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atlab win7(matlab7.0安装教程win7)

数字化设计之仿真系列--simulink简单步骤

前文说过,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研发的数字化设计要实现数字化验证,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各部分是仿真验证

而在仿真验证过程中,simlink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步骤

第一 点击matlab主界面上的simulink按钮

第二 在弹出的揭面纱那个选择空白模板

第三 在弹出的simulink建模界面上点击浏览库按钮,

第四 在弹出的库浏览界面中,在搜索框里面输入Gain,按下回车键

第五 在这哥搜索结果上选中Gain单元对象,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拽到sinmulink建模界面上

第六 继续按照前面的操作,拖拽Constant,Sum,Sinewave ,Scope单元对象,连接成如图所示

第七 在sinmulink界面上设置持续时间为10秒,然后点击run按钮,执行仿真

第八,这个时候还需要设置一下Sine wave单元的事件产生方式,不然不会有仿真结果,

重要的就是设置为 use simulation time

第九 最后的结果如下图

数据分析师应当掌握哪些技能?[微风]

答:数据分析师的职责可能因其职位和行业而有所不同,但他们通常都负责收集、整理数据,并确定趋势和模式。 在项目收尾,还要制作出可视化分析和报告,并将其发现汇报给领导层。

总体而言,数据分析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以下几项:

一,线性代数和微积分;

二,数据可视化;

三,数据清洗;

四,机器学习;

五,MATLAB;

六,Python;

七,SQL ;

八,NOSQ;

九,R语言。

零基础准备数学建模大赛必备书籍资料

我推荐的这些书,都是自己拥有的。但是并不是代表每一本都看完了。我自己是精看了其中几本,剩下的就是在数模比赛前期(一般一周)快速学习一下,大概有一个感觉。

1.《数学模型》姜启源/谢金星

2.《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

3.《数学建模基础教程》刘保东

4.《R语言实战》 (美)卡巴科弗(Robert I.Kabacoff

5.《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卓金武

6.《SAS常用统计分析教程》胡良平

7.《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张文彤

8.《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美)Mark M.Meerschaert

9.《数学建模》(美)Frank R.Giordano;William P.Fox;Steven B.Horton

10.《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评析》杨桂元/朱家明

11.《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韩中庚

1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解析与研究》王杰

13.《正确写作美国大学生数字建模竞赛论文》王杰

14.《Matlab神经网络43个案例分析》王小川

15.《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史峰

16.《复杂网络算法与应用》司守奎

17.《Matlab R2016a完全自学一本通》刘浩

18.《Matlab与数学实验》艾冬梅

19.《国赛历届优秀论文》

20.《美赛历届优秀论文》

21.《系统动力学》钟永光

其中建模的书可以从1 2 3 8 9 11 12 21当中选择,适用于美赛还是适用于国赛我想题主从作者国籍或者书名就可以看出来了。尤其是系统动力学,这个方法在美赛ICM当中应用得最多。

编程基础的书则有4 5 6 7 17 18当中选择,其中Matlab是必须掌握的语言。R,SAS,SPSS这三个统计学语言三选一就足够了,建议选择前两个,第三个傻瓜操作。比赛的时候完全可以现学现卖。

编程进阶的书则有14 15 16稍微了解一些智能算法有助于比赛的时候可以用得上一些高大上的算法。虽然前面的书都有涉及,但是不如这些讲得深刻。

写作的书主要是10 13 19 21这四个,尤其是真正的获奖论文,是最有必要研究的,如果时间不够,完全可以模仿别人的论文结构来写,结果往往不错。美赛重点研究下13,好好学习下英文写作。

这篇文字,对处于对前途迷茫的孩子和家长都能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强烈推荐

博士学历真的很重要吗?一位工科博士的回答获赞超万,两千多条评论(一)

本文转载自知乎,作者“时间规划局”,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

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通常是很难的,那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吧,很长,要表达的,都在里面了。

01

硕士阶段

时间拉回到十六年前,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我和师兄、师姐蹲在冷呵呵的实验室里,看着面前那台崭新的机器,嘎吱嘎吱向外喷涂着被融化后的ABS树脂。对于研一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新奇和高端。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的一个教育部课题,基于RE(reverse engineering,逆向工程)和RP(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的机械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十二年后,也就是2016年左右,这项技术突然火了起来,换了一个叫“3D打印”的名字,变成了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做一份PPT能很快拿到千万级的投资。但这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因为在2005年夏天,师兄带领师姐成功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而我还没来得及动手,导师的项目就成功结题了。

