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琵琶骨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穿琵琶骨是什么:武侠小说中,常见的“琵琶骨”在哪?为何穿了琵琶骨人就废了?
- 2、穿琵琶骨是什么,十首次骨穿
1、穿琵琶骨是什么:武侠小说中,常见的“琵琶骨”在哪?为何穿了琵琶骨人就废了?
武侠小说中,除了有一身正气的大侠和神鬼莫测的武功秘籍之外,还有着与正派人物站在对立面的反派,反派往往也有着高强的武功,他们的行事风格却是卑鄙至极。
反派在和主角做斗争的过程中,使出很多的下三滥手段,要么是抓了主角的家人朋友来威胁,要么就是用奸计去陷害,在抓到主角后还会动用酷刑来折磨。
反派最常使用的一个酷刑就是断琵琶骨,无论武功多么高强的人,琵琶骨一旦被穿了,人基本上就废了,那么这神秘的琵琶骨究竟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是武林高手的命门?
小说的描写
武侠小说中穿琵琶骨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我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武侠影视剧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看到一个场景,那就是反派在严刑拷打某人。一旦此人失去了利用价值,随后反派会吩咐手下穿了他的琵琶骨。
即便救援的人及时赶到将人救出,这个人也会因为自己的琵琶骨已经被穿而拒绝营救。在武侠电视剧《天下第一》中,曹正淳就曾经吩咐手下飞鹰穿了铁胆神侯的琵琶骨。
结果就连拥有吸功大法的铁胆神侯也扛不住这样的酷刑,更别说其他武侠小说中里面的那些二流高手了,其实穿琵琶骨这样的酷刑与人的武艺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穿琵琶骨这个行为是直接在物理上摧毁你的身体,即便说你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盖世神功,难道能够抵抗利器对肉身的摧残吗?显然不能。
金庸老先生也在他的很多小说,如《连城诀》、《倚天屠龙记》中有过关于穿琵琶骨的设定,这些情节之所以这么设置,就是为了让这个人变成废人失去武功,从而推进后续的剧情。
那么琵琶骨究竟是什么样的位置呢?根据百度百科的官方解释琵琶骨就是肩胛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背部胸廓的后面一个三角形的骨头就是琵琶骨,这个骨头在我们平常用手挠后背的时候都可以摸到。
我们可以在摸到肩胛骨之后动一动,就可以感受到肩胛骨在后背的移动。这说明了我们两只手臂包括肩膀的活动,都是由肩胛骨来支撑的。除此之外,肩胛骨和锁骨以及肱骨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肩关节。
试想一下,将你的肩胛骨用利器穿过,就像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那样用铁钩将肩胛骨穿过,这个人的双手就完全不能动了,如果行刑的人下手重一点,使用的铁钩再粗一点,就会造成肩胛骨的破裂和骨折。
在古代,这样的骨折有可能就会要了一个人的命,就算侥幸活下来,缺少现代医疗技术的复位治疗,也会造成骨质的增生变成残疾。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别说还能恢复以前的武功了,就连当一个正常人都有问题,也因此穿琵琶骨的酷刑就成为了古代废掉武林高手的最直接的刑罚。
位置的争论
在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流传最广的时期,人们大都对琵琶骨就是肩胛骨有了共识,因为肩胛骨的位置也非常符合琵琶骨的描写,所以综合来看,金庸笔下的琵琶骨就是肩胛骨。
可是事情就架不住有心人的琢磨,在金庸先生宣布封笔再也不写小说之后,有一些较真的人就开始对金庸的小说进行挑刺。
要么说他对于人物的设定不科学,要么就说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对于历史背景的描写有误,容易对历史功底不深的书迷造成误导。还有一点就是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琵琶骨不是肩胛骨的说法。
这些人认为琵琶骨其实并不是肩胛骨,因为在小说中描写穿琵琶骨的过程是这样的:用铁钩挂住受刑人的肩膀,随后将其吊起来。
他们认为肩胛骨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是比较薄的一块骨头,铁钩能不能穿过肩胛骨?这当然是可以的。可是在把人吊起来的这个过程中肩胛骨本身的脆弱质地其实是无法支撑一个成年男性150斤左右的体重的。
