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笛卡尔积(笛卡尔积的基数是什么)

SQL养活了一帮人,本来期望前端不需要了解SQL,可SQL却成了所有程序员的必修课。前端看后台代码像看天书,后端码农还鄙视前端为渣渣。

对于刚接触关系数据库的人来说,挺容易造成笛卡尔积的。REDIS、ORACLE、MYSQL,真是太难了!要能把from放在select前面就完美了(LINQ现在就这么干了)。

面对海量数据,关系数据库也力不从心,在高并发领域,SQL基本就被no-sqlicon给干出局了。当时是蓝色巨人IBM 在推SQL,ORACLE果断抱了IBM的大腿,才在之后5年内打败了石破天的Ingres,而Ingres后来催生出了Postgres。

SQL只是DSL语言,程序员只是声明再声明,反正现在程序员也不需耍懂底层,只会声明就行。各位,想不起数据库三大范式的,来评论区排个队[吐舌]

选对分析工具,再也不用来来回回检查逻辑、修改步骤。

01 数据准确的意义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为了做决策或者做评价而存在的,因此数据的准确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石。

但是因为数据是庞大的,而人自身的大脑处理和肉眼识别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手工制表往往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但手工制表就那么不可信吗?也不尽然,人对于数据的大体合理性是有主观认知的,常常能通过某些细节判断出分析结果是否有误。

因此,九数云结合人的主观认知加上一些精准的定位手段,帮助用户在遇到可能有问题的统计结果时,可以快速排查,定位到问题点,并修正错误。

02 数据准确的阻碍因素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数据问题,直到最终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时,才会重新排查数据。

数据一旦失去了准确性,对业务决策指导会大打折扣,不能及时关注到业务的关键问题。

造成数据准确问题主要有两大因素:

01 销售数据整理难面

在数据分析前没有对数据进行清洗,导致数据本身存在缺失、重复值、异常值等问题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比如进行多表数据合并时对源数据的准确性造成破坏,导致数据重复、丢失

02 处理方式不当

没有严重按照业务逻辑进行处理,例如遗漏数据筛选条件,条件判断缺失

没有根据实际数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进行指标计算同环比未考虑缺失日期

03 九数云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要解决上文中的两大阻碍,除了需要自身的数据分析素质的培养,工具的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

九数云可以提供数据清洗功能,还能在分析过程中协助你关注到数据的变化情况,来避免出现重复丢失的问题。

如果在分析方式上出现逻辑遗漏,还可以快速排查定位问题并准确解决问题。

具体功能

数据清洗

1、九数云有删除重复数据的快捷步骤,可以一键将重复数据清除,保留唯一值。

2、筛选功能支持选择非空来筛选掉空缺值。

3、利用分类汇总+图表快速生成直方图,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极值。

数据实时行数显示

九数云内分析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下方会实时显示该步骤下的数据计算结果的行数。

准确获取到全部数据的实时行数,能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在哪一步骤的处理造成了数据丢失或者膨胀的问题。

不仅如此,九数云支持实时预览所有数据,清晰知晓每步操作带来的结果。

左右合并丢失/重复提示

当我们进行多表数据合并时,经常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这是由于左右表在合并依据字段上存在差异,如果没有预先做好去重,容易造成笛卡尔积数据膨胀。

目前使用九数云内做左右合并时,会在下方有丢失和重复的提示。点击后可以查看在处理过程中丢失或者造成重复的数据,来帮助我们快速排查问题。

字段溯源

如果我们发现某些指标异常,可能是因为计算逻辑错误导致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快速定位到当时计算的步骤点,利用字段溯源功能可以快速定位,查看当时该指标的计算。

分析步骤插入与取消应用

分析步骤具有应用和取消应用两种状态。

在取消应用状态下,该步骤不会影响数据的计算。

通过该功能,可以在任意步骤中插入筛选步骤来筛选出某些明细数据,来排查问题。之后只需要取消应用即可,不会影响到原来的计算流程。

---------------------------------------

(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负。)

