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缔黑市所谓的疗养院!!!//@姥姥说的对不:那就上报有关部门,彻查!绝不允许吭害国家一直保护的老人[酷拽]//@方舟3454:告诉你是真实的!房山的一家疗养院!我母亲就在哪里住了俩个月了!//@方舟3454:北京有一养老院前几天!要求老人每天必须都得做核酸!服务人员做核酸都是阴性!而全院老人都是阳性!晚上都在全院老人复查核酸都是阴性!这是什么操作!
司马南频道司马南频道官方账号司马南:准备养老院养老?
12:22倒霉的事儿一桩接一桩,前不久,因为买理财产品未兑现,刚刚损失了一大笔利息。现在又得知一个噩耗,两年前交的一笔养老院预付款不能按期收回了。
母亲有个朋友,他们老两口这些年,在房山的一家养老院时不时的住一段时间,感觉比较惬意。这家养老院紧邻青龙湖,风景还不错,虽说算不上中高档,但住宿和伙食都还过得去,并且收费比较合理。
这家养老院经营模式比较灵活,交了押金后,你可以随意选择住宿时间,几天几个月几年都可以。因为这个原因,这老两口感觉比较自由,想去就去,想回就回。
母亲听闻老两口的养老院信息后,也动了心,让我带她去养老院体验一下。养老院有班车,我们坐班车去养老院看了看,四处走访了一下,在餐厅就餐后,感觉还可以。
带我们去养老院体验的T姑娘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她嘴很甜,对老人很亲,照顾的无微不至。我原本是想等我妈去住的时候,我们再交款。但经不住T姑娘花言巧语,老妈瞬间被洗了脑,固执的要求听T姑娘的安排,马上交预付款。就这样,T姑娘送我们回家并带着poss机,直接在家里刷的信用卡交了预付款九万五,并签了协议,期限两年。
自去年初疫情以来,养老院的管理一度很严格。老人一旦入住,家属不能探望,老人也不能随意出入养老院。老妈感觉很不方便,也打消了去养老院入住的念头。这时候我们想要回养老院的预付款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协议没有到期。
刚刚得到消息,这笔养老院的预付款恐怕难以收回了,因为自疫情后,养老院都在亏损,据说它还有挪用资金的嫌疑(未经证实)。前面说的那老两口押金交了30多万,现在也要不回来了。这家养老院是民办的,资质齐全,是不是有银行贷款且他的债务比率是多大?因为没有看过他的财务报表,这些情况都不得而知。
这次疫情真是害人不浅,它什么时候结束也是个未知数,目前看来,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来今后对任何事情的处理,一定要有前瞻性,三思而行,捂紧钱袋子,没有把握的事坚决不能干。
闫帅25岁,是北京房山区一家养老院的院长,他的一天从慰问150多位老人开始。正值春节前夕阖家团圆的时候,部分老人已经被子女接走,不过也有部分老人被迫留在养老院。其实院内大多数老人都有子女,只是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即使过年子女也没办法接老人回家。
闫帅也清楚地知道,每到团聚的时刻,老人们的情绪会明显波动,孤独的气氛就笼罩着整个养老院,老人们对亲情的渴望胜于一切。然而一年之中,老人和子女都是聚少离多,也只有在春节才能见一面。
这个穿红色衣服的老人早早地起床后,就一直盯着桌上的手表没动过,看着表针一圈圈的转动,她的嘴里还不停念叨一会回家吃团圆饭。早上9:30终于等来了儿子,坐在回家的车上,老人此时的心情很激动,盼了一年,终于等到了团圆的时刻。
其实能被子女接走的老人还算幸福的,至少晚年生活中还有亲人的关怀,留在养老院的老人就没那么幸运。其中少部分是孤寡老人,因为孩子和老伴的相继离世,没有了亲人的陪伴,养老院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家,入住养老院的费用也只能由政府来买单。
当然有子女的老人也不一定被接走,90岁的王春华就是如此,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唯一的女儿因病住院,所以这个春节她只能在养老院度过。看着其他老人一个个被接走,王春华感到失落又着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亲人的关怀,老人精神上出现了错乱,她总是嚷嚷着要回家找妈妈,可是王春华心心念念的妈妈早在30多年前就去世。
为了让老人们过上一个开心的春节,闫帅一边统计留院人数,一边准备年货。根据以往的留院情况来看,全院150多位老人,有30位会被家人接走,约120位老人则在养老院过年。
经过闫帅的细心观察,有两位老人引起他的注意。喜欢宅在房间的郭马军老人最近经常出门去遛弯,让人感到奇怪。原来老人是盼望着早点回家,可是他的儿子工作繁忙,是市区一家酒店老板的专职司机,节假日是最忙的时候,所以儿子根本没时间接他回家过年。而每当有人开车来养老院,郭马军总会去门口瞧一瞧,甚至有喇叭声传来,他都忍不住地往门口望,可是一等再等,也不见儿子来接他。显然,郭马俊的心情有些沮丧。
