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脑到了,WIN11的操作系统,我之前一直用的是win7的系统,觉得win11可能非常难操作。不过实际操作下来呢,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比如刚开始我的电脑这个图标就找不到了,然后就是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就可以了。这台笔记本试用了一下,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开机也很快,运行速度也比较流畅,美中不足的就是USB接口有点紧,不好拔下来。
我的电脑查最后一个步骤忘设置了,重启后,网络上不了,音量图标有个叉号,怎么解决。麻烦指导一下谢谢
我们心中有数十亿、数百亿、数千亿个影像。你可将心幕想成一个很大的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的屏幕,而且是高分辨率、全息式的,屏幕上展示着目前正活跃的记忆,犹如计算机上开启的档案、图标或影像。无论屏幕上面是什么,都决定了你当前的体验。如果屏幕上出现恐惧,身体将感受到压力,直到脆弱的环节断裂,出现某种症状。这种现象常被称为“弱环理论”。我在全球各地认识的每位医生都认同这种说法,因为真有其事。
——(美)亚历克斯·洛伊德《爱的密码——与内心的恐惧对话》
关注@紫翘同城@尚文书桌发现更大的世界,成为更好的我们。#诗漫大讲堂##阅读的温度##心理#
我喜欢好的图标,可爱的图标的确能为一个平淡的设计带来层次和亮点。
I love great icons and cute icons can really add depth and sparkle to a otherwise bland design.
Once you've installed it and rebooted your PC, you'll find two new icons in the Control Panel. 在你把它安装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你会在控制面板上发现两个新图标。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和其它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持续生存带来危机。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模式,不再能支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危机,往往孕育着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岀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囯对高科 技迫切需要的结果。科技的革新就是新能源与网络的结合。
空间技术的成果,大家己有目共睹,这里不再赘述。
新能源就是利用风力、太阳能、地热发电,也有人称为绿色发电。我们利用自己的楼层就可以发电,你的住宅就是就是一座小型发电厂,吹过屋檐的风,照耀在房顶上的日光以及每天产生的有机生活垃圾,都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这电能甚至己经远远超岀了你的需求。
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节点,你将多余的电能联网,输送到需要它的工厂、医院和政府机关。这时候你不光是一个能源的消费者,还是一个能源的生产者。
过去的生产是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生产,生产的产品一模一样,价格便宜。但现实己岀现有“去工业化生产”了,大规模的生产已属过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将涌现大量小企业,无数小企业,企业越来越小,小企业,小微企业为主流生产模式。这就是个性消费,个性化生产,用不着再大量生产,积压产品,用多少就定制多少。
这就是因为有了3D打印机。打印机可以打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体。由机算机设计好后,机器把它打印生产岀来,它既可以打小,也可以打大的东西。3D打印机像工厂一样,打大如飞机,小到锤子等制造岀来。
3D打印机颠覆性地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这样一台3D打印机,坐在家里就可以按单、挣钱。但顾客提出的要求也逼着你去创造、去发明、去创新。所以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教育,非常不适应这种要求。这样逼着教育也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3D打印机已进入我们日常生活不同的领域,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买一台机器自己发掘它的神奇应用、奇思妙想。外观设计甚至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据说价值并不贵,毎个家庭都买得起。有的甚至用来打印珠宝首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图说】计算机是怎么发明的?
众所周知,自250万年至3万年前,人类于进化历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走出非洲”。而使用火,氧化-还原反应带来的化学能,也就是人类第一种征服的自然界能量形式,是标志着人类成为高级智能生物的里程碑。
产生了智能就意味着必须记录经验和教训,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进步。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于是算盘的雏形被苏美尔人发明出来。而为了方便航海时计算日月星辰轨道和将来出现的位置,利于船只导航,古希腊人还使用了齿轮作为计算机。1900年,希腊藉潜水员在希腊安提基瑟拉岛附近海底一艘沉没的古罗马货船残骸中发现了安提基瑟拉计算仪器是已知最早的古希腊青铜机械装置之一。
安提基瑟拉计算仪器处理的是阴历月份与年历之间的关系,其齿轮必须刻得刚刚好,才能精准反映其复杂关系,亦即十九个历年等于二百三十五个阴历月。透过这种齿轮机制,任何人都可以核对天空在过去或未来某一个时间点外观。它当初被人放在一个箱子内,前后门都有刻文,像是某种使用手册。前门内部有指针显示日期与日月、黄道带的位置,而后门则显示历年与阴历月的关系,甚至还可预测日蚀与月蚀。
另一方面,随着算盘的发明西传进入地中海地区,古希腊和古罗马将它改良成便携的青铜工具,拉丁语称为“abacus”(复数abaci)。
罗马式算盘采用一种双5进制,横档上,上1珠每珠当5,下4珠每珠当1,例外的是最右两列:θ列上1珠每珠当6,下5珠每珠当1,可以表示0到11的数字,专门用来处理罗马单位制中的12进制。
算筹可以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计算加减乘除。
后来,至迟到了公元11世纪的北宋时期,算盘传到了东亚大陆,进行了十进制改造,上图是现代东亚算盘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其中就有了算盘的画面。
而到了中世纪后,欧洲也开始使用十进制计算方式。此后,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纷纷问世。
1941年,阿塔纳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德·贝里设计了美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名为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根据这本书,这标志着计算机第一次能够在其主存储器中存储信息,并且能够每15秒执行一次操作”初生计算机”。
而在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的鼓舞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的莫利奇和艾克特至于发明了第一款能够编程后进行指定目的运算(如破译密码、预测弹道等)的计算机。这就是ENIAC。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为150千瓦每时,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的运算。
由于ENIAC正式开机的日子是1946年2月14日,这天也就成了电脑发明的纪念日。
电子计算机从1946至今也经历了电子管(1946-56)、晶体管(1956-64)、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存(1964-70)和大规模集成电路(1970至今)四代发展。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更小、更强、更便宜、更智能、更团结”是计算机发展的大方向,而互联网的发展更令计算机将地球真正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庄”。
今天,我们回顾电子计算机发展史,就是要纪念这些为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人付出的努力,也希望继承他们的理想,为未来创造更好、更神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