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些超级大城市调整防疫政策尺度的时候,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城市引起外界关注,这就是辽宁锦州。
12月1号,锦州发布发文称能清零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表示在短期内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情况下,不应当放弃近10天以来的努力,决定再继续坚守几日。
而这一天,正好是一大波专家放风说奥密克戎就像季节性感冒一样,致病力呈几何级数下降的日子,是广州、重庆、北京、深圳等具有防疫尺度风向标意味的城市政策措施明显松动的日子。很多人觉得锦州此举不合时宜,锦州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洋相,嘴里的笑话。
更有意思的在后头,文章发布14个小时之后,同样是锦州发布在2号凌晨发布通告,当天6点起全市主城区除各区公布的局部高风险区域外,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公众隐约能够感受到锦州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非常重大的一个调整,我个人觉得他是调整到了更加准确领会中央防疫工作20条措施当中来,是关键时间、关键节点迈出的关键一步,是进步的一步,它不应该被嘲笑,而是应该被肯定、被较好。
有些媒体对锦州防御政策调整,所谓调转车头、仰卧起坐的讽刺调侃更不应该,很不厚道,能清零不清零,实在可惜。这句话一点不错,中央防疫措施20条,核心就是动态清零,反对动辄静默。锦州在前期动态清零当中有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又借鉴全国更多重大城市的经验,采取更加精准、更加灵动的措施,让控制范围更小,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这种观念和措施的快速调整与跟进,恰恰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中央政策导向为准,是不僵化,同时也不躺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应该成为全国很多城市的样板。
相对于一些宁可错封1000也不放开1天的城市,锦州作为一座东北城市,在我个人眼里,至少在防疫这项政策的调整上,它是有身段,有担当的。他跟很多依然卧倒不动的城市相比,属于模范生。疫情防控三年并没有绝对的共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有的只是不断的完善和探索。今天奥密克戎成为强弩之末,它的致病力降到这个地步,都是从防控实践的大数据中得来的。
因此,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病毒带给人的健康损害,两者之间已经不构成像原来那样特别重大的威胁和冲突的时候,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应该成为主导,实现最小范围、最低成本、最快速度的动态清零应该成为共识,这也是人民至上的根本体现。
而不应该别人在摸索前行,反而原封不动、原地踏步的一些地方,一些人。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请各自对照20条,照照镜子,先看看自己脸上干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