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关于【古代四大名捕故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是何来历,又如何投奔了包拯
  • 2、古代四大名捕故事,刺毛虫雪里蛆金骡子

1、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是何来历,又如何投奔了包拯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金曲,在这几句歌词中,“包青天”这个名字自不必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大人,除了包拯之外,还提到了另外两个人的名字,即“王朝”和“马汉”。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提起王朝和马汉,大家自然又会想到张龙和赵虎,是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他们四个共同组成了开封府包大人手下的“四大名捕”,那么,他们四个人都是什么来历呢?他们又是为何投奔了包拯呢?

包拯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相识,说起来还有些“不打不成交”的感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包拯在定远县堂审一个名叫赵大的杀人犯时,由于动刑的缘故而导致了赵大当堂身死,尽管赵大死有余辜,但这毕竟犯了上司的忌讳,所以包拯被罢官革职了。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包拯把县衙事宜交待完毕之后,就携管家包兴离开了定远县。包拯出了定远,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才好,他正骑在马上无精打采地暗自感叹,突然,从山上的树林中冲下来一帮人,这些人在一个光着半个膀子子的大汉的带领下,不由分说,立刻就把包拯和包兴拽下马来,捆绑上山了。这个捆绑包拯的大汉不是别人,他正是马汉。

马汉把包拯和包兴捆到了山上,此时的山上还有两个头领,他们就是王朝和张龙,王朝、马汉、张龙三个人把包拯和包兴绑在了殿外的柱子上,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询问,就在这个时候,第四个头领赵虎就出现了。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赵虎带着几个人慌慌张张地跑到山上,气喘吁吁地对王朝三人说道:“不好了,山下遇上了一个厉害的角色,他的本事强于小弟十倍,小弟刚一出手就被他打到了,哪一位哥哥去会会他?”当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全都下山去会那个人的时候,王朝一看到那个人就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他认识那个人,那个人就是南侠展昭。

展昭随王朝等人上了山,当展昭看到被绑在柱子上的包拯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和包拯早已认识,而且他还出手救过包拯的命。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得知他们擒拿的人竟是定远县城的青天大老爷包大人,于是立刻松绑并磕头赔罪。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包拯并没有责怪王朝他们,而是不免有些感叹道:“我看四位具是豪杰,为何要做这种勾当?”于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便对包拯讲起了他们的故事。原来,此山名叫土龙岗,以前曾是山贼的蜗居之所,后来张龙和赵虎误投了庞太师,结果发现庞太师为人奸诈,于是就离开庞府,当他们路过这土龙岗的时候,就打跑了山贼,开始在此落脚。

再后来,王朝与马汉科考武举,结果恰恰又被庞太师所驱逐,于是他们愤愤离去,说来也奇,王朝马汉也路过了土龙岗,于是,四人意气相投,便结为了异姓兄弟,王朝最大,马汉老二,张龙老三,赵虎最小。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虽说包拯仕途不顺,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却遇到了贵人,他们的贵人就是包拯,包拯的坎坷只是暂时的,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本就有报效朝廷、为国家出力的打算,于是,这也就有了我们后来所熟悉的开封府“四大名捕”的故事了。

2、古代四大名捕故事,刺毛虫雪里蛆金骡子

说起绰号,当代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梁山好汉了。“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豹子头”林冲……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号,不仅贴合人物的性格能力,还尽显江湖霸气。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电视剧里的梁山好汉


那么,在现实中,古人都有什么样的绰号呢?

和影视剧表现的不一样,古代能有绰号的人并不多,一般老百姓取名字没这么多讲究,好记好养活就行。你看朱元璋小时候名叫朱重八,就因为他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刘邦是家里的老三,所以名叫刘季,这个“季”就是排行第三的意思——所以,那个时代的“刘季”,通俗的说就是刘老三(刘邦大哥刘伯,即刘老大,二哥刘仲,即刘老二)。

所以大多数的底层老百姓,名字都很简单。其实到了笔者小时候,小伙伴们的名字依然比较随意。比如某一邻居家四姐妹,分别叫思弟、念弟、招弟、想弟,第五个孩子终于是儿子了,取名“理想”。

