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定了!省会高校,2023年更名!
- 2、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又一波大学更名
1、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定了!省会高校,2023年更名!
省会大学,即将扩容。
近日,合肥学院、昆明学院、贵阳学院等多所省会高校传出更名大学最新进展。
2022年12月30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合肥市的发展蓝图。其中包括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
图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6日,昆明学院官网发布《回眸2022: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 更名大学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文,其中提到,一年来,学校更名大学工作进展顺利,关键指标趋好,多项指标已达标。
2022年11月30日,贵阳学院党委书记吕保平在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时表示,要把“升大更名”作为贵阳学院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实践,为助推“强省会”、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贵阳学院贡献。
大学更名,向来是高教界的“热点事件”。而“省会高校”更名,则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纵观全国高校,可以发现,以省会命名的高校中,不乏南京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但也有一些省份的此类高校正“虚位以待”,这些以“省会”命名的学院,能否成功升格“大学”更是备受关注!
“合肥大学”,要来了!
省会聚集了全省的优势资源,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和枢纽,也是服务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重要平台。在“强省会”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以城市尤其以省会城市冠名的大学,正在成为象征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标志。
以安徽省会合肥为例,这里不仅集聚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也是当前中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一系列前沿科技平台和产业集群在这片创新沃土“生根发芽”。
合肥市在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合肥科创名城建设赢得新优势。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入列首批国家试点。深空探测实验室揭牌运行,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在建和获批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作为强省会的有力竞争者,拥有一所以省会命名的大学,对安徽而言,是提升本省高教格局不可忽视的一步。
而实际上,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也已规划多年。
早在2016年2月,时任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透露,为更进一步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合肥学院正在积极申请改名合肥大学。“合肥作为快速发展中的省会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城市冠名的大学。”2017年合肥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筹建“合肥大学”。
据合肥学院官网介绍,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规划调整。
去年2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合肥学院更名一事”,对此,合肥市教育局回复称,省教育厅和合肥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合肥学院更名工作,指导学校对照教育部设置标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经省内申报审核程序,2020年底,合肥学院更名大学事项已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向教育部申报,目前正待教育部进行进校考察等审核程序。下一步合肥市将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和相关要求,指导学校做好更名大学的内涵建设和各项准备工作。
图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2022年12月31日,合肥学院发表了2023年新年贺词。在过去一年中,合肥学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更名“合肥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的一年,相信在合肥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指日可待!
下一所省会大学,花落谁家?
据统计,中国内地高校中,以省会命名者有19所。其中包括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也有哈尔滨学院、昆明学院、长沙学院、武汉学院等9所以省会命名的学院。
除了“合肥大学”,现有高校更名为“昆明大学”“长沙大学”“南宁大学”等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令人期待!
多项指标已达标","content"
昆明学院是云南省目前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本科院校。2022年12月26日,昆明学院官网发布《回眸2022: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 更名大学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文,回顾了一年来学校更名大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其中提到,一年来,更名大学工作进展顺利,关键指标趋好:“硕士点数”达到11个好于指标要求,研究生占比稳步提高,“近两届教学成果奖中国家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不少于2项要求有望在近期实现......其他指标,如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的已达标,并进一步改善、提高。
据介绍,昆明学院紧紧抓住“更名大学”这一“十四五”期间重中之重的任务,以推动更名大学为牵引,整体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的落实。例如,学院对照教育部大学设置指标,聚全校之心,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努力在国家级重大教学科研奖项、一流学科建设、在校研究生规模、生师比、办学条件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取得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更名大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牵引有力。
图源:昆明学院官网
目标明确,力争复名","content"
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
2022年5月,长沙市教育局官网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主要任务中提出要“推动长沙学院更名为长沙大学”。这并不是长沙第一次提出这一目标。
早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支持长沙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意见》中,长沙就提出“支持长沙学院更名为长沙大学”,并将时间明确为在2025年前,向教育部申请更名。2021年5月,长沙学院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各项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更名“大学”的要求,为更名“长沙大学”奠定坚实基础。2030年前,学校办学指标全面达到教育部关于更名“大学”的要求,力争更名“长沙大学”。2035年前,各项办学指标全面达到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要求,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以实施“三升三大”战略为抓手,全面实现学校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目标定位。
图源:长沙学院官网
多次纳入市级文件","content"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
2021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府官网公布了《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提到:对标推进南宁学院创建为南宁大学。时隔一年,2022年5月,南宁市正式印发《南宁市“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再次提到:加大地方特色高校建设力度,推动南宁学院加快创建为南宁大学。“南宁大学”多次出现在市级文件中,体现了南宁市对于创建“南宁大学”的重视。或许,不久的将来,又一所“南大”将要到来。
图源:南宁人社公众号
全力申硕,夯实大学之基","content"
除了以省会命名的学院积极创办省会大学外,位于陕西省会西安的西安文理学院也在积极推进更名“西安大学”的相关工作。
据了解,西安文理学院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2022年5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就“西安文理学院更名为‘西安大学’”事宜进行咨询,西安市教育局回复称:按照教育部更名大学的标准,称为大学的,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目前西安文理学院缺少硕士点,学院正在全力筹备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2023年为新一轮的硕士点申报期,学校将积极争取,为未来更名“西安大学”奠定基础。
图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大学”之名,来之不易!
