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的大户型为什么价格这么低啊?不都说房子是用来住的越宜居的越保值吗?我这些年一直没留神价格,今天中介竟然告诉我才两万多一平,而旁边本六区破了吧唧的一居室竟然六万多,凭什么啊?我当年买这套大复式还是加了钱的,现在怎么跌成这个鬼样子?而且我记得前几年有个炒房客还说越是大户型越保值的。
回答:
1.说的这炒房客是“欧神”吧,欧成效,很成功也很有效的一个人。我印象中他就炒了天通苑的大复式,然后号称升值率达到了60%。可是有好事者列出了同时期小户型的升值幅度,达到了接近7/80%。具体数字我忘了,反正是大复式是落后于大盘和中小户型的。
2.这没什么可解释的,房子确实是用来住的,大复式确实是很舒服,但得买得起才谈得上享受啊。一套大复式就算是单价低,那总价也动不动5/600万起,而且这是非普住宅,税费高,刚需们买不起啊。就算买得起也用不起,或者是用着浪费。这么大面积的装修和家具就不是普通家庭能舍得掏的,可空着又不好看,别扭不?再加上物业费和电费什么的,日常成本高。甭别的,打扫卫生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那何必买这么大的啊,节省点儿钱的同时还为环保做贡献了呢。
3.天通苑是典型的刚需板块,很少有土豪来这里买大房子享受,来买大户型的也是冲着便宜来的。那既然都图的是便宜,凭什么出高价啊?
再一点,大复式是当年的时尚,早就不流行了。除非是特别喜欢这种户型的,否则很少有人愿意在家里爬楼梯。楼上睡觉楼下吃饭是常规吧?但经常是喊楼上吃饭得喊破嗓子,这犯不上在家里也用大喇叭和对讲机吧?好容易喊下来了,发现手机忘了,上不上去拿,别扭不?尤其是出门的时候,动不动就是拿了手机忘了外套,穿上外套又忘了帽子的,一天不知道折腾多少次,挺累人的。所以这些年都是流行大平层,大复式的客户群体减少了。能买得起大平层的对房价不是特别的敏感了,追求的是居住体验。那既然如此何必图便宜到天通苑呢?这就导致这些大复式成了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的产品。购买群体只是真喜欢且图总价低的人,那价格自然就上不去,毕竟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4.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就是这么个现状。当初加钱买复式?估计是让人给忽悠了,这东西从一开始就不太好卖,北京有钱人是多,但犯不上到天通苑来抢房。来抢房的都是刚需,他们不是不想买大房子,但是买不起啊。买得起的才是需求,买不起的只能是“需要”,幻想一下就得了。
总之现状就是这种大复式的购买群体少,流动性弱,买家还不愿意出高价,所以造成升值慢。不太好改变,所以就是自住为主吧。真喜欢就留着自住,不住了就卖掉置换成升值快的小户型不就完了。如果买得早,那也升值不少了。当年天通苑才2650一平,就算是加钱了也超不过3000吧。那现在怎么的也2万多了,涨了不少了,十倍。虽然和北京大盘的接近20倍相比少了点儿,但毕竟也是涨了。这自己调整心态吧,其他的也没什么办法。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08年有个回调,我天通苑北的一套房子06年卖70多万,08年卖60多万,1.45万卖掉北京的房子,然后回到成都在高新区以4000一平买了4套成都的房子,然后10年后,涨到了4万一平。北航南门的,附近的几个塔楼小区,现在估计成交价是一平米9万~10万吧?没啥后悔的,08年洛阳房价2000不到,郑州3000多,西安算4000吧,有些人一路看空,最后跟所有空军下场一样,消失在了天涯论坛里。
“90后,名校毕业,却看不到未来,他们注定是悲剧的一代。"文中没有年薪百万的轻易,也没有电视剧中草根快速逆行的奇迹,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打拼以及血淋淋的现实。
我是80后,03年刚到北京读书,那时候北京房价记得五环外大把小区都刚建,房价还是2000多3000多,最大的社区天通苑,回龙观差不多都是那时候大开发的,毕业了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领导是70后,他在通州买房,他说80后想在北京落地确实比他们要难,然后到我身边的同学买的起房的时候已经到河北燕郊了,当初我就是无法忍受燕郊那么远的上班车程才回老家买房子。现在90后00后想在北京买房,确实更难了。
对此,你怎么看?(图源网络,侵删)
