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不主张一起阳:越晚症状或越轻# 这两天的朋友圈,大家都好像在约着一起阳。钟南山院士说,现在有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他认为这种观念不可取。中国人口基数大,谨防短期内大规模感染,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导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
他说,越晚感染的,出现辛苦症状的机会越小,到最后会有越来越多无症状感染者。
我觉得,就算都会经历这一波,也要避免共振,大量人群过桥,如果发生共振,桥都可能会塌陷,如果分批渡过,安全性大很多。
我一直说,就算中招,晚也比早好,千万别去挤如今的“早高峰”,能自我防护的尽量防,实在防不住,那也不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尽力而为吧。
现在医院力量也是最受考验的时候,等平缓后再“阳”,获得更及时、充分医治的机会也更大。就像地铁早高峰,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错峰出行,还能舒舒服服找个座位。
早不如晚,晚不如免。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今天的抗疫,已经和3年前武汉时期不一样了,武汉是全国驰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是各自为战!至少目前如此。
现在这么看的话,如果都要经历一遍的话,也证明中国的卫健系统专家们,对这个病毒的特点,特别是相对温和的毒性,判断是精准的。同时也在做能做的医疗准备,并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民众当“小白鼠”,绝对不是毫无准备的自求多福。
可以说,对于放开时刻的分析、抉择,需要有相当大的担当,是在平衡了疫情、经济、贸易、社会心理、承受力等多种因素后的综合判断,选择了一个代价相对更小的时间点放开,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然,最不容易的是老百姓,是全体人员集体爬一次雪山,过一次草地。但是没有艰苦卓绝的跋涉,就不会有最后的会师,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伟业!
我们和西方相比,相对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下,可以说是以延迟享受,延迟自由,但这种纪律不会没有回报。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身体上的免疫,接下来,心理上免疫后,一定更强大,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