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关于【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 2、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

1、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了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大文豪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壮年的他踉踉跄跄地来到黄州,前途未卜。但是这些并没有击垮他,事实表明,黄州这个安逸偏僻的小城没有亏待苏轼,让他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自由、闲适、安贫乐道的时光,连苏轼流传最为广泛的别号“东坡”就是来自黄州,恰恰也是在黄州时期,苏东坡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人文成就。

作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书中详细书写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琐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在艰难的环境下如何克服困苦,成为一代文豪的。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他把家眷留下由弟弟子由照顾,随后再去。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七女、三男、两个女婿,再加上哥哥的眷属,前往新任所高安,在九江南部数百里之遥。酒监的职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只相当于官营的一个酒馆经理而已。坐船走了几个月,子由到了九江,把家眷留在那儿等候他,自己带着哥哥的家眷和朝云,还有两个孩子,顺长江上行往东坡的处所去。东坡是二月初一到的黄州,家眷是五月二十九到的。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不久,身边便有了不少的朋友。徐太守热诚相待,常以酒宴相邀。长江对面,武昌(不是今日的武昌)的朱太守也常送酒食给他。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在别的日子,有时朋友来访,则一同到长江两岸的山里游玩。那一带是丘陵起伏林木茂盛之区,乡野风光如画。南岸有攀山,耸立于湖溪交错的平原上。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差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适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桌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陽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不过苏东坡确是生活困难,他花钱有一个特别预算方法,这是他在给秦少游的信里说的:“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辈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初到黄,凛人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省,日用不得百五十(等于美金一角五分)。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钱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以待宾客。此贾耘者(贾收)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他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自喜渐不为人识。”有时过江去看同乡好友王齐愈。每逢风狂雨暴,不能过江回家,便在王家住上数日。有时自己独乘一小舟,一直到樊口的潘丙酒店,他发现那儿的村酒并不坏。那个地区产橘子、柿子、芋头长到尺来长。因为江上运费低廉,一斗米才卖二十文。羊肉尝起来,味美如同北方的牛肉。鹿肉甚贱,鱼蟹几乎不论钱买。旗亭酒监藏书甚多,以将书借人阅读为乐事。太守家有上好厨师,常邀东坡到家宴饮。

在元丰三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情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东坡农场实际上占地约十亩,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间,是到黄州后二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宋朝大山水画家米芾,那时才二十二岁,就是到雪堂认识得苏东坡,并与苏东坡论画。宋朝诗人陆游是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十月到的东坡,是苏东坡去世后约七十年。他曾记述雪堂正中间挂着苏东坡一张像,像上所画东坡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

雪堂的台阶下,有一小桥,横跨一小沟而过,若非下雨,沟内常干涸。雪堂之东,有高柳树一株,为当年所手植,再往东,有一小水井,中有冷泉,颇清冽,并无其他可取之处,只是诗人当年取水处而已。往东的低处,有稻田、麦田、一带桑林菜圃,为一片长地,另有一片大果园。他在他处种有茶树,是在邻近友人处移来的。

在农舍后面是远景亭,位于一小丘之上,下面乡野景色,一览无遗。他的西邻姓古,有一片巨竹林园,竹茎周长约六寸,枝叶茂密,人行其中,不见天日。苏东坡就在此浓陰之中,消磨长夏,并寻找干而平滑的竹棒,供太太做鞋的衬里之用。

苏东坡如今是真正耕做的农夫,并不是地主。在和友人孔平仲的一首诗里,他说: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有一段日子,久旱不雨,后来下了雨,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他写诗道:

沛然扬扬三尺雨,造化无心阮难测,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履,

腐儒奋粮支百年,力耕不受众肾价,

会当作活径千步,横断西北这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杯,人人知我囊无钱。

建筑可以说是苏东坡的本性,他是决心要为自己建筑一个舒适的家。他的精力全用在筑水坝,建鱼池,从邻居处移树苗,从老家四川省托人找菜种。在孩子跑来告诉他好消息,说他们打的井出了水,或是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小的绿苗,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湖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在较高处他种麦子。一个好心肠的农人来指教他说,麦苗初生之后,不能任其生长,若打算丰收,必须让初生的麦苗由牛羊吃去,等冬尽春来时,再生出的麦苗才能茂盛。等他小麦丰收,他对那个农夫的指教,无限感激。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陶潜也是因为彭泽会时,郡遣督邮至,县吏告诉他应当穿官衣束带相见,陶潜不肯对上方派来的税吏折腰,即解印绶去职,也隐农桑。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有些乐事,只有田园诗人才能享受。在弃官归隐时,陶潜写了一篇诗“归去来辞”,只可惜不能歌唱。苏东坡由于每天在田亩耕作的感想,把归去来辞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他自己也暂时放下犁耙,手拿一根小棍,在牛角上打拍子,和农夫一齐唱。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觉得他劳而有获,心中欢喜,他写出:“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词好,而是内容好。英国十八世纪作家司维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信的有力计策,即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司维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

