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曾放20天假
又到了吃汤圆、看花灯的日子。虽有禁放通知,外面的鞭炮声却比春节还热闹,这可应和了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对这个节日的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元宵节的起源,我寻寻觅觅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说法,考证也五花八门。今日看到《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觉得挺有意思,大意如下:
元宵节曾经是放假的,唐代放假1-3天,宋代放假5-7天,明朝放假10-20天!
元宵节最早有出处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当时正月十五虽然还不算一个盛大节日,但已经具有节气的样子了。
宋朝时期人们开始吃汤圆、观灯,平民甚至能够在元宵节这一天自由进入皇宫赏灯。而这自然也就成为青年男女相会的最佳日期,于是元宵节带上了情人节的色彩。
元朝废除了几乎所有传统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忽必烈认为元宵谐音“元消”,因此感到忌讳。整个元朝全年放假只有16天,堪称中国历代王朝倒数第一。
元宵节在明朝全面复兴——朱元璋一口气给元宵节放了10天假,到了宣德年间甚至一度增加到20天。
如此看来, 在皇权如天的历史长河里,皇上的态度最重要,皇上的喜怒哀乐决定着民间的喜怒哀乐,连节日的命运亦是如此。从元宵节的起起伏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