然后他和其他导师合作,拿到了一个牛轰轰的863项目,两千万经费,我的“3D打印”之梦就此破灭,被迫转行。我可是给杨叔子院士写过邮件,和他探讨过RE/RP技术前景,他还鼓励我好好干呢,呜呜,拜拜了。

导师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气馁,能力更大的人要承担更大的科研任务。我感觉他是在忽悠,但我没有证据,只是很惋惜费了我1年时间、足够发表2篇论文的实验数据。那也是我的心血呀,最后我忍痛把数据都送给学院里另一位工程硕士,保障他顺利毕业了,他非常感激我,请我在学校后门吃了一顿酸菜鱼。那个酸菜鱼馆再向北走200米,是宽阔的长江,江里的鱼都很美味,值得我们每个从这里毕业的人,毕生怀念。

日子还要继续,我收拾心情,转向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它深刻的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

在2005年,我参与的这个863项目可以说相当前沿和新潮,我负责的那部分研究内容,需要制备高性能、低表面粗糙度、纳米级的磁性薄膜(NiFe、CoFeB之类的)、搭建一套稳定的飞秒激光泵浦-探测(pump-probe)实验平台、编写数据采集软件并借助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通过研究软磁薄膜与飞秒激光相互作用的超快瞬态动力学效应,为研发面向未来的太赫兹器件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这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我来说,简直一脸懵,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太高端太刺激了,又因为自己啥也不懂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在这种自卑感的驱动下,我的苦逼日子开始了,连续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在晚上11点前回过宿舍,一直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查文献,做实验,编写Matlab。

有那么3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因为辛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波形上总是有异常的震荡和杂波,我一遍遍的用磁控溅射方法制作薄膜、一遍遍的检查pump-probe平台、一遍遍的检查数据采集软件,最后我崩溃了,因为根本发现不出什么问题,每个环节都好像是正常的。3个多月过去了,我差不多也得上抑郁症了,和女朋友也时不时的吵架,一切都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

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下午,我继续穿着净化服,在洁净室里的激光平台上重复着实验,妄图优化并查找出问题根源。洁净室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有个师弟坐在窗外的电脑前勤奋的工作着。我神经兮兮的盯着数据采集界面,祈祷不要悲剧重现,可是震荡和杂波还是如约而至,盘踞在实验数据界面。压抑的实验室里,我分明听到响亮的打脸声,啪啪啪啪,令人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孤独而绝望,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

突然,有人在实验室外大喊师弟的名字,说他女朋友在外面等他,这个有点莽撞的家伙,猛地站起来往外跑,然后悲剧发生了,他一脚踢掉了他那个台式电脑的机箱电源,笨重的CRT显示屏一下熄灭了。师弟大喊一声,因为他那台电脑是实验室的顶配,里面每天都在不停的运行模拟程序,机箱和显示器都贴了纸条不准关闭,这一关机,跑了7~8天的模拟进程,大部分都毁掉了。我两步走到窗边敲了敲,看着师弟灰白的脸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隔着玻璃大声说“导师估计要砍我了,好几个人都等着我的模拟结果呢”,我满是同情但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目送他慢慢走出去了。

我两步走回去,又开始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竟然出现了奇迹,从2分钟前,也就是我走过去看师弟意外关掉电脑的那一刻,数据波形上的震荡和杂波消失了,光滑平顺接近完美,阶跃突变的信号响应也如高台跳水下落般的完美曲线,这就是我苦苦追寻了一年想要的实验结果啊,我激动的要哭了好吗?

