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真取消?官方回应来了!新规之下,业主多一笔长期收益
来源:调侃师
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只关心房价的多少,还有小区所处的位置,对于物业这件事有点不上心,住进去后才发现物业服务不好,自己住的不舒服,可能半年不到就想着搬走了。这些年,小区业主跟物业闹纠纷的案例也不少,由于对物业的不满,很多小区业主都希望取消物业,还拿出物业其实是负担,小区生活根本不需要物业的理由来。
比如沈阳的某个小区,以前是没有物业在的,仅仅是收一些卫生费,突然有一天物业从天而降,物业第一件事不是服务小区,而是划车位,只要你在小区内停车就要缴费,如果不缴费就锁住你车,这事情让小区业主相当不满意。
在小区业主印象中,很多物业都是不好的,现在不少小区想更换物业,也不愿意交物业费了。小区业主也罗列了物业几大问题,一是小区内停车场管理不善,经常脏乱差,存在大面积渗水的情况,但是物业不闻不问,本来是物业的责任,最后还是小区业主自己去解决。
对于只拿钱不干活的物业,肯定不受小区业主的欢迎,业主当然是想更换物业了;二是物业以主人自居,其实小区业主才是主人,结果物业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小区一些项目是可以赚钱的,比如停车位费、摊位费、广告费等,这些收益本来归小区业主的,结果全部被物业拿去了,小区业主每年还要交钱,服务又没有做好,自己的收益也被服务坑了,难怪都想取消物业。
那么物业是不是真要取消呢?官方回应来了,央媒新华社就刊文称,物业有自己的位置,现在小区的数量很多,虽然不是每个物业服务都好,不过五星级的物业还是有不少的。在新华社的刊文中《物业服务,真不应是城市火药桶》,这也是官方表达了对物业的态度,表示物业仍然有存在的价值。现在说到物业,业主就想着取消,至少在现阶段是找不到物业的替代品的,物业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至少从目前来看,不要指望能全面取消物业,既然物业不会被取消,那么很多人就建议物业要摆正自己的位子,物业是服务者,不是小区的主人,不要出了实情自己不处理,而要求业主去处理,自己每年收入那么物业费,就是给小区业主服务的。还有小区产生的收益,该给小区业主的还是要给,像重庆的某个小区,由于住着上万人的业主,小区每年产生的收益有上百万,结果小区业主从来没见到过,这些钱都被物业拿了。
在最新的《物业管理条例》中,个人产权的处置、经营、分配权属于个人产权;只要是小区公共区域产生的收益,就应该属于全体小区业主。对于这一点,物权法也给出了详细的规定,以前小区的收益基本上给物业占有了,以后这种行为的话违法的。随着新规的实施,小区业主无疑多了一笔长期收入。
现在小区的停车位费、摊位费、电梯广告费、门口快递柜等都可以产生收入,这些收入都是业主的。比如山东某小区,业主将管理权收回后,自行聘请了物业人员管理小区,通过收支支付聘用的社区管理人员工资和社区维护费后,尚有余额80多万元。最后这80万元按照公摊面积平均分给业主,有的业主拿到300多元。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本上饱合!想多的买又怕房地产税!空置税?物业税,
北京谢大爷买房房地产救市全面展开,已进入第三阶段#抖音房产 #抖音房产产大人 #我要上热门 #流量扶持 #干货分享 #北京房产
00:28房产税如果不能收,可以考虑物业税。物业税不仅可以推高房子的持有成本,且比空置税更合理更容易收取。不管住不住人,统一由物业收取物业管理费。政府只需对物业管理提高税率,就可以遏制住炒房客的冲动。
#原来,加拿大高收入家庭缴了这么多税#来源:蓝色青蛙
加拿大非党派智库菲沙学院(Fraser Institute)今天发表一份报告称,全国收入最高的20%家庭,缴纳了税收总额的超过一半,包括个人所得税、销售税与物业税。
报告联合作者、经济师Tegan Hill指出,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高收入者不缴纳“公平份额”的税款,但实际上,这些家庭缴纳的税款在总税单中所占比例相当大。
报告称,理解“公平”的关键是比较一个群体的收入份额和他们缴纳的税款份额。根据这一客观标准,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是唯一一个税负占比与其收入占比不成比例的群体。
具体来说,研究称,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支付了全国近三分之二(63.2%)的个人所得税,以及超过一半(54.7%)的税收总额。
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只支付了联邦和省全部个人所得税的1.0%,占加拿大全部税收的2.3%。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加拿大采用累进制的税收体系,税收的比率通常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报告称,对高收入者增税忽视了提高税率的经济后果,以及纳税人在面临更高税率或新税收时的相关行为反应。作为对增税的回应,许多纳税人将改变行为方式,通过税收筹划、避税或逃税减少自己的应税收入,导致政府增加的收入低于预期。
