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死后,朱元璋选拔10名僧人,随 侍 各藩王讲经求福。一个和尚,神秘地对25岁的燕王朱棣说:“大王若用我,必送一顶白帽子给您戴!”朱棣大 惊:王上加白,是“皇”字!
这个和尚就是道衍,当时他对朱棣说有大礼相送。朱棣被勾起好奇心:你一个穷 和尚,能送我什么大礼?
听道衍打字谜说送白帽子,他低声怒斥:“你究竟是什么人?不要命了吗?”
道衍不再言语,闭目打坐。他胸有成竹,朱棣一定会找他。果然,过了一会儿,耳边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跟我来!”
就这样,道衍离开南方,跟随朱棣到了边城北平。
说起这道衍和尚,还真不是一般人。他只比朱元璋小7岁,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14岁出家为僧,交际广泛。
身为和尚,他却不学佛经,反而拜道士席应真为师。这道士师 傅也不简单,身为道士,不炼丹修道,却专修阴阳术数之学。
阴阳术数之学内容庞杂,包括天文、权谋机断等等。
读了许多杂书,也见过大世面,道衍想干一番大事业。
有一回他游览嵩山寺,一个叫袁珙的相士说他:你眼如三角,貌如病虎,是刘秉忠之流。
刘秉忠是谁?他也曾做和尚,后来成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智囊,官至宰相。
道衍听了袁珙的话,非常高兴,被人说中 心思了啊!
他跟着朱棣到了北平,主业是庆寿寺主持。
可这本该念经的和尚却不务正业,他主要的活动地域不是寺庙,而是王 府,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劝朱棣造 反。
朱元璋去世,孙子朱允炆继位,开始削除诸王权力,几位藩王相继获 罪。道衍看时机大好,竭力怂恿朱棣起兵。
朱棣担心造 反成功率低:“民心不向着我们啊!”
道衍说:“臣只知天道,不管民心。”
朱棣听了这话,决定起兵,偷偷挑选将校,收纳豪杰。
道衍一马当先,负责前期准备工作。
他在燕王 府后苑练兵,并加急铸造兵 器,为掩盖铁器发出的声音,还专门养了许多鸡鸭鹅。因此,附近的人,总能听到燕王 府动物的鸣叫。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谋 反的事,还是被朱允炆知道了,于是,朱棣决定出手。
正商议时,忽然天下暴雨,房顶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啪啪”落地,兆头不好啊!
正当军 心不稳时,道衍出场了:“大好祥兆啊!飞龙在天,风雨相随。瓦片坠地,意味着将换成黄 色的了!”
一番话说得激 情洋溢,朱棣起兵了!他亲 自率兵袭击明军,让道衍辅佐世子留守。
道衍几番运作,朱棣时而休整,时而冲锋,3年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zui终按道衍的策划,朱棣攻入南京,当了皇帝。第 一谋士立了大功啊!
朱棣要加封赏赐道衍,让他蓄发还俗,谁知道衍统统拒绝,只同意恢复原名姚广孝。
姚广孝一改之前的习惯,常年住在僧寺,只是去朝见皇上时才穿冠服,退朝后马上换回僧服,被人称为“黑衣宰相”。
他去苏州、湖州一带救济灾民时,途径家乡长洲,将皇上所赐的黄金等财物,全发给乡人,自己一分不要。
他一直过着僧人的苦行生活,活了84岁。
姚广孝,不求名不求利,却为朱棣造 反费尽心思。
他为何如此热衷?从他的经历来看,驱动他的只有2个字:抱负!
是啊,人生,多么需要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抱负,便没有前进的动力!
关注捻字为花,我们一起读历史,品人生。
#历史上有哪些杰出人物# #影视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