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是好事!但是我就不明白了,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搞那个互认证书是个什么鬼,国外开源系统开源数据库用了几十年了也没搞过什么互认啊,换国产了就得互认[酷拽]真不明白,啥事到了咱这就变得那么麻烦,那么土,那么Low!
国产数据库图谱
说的是,要重视开发工具,想我用的是Delphi.可国产数据库很多都没有Delphi的控件,达梦只有odbc
黑白谬1234567主要是,在UOS上开发桌面软件缺乏强大的工具,包括缺乏IDE,缺乏桌面软件的各种框架,缺乏编译器。
①六大国有银行已为17家房企提供超1.3万亿意向性融资额度,融资端政策利好提升边际支持力度,这家公司已完成全国重点城市群布局;

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信创加速渗透趋势下,国产数据库有望迎来新一轮巨大替代浪潮,这家公司是这种数据库生态解决方案独家提供商。
注意!我们只是跟大家分享上市企业的基本面情况,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近一直在关注汽车市场,昨天理想汽车发布年度旗舰车型L9,说实话有点让我眼前一亮。
不过在查阅新车资料时,我也学习到一个新知识,那就是“智能驾驶”其实不单单应用在汽车身上,其实背后的造车技术同样也用上了“智能驾驶”。理想自己的汽车产线系统MES今年使用了国产数据库OceanBase,可能有粉丝对OceanBase不那么了解,其这项技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连续8年的双十一都是由OceanBase支持的。在十年前,国产数据库市场大部分还一直被美国的Oracle所占据,但是OceanBase另辟蹊径,打破了Oracle的垄断,现在已经是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领军者。#理想L9背后的国产数据库技术#

所以说,造车技术是怎么做到“智能驾驶”的呢?首先汽车生产中,有时会因为一个数据库故障,或者是负载爆满导致产线停产,并造成巨大损失。但是OceanBase通过基于Paxos协议实现了“30秒内故障自动恢复”,即使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快速恢复。并且还能够给到数据库管理员合理的应急优化建议,一下子让突发事件处理变得省时省力,是不是挺神奇的?再直白点说,就相当于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也运用到了数据库领域中。
所以谁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一直坚持完全国产自研的理想,和打破国外数据库垄断的OceanBase,这次可谓是强强联手,相信在L9之后,两大国产新势力还能够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
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还真得高度重视!

数据库行业专题研究:信创正当时,国产数据库发展提速
技术才是硬道理,希望国产数据库更好
照理财经中兴参与主编的《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发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产数据库的崛起之路终于迎来了里程碑!
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出品的《数据库市场份额十年排行榜》显示,微软已经超越Oracle登上全球数据库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在云数据库榜单上,中国阿里云名列第三。

这份报告显示,阿里云已经位居全球云数据库市场份额年增长率达到116%。阿里云94%以上的头部用户都购买了云数据库产品,搭载阿里云的国产云数据库PolarDB因此正式进入全球数据库领导者(LEADERS)象限,PolarDB也凭借国产自研技术获得了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对于PolarDB在国内的最大对手Oracle,如今在国内丢城失地,几年内裁员近六成,撤退之势已经不可逆转。
其实Oracle在国内的颓势早有预兆。一直以来,国内企业使用Oracle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然而即便是如此高额的投入也没有换来更加精心的服务,相反是对企业更加的刁难。举例来说,如果公司去年没有上Oracle今年想再上的话,就得交上两年服务费,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霸王条款,然而国内很多尚在发展的企业都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因此如今PolarDB的诞生无疑就是一针强心剂。

相信在自研技术的趋势下,越来越多卡脖子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中国科技一定能强势崛起!
没想到,传统数据库对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技术垄断,就这么被打破了!有人说,国产数据库的逆袭是一种“运气”,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选择了跟着时代走,做对了这件事!
权威资讯机构Gartner在几年前就曾经预测,到2023年,75%的数据库都要跑在云平台之上。因为相较于传统数据库,云数据库的优点太多了。其中,弹性就是云数据库最大的特性,传统数据库如果想升级,需要在硬件上进行升级,经过时间的推移,就算当年再怎么优秀的配置,也会不堪重用,到那时候,全面的系统升级就需要关停服务器,但对于企业而言,有些服务器是不可以关停的,一分一秒的宕机都不行,而云数据库恰恰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想扩容,想升级带宽,瞬间就能完成,对于企业而言,云数据库是真的方便。

