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s17 010(ms17 010 windows2008的配置)

神舟十五号即将发射,载人火箭被质疑技术太老,专家:早已脱胎换骨

神舟十五号即将要发射了,有一些网友问我,中国火箭家族这么多成员,为什么每次都是用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

一些网友甚至非常不客气地表示,中国的载人火箭太老了,长征2F载人火箭相当于美俄70年代的技术水平。

长征二系列,早期型号的整体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大力神II导弹(也译作泰坦,59年研制),当然随着不断改进和使用可靠性更高。可以认为整体达到美苏70年代前期水平。

首先,载人火箭和其他运载火箭是不一样的,载人火箭在全球都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类,目前全球仅中、美、俄三国能够制造。

另外,载人火箭要求的并不是技术先进,而是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质量,其中高安全性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因为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它发射的不是冷冰冰的航天器,而是活生生的人。

自1992年开始研制,在这30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把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97,靠逃逸系统保障的航天员安全性评估值已达0.99996。

如今长2F火箭已经完成10次“神舟”一飞船和1次 “天宫”目标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被誉为中国神箭。这也是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载人火箭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美国的航天飞机代表了载人火箭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可靠性并不高,多次出事,再加上成本太过于高昂,所以美国放弃了航天飞机,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没有载人火箭,只能搭载俄罗斯的联盟号上国际空间站。

除此之外,长征2F载人火箭虽然已经诞生了30年,但是他每一次发射任务都会进行技术改进。

比如说,神舟八号任务,这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建造空间站的技术验证阶段。

为此,助推器完全重新设计,动力系统重新设计,控制系统几乎从硬件到软件全部改动,遥测系统也进行了改动,虽然名字还是叫长征二号F火箭,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研制的火箭。

而在神舟八号之后的长征2F载人火箭,摄动制导改为迭代制导,摄动制导主要指火箭按照标准弹道飞行。迭代制导则是一种自适应制导技术,是根据火箭当前的速度、位置以及预估的入轨点,不断调整自己的飞行轨迹。这样你才可以通过火箭的精确入轨使飞船尽量靠近目标飞行器。

所以中国的航天专家曾经表示,长征2F载人火箭早已脱胎换骨。另外,此次发射神舟十五号的遥十五火箭相比上一发遥十四火箭,一共有45项的(技术)状态变化。这是美俄70年代的火箭水平达不到的,因为当时的计算机算力还能智能化程度和现在完全不是在一个时代,

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这家伙从上世纪60年代首飞,直到现在还没退役。2021年4月17日,“联盟MS-17”载人飞船返回地球。从最初送第一批宇航员上太空,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联盟号飞船已经飞了140多次了。联盟号还曾有过失败纪录呢。

所以,即使新一代载人火箭和载人飞船投入使用,在近地轨道的载人任务,它们依然还有无可取代的价值。长征二号F和神舟飞船的特点就是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性高。这对于载人航天来说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再次创造了世界记录,完成了人类史上的又一个壮举,欧洲多国争相合作中国,美国又心酸极度了。环球时报11月12日消息,11月12日12时10分,中国再次完成了一次壮举,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合体与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整个过程仅仅用了约两小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据报道,上一个世界纪录是俄罗斯创造的,2020 年 10 月 14 日俄罗斯飞船 MS-17用时3 小时 3 分钟完成了对接,从而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一次中国直接将俄罗斯创造的世界纪录提前了一个小时,仅仅用时2小时就完成了对接。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创造的有一个壮举,也是中国航天技术突破的结晶。中国取得这个突破之后,将大大的提升中国的太空救援能力,也能帮助中国将最需要的物资快速的运送到太空之中,确保鲜活试验品运输到太空之中。毫无疑问,这又是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象征。当然,这次快速对接成功,也是我们太空系统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也说明我们确实在太空领域拥有了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取得突破后,欧洲多个国家已经明确的要加入到中国的空间站合作之中。不好欧洲国家希望与中国航天进行合作,因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成就确实让他们羡慕了。中国在空间站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西方国家最想合作的。实际上俄罗斯已经明确的表示要加入中国空间站合作计划,并且准备退出与美国的合作。在多国希望合作中国的背景下,美国为显得心酸和嫉妒了。因为正是美国的封锁早就了强大的中国。

仅2个小时零7分钟,天舟五号绕地球飞了不到1圈半就成功追上天宫空间站,并完成【超快速】全自动交会对接,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撒花][撒花][撒花]