另一位老人是90岁的顾全顺,平时喜欢四处散步的他今天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闫帅感到纳闷,想进屋一探究竟。敲了半天的门,老人终于打开了。从顾全顺的口中得知,原来是因为他的孙子没能及时探望他,所以才会生闷气,不管是谁他都不愿意开门。
谈到闫帅和老人们的相遇,还要从他的父母讲起。闫帅的父亲曾是一名建筑商人,母亲则是开饭店的老板,一家人的年收入也是非常的高。优越的家庭条件让闫帅生活的潇洒,他从来不知道赚钱有多辛苦,只要没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在这个物质条件宽裕的家庭中,闫帅成为了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
后来父母看中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他们花重金创办了这家养老院。然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养老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损失很大,在这个用钱最为紧张的时刻,闫帅的母亲又被确诊为癌症。
当时的闫帅才19岁,为了继续把养老院经营下去,闫帅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仿佛一夜之间叛逆的闫帅消失了,他的生活也彻底发生了改变,不得不告别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为了家人和事业在不停的奔波。
然而上天并没有同情闫帅,他的父亲又被确诊为肾衰竭。经历各种打击之后,闫帅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只要父母能健健康康地活着,不管做什么他都毫无怨言。自从父母相继病倒后,家中的经济来源全靠闫帅一人。
刚开始养老院随时面临着倒闭,为了正常运转,闫帅考取了护理证,亲自照顾养老院仅有的五位老人。六年过去了,养老院的规模越扩越大,可是闫帅的身上还背负着200多万的债务。不过回想之前的经历,也算是成功了,他带着父母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在和这些老人相处的六年中,闫帅第一次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情景。据闫帅回忆,他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也是在春节前夕,一位老人伤心过度引发心脏病,由于老人无儿无女,甚至没有一个亲人,当老人躺在抢救室那一刻,场景是格外的孤独和凄凉。
直到老人离世,白布盖住他的尸体,没有儿女的哭丧,没有亲人的送别,一个人就在孤寂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闫帅也是第一次为陌生人流泪,即便再次想起,心中也会隐隐的难受。或许是生离死别的场景触动了闫帅,他所经营的养老院收费很低,每月仅950元,几乎在亏本经营的边缘。
除夕的当天,郭马军终于等来了儿子,虽然儿子只是短暂的停驻,但是郭马军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十分钟的相处,老人感到很满足。而顾全顺也和孙子团聚了,虽然孙子也没有停留多久,但是老人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所以老人想要的东西并不多,只要儿女多一点关心和陪伴,他们就会感到格外的幸福,可惜大部分老人没能等到儿女的到来。
为了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吃完年夜饭后,闫帅挨个给老人们拜年,还给老人送了一些小礼物。正因为人生中的坎坎坷坷,也让闫帅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用行动去关爱每一位老人。
今天好冷,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了。大冷天出门去讨债真的不容易!辗转几趟车,两个多小时以后才到了房山这家养老院。
原以为,之前和院长及财务都联系好了,今天办事应该很顺利,欠我们的九万多押金能有个说法。谁知到了门口,门卫不让进门,打电话联系财务,财务小姐老半天才缓缓走出来。
让我发懵的是,她拒不承认昨天和她商量的事,非说我没讲清楚。我只能致电院长,但院长不接电话,大老远跑过来,遇上这帮无赖,真让我搓火![酷拽]
野外好冷,我快冻僵了!这年头,讨债的哪有欠债的硬气啊!没奈何,只能打欠条。我对院长说:太冷了,你让我进门房暖和一会儿吧。
我对院长说:我们都知道这个钱是被你们股东挪用的,如果明年再不还款的话,我们只能起诉了。
院长说:起诉吧,反正账上也没钱,我们也是打工的,老板不给钱,我们也没办法。
好吧,折腾到快两点,我揣着没有诚信的一纸空文(还款承诺),饿着肚子,悻悻而归。
