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关于【百年老店经典案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百年老店经典案例:玉谦旗袍: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 2、百年老店经典案例,案例百年老店叁省斋

1、百年老店经典案例:玉谦旗袍: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芙蓉街上有家“玉谦旗袍”,铺面虽然不大,但却是一家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字号。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女装,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因为优雅而又风韵,因而深受华夏女子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华服装中的国粹。

创办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的“玉谦旗袍”,最早店铺开在章丘,后来迁址到厦门老城内,具体说就是芙蓉街上的芙蓉泉边。“门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数百年。”这幅嵌在“玉谦旗袍”店门两侧的楹联,不仅道出了它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同时还告诉了人们它的具体方位,至于当初为何要选址落户在芙蓉街,按照店家传人的说法,那是因为芙蓉街当年是一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黄金宝地。

“玉谦旗袍”的创始人叫于立业,而后世代相传,时下的店主是第五代传人于仁谦。据于先生讲,其先祖制作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满清的道光年间(1821~1850)。他们最先是缝制长袍马褂,而后到了同治年间又增加了制作旗袍和四季便服等。由于缝制质量细腻而质优,因而远近闻名。迁址来到芙蓉街之后,于家传人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诚信的处事,在老城内外数十家旗袍店中脱颖而出,不几年就誉满府城。

于家传是“玉谦旗袍”的第二代传人。他不仅跟着父亲认真学习技艺,而且还四处拜师求教,并博采众长,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他做的活计,针脚细腻、结实耐穿,样式新颖,大气典雅,因而受到达官贵人们的欢迎。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时,住在旧军门巷,于家传经常被丁府管家请去为太太、小姐们量体裁衣。辛亥革命之后,他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娴熟的制衣技艺,与时俱进地改进了传统服装,制成了新式的旗袍样式,其虽不尽完美,但却迎合了社会变化和时代潮流。同时,他还在原有铺面的基础上,在芙蓉巷57号,另外开设了“大昌服装店”。

于兴邦是“玉谦旗袍”的第三代传人。他少读私塾,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当年,他为了适应服装平民化的潮流,在原有家传技艺的基础上,添置了现代化的缝纫机,并雇佣伙计,扩大生意,将芙蓉巷57号的铺面,迁址到位置更加优越的,芙蓉街南首164号,字号不变,将这处店铺交予长子于承恩经营,将老店更名为“玉成便服店”,交予次子于承章负责。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旗袍颇为兴盛的年代,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时尚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尤其是在1929年它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后,其时髦流行不亚于今日之时尚服装。据史料记载,当时,仅是在芙蓉街上,制作旗袍的店铺就有十多家。在这些店铺中,“玉谦旗袍”及其第四代传人于承章的名气最大,名头最响。他心灵手巧,18岁继承父业,因为手艺精湛而名声在外。“玉谦旗袍”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能与时俱进,融入了连衣裙、晚礼服等元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之更为得体、合身、大气、华丽。

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历史的局限,“玉谦旗袍”曾被摘匾很多年。1956年公私合营时,它被并入厦门市第一服装合作社(即后来的厦门标志服厂),店主于承章成了合作社里的员工,担任技术主管,负责研究服装制作。当时,“玉谦旗袍”表面上看是歇业了,可是街坊邻居们的信任,还是让于承章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被迫”接受些送货上门的来料加工活计,只不过那些年人们订做的多是些便装、中山服等,鲜少有旗袍等华丽服装。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漂亮的,没有阶级性的民族服装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不过,历经此劫之后,芙蓉街上原有制作旗袍的店铺,仅有“玉谦旗袍”重操旧业,且独家经营至今。

出生于1958年的于仁谦,由于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因而从小就迷恋针线活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就跟着父亲开始学习制作衣服。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他的制作技艺日臻成熟。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先是下乡插队到农村待了两年多,而后被招工回城进入厦门服装三厂,在那里当了10年制衣工人。改革开放之后,他便接替了年迈的父亲,成为“玉谦旗袍”第五代传人。

