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帕金森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较小患者只有五六岁

■关注世界帕金森日 4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学治疗、律动生活”,其目的是倡导通过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据了解,我国帕金森患病人数约210万,居世界第一,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

■关注世界帕金森

  4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学治疗、律动生活”,其目的是倡导通过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据了解,我国帕金森患病人数约210万,居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1.7%,70岁患病率达3%-5%,是排在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记者从清远市多家大型医院了解到,帕金森病不等于痴呆症,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90%以上是后天患上的,其病早期可能被误诊为痴呆症,但两者有明显区别,“清远帕金森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较小患者只有五六岁。”

  观姿势和表情,可发现早期帕金森

  50岁的小市居民李姨(化名)因头晕于去年10月找到清远市中医院脑内科成卓霖医生看病。在为李姨治疗的过程中,成卓霖观察到李姨有动作慢和“面具脸”的症状,了解后得知家属抱怨李姨动作慢已经好几个星期了。成卓霖建议李姨做帕金森的相关检查。诊断结果印证了成卓霖的判断,李姨确实患有早期帕金森。

  据了解,帕金森,即震颤麻痹,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慢性疾病,尤其高发于老年人,平时见到一些老年人出现运动困难、面部表情麻木甚至肢体异动等现象就可能与患帕金森有关。“也许一般人看到老年人动作慢会认为是身体衰老引起的,但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从病人走路的姿势、表情和动作三方面察觉出异常。这种异常体现在两个不相符:一是症状与年龄不相符,二是症状与正常衰老的表现不相符。”成卓霖说。

  据成卓霖介绍,帕金森是由体内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而引起的。如果能够得到早期治疗,效果会非常好。遗憾的是,能早期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比较少,一般到肢体震颤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经过治疗,李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脸上也渐渐恢复了笑容,做起家务活动作也麻利了。

  科学治疗,挽救帕金森患者

  “遗传、环境污染、与毒物接触、人口老龄化等与帕金森的发病都有一定的关系。男女发病比例相当,50岁以上的患者较为多见。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百,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就达到十万分之一千左右,70—79岁人群的发病率更是达到高峰。年龄小的患者,较小的只有五六岁,这一般与遗传、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以及饮食上摄入过多的添加剂等因素有关。”成卓霖说。

  成卓霖指出,对帕金森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居多,也有手术的方法。在对李姨的治疗中,他就使用了激发疗法,通过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种功能上和多巴胺相似,能像多巴胺一样激活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类似多巴胺一样作用的药物。“临床上,也有使用替代疗法的,但无论是替代还是激发,目的都是要较大限度保存多巴胺分泌的功能。手术方法一般是药物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时候的选择,而且还要看患者是否有适合手术的指征,并不是每一位帕金森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成卓霖说。

  有不少医生治疗帕金森时会使用一种叫“美多巴”的药物,这种药物会非常见效,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就有可能出现剂末效应和开关现象。剂末效应简单而言就是用药以后短时间内效果下降。开关现象就是不明原因突然出现症状的改善或突然加重。因此,成卓霖一般不主张在早期治疗时给患者使用美多巴。“这就好比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吃一碗饭,饭吃完了人就没了。这碗饭需要慢慢吃,什么时候吃,每次吃多少都很讲究。科学用药非常关键,否则到了晚期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控制病情了。”

  及早预防 远离帕金森

  谈到帕金森的预防,成卓霖强调,要从饮食、运动、避免与化学品接触等方面入手,做好综合防控。在饮食上,要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喜欢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和其它清淡通肠的食物,如西瓜、香蕉等。尽量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锰、汞以及有毒气体等。工作中需要接触这些物质的人群,要做好相关的防护。要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选择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比如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等。

  值得注意的是,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人要积极治疗。如果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面具脸”、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李玉靖 刘秋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478/
1
上一篇禁网上医学诊治≠叫停互联网医疗服务
下一篇 孩子口吃答非所问? 3种情况父母应提高警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