2020年10月14日,俄罗斯“联盟MS-17”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仅耗时3小时03分,这一度被认为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不可能被打破的纪录。今天,世界纪录被中国航天人改写,并且缩短了一个小时。

是长征七号火箭飞得更快?并不是。火箭的飞行速度经过严格计算,各国飞船入轨速度大致相同,对接快慢拼的不是速度而是精度。只有最精准的入轨、最精细的测控和最精确的计算,才能创造最快的对接速度。

2个小时,是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象征!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天舟五号完成2小时超快速对接#

中国再次完成壮举,创造关键世界纪录,俄首选合作中国,欧洲多国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美国将中国逼成了强大的样子,开始羡慕心酸和嫉妒。环球时报11月12日消息,中国航天再次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那就是在航天对接领域完成了一个壮举,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1月12日12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升空仅仅约2小时后就顺利地与空间站核心舱顺利完成对接。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合体与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交会对接顺利完成,并且创造了2个小时内完成对接的世界纪录。上一个世界纪录是俄罗斯创造的,时间是在2020 年 10 月 14 日,创造者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 MS-17,当时的记录是3小时3分钟。

可以说,我们如今将世界纪录整体提前了1个小时,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巨大成绩。这项世界纪录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完成在轨验证,说明中国航天又完成了一个大壮举,站上了一个新台阶。当然,这个记录的背后,是中国航天核心技术的体系性突破,是我们综合控制和精准对接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我们迈向航天强国行列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次创造的世界纪录,也成功地向世界宣告,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开始从追赶者变成了引领者。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三大基本技术之一,这世界纪录也是告诉世界,在这个领域我们开始有自己的独到的技术和手段。

“2小时超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突破,对于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运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次纪录也宣告今后我们将能更加快捷地将各种物资运输到空间站,也利于各种各样的实验需要,特别是鲜活产品的实验需要。可以说,这次创造全新世界纪录创举的背后,是中国强大航天科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航天创新突围的产物。如今中国航天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有了最完善的配套装备系统,有了最可靠的地面试验装置,有了最为成熟的发射经验。

毫无疑问,中国航天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积淀,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各个领域实现大的突破,也将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当年美国直接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合作范围之外,对中国实施密不透风的封锁,甚至连一个螺丝钉技术都不想让我们掌握。但是中国航天人就是不信邪,完全立足自身,立足独立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一个难关一个难关的去突围,并且最终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中国航天取得了巨大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中国不走美国固步自封的道路,而是显得特别的自信与开放。中国欢迎所有的国家参与到中国空间站合作之中,大量的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兴趣。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大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和空间站领域的合作,并且将合作中国视为优先事项。欧洲多个国家已经明确表示要合作中国,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选择合作中国。美国将中国航天逼成了强大的样子,开始有些羡慕心酸和嫉妒。

天宫空间站出现险情危及航天员安全,神舟十二号出现故障影响返回,三位航天员突发重大疾病,以上三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就是为了应对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们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和神舟十三号现在一直处在待命状态,可以随时起飞作救援之用,以确保在太空中的神十二乘组安全。

这种应急发射备用箭和飞船进行太空救援的做法,咱们理应感到自豪,因为持续三个月的待命状态绝对是全球唯一,“人命大过天”,咱们航天人做到了极致。但是,也不要以此来嘲笑老外不爱惜航天员,国情不同是一个,另外也不代表国外就没有过这种做法:毛子最早提出了太空救援的概念,也最早配备了救援飞船,而老美也做过航天飞机应急发射准备,当然所幸的是,真正救人的应急救援,全球航天史上一次也没发生过。

上世纪70年代,毛子在研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时,就考虑了其在轨飞行阶段的逃逸选项:当暴风雪号无法正常离轨,或着陆系统发生故障时,为了实现全体机组人员的安全逃逸,毛子专门对联盟号进行改型用来作救援飞船,即联盟TM号,也确实造了三艘出来,后来毛子崩了,也没有然后了。去年8月,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发生轻微漏气,同年10月14日毛子联盟MS-17载人飞船上天补漏,就是3小时超快速对接ISS的那次任务,貌似也不算应急救援。

09年5月11日,STS-125,NASA派遣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冒着生命危险升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维修。因为宇航员要开展一系列的太空行走,给哈勃更换大量设备,任务难度极高,危险系数极大,NASA第一次在地面上同时部署了奋进号航天飞机,一旦险情发生,随时可以上太空救援。当然,待命的奋进号没有上场,亚特兰蒂斯号最终带着7名宇航员安全返回了地球。NASA送宇航员去空间站几十年了,包括现在用老马的载人龙,那是唯一一次在地面上做备份,由此说明了什么?大家细品。