25岁的闫帅,他的每一天是从向150个爹妈问安开始的。距天安门直线距离48公里,北京房山区佛满村的一个养老院,他是这里的院长。2013年2月8日除夕前一天。有不少老人都被接回了家,小闫给他们打完电话后,还得逐一问候下在家的100个爸妈。
临近过年这些还在养老院的老人,心态比平时更敏感。这个叫何俊的老人已经盯着一块表半个小时了,他在等儿子接他回家吃团圆饭。不久他的儿子来了,坐在车上的老何开心的像个孩子。
但更多的老人只能在养老院过年,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有儿有女,因为儿女无暇照顾老人又失去了自理能力,就被送到了这里,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回家过年。90多岁的王春花,她唯一的女儿在住院,一家人都在医院,没人能接她回去。她已经满头白发了,牙齿掉的只剩一颗了。在小闫的安抚下,老人的情绪这才缓和了许多。
小闫发现有两个老人的行为有点反常,平时喜欢宅在屋里的郭马军,这两天老在外面晃悠。老郭告诉小闫他的儿子要来接他回家了,但小闫的经验告诉他老人是装的,老郭一年前来到这里,儿子在一家星级酒店给老板开车,越到节假日越忙碌,哪有时间接老郭。因为老郭的儿子开的是黑色奥迪车,每次一听到喇叭声,老郭都会趴在窗台上,看里面坐的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而平时喜欢走动的顾全顺,这一天却把自己锁在了房里。90多岁的老顾是一位失独老人,五年前儿子去世后,养老院就成了他的家。小闫敲开了老人的门,从老人嘴里小闫得知他刚刚端水时,脚打滑把自己的腰摔了。老年人就怕摔,小闫让老人躺着,熟练的帮老人检查了身体,好在老人身体也没有多大问题。小闫临走前提醒老人以后不能锁门了,这样出问题了工作人员也进不来。老人却说谁也不让进,原来因为孙子今天来晚了,老人就赌气把门锁了。
像顾全顺这种失独老人在养老院还有十多个,他们在政府或亲人的接济下来这里养老。顾全顺好歹还有个孙子来看望,其他的老人就没有任何牵挂了,虽然在养老院吃喝不愁,但却无法弥补缺失的亲情。
除夕一大早闫帅就忙活着要去医院,今天是父亲透析的日子,闫帅的父亲以前是个建筑商人,母亲是开饭店的,他也算是个富二代,不愁吃不愁喝的他开始也是个叛逆的孩子,抽烟喝酒玩牌样样精通,六年前因为看中了养老院的前景,他的父母创办了这家养老院,本以为只要把老人照顾好了就能挣钱,结果办了之后才发现养老院投资大见效慢,生意不如意的同时闫帅的妈妈还被查出了癌症。那时候,刚刚中专毕业的19岁的小闫就被迫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让妈妈安心养病,他主动提出了管理养老院。
巨大的生活落差逼着小闫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而命运的玩笑才刚刚开始。不久,他的父亲被查出了肾衰竭,需要长期进行透析,以前无忧无虑挥霍青春的闫帅也是在这个时候懂得了生活的不易,父母相继生病让他学会了珍惜,只要能让父母开心,他什么都可以做。
都说由奢入俭难,而闫帅很快就从一个伸手要钱的少年蜕变成一个精打细算的商人。当时养老院才刚刚开始经营,没有盈利,为了节约成本,闫帅考取了护理证,亲自去护理仅有的五个老人,因为父母在外打拼,闫帅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他习惯了奶奶的照顾,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照顾一群老人。现在,小闫还背负着200万的债,父亲每周1500的透析费,妈妈的治疗费,还有奶奶的赡养把小闫压得够呛。
闫帅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护理,第一次送走老人,第一次生离死别。曾经一个五保老人在春节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老人孤零零的走了,身边也没个人哭丧,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真实的离开了,小闫情不自禁的哭了。
养老院里的老人也成为了小闫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小闫也不再是以盈利为目的了,他想要办一所让工薪阶层都住得起的养老院。公办的养老院床位紧张,插不上队,好一点的私立养老院每年十几万起步,而小闫的养老院双人间配备电视,冰箱,空调热水器,护理工随叫随到,每个月只收950元,小闫给自家养老院的定位就是中端养老院,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高。从开办到现在,养老院每月伙食费300从没有涨过价,但物价在不断的上涨,小闫只能想尽办法省钱。