我期望的未来十年中国的变化

第一,台湾回归。

第二,房价不再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第三,高考按照人均GDP全国分三张试卷考(比如2万美元,1到2万美元以及1万美元以下)。高校全国录取每张试卷统一分数线。只保留烈士子女加分。

第四,中国芯片生产企业超过台积电。

第五,有超过Matlab的科学计算平台。

第六,全国手机能接受小孩被绑架的报警。

第七,实现化学阉割。

第八,医生,教师,公务员设置黑名单制度,终身禁入。

第九,放开生育限制。

第十,东北拿到出海口。

欢迎补充[呲牙]

现在越来越多的量化基金上市,作为市场投资主力,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量化投资相关思路,方法,可以从侧面了解量化基金选股思路。

这里归纳一些量化投资书籍供投资者收藏阅读。

1,打开量化投资的黑箱

这本书的作者里什·纳兰(Rishi K. Narang)是华尔街顶级数量金融专家,资深对冲基金经理,自1996年开始,他就开始从事对冲基金事业,专注于量化交易策略。目前是特勒西斯资本有限责任公司(Telesis Capital LLC)的主要合伙人。在书中他站在一个非纯粹技术的视角介绍了量化交易策略,用生动的文笔带领读者游历整个“黑箱”。

2,量化投资策略:如何实现超额收益Alpha

本书作者Richard Tortoriello是任职于S&P 标准普尔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建立一系列的数量选股模型。书中的模型类型覆盖面广,可以说作者是在对所有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策略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并且提供了超过20种常胜投资idea的详细回测情况,充分展示了经验丰富的Quant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想法来改进模型的。

3,解读量化投资: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以为在伦敦卖身瑞银十年,曾就任瑞银投资银行的外汇部和资本市场部,负责金融工程并且现任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部外汇重置业务亚太区主管、董事总经理的传奇华人忻海,现居香港。

4,交易心理学

马克·道格拉斯是少数几位合格的交易心理辅导师,他的著作《交易心理分析》是许多人推荐的交易心理分析经典。不论你是初入股市的新手,或是股票买卖的老手,如果你想在股市中持续一贯地获利,你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关于股票交易心理学的书,它会让你超脱输家轮回、晋身市场赢家!

5,量化投资: 以matlab为工具

这本书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满足理论学习的需要,更帮助读者边学边练,将理论和实践并重。

6,宽客 Quants

《宽客》是一本讲述华尔街顶级数量金融大师的另类人生的书。书的第一章“从赌博开始”,更是揭示了众多概率论中复杂体系形成的起点,引人入胜。

7,宽客人生

本书作者Emanuel Derman 是华尔街的顶级宽客,至今仍享盛名。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教学项目的负责人。

8,对冲基金风云录 三部曲

本书主要描述了美国对冲基金行业里的众生相,生动细致真切,中间夹杂了作者自己的思考,还有一些行业常识的介绍内容。基本功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引发同感。但是对于集中精力做国内产品量化交易的研究人员,这本书可能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了。但是众多书友都极力推荐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对冲基金风云录2》,可见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9,证券混沌操作法

比尔·威廉姆于90年代出版的一本投资理念性质的书,全书讲述的就是如何用混沌的理念解释股价,但还是运用了一系列股票传统的技术指标,所以也适合初步接触股票的人翻看。不过也正如豆瓣上一位资深股民所说,“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交易方法来看,有点可惜。 如果只是把他当成人生哲学,似乎不够通透。 这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的书。

10,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这位金融奇才,堪称目前全球最具实力且获利最高的投资人。索罗斯不仅是金融家,也是思想家,他的充满哲学观点的著作《金融炼金术》被公众当成投资指南。《金融炼金术》是资本市场的经典作品,不仅为投资者人手必备之书,而且其中传奇式的主人公也为投资者所仰慕和传颂。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股票#

博士生学历真的很重要吗?

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通常是很难的,那我就讲讲自己的故事吧,很长,要表达的,都在里面了。

时间拉回到十六年前,200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我和师兄、师姐蹲在冷呵呵的实验室里,看着面前那台崭新的机器,嘎吱嘎吱向外喷涂着被融化后的ABS树脂。对于研一的我来说,一切是那么新奇和高端。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的一个教育部课题,基于RE(reverse engineering,逆向工程)和RP(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的机械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十二年后,也就是2016年左右,这项技术突然火了起来,换了一个叫“3D打印”的名字,变成了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做一份PPT能很快拿到千万级的投资。但这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因为在2005年夏天,师兄带领师姐成功发表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而我还没来得及动手,导师的项目就成功结题了。

然后他和其他导师合作,拿到了一个牛轰轰的863项目,两千万经费,我的“3D打印”之梦就此破灭,被迫转行。我可是给杨叔子院士写过邮件,和他探讨过RE/RP技术前景,他还鼓励我好好干呢,呜呜,拜拜了。