今天,2021年11月25日,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进步MS-17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脱离,空出来了对接口给昨天发射的“码头号”中转舱。

图1是脱离前的进步MS-17货运飞船,左侧就是科学舱,科学舱侧面的欧洲机械臂(ERA)清晰可见,这个机械臂在将来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进步MS-17货运飞船脱离后,这个位置将在明天对接上码头舱,而将来会有飞船对接在码头舱的轴向对接口上,机械臂可以辅助飞船进行移位,也就是机械臂可以抓住飞船,把它们从轴向对接口转移到侧面的径向对接口上。

图4图5就是科学舱在地面时候,安装欧洲机械臂的场景。

俄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联盟-2.1a”火箭携载“进步MS-17”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发射顺利实施。飞船将向国际空间站输送燃料、食物和各种物资。

无印良品 MUJI × 新大洲本田 联手造车了,推出了「素-MS01」电动自行车。

这车主打简单、实用、舒适这三点,抛弃了多余装饰,只保留了真正所需。用上了 17 寸大轮毂,还有单手可拎起替换的锂电池,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给大家安利一款视频利器:科唛Vimo C 无线麦克风。

科唛Vimo C的发射端与接收端均采用长方形设计,接收端的体积要比发射端大一些,

其中发射端的尺寸为16x20x50mm,重13g;接收端的尺寸为17x26x50mm,重19g;大小与我们平时用的读卡器很相似。

这款麦克风不仅体积小巧便于收纳,而且佩戴也非常轻便。

说到收纳方便,科唛Vimo C还提供了一个多功能收纳充电盒,这个充电盒除了解决接收端与发射端的安放问题,还能为接收端与发射端充电,科唛Vimo C配合充电仓,总续航可达20小时左右。

科唛Vimo C适配多种设备,可以搭配手机、相机使用,还可以连接电脑使用,应用的场景不只是录制视频,还可以在视频会议或者网课中使用。

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只需按照设备的接口进行转接即可,科唛Vimo C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转接线。

科唛Vimo C拥有48kHz采样率与24Bit 样精度的高录音标准,收音效果优于CD级音质,再配合电容咪头,音质纯净、出色,能够深度还原人物原生。

除了收音效果比较优秀以外,科唛Vimo C的降噪效果也非常出众。开启降噪模式后,科唛Vimo C能够有效过滤周围环境音,得益于内置的DSP降噪芯片,可实现智能降噪,拾音清晰、干净,效果非常不错。

科唛Vimo C采用2.4GHz无线技术,最远传输可达200米,在延迟性上这款麦克风也很给力,低音频延迟<20ms,真正做到了声画合一。

接收端插入耳机,还可进行录制监听,这款麦克风还支持单声道、双声道与安全音轨模式,使用科唛Vimo C不仅能够得到高品质声音,还能提高录制成功率。

【针尖对麦芒,北约和俄罗斯相继进行核演习,北约更是首次派出B-52战略轰炸机】

尽管俄罗斯一再警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要渲染核战争并进行核演习,但北约自10 月 17 日以来一直在比利时举行“坚定中午”核演习,而且其中有一细节值得注意,以往各国参加“坚定正午”演习的都是战术飞机,但今年美国却首次派出B-52战略轰炸机,其中深意自然不难领会。正如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强调,拥有核打击能力的B-52战略轰炸机参加“坚定正午”演习,美军此举包含的特殊威慑意味很难被忽视。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不是吓大的,不甘示弱,于10月26日开展核军演,普京总统更是亲自观摩演习,两核潜艇、图-95MS战机参加核演习。

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之际,此次北约和俄罗斯在敏感时间举行的核演习挑动了全球人的神经,使全球核战风险陡然加剧,愿双方都能冷静克制,回到谈判桌前,用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

俄罗斯为ISS制造的最后一个模块,预计11月发射

RIA Novosti消息,新的俄罗斯模块的发射细节,Progress MS-17先抵达空间站,为接收最后一个模块做好准备,

火箭和太空工业的消息人士告诉RIA Novosti ,Progress MS-17货运飞船将为国际空间站做好准备,以接收俄罗斯的最后一个模块。

Progress MS-17计划于6月30日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Soyuz-2.1a(联盟号2.1a)运载火箭上发射。

