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艾灸后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居然会让身体更健康
- 2、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十大常见艾灸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1、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艾灸后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居然会让身体更健康
最近很多人反应,自从用了药灸后,就出现了种种“不良”反应:
艾灸的地方很痒,艾灸后出现水泡,艾灸后脚出汗,艾灸后孩子突然流鼻血,艾灸后咳嗽、咽喉痛、流清鼻涕、打喷嚏、出汗发黏、头发比以前爱出油……
这些看似不好的问题恰恰是会让身体恢复健康的关键,因为它们统统属于“暝眩反应”。
什么是“暝眩反应”?
瞑眩一词最早来源于《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如果服完中药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表示这个病不会好。
暝眩反应是人体在进行针灸、推拿、服汤药等调理后,阳气调动起来修复机体的必要过程,发生暝眩反应,代表着机体的阳气正在努力工作,为健康而奋斗。
“暝眩反应”都有哪些?
暝眩反应可以说包罗万象,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甚至潜伏在人体内的疾病都会逐一暴露出来,虽然过程让人感到不舒服或痛苦,但每一次反应过后,就会健康一些。
是每个人都有暝眩反应吗?
暝眩反应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一般来说,越是邪气重而正气虚的体质,越容易出现这种反应。
因为暝眩反应实际上就是体内正邪斗争的体现, 以前体内正气不足,邪气则会长期盘踞,而在治疗过程中正气逐渐变大,就会和邪气发生战斗,当正气完全占据了上峰,邪气就会被驱逐出体外,身体才是真的往后的方向发展,像我们之间讲过的,孩子咳嗽,推拿后可能还会加重、排很多痰,也属于暝眩反应。
因此大病、重病和久病出现瞑眩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每个人出现“瞑眩反应”的时间也不一样,从两三天到一两个星期不等,这和个人体质、病情、年龄、生活习惯有关。另外暝眩反应往往不会只出现一次,还可能在其他部位再出。
怎样判断是不是瞑眩反应?
怎样来判断身体不适症状不是身体恶化而是身体好转而出现的瞑眩反应呢?
暝眩反应是暂时的,反应会是一个抛物线的过程,当反应消失后,就会发现身体正朝好的方向转变,包括:
坚持下来才是王道
出现了暝眩反应,一定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持续,因为如果一出现“不良”症状就停下来,那么病邪就会反扑。
因为这时正邪两气正在激烈交战,如果正气一方突然撤兵,可以想象得到,邪气一定会乘机而上,那么这些症状很有可能还会持续甚至加重,所以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调理疾病也要一鼓作气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数。并不是艾灸让我们“添病”,而是艾灸让我们身体里潜藏的问题显现出来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调理,这些邪气就会长期盘踞于体内,等到我们年龄日增,正气慢慢减退,就开始兴风作浪。所有我们看很多人年轻时身体看起来还好,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并不是这些疾病到了岁数才有,而是在人年轻时就早早潜伏在了身体里。
而提前让它们显现,就把它们驱除,消除隐患,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治未病”。
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坚持下去,把种种暝眩反应忍耐过去,必将让体质获得明显改善。
就如这个学员,她早在2017年怀孕期间脖子上长了一个黄豆大不痛不痒的疙瘩,在用一号药灸调理的过程中曾一度红肿变大,心里有些犹豫,停灸两天后又再次灸起来,后来灸出了白点后,挤出脓,继续灸了十几天,并配合董氏特效穴,红肿逐渐减淡,范围缩小,最后结痂、消肿、蜕皮。而在调理期间,体质、睡眠也有明显改善。
用药灸调理前后的对比图: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学员的反馈,大家可以参考:
2、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十大常见艾灸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艾灸后产生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根据艾灸临床的经验,归纳整理了以下几大类的常见问题。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是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是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要紧张),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
三、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四、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通常灸一段时间后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五、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宿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这种现象大多在第一次艾灸后比较多。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
六、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七、灸后便秘,这也是上火的一种表现。按上火的处理方法即可,注意多喝水。同时可以加灸天枢、大肠俞来调理;灸时、灸后打嗝、放屁增多。艾灸调理人体,将体内邪气(浊气)向外排。坚持灸,你就能明显的感觉身体的变化。
八、灸后经期延长或量少,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艾灸初期,可以适当减少火力和时间、多喝水,适应艾灸后,会逐步缓解。
九、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灸前人体正邪处于一个暂态的平衡,通过艾灸激发了人体的正气。正气和邪气,在人体这个战场上开始战斗,所以会有病态情况表现出来。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十、灸时有通窜的感觉,有的灸腰,会感觉到热气下行的腿上甚至脚心或腹部等,此为灸的通窜,针有针感灸宜有灸感,因人而异。灸感所到之处,就是病灶所在之地。比如说,我们治疗胃的,灸足三里,但灸感却到小腹处,到不了胃。这说明小腹处经络阻塞,要将小腹处的经络打通后,灸感才能直达胃。艾灸的重点,就是产生灸感。所以我们的艾灸时,专心一点。不宜边做杂事,边艾灸。
掌握这些常见的艾灸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用艾灸调理身体,放心、正确的艾灸。
本文关键词: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是,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是什么,艾灸后出现这些症状,你还得坚持,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艾灸后常见的十六种反应,你遇到了哪几种。这就是关于《艾灸后可能会出现的十种症状,艾灸后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