温馨提示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2018年12月10日19:00,著名作家阿来将在四川省图书馆为我们讲述“苏东坡在黄州的那段时光”

2、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

千年东坡今犹在

——苏东坡在黄州的故事

涂普生

2022年6月8日,考察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三苏父子写就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文化传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有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出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8个州太守的荣光,有贬谪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低谷登高。“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黄冈人尤其如此。

1080年至1084年,苏东坡在黄州居住、生活了5个年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个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黄州使一个郁闷愁懑,甚至在死亡线上彷徨的苏轼,完成了向一位自揣自解、荷锄东坡、逆袭登顶的苏东坡的嬗变,成为世界“千年英雄”。而苏东坡也使得黄冈的首府黄州,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令人仰视和感动的文化圣地,成为苏东坡的精神和文化地标。

苏东坡在黄州短短的5个年头,写出了753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写出了轻快恬淡的短游记《记承天寺夜游》;自号名震古今的“东坡居士”;创造了舌尖上的美味“东坡美食”等,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

短短的5个年头,苏东坡逆袭历史,不仅使其人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而且还实现了宋词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楚辞汉赋向文赋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贬谪文化由消沉愤懑向植根黎庶、踔厉奋发向上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中原荤食由羊肉为主向羊肉猪肉并重的历史性转折。

苏东坡为我们遗留了许许多多的宝贵遗产,至今仍然释放着巨大光芒。最主要的有:文学艺术成就、为国为民之初心、遗爱精神之实践、改革创新的追求和硕果、逆境登顶的人生范式、家国情怀之胸襟、家风家教之圭臬、勤俭清廉之美德。还有苏东坡黄州拯救弃(溺)婴、与民众同心协力战胜瘟疫、研发济民救困的东坡美食、躬耕和问稼东坡等殊世之举等,并且融合而成苏东坡和东坡文化。其意义随着时空的跨越,愈来愈彰显出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千年东坡今犹在。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中,经典名言名句被引用最多的是苏东坡。内容涵盖为政、劝学、惠民、廉政、辩证、家教家风等方面。曾经在多个场合引用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民者,天下之本”“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等诗文名句,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敬仰、汲取、借鉴,历久弥新的东坡文化在黄冈得以传承光大。黄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是苏东坡殊世功业的兴龙地。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和黄冈人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使之魅力弥彰,风釆弥靓。黄冈创建了东坡小学,让东坡文化在少年儿童心灵中植根发芽。黄冈举办了中国(黄冈)东坡文化国际论坛,助力东坡文化走向世界。黄冈联合中央电视台和省有关部门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让东坡文化在新时代再放异采。黄冈打造了占地5.03平方公里、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城中公园,不仅将改革发展红利回馈给人民,也让东坡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黄冈牵头,联手眉山、惠州、儋州和诸城,建立了东坡文化传承、弘扬联盟,定期轮办东坡文化节,开展东坡文化研究和交流,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今,黄冈秉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积极谋划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市委书记张家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亲自挂帅,搞调研、查史料、作布局。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既是为了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也是为了擦亮东坡文化品牌、引领发展文旅产业,更是为了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千年古城将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东坡风骨,绵泽后世。跨越千年,东坡文化魅力不减、风采依然。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正确指引下,黄冈的东坡文化将以全新的时代风貌和时代内涵,展现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助力黄冈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奋勇争先!

【东坡故事】

躬耕东坡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谢伯齐 绘画

苏轼举家迁来黄州后,家大口阔,生活困难。苏轼的友人马正卿,主动到太守徐君猷那里,为苏东坡请得废弃军营的荒地50亩。因荒地在州治以东的坡岗上,所以名叫东坡。苏轼十分高兴,经常带领家人,到东坡这块荒地拣瓦砾,松泥土,整畦沟,挖水渠。

如此劳作, 日复一日,不免疲惫。一天,苏轼拄着锄头,看着手上的血泡,不禁潸然泪下。他心问口,口问心:“我是一个读书人,高中进士,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个农夫呢?”然后自己作答:“这有什么奇怪?读书人种地,成为农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识字的农人嘛。再说,种出了粮食,还可以解决家里人饥饿问题,有什么不好呢。”自安自慰,心里也就踏实了好多。因为躬耕在东坡,索性就自号“东坡居士”,以明其志其愿。