将于7月到达国际空间站的Nauka模块将在对接端口配备一个适配器,以允许载人的Soyuz航天器和Progress货运航天器对接至该模块。从该站出发,”该机构的对话者说。

Prichal是国际空间站的最后一个俄罗斯模块,将于11月24日发射。

消息人士称,Progress MS-17将于7月2日停靠在Search模块中,10月底它将停靠在Science模块中。

消息人士补充说:“预计在泊位发射后的11月24日,航天器将带着一个适配器离开Nauka,并打开节点以接收新模块。”

现在,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包括五个模块:曙光号功能货舱(由美国资助并于1998年推出),星辰号服务舱(2000年),码头号对接舱(2001年)和探索号迷你研究舱(2009年) )和晨曦号迷你研究舱(2010年)。

图3: Prichal模块模型

#太空##航天##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联盟号#

3月22日,在拜科努尔,俄罗斯对下个月要发射的联盟MS-18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测试,采用强力人工照明方式,测试太阳能电池板的功能是否正常。

下个月联盟MS-18飞船将把3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这3人将是国际空间站第65远征队的一部分。联盟MS-18飞船将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黎明号中转舱上,3月19日国际空间站上的联盟MS-17飞船刚进行了移位操作,把这个对接口让开。

北京时间5月31日10:30左右,俄罗斯进步MS-20货运飞船与联盟2.1a火箭的船箭组合体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厂房中缓缓推出,经过约1小时的水平转运,船箭顺利抵达31号发射台,并完成起竖。

装载了约2.5吨补给的进步MS-20飞船,预计将在北京时间6月3日17:32:54发射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第81次货运补给任务,这也将是进步号货运飞船第173次飞行。

本发联盟2.1a火箭的整流罩上,除了按以往惯例涂有俄罗斯国旗、俄国家航天集团LOGO外,还加上了乌东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的“国旗”。

论送快递上天的速度,老美是当之无愧的小弟,咱们和毛子,都要比它快很多。瞧,老马家这发CRS-25龙货船是7月15日08:44升空的,7月16日23:21完成交会对接,总耗时38小时37分钟,比平常的24小时还要慢。

相比之下,同在ISS上的进步MS-20货船,是6月3日17:32升空的,当日21:02就顺利到站了,耗时仅为3小时30分钟。虽然有客观条件的优势,不过毛子这2圈超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是真的牛,超稳,下半年还计划做1圈的对接,时间再减半。咱们的TZ小哥,目前最快6.5小时,从技术上来讲,做2圈也是没问题的,等咱们太空家园盖好后,看看会不会挑战一下

毛子今天凌晨成功发射的进步MS-17飞船按计划还是走的3小时2圈快速对接,估计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早已拆完包裹,在开大食会了。除了果冻牛舌、南瓜鱼子酱、卡乔汤之类的俄国菜品外,不知道是不是俄方宇航员嫌最近伙食太清淡,这次还额外要求运送了芥末、辣椒和番茄酱。另外,在轨美日欧航天员的家属也为家人们准备了包括调制鸡尾酒、巧克力和特色糖果在内的超过17种食品。咱们天宫空间站里的三位航天员,吃的食品里不知道有没按照个人口味准备的特色菜品呢?这次没有的话,以后应该会有的[呲牙]

这次MS-17运输的货物总重2520.5公斤,包括

ISS变轨维持姿态用的常温燃料470公斤、420升饮用水、40公斤氧气(为填补星辰号泄漏损失的空气,还携带了额外装有加压空气的空气瓶)以及1509公斤各种设备和材料。嗯嗯,是没有咱们天舟多,毛子也一直在吃老本没错,但请晓得,MS-17是毛子自1978年以来发射的第165艘进步货运飞船,也是第78艘飞往ISS的进步货运飞船。此次搭载MS-17的联盟2.1a,已经是R-7大神的第1937次发射。但凡喜欢航天的朋友,都会对毛子心怀敬仰。

联盟号飞船MS-17快速更换停车位。北京时间3月20日00:38,该飞船在俄美三名宇航员操作下,以低于0.2米/秒速度缓慢脱离晨曦号对接舱(MRM 1),34分钟后与探索号实验舱Poisk(MRM 2)顺利对接。这是为预计4月17日飞来的下艘联盟号MS-18腾出位置。自1978年以来,苏俄总计移动过48次联盟号系列飞船(包括国际空间站时代19次)。#国际空间站##联盟号##载人飞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41582/
1
上一篇ms08(ms08小队在线播放)
下一篇 msdn下载(msdn下载的iso怎么用u盘启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