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人》小叶老板,浙江开化人,在金华府上街开北京烤鸭店十多年了,应该也是新金华人咯。育有一儿一女,都在金华上学,昨天打扫卫生,贴福过年。
有网友提议, 地级市改成府,金华府,东阳市,就可以了,自古以来都是叫府的[偷笑]
金华古子保护范围扩大了:
本次保护规划着力提升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增加了金华府城隍庙、府上街、斗鸡巷、天宁寺、旌孝街、老火车站6处历史风貌区。
建于1932年的老金华火车站值得一看。
#金华头条# #金华牛局# 资讯报道。#谢谢关注点赞评论,了解更多金华资讯#
明永乐四年(1406),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发生了一起案件,由一场“厕所改革”卖大粪而引起的官司,演变成了一场谋逆大案,此案甚至惊动了永乐帝。
浙江省金华府兰溪县,在明时号称“七省通衢”,地处交通要道,物产丰富。
有一天,朝廷派出巡按来金华府,有个叫徐义的拦轿告状。他告的人叫穆有方,说他用大粪贿赂村民,择机起事,想寻找建文帝后人,恢复太祖皇帝嫡系天下。
按照《大明律》规定,到巡按处告状属于越级上诉,先杖八十。
巡按一听,差点儿没气笑,听说贿赂用金银珠宝的,没听说用大粪的,怪恶心的,又一想,眼前告状这人又不傻,犯得着挨八十大板来告黑状吗?
想到这儿,巡抚挺感动,本朝竟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子民,便准了他的状子。把穆太公全家及宗族、亲戚,一个不落地将人全部捕获,因为谋反大逆罪名是要株连三族的。
穆太公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带进牢房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穆太公名叫穆有方,五十多岁,娶妻金氏,生有一子,名叫穆文光,觉得读书没用,便让他随同自己务农。
有一天穆太公到县城办事,感到内急,想方便一下,发现县城里没有公厕,许多人都随地大小便。
穆太公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其实有些人暴富不一定要做大买卖,只要懂得商机,大粪也会变成金。
穆太公听说县令是个务实的好官,就找人代笔给县令写了一个条陈,大意是:为了咱县的公共卫生安全,我自费建厕坑,自己管理,不用公家出资,还能给官府纳税。
县令一看,多了税收,还不用雇人定期打扫粪便,这是双赢啊,批复同意。
得到县太爷的恩准,穆太公就找人开建厕坑。
厕坑建起后,还在墙上贴了很多美观的诗文字画,显得很文雅。人们称之为“新坑”。
还别说,穆太公真是有点儿经商的头脑。他又找到县学训导给题个字,赐个名号。不想后来的祸事就出在这里。
训导见穆太公出手阔绰,润笔费不少,思索片刻,写了“栖燕堂”三个大字。
穆太公不识字,便问他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训导本是敷衍他,只好说:“这‘栖燕’两个字极为切题,极利市,容我以后再与你解说吧。”
穆太公又出了五千文,让训导给写‘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二十个字。”训导看在钱的分上,很快写完。
穆太公将这百十张报条张贴出去,果然效果很好。
那个时候一般人上完大号都用稻草瓦片揩抹,如今见穆家厕坑供应草纸,感到很新奇。前来新坑如厕者都排起队来。
随着厕坑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四里八乡的农户都到他家来买粪施肥,没有现钱的还可用物品来换。
穆太公的生意越来越兴隆,没几年成为兰溪县的巨富。
县里有三个无赖,为首的名叫徐义,眼见穆太公发财,就想把厕坑夺为己有。每天带人前去捣乱,竟然把厕坑都毁了。
穆太公无奈,只得前去县令那里告状。多亏县令英明,把那三人痛打了一顿,赶出去了。
但这三人不死心,其中一个说:“要想把厕坑夺过来,必须让他全家抄斩。”
另一人说:“全家抄斩,要犯谋反的大罪才行,他一个卖大粪的,和谋反挨不上边儿啊。”
徐义沉思良久,说:“我倒有一个主意,定会让穆太公全家被满门抄斩,我们还可以得到一笔大财。”
那两人赶忙催促他说出妙计。
徐义说:“当今圣上,是以燕王身份领兵靖难,得到天下。那穆太公的厕坑不是叫栖燕堂吗?当今圣上曾为燕王,他把厕坑的名称叫作栖燕堂,不是让圣上在厕坑栖止吗?不是大逆,是什么?这一告一个准,但我们不能到县衙去告。县太爷刚刚责罚了我们,我们要到府里去告。”
于是就出现徐义拦轿告状的事情。
却说巡按将抓获的几百人分别审讯,村农都不识字,只知道从新坑获得粪便施肥,不知道匾上写的是什么,穆太公也不知道栖燕堂是什么意思,把训导招认出来,训导却早已作古了。
审来审去,没发现兵器,攻打南京更是子虚乌有。巡按恼怒了,立即将徐义等人解送京城问罪。