只是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还记得2008年之时,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说还说过,“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当时的甲骨文靠传统数据库起家,占据着数据库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没人能想到,一场云计算时代的错失,会让甲骨文跌下神坛。当下的云数据库是大势所趋,传统数据库已经是昨日黄花了。现在的世界数据库排名,早先入局云数据的微软早就超越了甲骨文,而我们中国数据库紧跟着压对了赛道,比如现在数据库前十中,4个都是云数据库。其中阿里云的数据库已经在云数据库中做到了世界第三。
所以说,做科技一定要看到时代的趋势,盲目的自信终究会被自己反噬!如果看不到技术的最新趋势,方向反了,有再多的钱和人才都是没用的!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来了,冲刺科创板!丰年资本加持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来了,冲刺科创板!丰年资本加持
目前国内数据库厂商主要分为哪三个方向?
分别是传统数据库、云数据库和开源数据库,各个方向都有领头羊厂商在领跑数据库发展。#数据库#
信创大潮下百亿市场蓄势待发,优质国产厂商有望受益。
2021年国内数据库市场规模超20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近30%,到2025年有望达到约600亿元。
Oracle、IBM等国外厂商仍占较大市场份额,但国产厂商正奋起直追。
021年下半年,在国内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Oracle、微软、SAP、IBM份额总和仍达到近45%。但国产厂商开始扮演更重要角色,达梦、人大金仓数据库份额分别约为11%和5%。

由于数据泄漏等事件频发,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龙头领衔,群星闪耀。
国产化大潮到来,数据库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软件产品之一,具备重要发展潜力,国产替代百亿级别空间可期。
行业内多个重要力量正蓬勃发展,有望在长期的信创产业发展中贡献重要力量,
受益标的包括太极股份、中国软件、中国长城、海量数据、东方通、普元信息、宝兰德、麒麟软件、麒麟信安、达梦数据等。
应用软件及咨询服务:受益标的包括金山办公、用友网络、中望软件、中控技术、汉得信息、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福昕软件、宇信科技、长亮科技、京北方、神州信息、天阳科技、高伟达、金蝶国际等。
基础硬件:受益标的包括中国长城、海光信息、中科曙光、龙芯中科、卓易信息、浪潮信息、神州数码等。
#头条创作挑战赛##股票##股票财经##财经#

骄傲!在这个榜单中,国产技术跻身前三名,而曾经垄断我们的霸主却黯然落败!
最近,《数据库市场近十年排行榜》发布。在这个榜单中,前三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Oracle被微软反超。阿里云在云数据库排第三,综合排在第七位。
作为曾经垄断中国市场几十年的霸主,甲骨文的落败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它的眼光真的不太好。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云数据库正在逐渐代替传统数据库,成为全行业数据全面上云的不二之选。早在十几年前,阿里云就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才决心挖来王坚,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全力攻坚云计算。
而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当时给阿里云泼了一盆冷水,他说云计算简直是一派胡言,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如今,借助自研的云计算技术,阿里云自研的云数据库PolarDB拿下了中国电子学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PolarDB在性能、价格上都比oracle优越,也难怪阿里云数据库份额这几年增长得这么快。#中国数据库逆袭#

反观甲骨文,现在终于发现传统数据库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超高并发场景的需求,想要转型做云计算了。可惜,来晚了的甲骨文在基础云设施服务如IaaS、PaaS市场中所占份额仅有2%,而阿里云成为了全球第三的云厂商,曾经的霸主反而被后辈科技公司甩开了一大截。
过去十年,企业上云意愿从3%上升到84%。而当年看到这个趋势并决心投入的阿里,也带着自研的中国云计算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国产数据库达梦试用体验分享#国产化# #国产数据库# #达梦数据库# 昨天吐槽了国产数据库达梦,说价格高小系统承受不起。在此我对自己误导大家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非常抱歉!
大家好我是43岁程序员码农阿峰,从业20年了没想到体验了一把国产数据库。公司是做法院系统的,主打产品:智慧法院。国产化信息系统当然需要数据库,甲方(法院)指定要求使用达梦数据库。昨天看了达梦的官网报价,个人感觉无法承受。安全版44万,企业版36万,标准版16万。但试用下来发现达梦数据库已经支持了.net 5,我使用的是.net core 3.1。达梦提供了EF CORE的驱动。现在只是网上下载一个Demo程序亲自跑了一下。看手册感觉达梦数据库挺牛的:1、跨平台,支持国产CPU指令集和众多国产Linux系统。2、支持读写分离、高可用(集群环境没留意支持不)。3、支持bulkcopy(批量高速插入)4、支持EF CORE(作为.net开发人员很安心)5、安全可用

