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娃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今年32岁的王奕鸥,有着一双清澈的蓝色大眼睛。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反复骨折,她至今看起来还像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娃娃,而蓝色瞳膜,正是脆骨病的典型外在特征。
“冰桶挑战”中社会慈善捐赠纷纷涌向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她是创始者之一。目前在国内,瓷娃娃是仅有的两个关注罕见病领域的注册二级基金之一,另一个,是挂靠宋庆龄基金会旗下的王甲渐冻人关爱基金。而其他关注罕见病社群的民间机构,大多并未获得正式注册。
瓷娃娃能获准注册诞生,当初也相当艰难。
2008年,脆骨病患者王奕鸥与另一名病友黄如方,背着手提电脑,找到一个朋友的机构,硬借了一张办公桌,开始筹划成立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王奕鸥说,成立瓷娃娃,较初是希望为成骨不全症病友争取平等、受尊重的社会环境,现在则扩展到了整个罕见病群体。
但他们找了北京市残联、民政局等,一直跑不下来注册,“没有工资,没有办公室,没有人”,王奕鸥形容早期的瓷娃娃是典型“三无”状态,筹款也相当难,一年也就一两万元,多半是私人出资。中心依靠着这仅有的一点钱,给病友们做服务,小到寄疾病资料、一两箱牛奶、一个布娃娃,大到寻找合作医院。
直到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央视,瓷娃娃与民政部长李立国进行了电视连线沟通,注册的事才算有了眉目。2009年12月,瓷娃娃在京组织召开了届罕见病人大会。“全国有100多名病友参加,当这群奇形怪状、有着各种疑难怪症的群体出现时,社会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群体的存在”,王奕鸥对这次大会印象很深。2011年,民政部长李立国来到瓷娃娃办公室探望,瓷娃娃终于有了合法身份。如今这个组织拥有14名工作人员,其中5名是罕见病患者。
据南都记者调查统计,目前国内约有13家左右关注包括A LS在内的罕见病民间机构,但这些机构大多处于未正式注册阶段。如我国个渐冻人协会,是北京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朱常青所创立。2002年,在患D M D (渐冻人病之一种)十年后,朱常青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创建了M D A C H IN A网站和常青基金,并成立了国内个渐冻人协会,她希望从医学入手,推动医学和科学的发展研究,为国内450万渐冻人带来希望。
然而,整整12年过去了,这个渐冻人协会仍处于筹办阶段,协会的专职工作人员,也只有朱常青一人,日常工作的开展,则多依赖志愿者展开。“我要坐排,好让领导看到”,2013年圣诞节,在关于渐冻病人的话剧《较后14堂星期二的课》演出现场,朱常青刻意坐到演出现场前排,希望能进入北京市民政局领导、市残联和相关医生等更多人的视野。
2011年12月,牛清所在原“中国运动神经元疾病关爱俱乐部华北分部”,正式在北京关工委指导下,成立“中华渐冻人联合会”,2012年底,王甲渐冻人关爱基金成立。
“除这几家外,关注渐冻人群体的,还有‘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中国医师协会下属的‘融化渐冻的心’、陕西渐冻人协会、北京东方丝语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等民间组织,绝大部分在北京,但也大多未获正式注册,仍是病友们及亲属之间的一种互助关爱机构”,牛清称,这些基于病友互助而成立的草根组织,平时多通过Q Q群、网页等进行交流,由于各大群彼此交叉,有些病友在各个群都有登记,因此估算实际能联系得上的病友,全国总人数约2000-4000人。
“病友们的身体状况都很差,组织一次活动相当不容易”,牛清称,“有时有的病友已经去世了,但名字等还未来得及在网上删除”。平时,这些草根组织也多半在交流治疗信息、护理知识以及一些医疗器械在病友间的转让。
2014年8月31日,当被瓷娃娃稳稳接住的“冰桶挑战”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承诺捐赠后,为保证善款合理使用,瓷娃娃组织了一些同样关注罕见病的草根组织一道亮相。这些通常只有几张宣传单张或小册子的草根组织,让大多数人均感陌生:它们分别是以蓝嘴唇为标志的“爱稀客肺动脉高压罕见病关爱中心”、以白化病人及家属为主的“月亮孩子之家”、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生长激素缺乏者所组成的“袖珍人之家”、R E T T家庭关爱中心等等。
“这算不算是中国罕见病患的一次集中亮相?”当天发布会现场,一位北京公益媒体人如此发问。然而,尽管这些罕见病病友自助组织,都可以说出自身关联到的病人人数,但中国到底有多少罕见病人,依然没有确切数字。
而瓷娃娃更担心的则是,在“冰桶挑战”热潮过后,罕见病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8月20日,我们配合‘冰桶挑战’,访问了五位A LS病人,并将其生存状况上线,但并没有多少人关心转载,我们因此发出了‘冰桶挑战莫忘初心’的网帖,但响应者依然寥寥”,瓷娃娃工作人员张皓宇说。一位参与了“冰桶挑战”并捐款的北京九朝会老板说,他是在新西兰接受朋友挑战的,“很有爱很开心的一个活动”,但直接接触到罕见病社群,感觉“很苦涩”。
“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哪怕质疑。我们较好的担心,就是你的遗忘。”张皓宇在博文中发声:只有在立法和医疗体系上建立全方位保障,才能让罕见病社群真正赢回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