随着老人的增多,小闫也忙不过来了,养老院急需人手,但是因为本来盈利就不多,为了省钱,小闫招聘的护理工基本上都是些40多岁退休或者再就业的中年人,这些人不用交社保,可以省一笔钱。他招人就三个标准,爱心,耐心,恒心,虽然工资不高,但护工们都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很多护工一干就是几年。
小闫的奥迪车是除了房子外最值钱的东西了,为了多赚钱,小闫把爱车挂靠到了租赁公司还能租点钱。小闫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年赚不了100万就是在赔钱,因为养老院的这块地如果租出去,一年可以纯拿100多万。
小闫说,养老院就是要在阴暗中寻到光明,他只想尽力让老人们快快乐乐的走完余生,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当你认真对待老人的时候,在你老去的那一天,就不会老无所依。
2008年之前,闫帅与闫志才父子俩水火不容。
闫帅1987年出生在北京市丰台区,曾是个玩世不恭的少年。闫志才和妻子孔凤莲一个做运输,一个开酒楼,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他们计划着送儿子闫帅出国留学,归来后接手家业。但闫帅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最爱跟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玩音乐。
钢铁老父亲遇上“顽主”儿子,气得从不正眼瞧他。闫帅年轻气盛,也总跟父亲顶牛。孔凤莲夹在中间甚是为难,更为儿子的将来担忧。
闫帅中专毕业后,签了家音乐公司,准备勇闯娱乐圈。儿子“不务正业”,闫志才痛心疾首,联合妻子托人给他找了个对象。女孩叫潘蕾,比闫帅大一岁,河北人,家里也是做生意的。潘蕾文静,稳重,懂事,父母盼着闫帅早点跟潘蕾成家,倒逼他成长。闫帅跟父亲怼:“什么年代了?还玩包办婚姻?”闫志才凶他:“你不读书也不想管家里的生意,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总可以吧?”闫帅抵触早结婚这个紧箍咒。为此,闫帅跟闫志才越发不对付。
2008年3月,闫志才冲到练歌房将闫帅拎回家,说:“你妈病了,宫颈癌。”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闫志才严肃地说:“癌症意味着什么你心里清楚。你这个败家子……多陪陪她吧。”
第一次见钢铁老父亲掉泪,闫帅吓得手足无措,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一路抹着眼泪去了医院。孔凤莲见到儿子,伤感道:“你爸手上有烂摊子要收拾,我这一病,养老院可怎么办……”
闫帅这才知道,几年前家里生意就出了问题。2006年,父亲投入全部家当,在北京市房山区自家的地上建了家养老院。因为各种原因,养老院经营惨淡,父亲耗尽家财,还欠下了240万外债。母亲早些年就身体不适,因为忙没去看病,结果拖成了恶疾。这些年,父亲的气急败坏、母亲的唉声叹气背后,竟有这么多曲折和艰难。向来无忧无虑的闫帅,从来没想过父母会有离开他的那一天……他心慌意乱,又无处诉说,哭着打电话给潘蕾。潘蕾得知后,立即请假来医院照顾孔凤莲。
闫志才要忙另外的烂尾合作,孔凤莲要住院手术,养老院还住着四位老人,闫志才和孔凤莲愁眉不展。最后,闫帅站了出来,说:“我去养老院吧。”闫帅想得很简单,这家养老院倾注了父母的全部心血,他必须守住。再说,家里这种状况,得有个能糊口的营生。为了支持闫帅,潘蕾辞职来医院照顾孔凤莲,好让闫帅安心去养老院处理日常事务,照顾好老人。
孔凤莲住院治疗期间,闫帅一个人守着养老院照顾老人。十指不染阳春水的“小院长”,每天在后厨帮忙做饭,打扫卫生,接待家属来访。
孔凤莲的手术很成功,也进行了几次化疗。但出院后,她情绪低落,整个人状态很差。闫帅特别害怕母亲会抗争不过病魔。患难之中生真情,闫帅和潘蕾决定早点结婚,让母亲开心。
2008年底,闫帅与潘蕾举行了婚礼。婚后,潘蕾也到养老院做了护工。冬天,养老院要取暖,但家里没钱买煤。闫帅和潘蕾在养老院附近发现一个工厂常往外倒煤渣,很多都还没烧透。夫妻俩每天凌晨5点就去出门捡煤渣,连同自己养老院锅炉没烧透的煤渣都捡回来再烧。从前花钱无度的闫帅学会砍价,还学会煲汤、炒菜。夫妻俩开源节流,想尽办法维持养老院的基本运营。
2009年9月,落魄的日子里,闫帅当了爸爸。儿子大宝的到来,分散了孔凤莲对病情的注意力,心态也乐观了起来。然而,闫帅还没喘过气来,这年冬天,闫志才突然脑梗,住院、吃药成了常态。
父母双双病倒,自己又拖家带口,养老院还要运营,闫帅的肩头担子万分沉重。他不得不在管理养老院的同时,兼职给旅行团开车。游客下车逛景点,吃饭,他就坐在车里拿前一波游客剩下的面包矿泉水充饥,晚上就躲进公厕里休息。外出兼职的第一个月,闫帅带回来几千块钱,用于养老院的日常开销。
这天,他还买了两块酱驴肉回来,父亲爱吃。闫志才递给他一块,命令道:“分你一半,喜欢不喜欢都得吃!”从小到大,闫帅最抗拒的就是闫志才下命令。这次,听到父亲的命令,他听话地接过驴肉。父亲的命令里带了几分温度。或许,是病痛削弱了父亲命令里的威严,啃着驴肉的闫帅,鼻子酸酸的。父母都病着,孩子也要养,只靠兼职的工资哪够生活,更不谈还债了。闫帅四处考察学习,决定改变经营策略。