增税也降低了加拿大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特别是与美国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对高收入者增税会降低加拿大对医生、科学家、经理和软件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来加居住和工作吸引力。
房子供过于求是相对的,有地域城市间的差别,一概而论,就是在说瞎话。房产税,物业税,房地税不能混为一谈。四部委将要推出的房地产税试点,有几个突破:一是打破了立法先行的框架,明确要在一些城市率先试行,在试行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全面的进入立法程序做准备。这比马拉松式的坐而论道的准备更有现实意义,这是一种立法准备的进步。
关于物业,我想说两句。
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小区物业存在?要收钱,在有关部门开个物业税窗口不更好吗?这钱给了国家,我们毫无怨言,也愿意交。
可是,可是:本来没有,却硬生生弄个人,“创立”个什么物业公司,完后“强收”我们广大业主的血汗钱,逼着我们自己“培养”一个“吸血鬼”资本家再来剥削我们。
从此,广大业主身上就粘上这个“寄生虫”,吸我们的血!
司马南、张捷粉丝,Jim哥帮你们计算了司马南美国小房子十年间为美国额外贡献86493.18美元房产税和物业税。你们怎么看?[惊喜][惊喜][惊喜]
Jim博士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有据核查」司马南美国小房子的纳税问题:是否资敌?
2937人、3308亿,低税收与香港繁荣的启示。
香港税务局2021年报显示:税务局职员共2937人,税收收入3308亿元,占特区政府一般收入的60.5%。与2021年内地税务局干部近80万,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相比,实九牛一毛焉。
然香港的繁荣和吸引力,却是世界公认的。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香港在“纳税”营商环境便利度方面全球排名第2。其简单的税制和低税率,是香港繁荣的重要稳定剂和发动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港的中资企业数量超过4,200家(其中超过80家央企),资产规模逾11万亿港元;内地企业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56%。
香港税收制度的优胜之处体现在:简、低、便。
一是简。三种直接税:利得税、薪俸税、物业税。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需要交纳的税收仅利得税一项。无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股权转让相关税等,而该三类税收在内地是非常重要的税源。
二是低。利得税,类似于内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16.5%,首200万元利润的税率为8.25%;薪俸税,相当于内地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17%(内地为3-45%)超额累计;物业税,相当于内地的房产租赁相关税,税率为可收租金减去免税额20%后的15%。
三是便。前述税项每年只需报税一次,即每年的4月1日至翌年的3月31日。(内地的个人交易税收按次缴纳,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等按月、季实际缴纳,所得税按月或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简税与富民、富区,香港做得好。
想要注册香港公司,看看税务方面的特点:
香港税务制度条例非常明确,香港以地域为征收税项的基础,只对来自香港的利润及收入征税。香港与内地情形不同香港没有增值税和营业税。香港的主要直接税是利得税(企业所得税)、薪俸税(个人所得税)和物业税。税务局负责香港的税务事宜。税务局每年寄出缴税通知书,利得税和薪俸税等数据必须在指定期限前自行呈报,上述税项每年只需报税一次。
香港的低税率及简单税制对国际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国际上有许多集团公司在香港设立总部的意义,就是利用香港税务制度条例的优势,达到在离岸贸易、国际投资中的合理避税。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企业,虽然企业每年必须进行税务申报,但企业只有在香港经营产生的赢利按纯利润的8.25%-16.5%征收利得税,企业不盈利不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