如果为了这个情节的合理性,肩胛骨应该就不是琵琶骨,只有锁骨,才有可能是琵琶。既然叫琵琶骨,那么骨头的形状一定要和琵琶有些相似,肩胛骨和琵琶完全不沾边。
锁骨就不一样,锁骨呈直线型略带曲线,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平放的琵琶,锁骨作为连接肩关节和胸骨的骨头具有非常高的硬度,也只有锁骨可以在被穿过以后,能够撑起一个成年男性的重量,锁骨也具备轻易被穿过的特点。
一时间,关于琵琶骨究竟是肩胛骨还是锁骨的争论层出不穷,无论哪一方的人都拿出了比较让人信服的证据。人们争吵不休,作为穿琵琶骨的创始人,金庸先生不得不出来做出了澄清。
他表示文学创作中很多情节要么是为了推动剧情而特意设计的,要么是为了表现出一个人的形象和性格设置的。既然情节的设定是为了这两个目的,那么合不合理,其实就不重要了。
金庸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完美地解释了琵琶骨究竟在哪儿的问题。在他看来自己在写穿琵琶骨这个剧情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为了表达主角受伤,但是仍然不屈服,所以他自己也没有想过琵琶骨究竟是身体上的哪块骨头。
追根溯源
关于琵琶骨的争论一多,广大的书迷朋友们立马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在各种各样的小说中找寻琵琶骨的踪迹,最后还真的找到了。
根据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线索,穿琵琶骨这个情节设定最早出现在西游记中,当初齐天大圣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时候二郎神就勾到了孙悟空的琵琶骨,最后被二郎神制服。
所以穿琵琶骨的设定应该是从西游记中传出来的,后世的作家将其化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因为既然连孙悟空都无法抵抗穿琵琶骨的酷刑,那么对付民间的武林高手自然是绰绰有余了。
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别把小说里的故事当真,因为那都是作家大脑一拍随意写的。
2、穿琵琶骨是什么,十首次骨穿
穿琵琶骨是什么?在医院做完第一个疗程之后,为了检验化疗的效果,都要做一次骨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穿琵琶骨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穿琵琶骨是什么
在医院做完第一个疗程之后,为了检验化疗的效果,都要做一次骨穿。
骨穿,也是我们第一次听说。
百度一下:骨穿,指的是骨髓穿刺术的简称。骨髓穿刺术,指的是在身体内部含有骨髓液的骨当中进行穿刺。也就是说,要使用一根很长很细的针,从髂骨、腰椎、胸骨等地方,穿进去抽取骨髓液。
不容之说,肯定疼痛难忍。
至今我还记得宝贝第一次骨穿时的情景。
为了不让孩子因为疼痛而在床上乱动,医生当时总共叫来了4个年轻力壮的病人家属。他们4个人分别摁着孩子的两只手和脚,使其紧紧的贴在床上,不能有丝毫的移动。
这一阵仗也把孩子吓傻了。原本就怕打针的孩子,看着几位壮士的人将自己死死的摁着,早已吓的哭出了声,更想摆脱掉医生的“魔爪”,使出吃奶的劲挣扎,但越挣扎被摁的劲就越大。
只见一位医生拿出一根约20多厘米长的针,灌输麻药后,并迅速在腰背部擦药、打麻药,然后用那根长针使劲扎了进去。随后,一股淡黄色的液体被慢慢抽出。而孩子的疼痛哭喊声,以及医生大呼“别动、别动”的提醒声,早已吓坏了我。
不忍心也看不下去的我,赶紧跑了出去。身后传来的都是孩子的惨叫声。
我知道,这种疼痛,可能连你我都不能忍受,何况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
我也不知道,自此之后的治疗道路上,孩子还会忍受多少这样的疼痛?
如果可能,所有的疼痛让我一个人来承受,如果可能,让时间回到终点,让我们重新来过。或许这样,孩子就不会遭受这些人间的疼痛了。
做完骨穿后,孩子没有理我们。
或许在他心里,始终在埋怨我们。毕竟,在他遭受疼痛时,我们没有去帮助他逃脱,反而像帮凶一样,死死的把他摁住。
不过,幸好,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过了两天,所有的疼痛早已忘记以后,他又开始和我们一起笑然面对。
本文关键词:穿琵琶骨痛吗,为什么穿琵琶骨会废武功,穿琵琶骨是什么感觉,穿琵琶骨就是废人了吗,穿琵琶骨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穿琵琶骨是什么,常见的“琵琶骨”在哪》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