养老院降低收费标准,允许短期入住,按月交费。因为父母的缘故,闫帅和员工们对老人们像自家亲人,注意积累口碑。在他的努力下,养老院的入住人数到了三位数。然而,闫志才却被查出尿毒症。
未完
【#北京新增社会面筛查人员148例涉15区域#!#一图看北京近期传播链#】#北京疫情流调图# 11月2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913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76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48例;朝阳区352例,顺义区107例,通州区75例,海淀区67例,东城区、丰台区各55例,昌平区48例,西城区47例,大兴区46例,石景山区、房山区各14例,经开区10例,密云区7例,怀柔区、平谷区各6例,门头沟区4例;普通型1例、轻型272例、无症状感染者640例。
其中,新增148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涉15区域:朝阳71例、大兴11例、海淀10例、通州10例、丰台9例、西城8例、石景山6例、昌平6例、顺义5例、房山5例、东城2例、门头沟2例、怀柔1例、平谷1例、经开区1例。
北京疾控此前通报,自京外商贸城输入病例以来,引发了养老院、工地、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聚集性疫情,并在朝阳东坝、安贞、金盏及通州台湖、昌平沙河等地形成区域传播——
北京疾控通报,当前本市疫情持续发展,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加大,疫情防控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要因时因势、有度有效优化防控措施,从快从严从细抓好各项防控工作,尽快遏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北京疾控提醒,市民朋友要提高防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倡导非必要不离京,遵守各项防疫规定。老年人、婴幼儿和有基础病的重点人群,抵抗力较低,为减少感染风险,应尽量减少外出,不串门、不聚会,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北京日报)
五十多年前的一天,北京海淀六一学校教师赵广智奉命对校内的慈禧太后亲信太监李连英墓进行发掘,当开棺以后,发现李连英尸体只有头骨,没有下半身。不过当赵广智进一步对墓室进行清理的时候,发现李连英墓陪葬品甚多,出土了翠扳指,欧泊镶钻石戒指,翡翠翎管和鼻烟壶等50多件珍贵文物。最后上述文物统一上交给了文物部门,现在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而李连英鉴于其是慈禧帮凶,头骨被扔进学校厕所,直到几天后才被赵广智打捞上来,随便埋到了校内一个山坡下,但从此就下落不明。
有关李连英的真实名字,受到前些年清宫剧热播的影响,在荧屏上显示的都是李莲英,但实际上李莲英为以讹传讹,李连英才是正确的表述。其中根据李连英墓志的记载,“李公连英者......于宣统三年二月三十日葬于此”,可见李连英的连为连续的连,绝非莲花的莲。
另据《京西名墓》一书可知,李连英墓曾经为北京海淀恩济庄一带规模最大的太监墓。而墓地是1907年慈禧下旨赏赐给李连英的,占地面积达数十亩,由碑亭,神道,享堂,汉白玉石牌坊,宝顶和墓室组成。其中汉白玉石牌坊有两道石门,按照当时的讲究,叫“两门王楦”,堪比皇陵,对联则刻有“通幽向明昭千古,大中至正固千秋”的字样。
为了给自己建造坟墓,李连英从恩济庄一带雇佣了数千百姓,更采购了大量鸡蛋,只要蛋白不要蛋黄。原来李连英是将蛋白,江米和石灰拌在一起,用来修葺和加固宝顶,防止有人盗墓。而蛋黄则四处丢弃,时间一长方圆百里全是腐烂的蛋黄味道,以至于村民有很长时间都不吃鸡蛋。对于李连英此举,百姓讽刺他的墓穴为鸡蛋坟,更写诗抨击“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毕竟李连英墓靠近郑和衣冠冢,但在民众眼中,无论李连英墓如何奢华,他都不配与郑和挨在一起。
至于李连英的墓室更是严重越制,出现了只有帝陵才有的金井,棺床正中圆孔则正对着井口中央,井下深不可测。墓室是用汉白玉和石头堆积而成,长一丈二尺,宽一丈,棺材也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棺。
在李连英墓出土的文物当中,最值钱的当属翠扳指,取材于缅甸翡翠,原为恭亲王的贴身之宝。结果被李连英看见后爱不释手,慈禧得知后当即下旨让恭亲王摘下扳指,转赠给李连英。从此李连英时刻戴着这枚扳指,在清宫名画《孝钦后弈棋图轴》中,就能看见李连英手戴扳指与慈禧下棋的场景。据玉石专家的鉴定,这枚翠扳指如果拿出来拍卖,至少值两个亿。
