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津门、沪上、巴渝、海岱……20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市别称,太美了
- 2、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全国城市的别名
1、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津门、沪上、巴渝、海岱……20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市别称,太美了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仅保存在典藏书籍中,更传承在华夏大地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文化传承的印记。比如中华大地上的每个行政区划的名称,都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每个行政区划的名称,除了人们一直使用的,大多还有一些美丽的、饱含文化底蕴的别称,当我们说到燕京、津门、沪上、巴渝这些别称的时候,立即让人感受到古色古香的韵味,别有一种醇厚悠长的文化历史之美。下面20个省市的别称,你知道多少?
北京
1.燕京,北京别称。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另外一些文学作品中称之为帝京、帝都。
2.天津卫、津门、津沽,天津别称。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明永乐2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津门是天津的别名。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的地名来源于城门。
津门十景之津门故里
3.沪上,上海别称。在未有上海这一地名之前,当地本是一渔港,因当地人民用“沪”(捕鱼的竹栅)在江海之滨捕鱼。此段水域即以“沪”来命名,又凡水发源而注海曰渎,因此,被称为“沪渎”。后吴淞江改道与黄浦江汇合,不再有渎。剩下“沪”的称谓流传下来。所谓“沪上”的“上”字在这里是“旁边,边侧”之意“沪上”即以沪渎边的土地来指代整个上海。
4.八闽,福建的别称。一般认为,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上海
5.赣鄱大地,江西的别称。赣是指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鄱是指在江西境内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两者结合组成的赣鄱大地泛指江西这片红土地。
6.湘楚、潇湘、三湘四水,湖南别称。①湖南一带在古代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湘楚文化,故称湘楚。②潇湘:潇,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河;湘,指的是横贯湖南的河流,湘江。泛指湖南全省。③湖南别称“三湘四水”,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四水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最后都汇入洞庭湖。
江西鄱阳湖
7.齐鲁、东鲁、海右、海岱,是山东的别称。①“齐鲁”缘起于先秦时期山东大地上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②东鲁,原指鲁国,后指山东。③山东古代有“海右”和“海岱”的雅称。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为山东在大海西岸,故称海右;中部有五岳独尊的泰山,岱即泰山。大海和泰山是山东最雄伟壮丽的地理自然景观,因此又称“海岱”。
8.中原、中州、中土,是河南的别称。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泰山
9.荆楚,湖北的别称。周成王时,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到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建立了荆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市)。春秋时期,荆国迁都至郢,改国号为楚。荆国楚国都在今天湖北地区,故称湖北为荆楚。
10.南粤,广东别称。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是先秦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地区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诸越 。南粤(也称南越)是百越部落中的一支,是广东一带部落的称谓 。后来“粤”和“越”区分,粤指广东,越指浙江。
南粤风光
11.西域、安西,新疆的别称。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但人们常常用西域指代新疆。安西来源于唐朝设立的管理碛西的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
12.八桂,广西的别称。八桂,原指桂林市后代指广西。广西盛产桂树,连片成林。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秦始皇设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新疆天池
13.吐蕃、乌斯藏,西藏的别称。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故而今天成为西藏的别称。宋代出现“乌斯藏”一词,是当时人们对西藏的称呼,明代沿用了这一称谓,所以西藏又被称为乌斯藏。
14.琼州、琼崖,海南的别称。琼州,古地名,即今海口,琼州也是海口的别称。琼州府始设唐贞观五年,辖境为海南岛北部。元改置琼州路,明清时属于广东省琼州府。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琼崖,常指迁谪地,而古代最遥远的迁谪地就是海南岛。又别称琼台。
西藏风情
15.巴渝、渝都,重庆的别称。商周时期巴国国都驻地江州,即今天重庆江北区,秦时称巴郡。隋时,嘉陵江称渝水,因渝水绕城,故重庆简称“渝”,别称巴渝。重庆曾为三朝之都,巴国国都、大夏国国都、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故称渝都。又别称山城、雾都、桥都。
16.燕赵、冀州、直隶,河北的别称。燕赵今多指今河北省。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都城除了蓟外,在今河北易县还有一个都城,当时称为武阳城。赵国的都城在邯郸。②上古时期,黄帝划野分州,冀为“九州之一”,大约包括了河北整个地区。今天的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③直隶,中国旧省名,特指今河北省。所谓“直隶”地区,在封建时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
桥都重庆
17.三晋,山西别称。春秋时期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六卿,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18.三秦,陕西别称。关中(主要指陕西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秦末,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此称为三秦。
陕西风景
19.西海,青海的别称。据史籍记载,西汉末年,王莽为了篡位,大肆宣扬他威加四海的文治武功,他让南方的黄之进贡犀牛,让东海的东夷王奉献国珍,让北方的匈奴顺制作去贰名(即不称天可汗),但唯独缺少西方还未进贡朝拜。而且“四海”中也缺少“西海”这一海。王莽为了填补西方西海的空白,特派中郎将平宪诱使卑禾羌人“献”出了咸海(青海湖)及大半个青海地区并设立西海郡,这样有了西海和西海郡,满足了王莽“四海会同”的目的,也 为篡权夺位铺平了道路。所以从此青海又称西海。
青海湖
20. 八皖,安徽的别称。康熙六年,始设安徽省,雍正十三年以后,安徽省由原管辖的七个府,三个直隶州,增至八个府(即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颍州)和五个直隶州(即滁州、和州、广德、六安、泗州)。这样,人们便把拥有八个府的安徽称为“八皖”。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2、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全国城市的别名
有文化的人,习惯称深圳为鹏城,称广州为花城或羊城(貌似最近不喜欢这么叫了),又喜欢称上海为申城,称苏州为姑苏,称临沂为琅琊。
当然,对于像作者这种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某位连山东归属华东都搞不清楚的网友原话),我们顶多叫“石家庄赵子龙”,不会附庸风雅,称其为”常山赵子龙“。
基于以上的见闻感想,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统计出全国地级城市的别名。今日的数据,将全国城市的别名,绘制在两张图表中,分享给大家。
对于部分有多个别名的城市,为保持图表的简洁,仅选用一个,且优先选用以都、城和州命名的别名。
先看北方的城市的别名。
首都北京,在部分文献或史料中,常称其为燕京、幽州、蓟等。
常山赵子龙,来自常山郡的赵子龙,大约在石家庄境内,说石家庄赵子龙,并不为过。不过石家庄的别称为石门,而不是常山。
本文关键词: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大全,我国各大省份,城市的别称,中国各省会城市的别称,全国各省城市名称表,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介绍。这就是关于《全国各省的城市名称及别称,津门、沪上、巴渝、海岱……20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市别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