又一西史百科全书天才神话破灭:神父发明对数,小数点、潜艇、坦克,为哥白尼、开普勒、第谷而生……

今天要说的这尊大神有点牛,被誉为“对数之父”、西方十大数学天才之一。

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苏格兰数学家,早于莱蒙托夫二百年左右。

西方宣称,纳皮尔花了整整二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足以令其名垂青史的大作,即《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一书,又称《棒棒的对数规律的描述》。

据说,该书出版后,很快受到一众名人的高度赞誉。

就连恩格斯都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不吝誉美之词:

"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 纳皮尔(John Napier)的对数,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大发明。”

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高度评价道:纳皮尔对科学的贡献,特别是天文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有效地提升了天文学家的计算效率,在实效上等于让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据说,纳皮尔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相当简单的加法运算。

为了求两个数的乘积,他首先计算这两个数的人造数并求它们的和,并排列在表中,与“行数”分别对应。此后,若要求某两个大数的乘积,只要找到这两个数对应的“行”,简单相加,而后根据得到的新行数,去对数表中查找相应的乘积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把大量的计算工作做在前面,省却了不少时间。

1550年,纳皮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贵族家庭。

13岁时就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但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16岁时,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到欧洲大陆旅行和游学。21岁时,纳皮尔回到家乡。【黑暗中世纪,君主和民众都是文盲,可奇怪的是,代表高等教育和智慧的大学却在欧洲遍地开花】

为了让庄家长得更好、动物养得更肥,他亲自下地进行肥料施肥实验,研究饲料的配比度。还设计制造过抽水机。

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军事学家、神学家……哦,还是农业专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他那个年代刚好正值欧洲的宗教革命,由于纳皮尔在游学的那几年,见的世面也比较多,他认为:嗯,革命非常的有必要。

于是他也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不仅写文章抨击旧教(天主教),还在听闻西班牙要来攻打的消息时,主动提出研究潜水艇、装甲马车(坦克)抵御敌人的进攻。

1594年,据说纳皮尔为了寻求一种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在受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项之间对应关系的启发后,运用了独特的方法构造出对数方法。

但当时指数概念尚不完善,指数也没有符号,因此也没有“底”的概念。于是他称对数为“人造的数”。

1614年6月,纳皮尔在爱丁堡出版了第一本对数专著《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

然而,仔细一研究,却赫然发现对数加以改造、并使之广泛流传的人并非纳皮尔,而是他的朋友亨利·布里格斯(Henry Briggs)。约翰·纳皮尔研究的只是“自然对数”,而亨利·布里格斯研究的是以10为底的对数,即“常用对数”。

此前,已经发文专门说过哥白尼、第谷、开普勒都是传教士们虚构的人物,开普勒是罗雅各所创,哥白尼的版权属于汤若望,第谷是龙华民所创。

所以,“开普勒进行天文观测时,注意到了一位英国数学家约翰·纳皮尔的工作”,这能真的了吗?

传教士们在华夏长了见识,知道天文台观测工作绝不是随随便便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存在大量的繁琐计算,意识到必须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便把纳皮尔神父包装成了数学家、天文学家,对数之父。

通过对数的特性来减少海量的计算工作,以让自己编撰的伪史显得更加真实,不至于被轻松看穿。

纳皮尔发明对数来将乘除简化为加减时,他并没有发现与小e有什么关联。可是,在1618年出版的对数著作附录中,他竟然鬼使神差般地使用小e做底计算出了一张自然对数列表!

对数的确可以以任意数作为底,但是,纳皮尔当时尚未真正建立对数运算法则时,就计算出了以e为底的对数表???

其实,纳皮尔并不知道现在的对数其实是指数的逆运算。

西方声称,纳皮尔神父发明对数出于一个简单思路:把复杂的乘法运算转化成很简单的加法运算。接着,利用这种思路,纳皮尔发明了纳皮尔筹。

维也纳科技博物馆,法国19世纪改进版“纳皮尔算筹”,如图。

可是,为什么华夏战国时期的《算表》里也利用这个理念,早于纳皮尔大约2000年就制成了算筹?而且,中国算筹九数一筹 + 算盘 居然就是“纳皮尔算筹”?