李连英墓另一件有代表性的陪葬品则为欧泊镶钻石戒指,为西洋珠宝,戒指上还有一颗直径为1.6厘米的钻石,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同款戒指都要大,李连英昔日的权势可见一斑。
作为慈禧身边最信任的大太监,李连英在京城也有多处居所。按照北京文物志的记载,李连英最著名的宅院在颐和园永寿斋,共有房屋十五间,门口还有琉璃井一口。正房的家具全部来自紫禁城,为花梨木材质。一个太监能在皇家园林有自己的宅院,这在清朝堪称是唯一的例子。
在今天寸土寸金的中关村西区彩和坊路24号,还有一处李连英生前置业的四合院。这处四合院占地面积达2100平米,由车马房,花园,东西跨院,垂花门和青砖悬山式影壁等组成,是海淀区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民居之一,现被卫生部门占用。
即使是在北京远郊的房山,也有李连英别墅。这处别墅也是一栋道观,又叫玉虚宫,位于房山周口店黄山店村宝金山,始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当时这里经常有商旅路过,由山西太原商人李合仁捐资建成,但到了清末却陷入萧条。
光绪年间玉虚宫被李连英看上,将其买下来重修作为别墅,并在周围另外修建住房给年老的太监养老,借机收买人心。不过李连英本人只去过玉虚宫一次,仅小住了几天而已,从清末到民国,这里成为太监养老院之一。
2008年发布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曾指出,1908年11月10日下午,光绪皇帝在食用了太监送来的膳食后就大喊肚子疼,四天后离开人世,死因经鉴定为砒霜中毒。那么这个太监究竟是谁,目前来看只有李连英嫌疑最大,如此一来,说李连英是慈禧太后的帮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更犯下弑君大罪,丝毫也不为过。
【刚刚,六安疾控发布健康提醒】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广泛传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再次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多国疫情屡创新高,同时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多链条传播并存的特点,加之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加,聚集性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增大。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六安市疾控中心发出如下提醒:
一、主动报备个人行程
如果您在同时间段与官方公布的阳性病例、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或活动轨迹有交集以及健康码异常人员、行程码带“*”号的人员(特别是以下地区返来人员),请立即向属地防疫部门或社区(村)报备并配合做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1月1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北京市丰台区、房山区、朝阳区、大兴区、西城区、经济开发区;
1月6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1月7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浙江省杭州市;
1月9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
1月9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上海市奉贤区;
1月10日(含)以来途经或旅居黑龙江省东宁市;
接到外省(市、县、区)各级疾控中心电话告知的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
二、主动开展人员排查
各社区(村)应加大对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属县域返(来)六安人员开展排摸登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养老院等要主动开展排查,及时掌握本单位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曾到上述地区情况,并向所在社区(村)报告。各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要主动开展排查,如发现有上述地区旅居史人员的及时向所在社区(村)报告。