永乐帝知晓案情后,大怒说:“此譬之蛇蝎,不可暂留,留则复毒人,其速诛之。”即日将徐义等人押赴闹市,斩首示众。
【百晓不争先】
此案的穆太公,认为读书没用,没有文化,却附庸风雅,给坏人可乘之机。幸亏遇上的官都是好官,否则全家都会身首异处。
遭此官司,穆太公深知没有文化的害处,自己不识字,被训导愚弄,有了这个教训,穆太公不再心疼钱,让儿子穆文光用心读书,后来穆文光当了知县,做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关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百晓不争先,和你分享有趣的文史故事。
参考资料:《明代御批案》 《照世杯》
#地图#浙江省金华府金华县,来自《清代青绿绘本浙江全图》。金华县,今属浙江省金华市。2000年12月31日,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金东区辖原金华县的东部和金华市婺城区的仙桥、多湖、东孝等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多湖街道。将原金华县的西部乡镇划归金华市婺城区管辖。东汉初平三年(192)建立长山县,为建县之始。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金华县,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古有“铜城”之誉。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金华市升为地级市,原金华市(县级)不复存在。同年12月重建金华县。撤地升市后,原金华市(县级)划出城区及城郊13个乡归属婺城区,其余为金华县县域。
2000年12月30日,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将原金华县的傅村、孝顺、曹宅、塘雅、澧浦、岭下、江东、赤松、源东和婺城区的仙桥、东孝、多湖12个乡(镇)划为金东区行政区域,面积657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多湖镇;将原金华县的雅畈、安地、白龙桥、琅琊、蒋堂、汤溪、罗埠、洋埠、长山、沙畈、塔石、岭上、莘畈、箬阳14个乡镇划归婺城区管辖。#老地图##金华头条##金东##金华身边事##金华#
【夫挞妇为有奸】
金华府永康县,有一妇姓秦,嫁夫姓柳名清。一日,妇往母家,乘骡渡水,偶遇一刘进生,亦乘一驴至,结之曰:“骡性烈,至中流跳必堕溺,我驴驯,相易以度,抵岸各乘己者。”
妇信之。及岸,进生鞭骡急往,不可追。妇归,其夫柳清以为妇有他奸,挞妇几死,乃赴公处,告求出妇。公无所问,但曰:“启衅者驴也,可牵来。”
既至,既命系之廊柱,禁争刍水三日。纵之,而卒随后往视。其驴果归进生家。卒报之公,然公令即逮驴主至,询,遂以杖之。
告奸易骡:
告状人柳清,告为调妻劫抢事。切妻秦氏,于母家归,路遇凶恶刘进生,见妻独归,乘骡一只,调戏不从,乘骡逃走。似此凶徒,荆棘蔓途,人民遭害;乞恩严缉剿灭。上告。
诉:
诉状人刘进生,诉为捏诬脱骗事。生素守法,秋毫无犯。祸因路归,偶遇秦氏,抢之间,各自而回,并未答有半言。殊清多疑,谓身调戏伊妻,情实虚妾。上诉。
海公判:
刘进生,以秦氏一人自母家归,狭路相逢,意必欲图夺彼骡者无疑也。既夺骡真,调戏秦氏者亦真矣。然罪不至劫杀之律。姑拟徒一年,以惩好恶之行。骡合当官。
——虚舟生、李春芳《海公案》
永乐4年,平民徐义无故挨了80大板,被打得皮开肉绽,仍要状告当地一富户偷偷寻找建文帝下落,准备起兵谋反。朱棣听闻后,大怒,下令“即日将徐义押赴闹市,斩首示众!”
徐义正要状告的是金华府兰溪县的首富——穆太公,穆太公已经是50多岁了,属于年老之人,可为什么和谋反叛逆扯上关系呢?
这还得从穆太公的发家史说起。
金华府兰溪县,在当时号称“七省通衢”,地处交通要道,再加上物产丰富,当地拥有万贯家产的富豪不在少数。但首富穆太公的致富之路却格外“奇特”。
穆太公世代以务农为生。生有一子,名叫穆文光,穆太公也不让他读书,随同自己农作。
一天,穆太公去县城里办事,他在内急之时找不到公厕,只好在路边就地解决,发现还有许多人和他一样,所以遍地是“黄金”,到处臊味难忍。
穆太公是农民出身,深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道理。那个时候,每家养上两头猪,都往往不够肥料。
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向县太爷求得几块官地,说自己愿意修建几个厕坑,还会派人定期清扫。更重要的是,不用官府管理,而且还给官府纳税。
县太爷一想,人们有了地方可以方便,这不仅解决了县里的卫生问题,而且每处厕坑,每天交两文钱,一年也就是七百多文,如果有三处,县里每年就额外增加二千余文钱的收入。
何乐而不为,县太爷立马拍板决定,就这样办!
