,陈玄礼那可是跟着他一起诛杀韦后集团的老人了,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怎么会在这关键时刻出来反自己呢?沉思了一会,唐玄宗拿起拐杖,一边往外走一边对高力士说:“走吧,我们去问一下陈玄礼为何如此。”
等到唐玄宗走出营帐时,士兵们已经叫嚣着来到了门口,并用枪把宰相杨国忠的首级挂了起来。
唐玄宗看了一眼杨国忠的首级,吸了口气,然后拄着拐杖侧身问道:“陈玄礼,宰相犯了何罪,你们要如此处决他?还有你们兵甲在身来找我,可是想造反么?”
陈玄礼听到皇上问话,也不敢怠慢,上前行了个礼后回道:“陛下,并非我等要造反,而是他杨国忠想要造反!禁军将士一路护送陛下出京,现在尚且饿着肚子,可杨国忠却为了讨好外邦使者而将粮食给他们,其心险恶啊!”
杨国忠要造反?唐玄宗内心第一时间便否决了,要说杨国忠贪财恋权他或许会,可是说造反,还是造他李隆基的反,他是万万不会相信的,看来这一切的背后定是有人在操控呀!
于是,唐玄宗再次开口问道:“既然宰相已经被你们枭首,那你们为何还来此喧闹?是想连我也一起枭首么!”
唐玄宗此话一出,士兵们顿时不敢出声了,最后还是陈玄礼开口说:“禁军将士来此并不是想对陛下如何,而是要诛杀贵妃,因为她也是谋逆之人!”
到得此时,唐玄宗的内心已经渐渐明朗操控这一切的人是谁了!是谁有这个能力,又是谁想借此机会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孤寡老人?除了太子李亨,还能是谁!
为此,唐玄宗冷笑了一声说:“越发荒谬,贵妃平日陪伴我左右,外面的事情一概不知,何来谋逆之说!”说完,便想转身走回营帐内,可是禁军将士却不答应了,他们大叫着一定要处死杨贵妃。
这时,高力士凑近唐玄宗说:“陛下,正所谓众怒难犯,眼下将士激愤,若陛下今日不答应他们的请求,怕不只是贵妃不保,或许陛下您…”
唐玄宗又何尝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啊,可他是真舍不得杨贵妃啊!当初,武惠妃新丧,他为此悲痛欲绝,好不容易才从儿子李瑁那夺来个杨玉环,近二十年的陪伴,又怎能说舍弃就舍弃!
可眼前的情势却不由得他不舍弃,他已经为了杨玉环败掉了江山,难不成还要为了她而丢掉自己的命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是,唐玄宗颤抖着和高力士说:“你去吧,给玉环一个体面…”
高力士便捧着三尺白绫,和陈玄礼一道来到了杨贵妃礼佛的佛堂。而杨贵妃看到了高力士手里的白绫,也明白发生了什么。此前她已经听闻了兄长和姐妹的结局,内心也早料到了会如此,便很淡定地和高力士说:“此去道路艰难,还望照顾好陛下…”说完,便被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下。
杨贵妃死后,高力士回去向唐玄宗复命,而陈玄礼等人也脱下兵甲表示誓死效忠,唐玄宗强忍着悲痛抚慰这帮刚还叫嚣着的士兵。而此时,太子李亨匆匆赶来,一见面便对唐玄宗说:“父皇,儿臣来迟,您没事吧?”
当时,李亨独领2000人殿后,而他的两个儿子却在陈玄礼的军中做亲兵,此处发生的一切他一清二楚,只是为了不让唐玄宗怀疑才做此一问。
唐玄宗也不是什么初入社会的愣头青,他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心里叹了口气,对李亨说:“我们父子二人终究不能一道入蜀,恢复大唐江山还得靠你,不如就此分开,你北上召集兵马勤王吧!”
李亨一听,知道父亲已经正式忌惮自己了,也不再矫情,便告别了唐玄宗,北上灵武,同李光弼和郭子仪等人汇合。不久之后,李亨在灵武即位,消息传到川蜀,李隆基毫不意外,甚至趁此禅位于李亨,自称太上皇。
757年,李亨收复长安,派人迎回唐玄宗,安排其居住于兴庆宫,却大肆减少用人使唤,好在还有高力士和陈玄礼陪在左右,唐玄宗才不至于太落寞。
可唐玄宗始终对杨贵妃的死耿耿于怀,回长安后不久便派人前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可却无果。最终只好命人画了杨贵妃的像,常常对着画像感伤,只是不知道,他又是否为那些经历了安氏之乱的百姓而感伤过呢?
身为一国之君,唐玄宗李隆基有过前期的亮眼政绩,也因为后期宠幸杨贵妃而懈怠朝政以至于唐朝遭受安史之乱,自此走了下坡路,功过难定。可是他对杨贵妃的喜欢却是真真切切的,马嵬坡之变的关键关头,他依旧想着护着杨贵妃,可见真情。
至于杨贵妃,她或许才是权力的最大受害者!本是李瑁妻子的她因美貌而被公公招入宫中,她不擅权却因杨国忠而被冠以祸名,最终死于马嵬坡,都是红颜祸水之过呀。#头条# #2021生机大会# #历史#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