毫无疑问的是,能实现从以省会命名的“学院”升格为“大学”,不论是对高校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高校所在的城市,都是重大利好。
但“学院”更名“大学”,绝非只是学校招牌上换几个字样这么简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和学院都应当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但整体上大学比起学院,则有着更高的标准。学院与大学之间的差距,体现在师资队伍、学位点数量、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不经历一番艰苦的筹备,学院很难在短期内具备升格的条件。
可喜的是,过去一年,我们看到许多学院的更名相关指标已有很大突破。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更多高校以坚韧不拔的铿锵足迹,早日发展成为能够与省会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
2、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又一波大学更名
来源/视觉中国
“请问你是哪所大学的?”
“中科院的。”
……
前天,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随着新建和更名高校的不断涌现,如何为大学起个“信雅达”的名称和简称,也考验着高校的文化品位。
此次更名的16所高校,大多为“学院”升格为“大学”,如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其实,我国高校热衷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风潮由来已久。《2008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显示,这五年里全国共有257所高校更名,占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高校总数的10.35%。这些学校的更名往往规律明显。一是更名大学较多的省份,大多为高考大省。二是大部分教育学院已改制为师范学院,并逐步转型为本科教育;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变成医科大学,财经学院改为财经大学,科技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三是以地市命名的高校上升为以省级或区域命名。另据2011年至2016年间的统计,全国至少有70多所学院“升格”,这其中就包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校往往十分看重有无大学的“名分”,更名会有着许多现实的“红利”,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还没怎么变,但当年的招生录取分数就可能提高几十分。然而,恰是一窝蜂的更名,也时不时地在高校间引发龃龉。例如,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随即致函教育部表示反对,因为川大下属的华西医学中心俗称“川医”,与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相同。更搞笑的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时,曾引来远在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友的质疑:“谁允许你在我们学校的名字前面直接加一个地址?”
此外,一个朗朗上口的大学校名简称,会成为高校的活名片,但争议也往往由此而生。例如,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大连大学简称连大,而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则分别简称复旦、清华。有些大学的简称是约定俗成的,如: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而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究竟谁可以拥有“海大”的简称,似乎目前尚未有定论。至于此次新设立的中原科技学院,网友戏称其为“中科院”,则基本上属于恶搞了。还有,新更名的上海电力大学,其简称也会颇受关注,因为“电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另外,中美合作的上海纽约大学,似乎不太喜欢被简称为“上纽大”,因为国外大学的英译中名称一般不作简称,有谁听说过牛津大学简称“牛大”、剑桥大学简称“剑大”?再比如,多伦多大学不简称“多大”,悉尼大学不叫“悉大”。
来源/东方IC
熊丙奇认为,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内涵发展,但这需要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模式,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形成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的办学环境,另外,社会在评价高校时也不能只看其名,而要分析其办学质量和特色,这样学校才能安于定位,不乱改校名。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本文关键词: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的,教育部改名大学正式文件何时下发,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成绩,教育部2020年大学更名最新通知,2020教育部大学更名批复。这就是关于《教育部大学改名什么时候公布,省会高校,2023年更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