还有那个清代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被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的薛凤祚,为什么他也有对数表?按照西方的说法,薛凤祚必定是传教士的学生,一定是的!黑格尔明明抄袭老子,却还反过来诬陷呢。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科学##科学知多少##科技##科技微讯##历史##头条历史##历史真相官##历史冷知识##知识分享##我要上 头条#

中考语文143分学霸,独家手写笔记“曝光”,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真是太有才了,建议家里有孩子的收藏了,对孩子语文学习也有帮助的。

正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想当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必定语文成绩也是非常好的。而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理想,也多源于自身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多积累多背诵是必不可少的。

虽说语文作为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但是也不代表语文的学习要死记硬背,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语文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需要孩子们理解和运用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量增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

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那么同样,如果说想要比学霸考试得分高一点,那么就必须站在学霸的肩膀上。

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初中语文学霸手写笔记,这是一份孩子语文拿高分的必备资料,请家长一定要替孩子转发、打印!

觉得不错,欢迎留言…… #知识分享# #教育微头条# #微头条名师团#

“因为这里每年几乎有八个月不降雨,每年春天降下的暴雨来得太晚,根本赶不上浇灌在4月份就必须收获的主要农作物(苏美尔地区夏天的气温高达华氏125度,足以烤焦这里的土壤,所以这里的夏天不是生长季节)。……苏美尔的处境还受到下列事实的制约,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完全缺乏诸如石头、矿物甚至树木之类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苏美尔的居民被迫大量依靠贸易并十分注意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弥补经济的不平衡,以保持他们的优势不致削弱。换言之,苏美尔人必须征服自然,与自然做斗争而不是充分享受自然的丰足。”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所以,不光是古希腊依靠贸易,苏美尔人一样需要大量依靠贸易,所以说这歪果仁就是实诚,一个古希腊成功的海洋文明,就各个都来贸易。问题是,苏美尔人和谁贸易呢?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两河流域文明)是古希腊人对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明的统称,即指在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古老文明,是西亚中东一带最早的文明,而苏美尔人则是这一文明的伟大创建者,…”

最早,前不见古人,一枝独秀,那么和谁贸易呢?如果还有一个可以贸易的文明,又如何最早呢?当然,最早这一段来源于百度百科,引用的是古斯塔夫的《全球通史》,所以,这两位洋大人自己去商量一下如何逻辑自洽吧?

“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是以改进的生产技术、正在耕种的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的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个说“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完全缺乏诸如石头、矿物甚至树木之类的自然资源”,一个说新石器时代,还兴修水利,在缺乏石头,矿物树木,也就是燃料的地方发展了新石器时代,还能冶炼金属,这是点石成金的节奏吗?这种鬼话竟然忽悠了这么多中国人。

“”美尔人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将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创立了设置闰年的办法。这就是太阳历。”

“他们还引入了将小时分为60分钟,每分钟分60秒的计时系统。”

拜托,咋来的,一休吗?坐那里一拍脑袋,叮,有了吗?请问,哪一年制定的太阳历,依据是什么?此前做了那些观测计算工作,证据是什么?独立思考,质疑的精神呢?

“”苏美尔人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块泥版上,开列出了一道由两个数字相乘的计算题,其最终乘积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结果竟是一个十五位的数字195,955,200,000,000,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达到的数学知识水平。”

然而,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人,还认为10000这个五位数字,简直是一个“大得无法计算的值”,凡是超过了10000的,就被称为“无穷大”。多位数字对于欧洲人来说,一直到公元1600年以后,才由笛卡尔、莱布尼兹等数学家兼哲学家最先用于计算,而在西方一般人的概念之中,只是在进入19世纪之后,人们才开始对多位数有所认识,以致于百万富翁这个称呼,成为拥有不计其数的财富的最大富翁的代名词。”

哈哈哈,又是自相矛盾,吹过头了吧?人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船银子就是一万塔连特,希罗多德的历史,528万波斯大军,咋,又鬼打鬼了?撞车了?您的意思,那两个是伪造的咯,超过一万就无穷大了,让人家精心塑造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们情何以堪啊?还有啥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周长的,哪一个不是随便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捂脸]

你们是不是下次先开个会,自己商量商量再编,我一个民科票友都觉得胜之不武啊[大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48451/
1
上一篇为什么迅雷下载不了(为什么迅雷下载不了潭州教育)
下一篇 手机sd卡(手机sd卡有什么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