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普涨时代渐行渐远。市场分化是因为未来房价普涨变得越来越难,过去房价二十年普涨,基本上可以闭眼买,但普涨时代过了后,更优质稀缺的板块房子保值增值性就会更好。
过去北京跑赢大盘的房子,一类是学区房;一类是政策性住房;
大趋势很重要。学区之所以跑赢大盘,就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大的趋势,2010年北京买学区成风,造就了学区房十年风口;
未来的风口在于改善。比较好理解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有置换需求,且有置换条件,置换1000-2000万的品质住宅。但是改善也有细分市场,如70后有改善需求,高总价品质次新;50后60后也有改善需求,低总价郊区平层或别墅,叠拼等;80后也有改善需求,如置换低总价三居,或郊区品质三居!
#司马南#1、开始辟谣说在海外没房产,现在承认了2010年在美国买了价值25万7千美元的小房子!

2、说当时2010年在北京买不起?当年的兑人民币汇率约 6.83,即房子总价在 175.5 万元!2010年北京的房价:2W出头,是买不起,还是故意买的美国恐怕只有它心里清楚。
3、心口不一,啪啪打脸!前脚批判别人,送孩子去美国读书,是把钱送给美国。后脚,自己的孩子就是去美国受教育有什么错,顺手还在美国买个小房子。典型的双标!
我想去北京住无价房//@森屿琉璃:有了,我家附近那会是5、6w,远郊区有不到2w的//@爱上鸟的小翅膀:2010年北京房价没有两万那么高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

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

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

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

………………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窦树龙简历
窦树龙,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天津大港人,研究生学历,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参加工作。
2002年7月至2010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动物检疫处副处长(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挂职担任北京市延庆区区长助理兼康庄镇副镇长);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动物检疫处处长;
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海关总署正处级干部;
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动物检疫一处处长、一级调研员(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关总署研究中心锻炼);
2021年12月至今,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
黄庭坚的行楷真迹,拍出4.368亿天价,能写成这样的,1000年来只他一人
4.368亿元,十年前的4.368亿元是什么概念,当时北京的房价均价才两万一平,4.368亿元,可以在北京买20多套别墅。把4.368亿元换成百元大钞,拼起来能铺将近70公里。
2010年,黄庭坚的一件大字行楷真迹《砥柱铭卷》就在北京国际保利拍场,拍出了4.368亿元的天价。

它成功打破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所创造的2.3亿元的成交记录。这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记录首次在国内产生,打开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元。
《砥柱铭卷》和黄庭坚的另一幅作品《经伏波神祠诗卷》一起,被称为“黄庭坚双璧”。从北宋至今,留在这卷行楷之后的各大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题跋和印鉴数不胜数。之前这两件作品都流落日本,《砥柱铭卷》藏于日本藤井有邻馆,现身北京保利拍场后,被一位神秘富豪以4.368亿元的天价买走。
这卷《砥柱铭卷》保留了黄庭坚书法中一贯的长枪大戟的风格和荡桨笔法,将文字的点画美表现到了极致,能将行楷写成这样的,1000年来只有黄庭坚一人。
用荡桨笔法,一般采用高腕执笔,以肘腕发力,让点画一波三折,呈现出船夫摇桨一般的韵律感。黄庭坚采用荡桨笔法作出的字,通常横不平,竖也不直,很多外行人无法理解,但真正对书法有所认知的人,对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和造诣时非常尊崇的。

因为要使点画一波三折,具有韵律感等种种原因,黄庭坚的书法字形大多都比较大。这卷《砥柱铭卷》当中,每字大约高6—10厘米。
其次,黄庭坚的书法受怀素的影响很大。然而怀素的作品一般笔画都较为细瘦,黄庭坚这卷《砥柱铭卷》却在偏于秀润和宽博的笔画当中,表现出了怀素的“飞鸟如林,惊蛇入草”的势态,其中点画的起承转合无不暗藏玄机,他将书法的点画美发挥到了极致。
在“宋四家”当中,书法最为出新的就是黄庭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黄庭坚。黄庭坚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点划,都有独具一格的姿态和面貌,这些都来源于他对笔法的创新和大胆的运用,这对我们寻求书法的写作和创新和多变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经过多方探寻,终于将这卷《砥柱铭卷》真迹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做到原作纤毫毕现,期待您的喜欢。

黄庭坚《砥柱铭卷》精裱手卷宣纸艺术微喷书法长卷临摹
谢谢你的分享给你点赞转发[赞][赞][赞][赞][赞]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

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

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

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

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

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神童今夕

章哥说买房
优质房产领域创作者
10岁高考,13岁读硕,16岁读博,但神童张炘炀竟然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要知道这是2010年,北京的房价已经高达2万起。那会儿有个说法是北京已经进入“百万庄时代”,也就是在五环内已经几乎买不到总价百万以下的房了。而当时的张炘炀呢,正在硕士毕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以弃考来威胁父母,必须在北京买一套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6岁神童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当时的舆论一边倒,都说是他的父母从小逼他学习,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童年,所谓的快乐时光都是在读书、考试、再读、再考。那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必定心理扭曲。之所以他有这种非分之想,就是因为他要用“故意为难”来报复父母,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说他将来会报复社会……

张炘炀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东北小城公务员,他们为了儿子读书已经倾尽所有,根本没能力在北京买房。到最后为了安抚他,只好用租的房子来冒充,混过了张炘炀。结局还不错,儿子成为了北航博士生,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但他的读博之路并不平坦,正常四年的学期,他用了八年才拿到。之后他似乎也成了普通人,在宁夏一所大学当教师。媒体上虽然还在讨论他的传说,但他已经消失在了江湖。………………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这个轰动事件,似乎能用平常心再做一些解读。按照当时的说法,张炘炀之所以逼父母买房有两个理由。第一就是他受到了同学的刺激,被嘲讽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就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在北京无法安家,到最后还得滚回老家去。第二是他当年已经读了经济学,也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以认定北京房价还会大涨,而且必定会限制外地人购房,所以要提前买。