古代老百姓连名字都花不了太多心思,更别说再弄个绰号了。富贵人家、官宦士绅,文雅一点的弄个别号,比如李白的青莲居士、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东坡居士。走上仕途的更不用说了,人家官职就已经很响亮了,不需要绰号。

所以,古代能有绰号的人不多。比如领兵打仗的将领,有个牛一点的绰号,能震慑敌军;再比如杀人放火的盗贼,不愿透露真实姓名,弄个绰号既能涨声望又能吓唬人;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街头的流氓混混,靠着绰号给自己涨涨身价、壮壮胆子。


街头混混的绰号,可不像小说里那么有文采,还是以“实用”为主。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水浒传》中郑屠绰号“镇关西”

唐贞观年间,荆州有一个三人混混团伙,其中一人名叫张玉,绰号“花里针”。他的另一个同伙,本名江采,绰号“刺毛虫”。这两人伙同另一女子,在街头坑蒙拐骗,变戏法、卖假药,勾引拐卖妇女。这两人的绰号“花里针”和“刺毛虫”,很明显想表明自己不好惹,属于比较“扎手”的人物。

宋周密所著的《南宋市肆记》中,也描述了混混绰号,“顽徒如拦路虎、九条龙之徒,尤为市井之害。”说明当时的市井之中,绰号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到了明初,随着小说《水浒传》的逐渐普及,混混们开始以梁山好汉为偶像,各种各样的绰号也出现了。

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会直接借用《水浒传》中的绰号,比如“九条龙”即是“九纹龙”演变出来的,再比如“立地太岁”阮小二和“活阎王”阮小七,也造就了一群的“阎王”和“太岁”。

这种用龙、虎、阎王之类为绰号的,多是为了显示凶恶,比较常见。

明清时期的混混绰号,被当时的文人用笔记小说等形式,记载了很多,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满天飞张广儿、着地滚周进、野火儿姚望、千里脚陈名、铁里虫宋礼、钻仓鼠张朝、白日鬼瘪子、村中俏花芳、雪里蛆汪赐……


我们虽然无法确定这些绰号有多少是文人编造的,但至少说明此时的混混绰号,已经较为通俗易懂,少了些江湖霸气,多了些市井痞气。

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清末天津街头

比如“着地滚”,一看意思就明白了,“落在地上就是滚”,一方面说明身手灵活,同时也能体现出接地气的无赖属性。再比如“铁里虫”,能在铁里生活的虫子,适应能力强,估计也有一身不怕打的筋骨皮。至于“村中俏”就不用说了,估计是位女混混的绰号,村花级别。

当然,也会出现“雪里蛆”这种让人虎躯一震的绰号。乍一看似乎有骂人的嫌疑,但是仔细一想,能在冰天雪地里活下来的蛆,可能是为了说明生命力顽强吧。

实际上,混混头目往往需要比较凶狠的绰号,比如光绪年间,京东一带专门抢劫骡马的混混头子,绰号金骡子、快马张三;北京南城樱桃斜街一带的混混头子杨魁龙,绰号拦路虎杨三;东直门外还有混混头子坐地虎田逢春、小鬼刘文、白面虎李大黑、太岁马三赛、独爪龙刁大等等。

混混头子这种绰号,往往是为了震慑对方,需要霸气一些。但是他们手下的喽啰们,就没必要太虚张声势,绰号自然五花八门了。比如钻仓鼠、强得利、铁巴掌、小军师、大胳膊、野火儿、滚地雷……这些绰号有些是自取的,有些是头目叫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百姓给他们取的。

最后,明清时期的混混绰号虽然花样百出,含金量却并不高。听着很唬人的绰号,大多数也是虚张声势,欺软怕硬而已。

本文关键词:古代四大名捕故事视频,搜索古代四大名捕,四大名捕的故事,古典四大名捕,中国古典四大名捕。这就是关于《古代四大名捕故事,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53677/
1
上一篇 狗狗尿频怎么回事,狗狗禁食后尿频怎么回事(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下一篇 魏大勋老爸身价多少,魏大勋爸爸不是普通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