以上是我归纳的几点特点,祝福国产数据库越来越好,达成你的梦想!欢迎补充,留言评论。国家机关单位使用达梦肯定是应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支持国产!
在当前国内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下,信创产业未来五年内将迎来爆发期。其中数据库等高壁垒产品是完整信创生态中最核心环节。
现在是信创爆发的前夜
太极股份和著名的国产数据库公司人大金仓同属于中电科集团,2022年,人大金仓成为太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人大金仓主要服务于电子政务、金融、智慧城市、企业信息化等行业,数据库已累计装机部署近100万套。
人大金仓
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能源金融、电信等超过二十个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设有研发和服务中心,在全国近三千个县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及代理机构,提供7×24小时的本地化服务。

我国信创公司与海外巨头,在收入体量和国内市占率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在CPU、存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仍处于被国外寡头垄断的现状。
整体来说,信创领域的数据库方面,国产数据库正处于爆发式成长期。
中国云数据库的十年沉浮路,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到刮骨疗伤再到世界顶尖,我们一直在奋起直追!
十几年前,国内公司大多使用甲骨文等国外公司的数据库,由于没有自研技术,使得我们在面对那些公司的漫天要价之时只能忍气吞声,但幸运的是,随着国内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我们终于可以逐渐摆脱国外企业对我们此方面技术的控制,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国内不断崛起的数据库之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阿里的AliSQL。在一开始,阿里也是甲骨文的客户,但随着甲骨文的日益加价以及其数据库已经不再能满足阿里需求的原因,阿里云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阿里云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才将所有的数据库换成自己的AliSQL,到了2012年的时候,AliSQL已经能够承受住双十一的流量洪峰冲击,真正站了起来!在13年,甲骨文甚至还要求阿里根据双十一成交额补交天价服务费,而此时的阿里已经不再受制于人!
很快,阿里云为数据库升级开辟了新的道路——云数据库,自研的PolarDB能够以成本缩减十分之一的方式完美运行,并能构建出丰富的数据库产品生态,其下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已经进入了Gartner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2019年,甲骨文在中国区裁员500余人,它的傲慢使它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机会,而以阿里云等云计算技术企业为主导的新数据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过去,或许我们只能模仿、购买他们的技术,但在今天,我们也可以成为技术的提供方,向全球展现中国技术的风采!

或将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的达梦数据开始冲刺科创板,毛利率高达90%,实控人已年近八旬。
6月29日,武汉达梦数据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达梦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01亿元、4.5亿元、7.43亿元;净利分别为8374.6万元、1.44亿元、4.38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吧为7754.46万元、1.32亿元、3.48亿元。达梦数据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0.32%、90.27%和90.60%。这么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在IT公司还是比较罕见的。
冯裕才为达梦数据的创始人、董事长。上市前,冯裕才直接持有达梦数据10.1872%的股份,通过与管理团队的一致行动关系,实际控制达梦数据40.5527%的表决权,成为实际控制人。冯裕才1944年出生,曾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2000年创立达梦数据。此外,CEC旗下的中国软件持股为25.2105%,中电天津持股为5.2632%,CEC为达梦数据的大股东。

在信创市场,达梦数据、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国产数据库“四朵金花”最近几年业绩爆发增长,不过在数据库市场整体排名中还是略逊一筹。资料显示,2021H1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本地部署模式,达梦数据库的市场份额为5.7%,落后于甲骨文、华为、微软、IBM、SAP。而在公有云模式上,阿里、腾讯、亚马逊、华为、甲骨文这些互联网公司市场份额则是遥遥领先。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盘点了一下近几年来国内云计算的发展,发现要说低调的板块,数据库可以算一个。
国产数据库在过往40年少有人关注,去年阿里宣布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我才惊觉国产科技已经走得如此之远。
要知道,在1978年,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首任系主任萨师煊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数据库之时,这个技术在国内还属于空白。

简单来说,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中间件共同构成计算机最基础的三大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在你使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时,帮你储存、计算和分析数据。
以甲骨文、微软、IBM为首的一大批数据库公司崛起之时,推出了包括Oracle、DB2、Informix等主流数据库产品。
而当时,国内只能借用他们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计算机事业。为了能够独立自主,2015年阿里云决定研发自己的数据库。这一次,阿里云并没有沿着以往国产数据库的路径,去模仿Oracle,而是研发基于云的数据库产品。
为此,他们请到了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世界数据库领域的顶级大咖李飞飞加入阿里云数据库团队。他提出了未来PolarDB的三个方向:更智能、更安全、让新的云原生和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成为可能。
就这样,阿里把握住了云计算的东风,相继推出了PolarDB、OceanBase、ADB、NoSQL、图数据库、时序时空数据库等产品。
一路走来,中国数据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逆袭。时至今日,中国数据库终于能与全球顶级数据库比肩,这背后离不开像萨师煊、李飞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