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的钱都够在老家买两套130平方米的房子了
阿凡吉夫妻奋斗8年,终在深买房,得房率却不到73%,直接公摊掉113万元
03:14政策问题。如果不这样安装,业主得房率更低,业主估计更要跳脚了。设计师不是傻子,这种设计是目前情况下的最优解决方案
115户型真的很不错,得房率高,没有浪费面积,还有一个多功能间。非常实用。
#南宁# 号称101%得房率的房子,你们能看出来是多大面积的么……
房产冷知识[钱]
买房销售经常跟我讲得房率
不能不明白 不然就被当小白[思考]
莞城的丰化置业广场,毛坯备案均价4.8万。这个价格,根本卖不动的!就一栋单体楼,户型差,得房率还低,谁会去买?还不如考虑,周边的二手。
本地的KFS,小老板,心里算盘多,想着赚钱,备案价先往高了走。后面就算卖不动,打个八折,再送装修,也是有钱赚的。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宁波楼市频繁出现了一个很考验购买者知识和脑力的情况。最近有几个高总价新盘,总是出现让客户摸不清原因的偏低的得房率和套内使用面积,他们隐约感觉到他们花的钱直接被缩水。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得房率和套内使用面积。
得房率就是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单位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建筑面积。其实也并不是得房率越高越好,比如高端住宅楼,有入户大厅,豪华电梯间,有的甚至在里面配上一些会所等公用配套。但如果一般的配套和设计都没有,那得房率低就有些说不通了,有一点,和建筑设计关系很大。
套内使用面积才是最近楼盘出现问题的关键。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有的房子,我们一进去就感觉没有销售标注面积大,里面的房间感觉都很小,不够日常生活使用。这和楼盘属性有关,层高越高,建筑要求越高,墙体越厚,所以套内使用面积就会越少。内部装修要求和标准越高,套内墙体面积越大,套内使用面积也越小。有大阳台的房子,套内使用面积一般能多增加5%左右,但现在的新房,阳台面积按规定赠送有限,一般也是计入到销售面积里面的。
关键问题来了,现在宁波楼市某些新盘为什么套内使用面积低?我们知道除了圆形以外,同等面积的单位,周长最短的是正方形,比较规整的长方形,占用墙体也少(关于几何这里不多讲,自己理解)。所以现在不少新盘的异形户型,一定多占用墙体。有些外立面有棱有角,里面虽然规矩,但墙体面积是以轴线算成你的,何况有的甚至会多算给你一些,套内使用面积自然少了。这些也就是我说的某些楼盘,是牺牲一些户型,偏向某些户型的原因。
还有一个关键注意事项,如果样板房是在建筑单位里面,那它的墙体和房间面积都是真实的。在新楼盘高周转状态下,已经基本不可能了。现在的样板房大多是单独建的,就算它的真实面积没问题,但是墙体厚度却未必,里面大有彩头。所以参观某些样板房,可以感觉,但不可以沉浸。
这是一篇有些烧脑的文章,但是在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其实这里面文章很多,但只能简单讲讲当前需要注意的事项。买房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儿,尤其市内门槛越来越高,谁的钱也都是辛苦赚来的,有些该避免的暗亏还是要尽量避免。
一个楼盘,户型差异很大,如果均价30000,那么或许某户型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你多花了2000,而有的你少花了1000,还有的……。
应当不会,招商的房子得房率都很低。70%左右
刚看到消息,今天深圳蛇口的招商玺家园i深圳登记参与人数有1700多人。最低门槛1245万起步,最高6905万,祝大家好运。#深圳头条# #发现深圳美好#
#110平米到手仅61平米 白岩松批公摊#110平方米到手61平方米,得房率不到60%。这个得房率确实太低了,但不少家庭的得房率基本低于80%。以我家与我认识的亲戚朋友为例,公摊面积占比均超过20%,有的近30%,这种情况还是真实存在的。
公摊面积占比这么高,到底是用来干什么?或者,开发商与物业公司也未必可以说得清楚。
公摊面积本来应该是业主所有,但在实际情况下,业主对公摊面积部分的使用,却不明不白。如果物业公司把公摊面积擅自使用,并私下牟利,显然是违法违规的。
在公摊面积之中,但凡获得的商业广告费用,应该是由业主共享,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委托代理关系。
假如公摊面积部分不能够被有效使用,而且长期处于空置状态,那么这种公摊面积实际使用价值已经是大打折扣了,没有存在的必然性。
既然无法提供应有的价值,那么自然需要取消了。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