章哥,我和我女朋友是17年10月份来北京的,目前现金加公积金有70万左右,我们俩工资月收入均2万多,估计2021年底有110万,家人和亲戚能凑170万首付。想买一个不少于80平的两居(2021年能拿到工作居住证,能取得购房资格)。一方面能保值或不输北京整体涨幅(七八年后能换二套);另一方面希望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地方(西北和东边);在网上看了一下天通苑东二区和东一区的房子价格能接受,地段未来也能通地铁,但是不知道为啥一直是价格洼地,想请教章哥帮分析一下前景、生活以及未来出手的难易。
回答:
1、天通苑确实价格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出身和产品。
天通苑的出身是经适房,北京最早的19个样板之一。当年的定位其实不是针对的低收入群体,还是以拆迁户、体制内人员和先富起来的那波人为主,否则也不会盖这么大的户型。
但是,其出身就是经适房,所以人们就天然的认为其质量一般。尤其是2005年天通苑曝出豪宅经适房之后,保障房的质量确实开始下降。而天通苑即便是质量并不算差,也被刻板印象给定性归了类。
那人们为什么要来天通苑买房?图的不就是便宜嘛,买的就是经济实惠。如果这里涨幅过大,也就失去了便宜的优势了。所以无论其多受追捧,升值幅度也绝不可能超过商品房,被隐形的天花板限制住了。
再者,当年大户型很流行,毕竟都是给有钱人盖的。但随着北京房价的猛涨,大户型就算单价便宜,总价也不低,所以这无形中又限制了天通苑的升值幅度。再加上当年的设计理念、物业水平等等,也导致和之后的新一代产品有了差距,这些都限制了其涨幅。
2、不过这也不用纠结什么,天通苑的价格低不是近期形成的,而是在十多年前就定型了。最早这里2650,比回龙观还高50块钱。早期人们也都看好天通苑,毕竟离市区近,而且当时的配套更多些,贷款方式也比回龙观优惠。
可随着楼市的上涨,价格开始倒挂。大概在2007年左右,最晚到2010年,价格差率就完全形成,至今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天通苑和周边的价格差或许会继续拉大,但这比例轻易不会变化,对于保值来讲并不受什么影响。这些老小区其实和市区概念一致,就是大盘的组成部分,也就走不出独立行情,跟随大盘涨跌而已。出手也不会有什么忙难度,这里多年都是北京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只要不是户型太大,流动性并不差。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昨天发布了一条微头条,关于北京房价分化的问题,北城的朋友表示不服,说我房价比价不过长安街吗?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区域核心区的问题,北京北城是一个以产业带动发展的区域,比如中关村比如上地,它自然就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区然后他就有自己的定价溢价空间,比如望京也是一样,当然对于回龙观天通苑是承接了望京中关村上地的人口资源。
所以北城的房价无法用环来区分。只有用产业集聚区来划分。当然我们也做一个比较,我只讲成交,不讲挂牌。
所以,未来房价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四环里的房子未来大部分会比区域产业中心或者商务区便宜,因为这是产业聚人,商业聚人的核心提现,一句话,人在哪里,价值就在哪里。
逃离那些人口减少的三四五线城市,进入人口流入的一线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这是大势所趋。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北京仅排名第十七?这说明了什么。
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中,深圳以每平方公里7000人排名榜首。其次则是东莞,上海厦门分别为4100、3900、 3100。北方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则是郑州。
最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北京仅仅排名全国第17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34人。
在地产圈有一句经典的话,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供地,长期看人口。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这句话,但是人口对于城市的房地产是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北京仅仅排名第十七,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北京确实太大了。北京全域面积约为16,000平方公里,而实际上的建成区仅约为2200平方公里,国土开发强度不到15%。大多数认为的北京建成区,实际上只有中心城八区。远郊区县,在很多人眼里仅仅是一名词而已。