三、紧盯省外返(来)人员,倡导就地过年
春节假期将至,请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坚持非必要不出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地区。倡导就地过年,尽量减少人员跨省市流动。对省外返(来)六安和省内重点行业返乡人员,须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报备,并持“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对所有省外返(来)人员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四、严格管控涉疫地区返(来)人员
对所有高风险地区返(来)六安人员一律落实“14+7”管控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和4次以上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返(来)人员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和4 次以上核酸检测。健康码红码人员落实“14+7”管控措施、黄码人员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行程码带“*”号人员完成3天2次核酸检测(指三天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且两次检测应间隔24小时),其间请落实居家健康监测。
五、落实防控措施,减少人群聚集
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餐饮等重点场所按照防控要求,严格执行“测温、验码、一米线”等防控规定;影剧院、旅游景区及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防控要求,广大群众应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各项活动主管部门严格审批监管人员密集型活动,人员集会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控制在10人以下。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六、坚持个人防护,做好健康监测
疫情仍在继续,风险就在身边,广大市民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在人员密集场所、密闭的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时,请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吃熟食、用公筷、常清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近14天旅居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请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七、谨慎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境外商品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进口冷链食品/境外商品检出阳性事件。建议您谨慎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如冷冻肉类或水果等)。如确需购买的,请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并做好外包装消毒。海淘或代购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时,要及时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境外商品后,可用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不要用手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八、接种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尤其是3-11岁、60岁以上人群,尽快接种;如您已完成全程免疫满6个月,请积极进行加强免疫,早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