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到底有多少种?各元素在果树栽培上的作用
- 2、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中微量元素产量
1、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到底有多少种?各元素在果树栽培上的作用
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一直深入到农业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南北果区建立了1200多个优质高效示范园。发表论文20余篇,著书有《曹泳春务果论》和《果树营养循环学》。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而通过科学检测和不断实践,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则是17种,即: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硅(Si)、钙(Ca)、镁(Mg)、硫(S)、铁(Fe)、硼(B)、铜(Cu)、锰(Mn)、钼(Mo)、氯(CL)锌(Zn),依据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不同,划分为常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碳氢氧;大量元素: 氮磷钾;中量元素: 硅钙镁硫;微量元素: 铁硼铜锰钼氯锌。这17种元素都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说必不可少,非常需要,其对作物来说具有唯一性、缺一不可性、无可代替性。
这些都是根据元素在植物中含量多少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但它们在植物中的作用则是不分大小和伯仲的,可以说没有可比性。人们常常把常量元素比构成作植物的躯体,大量元素比作植物的主食,中量元素比作植物的肉食,微量元素比作植物的副食。
如今,还有很多人依旧按照老教科书上所言植物吸收的16种元素讲解,而把“硅”元素置之度外,其实,在《中国硅肥营养研究与硅肥应用》中的文献发现,植物营养中的硅能使作物拥有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弱光性、抗重金属毒害、抗紫外线伤害等等,现已将“硅”列为仅次于大量元素之后而居于中量元素之首的一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还有很多人认为,植物需求元素主要是氮磷钾,而中微量元素只不过如人们吃饭时需求的调料面一样,可有可无,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认识。在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划分中还有一种叫“有益元素”钴(Co)、硒(Se)、钠(Na)、镍(Ni),这些元素有它们更好,但没有它们也可,它们才是植物吸收过程中的“调料面”。
常量元素碳氢氧虽然不需要人为大量地进行补充,但它们是构成植物躯干的绝对性元素,要占到植物比重的90%以上。人工需要补充的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则是相同的重要,没有大小之分。
简单来讲,如果说大量元素是打天下的武器,那么中量元素就是保江山的重器,微量元素就是提升国力的利器。氮长叶、磷长花、钾长果,硅保根、钙保果、镁保叶、硫保味,缺铁黄叶病、缺锌小叶病、缺钼花叶病、缺铜落叶病、缺硼畸形果。“物以稀为贵”,有机肥是按吨计算,大量元素肥是按公斤计算,中量元素肥是按克计算,微量元素肥是按分克计算,含量越少,但作用不小,价格更贵,比如“稀土”: 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这17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稀缺,所以价格当然也就很贵,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
2、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中微量元素产量
在氮磷钾供应足量的前提下,中微量元素的补给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根据作物需求量的大小,农业领域大致将中微量元素划分为中量元素(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铁、锰、锌、硼、铜等)。
锌——生长元素
锌是植物合成生长类激素的关键元素,加强补锌可提升植物内源激素水平,促进作物生长,预防僵苗、小叶簇生等生理病害;加强补锌还可以提升植物抵御不良环境及病害的能力,尤其是提升植株抗病毒病的能力;锌可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发育,提高植株座果率。
枝叶生长初期及果实发育前期,是补充锌的关键时期。
钙——品质元素
钙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元素,提升钙的含量,可使细胞壁更为柔软,细胞间联系更为紧密,提升抗机械冲击和外力破坏的能力;补钙可提升果实抗外力冲击能力,便于果实保险,尤其是提升果实表光,避免裂果、日灼、糙皮、干烧心、脐腐等生理性病害。
缺钙的典型症状,在根系上表现为毛细根短而粗,吸收能力下降;在叶子上表现为叶片皱缩,边缘焦枯;在生长点上表现为生长点坏死,烂心严重;在果实上表现为果实不耐储藏,磕碰后易腐烂。
温度较低,尤其是冷暖交替时,或者氮钾肥用量过大时,最易出现缺钙症状。
坐果作物于幼果期前后,是补钙的关键时期。
(柑橘缺钙)
硼——生殖元素
硼在作物授粉受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对提升授粉质量、提高座果率、降低畸形果意义重大。根系缺硼主要表现为根尖分生组织木栓化,根系易坏死。
开花作物,花期前后是补硼的关键时期。
(柑橘缺硼)
铁——绿色元素
铁是叶绿体的组成元素之一,植株缺铁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尤其是新叶黄化。叶片黄化后,植株养分合成能力下降。对于樱桃等部分作物,植物缺铁后会出现新叶发白,枝梢逐渐枯死等症状,该类作物更需要强化铁的供给。
镁——色彩及能量元素
镁的生物活性较为丰富,集中表现为色彩、能量两大基本功能。镁是叶绿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叶绿素水平提升意味着植物可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故幼株期强化镁的补给,可以提升植株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生长。
果实着色本质上源于果皮中的花青素,在果实含糖量高时呈鲜艳的红或紫色,在果实含糖量低时花青素呈青白色。镁是植物糖类代谢酶的主要活化元素,幼果初期强化镁的补给,有助于果实糖分合成及上色艳丽。
植株缺镁直接表现为叶片黄化、植株生长缓慢、果实着色困难。
幼株期及幼果期是补镁的关键时期。
,
本文关键词: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方法,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原则。这就是关于《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划分,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到底有多少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