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原来博士在古代就存在了,他们和现在的博士又一样吗?
- 2、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各是什么
1、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原来博士在古代就存在了,他们和现在的博士又一样吗?
因“某演员博士学位而不知知网”一事,“博士”一词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连着国内的研究生都一起遭了殃,纷纷抱怨道:“翟博士凭借一己之力撬动了整个学术圈,加大了研究生毕业难度,要是毕不了业,要和翟博士没完!”就此一事,笔者心里也是不停地泛着苦水,万万没想到“吃瓜”吃着吃着就吃上自己的瓜了!
转念一想,教育部这么做实属正常,毕竟翟博士一事挑战的是整个学术圈的底线,若是再不表态,岂不是纵容?从此学术圈就乌烟瘴气了。多说无益,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分三个层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学士”一词,在我国古代也是有的,暂且按下不提,今天单独讨论“博士”一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指代那些人物?有着哪些职能?毕竟,“博士”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现代的博士嘛,简而言之,主要是指在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之后,进而学习,完成一定科研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教育部认可而授予的博士学位。主要是对一个人学历的认可,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可进入高校当老师,再通过职称评定,就可以成为副教授、教授。
听着似乎简单,但民间俗语称“每个博士都是折翼的天使”,可见博士的科研之路并不简单!
现代的“博士”一词指代学位,那么古代的“博士”指什么呢?笔者将以秦汉两朝为例,向大家着重介绍古代的“博士”。
学术界认为“汉承秦制”,探讨两朝“博士”,本应该先从秦朝出发,但秦朝只有短短数十载,有关“博士”的文献记载较少,若从秦朝开始探讨,反而有碍于我们理解古代的“博士”。
而汉代有关博士的文献记载就有很多,如:
《董仲舒传》中“学校之官”,指的就是太学之官,而太学之官主要指的就是博士;
《刘歆传》曰“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
《后汉书•卢植传》:“宜置博士,为立学官”。
由此可见,博士在汉代为学官,主要是在太学里教授学生,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教授。
如此,看似是说明白了博士在汉代的主要职能,也算是有理有据,但细细推敲起来,却漏洞百出。为什么呢?“博士”一词,秦代也是有的啊,太学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汉武帝时期的啊,那博士既然是太学的学官,那为什么太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有博士来了呢?
《汉书·百官表》中言:“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这可与咱说的“学校之官”,差别太大了。
同时,《后汉书百官志》又言:博士之职在于“掌教弟子”的内容,这就与咱说的相匹配了。
为什么历史文献对“博士”一词的解释差别这么大呢?我们又该信哪一个呢?其实,这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双选题,二者的解释都是合情合理的,甚至能给我们太学之前就有博士这一疑问一个合理的解释。
简而言之,“博士”一词的含义在秦汉期间发生了变化,在秦代,博士本职为“通古今”,也就是“博士”一词本身的含义,指代博学之士,其有权参加各种朝廷会议、随时准备为君主答疑解惑,有点儿像现在的政府顾问、或是国家智库,这在秦代的各种史料中都有所体现;而到了汉代,汉承秦制,起初也只是“通古今”,后设立了太学,博士也就成为了“学校之官”“掌教子弟”的学官。
众所周知,秦代不立学校,故博士本职为“通古今”,而不在于“掌教弟子”,这是秦汉“博士”一词本质的区别。《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言:“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是指寻常百姓若是想要学习法令,可以去官府拜官吏为师学习法令。抛去历史背景,此言似乎颇为民主,但联想至“焚书坑儒”,便知这乃是秦朝的愚民政策。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学习知识的,要是实在想学也可以,你就去官府拜官吏为师学习法令吧!但凡有点儿常识,便可知这其中曲饶,自不用多言。
其实刚开始也不是这样的,秦代早先也是传习战国之俗,民间私学流行,只要你有能耐,都可以收几个徒弟,开始传授知识、传播思想。只不过,后来下令禁学,朝廷公布以法为“教”的主要内容,教授者也由德高望重者强制变成了官吏,更没有其它的学校,更没有专门教授的学官。想一想,生活在秦代“以吏为师”的环境下也蛮惨的,幸亏没多少年,要不然文化都得断层了。
所以说,秦代的“博士”只是“通古今”,相当于高参,并没有汉代学官的性质。但,秦代的博士在当高参之余,也是会带一些弟子的,这像是一种知识的“传承”,更是秦“博士”之所以能演变为汉“博士”的原因。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提古代的师生关系了。在古代,学生说白了有点儿像老师的仆役,“弟子应从事农田种植、川谷渔猎乃至驾车驭马、饮食衣服等从生产、生活上为老师服役尽力的活动”,而“老师亦需统一安排筹措弟子的饮食生计”,如孔子“养徒三千人”。
《韩非子•显学》:“藏书策,司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也是古代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
《庄子·庚桑楚》中:“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这种注释也称“役”为学徒弟子。由此可见,古代的徒弟,也是师父的仆役,徒弟需要供养师父,而师父也需要维持徒弟的生计。
当然,这种情况属于早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尤甚,而到了学校或者私塾兴起之时,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过,这个时候的老师对学生还是拥有绝对的管辖权,老师的职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像现代这般尴尬。
2、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各是什么
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前苏联有副博士的学位,比中国多一级。中国还有“博士后研究生”,并不属于学位,因此,即使是博士后,也统称为“博士”。
学位体系是:学士——硕士——博士。由低到高。(如果不仅仅是学位,则顺序为:学士(本科毕业中合格者)——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攻读本专业的博士后,可能会被授予Ph D,直译过来为哲学博士。一些“博士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也被称为博士,这是对他们恭维的称呼,其实他们还不应称作博士的。
本文关键词:孙权劝学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博士的古汉语意思,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博士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意思?,博士的古义和今义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博士的意思古义和今义,他们和现在的博士又一样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