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晚上八点半我路过此地,温州大都市鞋城,灯火辉煌,绚丽耀眼夺目光彩,大禁都市,一期,二期,三期,遥相辉映,我不禁驻足仔细端祥,温州大都市也才这几年建成,一期早点,二期跟进,三期才今天投用,外表风光无限,可入驻的鞋厂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二个月前我去大都市二期遛达,大部门厂门店面,大门紧锁,停厂歇业了,园区内人迹冷清,死气沉沉,我见一保安与其搭话,他说一个厂三个月,亏了一百多万有,具体不详,员工上访劳动局,劳动局决定三个工资只解决二个月,尽量还是,老板娘一个多月不露面了,车间内只剩针车等制鞋设备,那保安说他没领到的工资也只有守着弄几台抵了,难啊,老板难,工人难,大家都难,但愿疫情早日结束,各行各业早日走上正轨,人人有好收入,好心情,好日子
温州鞋厂普遍存在两种奇葩:
①车间工人喝水收费
②厂服也要收费
大家闲时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中,经常笑谈喝水也要收费的言论,一个这么大的厂,老板也太小气吧,工人为你赚钱打工,虽然给工资,喝你一口水解解渴,应该无可厚非吧,更为奇葩的是,管你喝不喝,反正月底工资里扣,大约在10一一15元不等,钱虽不多,但寒人心。
至于厂服,谈论的更多,统一着装,便于管理,但穿着厂服在外面走动,也可起到为厂免费宣传的作用,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厂名,为招工带来便利。
厂服不能跟校服相提并论,学校的收入来源于学生和政府及社会赞助。而工厂是赢利单位,创造利益者是工人,工人穿厂服为你打工,免费为厂做宣传。二者性质不同。
针对这两个小问题,个人认为不该收费。不知大家的想法跟我一样不,钱虽不多,但觉得有点不舒服,大家评评,老板收费合理不?
整个浙江温州近海围垦填海区域近300平方公里区域全部都在新建厂房,民航俯瞰之下规模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温州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浙江省第一名,就可以理解了,最关键温州市区整个就是一座大型工地塔吊林立,可以说温州接下来工业发展 城市基础建设将会翻一翻。
看温州的村庄公园~~土地变成了厂房,房屋变成了出租屋,公园就建在了山上[赞]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巨变,不禁感慨政策导向带来的翻天覆地,共同富裕确实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的旅行日记# #温润之州#
一个车间40多个员工,25个员工工资在1.2万以上一个月,最高的工资有1.7万一个月,因为他们一个月上了31天班,这是一个月上班不休息换来的,加班费300,最高计件数量是1.7万件,单价一块钱一件,工资1.7万。
这是浙江温州的一个鞋厂,这个鞋厂在温州很出名,因为这个鞋厂是一个网红鞋厂,粉丝150多万,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鞋厂。
有一个车间有40多个员工,其中有四个是没上满31天的,有近40个员工上满31天,全勤,这40多个员工分别做不同的岗位,这些岗位有:做包和车包两种岗位,因为我没进过鞋厂,不知道什么叫做包和车包。
这个鞋厂最近一直比较忙,我看到最高计件数量有1.7万,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做550件,如果是上10和小时,一个小时就要做55件,这是熟手才能做到的,有些员工也是上了31天,但是计件数量只有6000多,差别太大了,这和技术的熟练有关系。
这个鞋厂是计件的,做得多,工资高,做了1.7万件的工资1.7万,单价就是一块钱一件,一个小时做55件就是55块钱,这个鞋厂还有300加班费,保险费508,55块钱一个小时,这比计时工资加班双倍还要高。
一个班一个月的工资就发了45万,平均一个一万,计件数量45万件,平均一个做一万件,员工赚一块钱一件,这单价怎么样?
这个鞋厂美女多,这么高的工资都是辛苦做出来的,熟练工才能拿到一万多一个月,同样是上了31天班,有的才6000多,工资相差一万多,不能比啊。
不知道这个鞋厂包住还是包吃,这么高的工资,不包吃住我都想做,你们呢?
如果让你进这个鞋厂,你能做到31天天天上班不请假吗?如果让你做,你能做到一万件吗?欢迎留言探讨!