旗袍制作讲究镶边、滚边、嵌边、岩条、盘扣、贴花、绣花、手绘八大工艺。这些年来,于仁谦在秉承了八大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不断与时俱进,注重在创新求发展。为此,他曾在中国服装文化函授中心,进修过传统服装制作,并系统地研究过日本服装文化与中国服装文化的渊源。创新才能发展,发展才有进步。多年以来,真丝立绒面料被视为旗袍制作的“禁区”,因为这种透明、超薄的面料,易卷、怕烫,而且特别难以缝制。可是,偏偏就有些顾客非常喜欢这种面料的质感和华丽。想顾客所想,让顾客满意,是“玉谦旗袍”的经营理念。面对顾客的祈求,于仁谦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走访了许多专家,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让制作真丝立绒旗袍成为他的“绝活”,成为传统服饰与时尚服装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为此,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厦门电视台,以及《大众日报》《厦门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过采访报道。

量体裁衣是“玉谦旗袍”的最大特色。于仁谦虽然身为经理,但所有订制的旗袍他都要亲自测量、亲自裁剪和参与制作。为了尽可能让订做的旗袍合身合体,他把测量尺寸从早先的20多个,扩展到40多个。如今他创立的经纬立量法,需要测量60多个尺寸。他说:“中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旗袍,是真正的个性服装,可谓‘千人千衣’。因而,每件旗袍需要测量60多个尺寸:身长、袖长、胸围、袖口、腰节、开衩、总肩……这种细致的测量,等于绘制了一幅精准的人体比例图。”他还形容说:“我的眼睛就好似照相机、摄像机,大脑则好似计算器,如此裁剪起来才能运转自如,制作出来的服装才能合体合身。”

1985年的某天,于家一位老街坊从台湾回厦门探亲,当得知于家还能制作旗袍后,她喜出望外,马上来到玉谦旗袍店,特意订做了一身旗袍。几天后,当她穿着在身,其精致、合体、漂亮,让她非常满意,格外开心。回到台湾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周边的亲朋好友。台湾知名的东森电视台得知这个消息后,两次专程来到厦门,为于仁谦和他的“玉谦旗袍”作专题报道。报道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从那以后,许多台湾游客只要来到厦门,就会到玉谦旗袍店来看看。于仁谦对此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来,他先后给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加拿大、荷兰等四五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制作过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装。如今,就旗袍制作而言,于仁谦绝对是世界名人。

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20国领导人身着唐装集体亮相,这引发了中式服装的复古潮,随后厦门大街上便有了穿唐装的人,而来玉谦旗袍店订做旗袍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多。

历经百年多的“玉谦旗袍”,至今仍然是手工制作,准确地说,主要是由于仁谦制作完成。每做一件旗袍,他至少需要花费三天时间。“一年下来也就做100来件吧,没法再多了。”为了让“玉谦旗袍”既传统又新潮,他还借鉴国外新潮款式,将欧式晚礼服的设计,运用到旗袍的设计中,从而使得制作出的旗袍,格调更加高雅,款式更为新颖。十多年来,他为国内外著名影星、著名主持人,做过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装,为“玉谦旗袍”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2010年10月,“玉谦旗袍”被列入厦门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仁谦获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 产博览会传承人纪念奖;2013年5月,“玉谦旗袍”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3月,被认定为“山东老字号”;2016年,于仁谦被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授予“优秀匠心山东人”的荣誉称号。

春夏秋冬,历数百年;玉谦旗袍,名见经传。时下走进玉谦旗袍店,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各色旗袍,嗅着那旗袍里发出的历史气息,我惟愿“玉谦旗袍”能青春永驻,永远灿烂。

壹点号没事找乐

2、百年老店经典案例,案例百年老店叁省斋

导语:

千年产品,三代传承,百年老店叁省斋,面对品牌形象老化,难以吸引年轻顾客的问题,子然是如何助力叁省斋破局,帮助这家有名的西安特色小吃进行品牌门店打造升级的?