且不论他当年的言论是否妥当吧,但说实话,当年他的这两个预言或判断,都是符合现在的现实的。如今的北京,是全国学历最高的城市,在官方数字220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的占比高达42%,博士都高达1.04%,也就是22万人以上。而如果没有北京的房子,这些博士中真的有很多人不容易在北京生活。就像张炘炀,2010年如果在北京买了房,那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而现在呢,他只能在宁夏,虽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毕竟是有些落差吧。2010年,海淀房子的均价是3万左右,五环外清河2万多,上林溪当时就是这个价格,一套小户型百万拿下,首付30万而已。而如今,就是这么个40多平的小开间,估计要500万了。………………能说什么呢?很多人对神童、名人总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按照键盘侠的理想来生活。要求他们不仅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是要成为圣人,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扫地僧。也就是不能对物质有任何追求,永远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才应该,直到淹死,那样键盘侠才会流几滴廉价的眼泪之后把他们忘记。

当然,有时候人们对名人也是包容的,或说出他们“也是人”这种话。但实际上这依然是残忍的偏见,什么叫“也是人”啊,他们首先“就是人”好不好?张炘炀现在似乎是成了普通人,也似乎是让一部分人更欣慰了。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什么神童?不过是“伤仲永”罢了,拔苗助长根本没用,不仅对人生发展没帮助,反倒是毁了孩子。但是,如果退回2010年,如果没有媒体的大肆渲染,如果没有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如果他父母真的在北京买了房呢?那作为一个16岁就能考上北航博士的少年,发展轨迹是否会改变?人生没有如果,神童的人生轨迹更是无法预测。但是,越是什么都不懂的键盘侠,却越是愿意指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北大韦神”,觉得这才是天才应有的样子。而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则不正常,竟然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至少是键盘侠不容。

键盘侠最喜欢看到的是袁隆平辛苦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而一旦袁老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侠客们就愤怒了。再听说袁老竟然买了一部3000多块钱的华为手机,那侠客们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了。作为科学家,竟然有生活物质要求,那就必须被喷,直到让他毁灭。………………没想表达什么,只是想起了张炘炀这个神童的经历,只是感叹网络侠客们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侠客们心中,北京的房子、豪车、手机,这都是自己才配追求和拥有的,科学家和天才们凭什么也要和自己争抢,他们配吗?不知道,我只知道天才的经济学家科斯老先生提出的“科斯定理”:任何东西,不管初始产权归谁,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谁用得最好,这件东西就归谁。这不仅限于商品,也包括智商、经验、权力、容貌、身材,甚至是运气和爱情感情。按巴菲特的说法: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他她)。

2010年的张炘炀是否配得上北京的房子我不知道,但他当时是配的上自己的智商的。但是他好像没配的上运气,一切也就都成了历史,历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总体分析有道理。小的不足就是北京限购不是在上海之后,而是在上海之前,应该是2010年4月30日。
#我的买房经历# 这一生之中,一共买了两套房,很遗憾,这两次买房我都没有亲身参与。
第1次买房在2010年底,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已经很高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跟北京一河之隔的固安,确是才刚刚起步,很多有投资想法的人,都把目光盯到了那里。
我说了嘛,不管是做生意也好,投资也罢,买房也罢,圈子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认识的朋友或者你的亲戚之中,有搞这一行的,多多少少对你的生活,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讲实话,我当时并不赞同在固安买房子,因为囊中羞涩,手里没钱嘛。那固安的房子跟北京比是便宜的太多太多了,但一套也得大几十万,我那时候刚刚做生意两年,手里总共也就20多万钱存款吧,实在是差距太大。
但是后来还是买了,而且买的是期房,交的还是全款。从买房到装修,那漫长的几年,我一次都没去过,但是买房借的钱,是我参与还的。
至于为什么第1套房还欠了那么多钱,又巴巴跑到我们街上买了第2套房呢?
这还得从我婆婆身上说起。当时我婆婆查出来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时日不多了吧。我婆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房子,在老家盖不现实 正好那时候流行去街上买房子 ,我们呢,也是两个儿子 ,一套房子也不够,对吧?
就这样,前后两年,我家买了2套房子,负债好几十万,但我却全程没有参入,你说我心大不?

“真后悔把北京房子卖了选择出国!”广东一位网友说,同学2010年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带着还未上学的儿子去了新西兰定居。多年过去,现在想回国,可已经无法融入北京的生活,连工作都找不到合适的,其次是现在的房价也买不起,更重要的是,儿子在新西兰长大,思维和生活方式完全是当地的模式,就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内心特别后悔,想回又回不来,真的是愁死了。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10年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带着儿子去新西兰定居,本以为是一个好的开始,没想到多年过去,想回国,却已经想回又回不来的境地了,真是进退两难。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那个年代有一大批人,选择卖房去国外定居,总觉得在国外生活就是想,人人都会羡慕,内心的虚荣心爆满。没成想,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国内的飞速发展,完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想回又根本回不来了。
对于同学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现在回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孩子着想,最好能不动就不动,这么些年,各方面都已经适应了新西兰的生活,突然回来会有很大的反差,真的没必要。其次,如果想回来,假期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回来旅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一个选择。
所以,大家想出国定居的,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到时想回都回不来了,后悔都没用。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怎么看?该不该从新西兰又选择回到国内?#家长百问百答# #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