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墨渲彩:专家称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妥协

1986年,邓稼先在弥留之际突然问妻子:30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1958年,34岁的邓稼先接受了一项光荣而又特殊的任务,他回到家中,在自家卧室里将这个事情告诉妻子许鹿希。

由于任务的保密性,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告诉妻子他要被调走了,至于调到哪里,去干什么,多久回来,他一句也没说。

见他如此,妻子只好妥协:不能说就算了,至少你有空可以给家里写信或者打电话。

但邓稼先却再次摇头:不能打电话也不能写信……

意识到丈夫的反常之后,许鹿希便不再多问,她答应了丈夫的嘱托,独力照顾这个家。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邓稼先这一走就是28年,他要做的,就是为我国研究核武器。

在此后的28年里,许鹿希只能看着丈夫离开前留下的合影寄托思念,只有偶尔邓稼先回北京汇报工作时,才能短暂与家人团聚,这也是这28年里他们夫妻二人屈指可数的甜蜜时光。

与在家里等待的许鹿希不同,为突破美苏两国的技术封锁,在这些年里,邓稼先带领着团队,足迹遍布新疆,青海,四川等多个地方,摸索出属于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理论。

与现在的科研人员不同,当时他们面临的困难超过一般人的认知,抛开环境恶劣不说,资料、设备,技术等各种关键性的困难,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克服。

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身为团队的领头人,邓稼先经常主动把粮票,肉票送给他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优秀的团队总是充满凝聚力,干劲十足,只是外界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一件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

由于保密性及实验的特殊性,工作基地往往建在环境异常恶劣的山里或者沙漠中,在整整28年的时间里,邓稼先把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这里。

即便是借着回京汇报工作的机会短暂与妻子团聚,他也绝口不提任何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只是安慰妻子:快了,快了。

一次次安慰,一次次食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沙漠上腾空而起,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又一声巨响,我国有了自己的氢弹。即便没有亲眼所见,只是在报纸上看到我国有了原子弹和氢弹的人民群众,也立马涌起了极高的民族自信心。

但是邓稼先,钱三强等无数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事迹依然无人知道。就连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也只知道丈夫在外出差,几年能回家一次,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邓稼先体内的白细胞染色体是粉末状的,这绝无仅有的一幕把医生吓得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原来,在一次实验中,由于没有在预定地点爆炸,邓稼先为了尽快弄明白问题,情急之下穿着简单的防化服用双手捡回了爆炸材料。因受到钚239物质的严重辐射,他的身体很快出现了变化,体内的红,白细胞开始大量非正常死亡。

到了80年代,随着整体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再也不需要干部给年轻人让肉票了,但邓稼先却患上了直肠癌。

由于身体原因,邓稼先之后被调离一线试验场,但他并未停止对国家核事业的贡献,还在研究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

1985年年底,邓稼先回到家中修养,对他而言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他每天钻在书房里,在各种相关的书籍中翻阅自己想要的资料,并成功编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

一年后,邓稼先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连续多年在核辐射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了。

弥留之际,邓稼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看看天安门。

那天,他的妻子许鹿希陪他坐上了一辆高档的红旗轿车,车辆围绕着天安门广场缓缓行驶,他看着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照片,看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突然开口问道:“你说30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听到这句话后,许鹿希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湿润了,他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太多。

1999年,中央军委授予了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个勋章是他的妻子许鹿希替他代领的。

虽然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86年7月29日,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41755/
1
上一篇杞忡:阳性居家隔离不送方舱是否可行?
下一篇 杨春思:核子华曦部分公司近3个月内成立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