叁省斋甑糕粉蒸肉

合作类型:子然品牌全案设计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设计时间:2020年11月1日

门店面积:35㎡

1.项目背景

叁省斋位于陕西西安回民街,主打最具西安特色的甑糕、粉蒸肉,虽然品牌打造时间不到十年,但甑糕生意从创始人的爷爷就开始做,创始人的爸爸继承手艺后以自己的名字“叁省”创立了“叁省斋”,由最开始的走街串巷到现在的店面及规模,创始人的坚持就是想要将做甑糕的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吃到正宗的西安特色小吃。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2.品牌策略

甑糕是由三千年前西周时期的“糗尔粉糍”演变而来,在唐代成为了皇家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甜点,因此千年美食加上三代人的传承,我们要为品牌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想法呼之欲出,将“甑糕老字号,百年叁省斋”作为品牌slogan,将老字号的基因、创始人创建品牌的初心和信心融入到品牌的每一个部分,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感。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3.视觉策略

我们将传承下来的甑糕工艺以插画的形式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甑糕,但它的制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手艺才能做到软糯甜香,因此我们的信任状围绕甑糕的工艺、三代人的传承展开;字体上融合了唐代欧阳询《皇甫诞碑》中极具风韵的跳刀特点,整体感觉厚重且大气,提取产品特色中的荷叶、唐代文人时刻不离身的“章”作为辅助图形的核心元素,展现出品牌百年老店的姿态和一家连锁品牌的差异化特色。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4.主要用材

柚木木饰面;青石板地砖;贡米金色;玉枣红色肌理漆;浅麦色篷布。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5.平面规划

溯源于西安回民街地域特征,将唐朝民间建筑特色和民间文化融合到空间中,结合现代材料技术,创造具有品牌价值的空间环境。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6.空间落地

店面位于西安回民街,属于街边店。1920年创立,品牌成立有百年历史,五代相传。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品牌传承传统甑糕蒸制工艺,一泡米二装甑三火攻的古法工艺,是西安甑糕人气小吃。在外立面的设计上,采用了远中近店招设计,让顾客在50米外就可以识别店铺位置,同时在店铺林立的回民街上,能在近处端详品牌信息,小推车招牌可以在街头随时随地多角度吸引客流,增加回头率。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门头和收银台顶面造型汲取唐朝民间建筑特色和民间文化特色;设计提取象征廉洁的传统甑糕外包装“荷叶“元素,运用在小推车地面墙面和荷叶口等造型上,多个维度呈现成为品牌的符号记忆。顶面浅麦色篷布的材质和汤瓶壶体现回民文化特色。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食材与米枣豆和书籍合影展示联合黑河水源五级过滤特色,突出产品和差异化特点。彰显品牌自然、淳朴的特色,同时为用餐者形成产品优良,绿色生态的品牌记忆。信任状展示让顾客更了解品牌信任品牌。中式四方桌作为空间特色符号,成为客人感受市井文化,拍照打卡的场地。

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

叁省斋通过本次设计,强化了甑糕在回民街真诚可靠、亲民友善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形象。

总结:

老字号们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和独家的故事,但要怎么把老故事讲好,让年轻人能够接受,更贴近Z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也是一门学问。老字号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机械式重复品牌历史,而是要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文化诉求、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和文化,并将其打上独属于自己品牌的烙印

本文关键词:百年老店营销策略,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视频,百年老店经营理念,百年老店的成功秘诀,百年老店经典案例分析。这就是关于《百年老店经典案例,芙蓉泉畔的百年老店——历下老字号之四》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55699/
1
上一篇 关岛在哪个国家,关岛是哪个国家的地图(距我国最近的美国领土)
下一篇 两寸照片有多大,两寸多长(“520”结婚登记高峰期到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