穆太公抓紧时间地干了起来,修好后,他又喊人里里外外粉刷一遍,还在墙上贴了许多诗文字画,使其具有文雅色彩,尽管穆太公大字不识一个。
穆太公还请了个有学问的训导,提个名号,自己再弄个匾额,挂在上面瞬间高大上。
厕坑就叫“栖燕堂”,穆太公虽然不认得,还是觉得不错。
他还请人写了许多广告“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张贴在大街小巷。
果不其然,有许多人慕名参观。好家伙,那栖燕堂简直比自家卧室还要整洁。
那个时候不太讲卫生,一般人出了大恭之后,都用稻草瓦片揩抹,如今见供应草纸,便动了小心思。有些人出了恭,擦也不擦,却将一张草纸拿回家去。
不管怎么样,栖燕堂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有了粪源,就可以销售给农户,穆太公生意出奇的好,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平日的省吃俭用,没过几年,他俨然成为县上的巨富。
有一个平民叫徐义,是当地有名的无赖,平时靠坑蒙拐骗为生。
徐义见穆太公以粪便发了大财,也是眼红,多次来栖燕堂寻衅挑事,一天来几十次,进门就索要草纸。
还带着几个手下,整天守在门口,阻挡别人去上。穆太公忍无可忍,拒绝给他们草纸。
徐义恼羞成怒,大打出手,把穆太公等人打得头破血流。
徐义等人不但把草纸全部抢走,还把厕坑四壁用粪便涂抹得一塌糊涂,以致臭气熏天,人们避之犹恐不及,何人还敢来上呢?
穆太公一气之下就告到县太爷那里,这件事本来就是县太爷应允的,命人打了徐义等一干人各20大板。
徐义因此对穆太公怀恨在心,发誓让他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他思来想去,只有谋反大逆的罪名,才能让穆太公一家满门抄斩。
手下们问徐义,告穆太公谋反大逆,怎么样才能让官府相信呢?
徐义露出一丝狡黠:“当今圣上已前是燕王,领兵靖难才得到天下。那厕坑叫什么名字?不是栖燕堂吗?这不是让圣上在厕坑栖止吗?不是大逆,是什么?”
到县太爷那告是不可能了,这时徐义打听到,朝廷派出巡按来巡视地方,已经快到了兰溪县。
徐义决定到巡按那告状。按照《大明律》规定,越诉要先笞八十板。
徐义之前也没少在官府挨板子,早就练就一项本领,就是特别能熬刑,八十板子就是小菜一碟。
看着皮开肉绽的徐义,巡按被感动了,天底下居然有这样忠心耿耿的百姓,为了举报谋反大逆,不怕挨板子,是忠肝义胆的好百姓。
徐义在巡按面前,不仅状告穆太公对圣上大不敬,还说他贿赂村农,准备择日起事,打到南京,寻找建文帝以及他的后人即位。
这下事情可严重了,如果罪名坐实,是要株连三族的,即便是未成年者,也要男的阉割,女的发卖为奴。
穆太公一家全被下狱,幸而巡按秉公执法,不滥用私刑,没有屈打成招。
经审迅,巡按发现穆太公等人根本不认识栖燕堂这三个字,又没有查出一件兵器,而要攻打南京之事,更是子虚乌有。
徐义没想到,自己诬告不成,反而搭进自己一条命。
永乐帝朱棣得知案情后,大怒:“像徐义这样蛇蝎心肠的人,断然不可留。如果还留他性命,必然会祸害百姓,即日将其斩首示众!”(此譬之蛇蝎,不可暂留,留则复毒人,其速诛之。)
@书中文史屋
穆太公没有文化,却想着附庸风雅,非要给厕坑起个名号,才给坏人可乘之机,遭至这无妄之灾。
幸亏朝廷没有在意“栖燕堂”这个名字,若深究起来,穆太公怕是也会身首异处。
至此以后,他让儿子穆文光用心读书,后来儿子当了知县,干了些利国利民的事情,造福一方。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真知新坐标#
#金华头条# 金华“金一中”校友在哪里?
11月20日是金华一中120周年校庆日。
10月12日,金华一中公众号发布“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三号公告”,校庆真正进入倒计时阶段。公告中提到,校庆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主会场设在金华一中校内,分会场由各地校友会另设。
金华一中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始名金华中学堂,其间几经更名,数度搬迁,而弦歌相继,薪火不断。金中校址可追溯到南宋的丽泽书院,明朝的崇正书院及清代合两院之名的丽正书院。校名先后为金华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金华中学、金华一中。民国时期校址在鼓楼里,解放初在酒坊巷,1958年迁至金华县蒋堂,1993年迁至市区八一南街,2004年再迁至金东区光南路。198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确立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又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如果你是“金一中”校友,快速的去联系,金一中校庆办。
浙江省兰溪市全景高清卫星图片
兰溪市,浙江省第一个设立的县级市,有小上海之称,在义乌崛起之前,兰溪已独领风骚数百年了。古代声名远播,素有“大大兰溪县、小小金华府”之说。现由金华市代管,位于浙江中西部,钱江中游,区域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2021年常住人口57.48万人(户籍6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48亿元(图片需右转或横放看)……
千年府衙金华府还是挺气派的,不知道曾经有几位知府、知州在这里处理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大事或鸡毛蒜皮的小事呢?
#金华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