开垦和平整了东坡荒地后,苏东坡在黄州农夫的指导下,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开春后,麦苗长势喜人,而且每天见长。苏东坡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把黄州农夫请到家喝茶,喜不自胜地告诉这位农夫说,我家东坡岗地上的麦子长势非常好,麦苗已经有尺把高了。这位农夫听之后,面露愁色,对苏东坡说,你家地里的麦苗是疯长,要赶快想办法。不然的话,到时候收不到麦子,只是一把麦草。随即,苏东坡和农夫一道来到东坡麦地里,察看麦苗生长情况。农夫连连说,这不行啊,要赶紧想办法呀。苏东坡急切地说,么办呢?请你快快告诉我。农夫说,你赶快到李羊倌家,请他把他家的牛羊赶到麦苗地里吃麦苗。苏东坡如此这般地做了,地里的麦苗像是剪了头发似的。布谷鸟开腔叫了不久,麦子熟了。苏东坡带着家人到东坡地里收割小麦,得到了好收成。苏东坡高兴之余,就写诗记下了这件事。这诗就叫《东坡八首》。

【东坡故事】

在黄州抗瘟疫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郑伯化 绘画

大约在公元1080至1081年间,因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寒湿严重,发生了流行性的瘟疫。一时间,许多人上吐下泻,而且人传人,时称瘟疫。

苏东坡有一位交情很深的乡友,名巢谷,字元修,行伍出身,亦通医道。正在这时,巢元修专程赶来黄州看望苏东坡。苏东坡知道巢元修有祖传秘方,叫圣散子。于是开口向巢元修讨要,用以抗疫。巢元修说,对这个秘方,巢家有规定,一律不准外传。若是你苏东坡要用这个秘方自煎自用,以防瘟疫的话,那我可以给你。但不得传给除你之外的任何人。你必须面对长江发誓。苏东坡说,可以。拿到秘方后,因为救人要紧,苏东坡顾不得向巢元修所发的“毒誓”。随即,苏东坡拿出家里的积蓄,按圣散子药方要求,购买药材,邀约几位有爱心善意的、懂点中药材的乡贤,联手办了一个药坊。凡是穷人来药坊买药,一律按圣散子秘方配伍,一律不收费。“所全活至不可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战胜了黄州**。后来,宋代名医庞安时还把圣散子收入他的《伤寒论》。

【东坡故事】

黄州东坡肉

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

谈笑 绘画

北宋时期,黄州僻陋,属下等州。黄州城内,城民百分之九十的是农夫、渔夫、樵夫。黄州人会养猪。所养的猪吃了睡、睡了吃,又大又肥。当时黄州有民谣:“黄州有三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细伢读书都说好。”

苏东坡谪居黄州,生活十分拮据。有一次,苏东坡在街市上闲逛,发现黄州养猪的多,而且猪都是肥滚滚的,猪肉十分便宜。他就买些猪肉回家,借鉴黄州老太婆焖炖鸡的做法,将猪肉洗净,放在焖罐子里,用炭灰火焖炖。然后,饿的时候,打一碗吃,既美味,又饱肚子。后来,要炖的分量大了,就改成用生铁铛子焖炖,味道也是鲜美异常。于是,苏东坡就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还把这种焖炖猪肉的制作方法,告诉了隔壁邻居和街市上的餐饮店,一时间,黄州家家户户都学着焖炖猪肉,并且,都管叫这种焖炖猪肉为“东坡肉。”这就是后来的黄州“东坡肉”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苏东坡把这些制作方法和技巧,传授给黄州的穷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州穷苦百姓食不果腹的问题。同时也改变了北宋时期重食羊肉,轻食甚至不食猪肉的饮食时尚。东坡美食文化流传至今。

【东坡遗爱】

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1080年)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东坡八首·其五》(1081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1101年)

【东坡成语】

河东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沧海一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取之不尽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水落石出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后赤壁赋》

(总策划:李初敏;策划:蔡志勇 叶大军 占焕军;统筹:何运林 梅卓慧 余平清;特约撰稿人:涂普生 谈祖应 王琳祥 史智鹏 郭杏芳 方星移;责任校对:柏葵)

本文关键词:黄州苏轼在哪里写过诗,苏轼的坎坷一生(被贬路线),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分别在哪,黄州是现在的哪里。这就是关于《黄州苏轼在哪里,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事件(苏东坡为何在黄州登上文坛巅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51828/
1
上一篇 献给你亲爱的老师,期末考试范文《献给亲爱的老师》
下一篇 推荐5种中药泡脚减肥配方,怎么泡脚减肥 可加五味中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