这也说明了,北京各个远郊区县的房子实际上是千差万别的。经常有人留言问我远郊区县的房子怎么看,我想说远郊区县太大了,无法一以贯之,还是要分区域来说。比如昌平区的回天地区和南口镇差异就非常大。怀柔区的雁栖镇和喇叭沟门乡,距离就相差了70公里。远郊区县的房子,具备房地产价值的区域其实比较集中,出了那些区域,流通性和价值就差多了。
其实不光远郊区县,北京老近郊区,就是现在说的朝海丰,区域内部差异也非常大。朝阳区的金盏崔各庄、建外CBD、鸟巢水立方各个区域逻辑不尽相同。所以,如果细说北京的房子,是需要精准到街道甚至是小区的。
北京人口密度低其实是好事,说明了北京生态安全韧性强,大量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空间保证了北京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古籍里这样描述北京地理:“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可能你觉得北京生态没那么好,那看跟谁来比。北京北纬四十度带大陆型季风气候,拿同类气候的城市来比较,北京则有优势。
话题再回到北京房地产,人口密度对于房地产是一个要素,但也仅仅是一个要素而已。单一人口密度要素不能解释天通苑人口密度大比东华门街道高,但房价却低。甚至“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供应、长期看人口”这句话的要素也是不能解释的。
对于影响北京房价的要素都有什么。有城市规划的要素要考虑,包括用地、交通、产业水平、人口要素、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设施品味。也有非城市规划的要素,包括金融政策、户籍管理政策等。
关于北京东西城以外区域的房地产问题,我想下个月我们会推出系列节目,京城规划说房产,通过现状分析和北京各区县分区规划,剖析各个区域的房地产前景,敬请期待。
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想聊的话题,均可以留言给我,我们可以针对有意思的话题进行讨论。
记得点赞关注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
#廊坊头条# 全世界都知道廊坊取消限购了,那么问题来了:以燕郊为代表的环京地区的房价会随之上涨吗?
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总之一句话:有检查站在,就别想着房价能涨上去。 这种观点您认同吗?
@IN香河 觉得这种观点太片面,环京地区大了去了,不是所有地方的检查站都进京困难。燕郊进京难,那是因为住在燕郊的人太多太多了,每天进京的就有好几十万人,就算没有检查站,拥堵问题也不会解决,这一点可参考天通苑。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跨省通勤4年来,每天进京过检查站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分钟,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步行过去的,提前在手机上准备好北京健康宝和行程卡,到大厅里只要给警察蜀黍亮一下手机,很快就通过了。
因此,很多人把房价低归结于检查站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与其寄希望于检查站外迁,还不如埋头苦干,多多赚钱,早点搬离这种远离工作核心区的县城。您说呢?#我要上微头条#
#银川头条
银川如果有未来,一定在城北
第一点,以小见大,开发商怎么卖房,
城市就是怎么卖地的。开发商一定是把最优质的地块留到最后建,卖房也是先推不好的楼栋,不好的楼层。所以,为什么这两年的土地供给集中在城南?
第二点,要想富,先修路。这两年城南的交通没有什么大的改善。反观城北,修沈阳快速路,九车道哈尔滨路难道只是为了晒么?
第三点,城市房价最高的地方一定不是高密度住区。北京居住密度最大的天通苑为什么房价最低?海口住宅用地规划最少的江东新区为什么潜力最大?对,要有高端产业聚集,要有CBD,要有高端配套,区域被住宅塞满了,这些提升区域价值的项目往哪里放?
第四,春江水暖鸭先知。关注一下贺兰和永宁冰火两重天的房价,你觉得差哪啦?
说城南城北是。卖女儿给儿子娶媳妇可能不大中听,但事实就是,城南只是钱袋子。
银川如果有未来,必然是在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