#我要上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我要上头条#
温州家族企业发展的障碍其实就是家族,1999年时,我朋友弟阿军兄四个合资成立了某士鞋业有限公司,(还有一个兄弟老三没有参股,他自己经营牛皮。)厂房占地十几亩,三幢生产车间,一幢工人宿舍。公司成立之初,大家积极性甚高,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股东们个个意气风发,同心协力,颇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意志与决心。
然而好景不长,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商讨对策的时候股东意见不统一,常常争执不休,连各自的老婆都参与进来干涉运营管理。就这样磕磕碰碰,坚持了两年多,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于是弟兄四个共同协商,分拆股份,各自单干。协议拟定之后,股东的各自老婆又有很大的意见,妯娌之间直接杠上了,指手画脚,大吵大闹。闹到最后好不容易要分家了,又为了一些锅碗瓢盆,电扇,小板凳等零碎财产,妯娌之间又生龃龉,互相指责,闹得鸡犬不宁。等风波过后,阿军是弟兄当中排行最小的,他分得了一幢工人宿舍楼,他决定不再做鞋了,就把整幢宿舍楼整体出租给了其他厂家,坐地收租,落得个清静。
阿军的三哥,他是唯一没有参股的人,他把自己的牛皮经营的有声有色,单打独斗,反而把生意做得更好。阿军见三哥牛皮生意做得好,就找三哥提出自己想入股一起做牛皮,三哥没有直接同意,在同老婆商量后终于同意了。阿军占股30%,三哥70%,合股后,阿军向三哥承诺,他有很多潜在的客户,只要他亲自上门推销,牛皮销量就能大大增加,三哥相信阿军的能力,甚是欣慰。
然而在鞋材市场,牛皮销售竞争非常激烈,而鞋厂对产品款式、档次各有所求,并不是你有牛皮就能卖给任何鞋厂。阿军尽管非常努力,但是他的销售业绩并不如人意。合作了几个月后,到年底了,阿军要求分红,三哥并不反对,可三嫂却说,今年就先不要照股份比率分了,等来年销售有所起色再按比率分红。因此,阿军开始为难了,因为开始入股三哥的牛皮行时,他老婆是死活不同意的,现在又出现了分红不均的情况,在老婆那儿无法交代。于是,阿军向三哥提出要求退股,三哥说退股可以,但是没那么多现金,可以先退一部分的股金,等来年把皮料卖出去了再全部退清。三嫂是个很精的女人,她干脆一口回绝了阿军的退股要求,当初是你阿军主动要求入的股,还信誓旦旦有把握把更多的牛皮销出去,现在自己销售业绩很差又想退股,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做生意哪儿能这么随意的?结果免不了又开始争吵不休了,在三嫂的怂恿之下,三哥也开始翻脸了,坚决不同意阿军年底退股,必须要坚持到来年年底再说。
再说阿军被老婆逼得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便横下心来,决定叫几个社会人,强行把仓库的牛皮拉走,抵消股金。于是,阿军花钱请了四个社会闲散人员,在深夜开来两台小货车,准备拉走仓库的皮料,没想到三嫂已有防备,早把仓库的锁给换了,而且还换成了更坚固的大锁头。阿军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撬杠撬开门锁,拉走皮料,然后打电话给三哥,叫他不用报警,仓库的牛皮是他拉走的,具体账目再算,拉多了一定会退给他的,并说自己也是出于无奈才出此下策,请求谅解。三哥无语……
三嫂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说绝不善罢甘休。后来阿军的80多岁老父亲出马,经过调停,才把这场闹剧平息下来。
家族企业有过多的人干涉运营和管理,难以形成现代化、合理化的管理模式,更难以用制度和规则去约束家族股东们的言行,这也是温州家族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温州工厂的老板们今年太不容易了。
开春了,都拼命要春款,物料涨价都是小,鞋材完全下不来,工人又不好招,好不容易正常运转了,天气突然热了,大家都要单网。好不容易抢来的鞋底鞋材,堆满仓库。
重新买鞋材做薄网,薄网的客户开始补单,一片欣欣向荣,加班加点开始忙碌,又遇疫情,客车都要停运。
要做生意早的,腰杆子粗一点的老板都好一点,要这几年入行的估计都在硬撑着。
要源头倒了,市场上的货又能有多少。工厂少了,物料量跑不起来,继续涨价是确定的,再内卷,再利润低,大家都要生存。
涨价潮来袭,钱越来越不值钱是真。市场萧条,大环境不好,再好东西都有处理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