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眼底疾病初期症状,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高血压眼底病变分四级
- 2、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眼底疾病初期症状
1、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高血压眼底病变分四级
来源:生命时报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章露易
王先生患高血压5年多了,平时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好好吃药也不定期检查。最近单位组织体检,眼科医生问:“你有高血压吧?”王先生纳闷:“我是有高血压,您是怎么知道的?”医生表示:“你的眼底血管已经硬化,达到2级了,赶紧去心内科看看吧。”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病因复杂,具有一定遗传因素,又夹杂了很多后天因素。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不仅会让心、脑、肾出现多种并发症,对眼部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会产生长期影响,导致高血压性眼底病变。人的视网膜很敏感,是全身唯一可直接、无创观测血管及全身微循环的组织,视网膜上的任何变化都能反映出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从眼睛的血丝分布、充血情况就能分辨出一个人的心脏负荷,从眼底病变程度足以反映高血压的进展。也就是说,眼底改变越严重,患者高血压患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高血压性眼底病变根据病情可分为四级:1级表现为眼底血管收缩变窄,动脉变细;2级表现为视网膜动脉普遍狭窄,动静脉还会出现交叉压迫;3级不仅会令血管变得狭窄、交叉压迫,还会出现眼底出血、渗出;4级是在3级的基础上,出现视乳头水肿。早期高血压性眼底病变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不会有所察觉,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通常也是疾病的中晚期了。研究发现,存在高血压性眼底病变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会相对升高。因此,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并进行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建议45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者,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若血压控制不佳或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建议缩短检查周期,必要时到眼科、心内科就诊。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性眼底病变,要遵医嘱积极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还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眼底激光治疗,防止眼部病变恶化。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2、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眼底疾病初期症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如果把眼睛比作相机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就是由一张张照片
串成动画在眼底播放
眼睛还是健康的“信号灯”
如果给眼底拍张照
不仅可以了解眼底结构
还能发现眼部疾病
并且判断全身的健康状态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今年的主题是
“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其中眼底疾病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眼底疾病都可以通过眼底彩照发现、预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眼底照相的那些事。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眼底,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也就是眼球的内膜,眼底疾病病种多,并且位于眼球深部,发病时必须要借助工具辅助检查。眼科医生用的像探照灯一样的普通眼底镜能看到眼底,但缺乏客观的依据,同时不利于随访。眼底照相机的发明和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眼底“相机”的原理和正常照相机的原理一样,它透过人的瞳孔给眼底拍照来眼睛明确有无病变,病变程度。凭借眼底彩照,不仅医生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视神经、黄斑、眼底血管等情况,根据它们的状态来评估眼睛存在什么疾病,而且患者也可以通过照片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疾病的表现和程度,不同时期的眼底照片对比,还可以知道疾病的变化,更好配合医生的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代谢异常,高糖血引起组织缺氧使微血管细胞受损,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损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分成非增殖期病变和增殖期病变。
这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彩照,我们可以看到视网膜上有很多红色的小点,这些都是视网膜微血管瘤(黑色小箭头),同时眼底有小片出血,还有一些白色的渗出(黑圈所示)。
这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彩照,可以看到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黑色三角形),微血管瘤和出血渗出(黑圈),下方视网膜前大片出血(黑色五角星)。出血多的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突然看不见东西。
很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确诊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面临着失明的风险,这是由于糖尿病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往往等到出现一些并发症才得知患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往往忽略关注眼底情况。
浙大一院眼科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眼底照相检查,观察眼底是否存在病变风险,根据医师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同样是引起眼底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这其中也包括视网膜动脉。视网膜动静脉是人体唯一能肉眼观察到的血管,所以通过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情况,也可以了解其全身其他脏器健康状况。
这是一张正常的眼底彩照,呈橘红色。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可以分成4级,多数患者表现为1-2级。这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级)的眼底彩照,和上面正常的彩照比,可以看到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而且出现了小动脉硬化压迫小静脉的情况(黑色箭头)。
这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级)的眼底彩照,可以发现在2级病变基础上,又出现了小动脉阻塞、棉絮斑(黑色箭头)和视网膜出血。
约70%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眼底病变,总的来说眼底改变愈重,预后愈劣。出现这类眼底病变的患者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和尿毒症。
青光眼视神经改变
如果说视网膜动静脉等眼底血管可以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那么通过视神经的彩照,我们可以了解到患青光眼的可能性。
青光眼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青光眼发病率约1%,45岁以后则达2%,由于知识普及程度不足,我国青光眼的未诊断率高达90%,而约10%的患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诊治而致盲。通过眼底彩照,我们也能及时发现青光眼的“蛛丝马迹”。
在我们眼底有一个叫视神经盘(视盘)的地方,视神经在这里聚集,它的中间有一个凹陷的位置叫做视杯,视杯越小说明视神经越密集,越大说明视神经可能正在受损。
而青光眼正是以视盘萎缩为特征的疾病。我们可以看到,左图是正常眼底彩照,短箭头所示的是正常视杯大小,而右边是青光眼患者的眼底彩照,短箭头指示视杯扩大,视盘萎缩,是典型的青光眼表现。
浙大一院眼科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正视前方周边的事物看不清,晚上看灯光时出现红绿光晕,或者剧烈的眼痛、眼胀、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要警惕青光眼。
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间部位,是人眼的光学中心区,视力最敏锐的部分。视网膜外面是一层叫做脉络膜的薄膜,它们之间还有一层薄薄的界膜,叫做Bruch膜。
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外侧的色素上皮层病变老化,形成“玻璃膜疣”沉积于Bruch膜,并有可能破坏Bruch膜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导致脉络膜上的毛细血管通过病变部位,长到视网膜下或者视网膜内,很容易出现渗漏和出血。
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通过上面两张彩照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彩照黄斑部有大量的玻璃膜疣(黑色箭头),但没有出血,这属于干性“老黄”,右边的彩照黄斑部除了玻璃膜疣,还有中心黄白色病灶——脉络膜新生血管(黑色三角形)和少量出血,属于湿性“老黄”。
眼底照相是眼科一项非常常规和重要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各类眼底疾病,专家建议,除了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定期拍一张眼底照,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即看东西看不全)、视物变形等情况的人,都可以到眼科进行眼底照相检查。
在做眼底照相检查时,为了提高结果的精准度,有时会给小瞳孔的患者进行散瞳,通常散瞳需要花费15-20分钟左右,检查时配合医生给出的指示,真正检查只需要1分钟。
特别要提醒的是,散瞳的患者会出现视近模糊、畏光症状,要防止户外强光照射,可以根据检查当天的情况自备一副墨镜,通常4-6小时,瞳孔恢复正常后症状也就消失了。
浙大一院眼科专家门诊表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本文关键词: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会自然好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儿童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高血脂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这就是关于《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眼底疾病初期症状(高血压眼底病变分四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