导师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不要气馁,能力更大的人要承担更大的科研任务。我感觉他是在忽悠,但我没有证据,只是很惋惜费了我1年时间、足够发表2篇论文的实验数据。那也是我的心血呀,最后我忍痛把数据都送给学院里另一位工程硕士,保障他顺利毕业了,他非常感激我,请我在学校后门吃了一顿酸菜鱼。那个酸菜鱼馆再向北走200米,是宽阔的长江,江里的鱼都很美味,值得我们每个从这里毕业的人,毕生怀念。

图片

日子还要继续,我收拾心情,转向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项目,它深刻的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

在2005年,我参与的这个863项目可以说相当前沿和新潮,我负责的那部分研究内容,需要制备高性能、低表面粗糙度、纳米级的磁性薄膜(NiFe、CoFeB之类的)、搭建一套稳定的飞秒激光泵浦-探测(pump-probe)实验平台、编写数据采集软件并借助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通过研究软磁薄膜与飞秒激光相互作用的超快瞬态动力学效应,为研发面向未来的太赫兹器件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这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我来说,简直一脸懵,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太高端太刺激了,又因为自己啥也不懂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在这种自卑感的驱动下,我的苦逼日子开始了,连续一年半的时间,我没有在晚上11点前回过宿舍,一直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查文献,做实验,编写Matlab。

有那么3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因为辛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波形上总是有异常的震荡和杂波,我一遍遍的用磁控溅射方法制作薄膜、一遍遍的检查pump-probe平台、一遍遍的检查数据采集软件,最后我崩溃了,因为根本发现不出什么问题,每个环节都好像是正常的。3个多月过去了,我差不多也得上抑郁症了,和女朋友也时不时的吵架,一切都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

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下午,我继续穿着净化服,在洁净室里的激光平台上重复着实验,妄图优化并查找出问题根源。洁净室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有个师弟坐在窗外的电脑前勤奋的工作着。我神经兮兮的盯着数据采集界面,祈祷不要悲剧重现,可是震荡和杂波还是如约而至,盘踞在实验数据界面。压抑的实验室里,我分明听到响亮的打脸声,啪啪啪啪,令人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孤独而绝望,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

突然,有人在实验室外大喊师弟的名字,说他女朋友在外面等他,这个有点莽撞的家伙,猛地站起来往外跑,然后悲剧发生了,他一脚踢掉了他那个台式电脑的机箱电源,笨重的CRT显示屏一下熄灭了。师弟大喊一声卧槽,因为他那台电脑是实验室的顶配,里面每天都在不停的运行模拟程序,机箱和显示器都贴了纸条不准关闭,这一关机,跑了7~8天的模拟进程,大部分都毁掉了。我两步走到窗边敲了敲,看着师弟灰白的脸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隔着玻璃大声说“导师估计要砍我了,好几个人都等着我的模拟结果呢”,我满是同情但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目送他慢慢走出去了。

我两步走回去,又开始观察实验结果,我发现竟然出现了奇迹,从2分钟前,也就是我走过去看师弟意外关掉电脑的那一刻,数据波形上的震荡和杂波消失了,光滑平顺接近完美,阶跃突变的信号响应也如高台跳水下落般的完美曲线,这就是我苦苦追寻了一年想要的实验结果啊,我激动的要哭了好吗?

看着被师弟熄灭的显示器,我恍然大悟,这种CRT的垃圾显示器,后方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影响,但是我的pump-probe实验,需要良好的电磁屏蔽,激光锁相放大、震荡、弱信号采集都受不了CRT显示器的干扰。很快导师把CRT显示器都换成了液晶,把所有的电脑都搬离净了

不管你怎么宣传躺平,我肯定是不会躺平的。

本科计算机毕业后,父母让我去了深圳某工厂,部门PMC,基本上每周休一天,晚上加班到八九点,某一天看见厂长的工资后,累死累活也才一万多,这不是我想要的,满一年后直接裸辞。

回到长沙,回到专业,去参加过几个月的代码培训,应聘一家垃圾公司,没人带没项目写,也没五险一金,一个月3000,待一年除了自学了点osg,没写过任何东西,再次提桶跑路。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啊,我迷茫了,这不是我对未来的憧憬。

帮亲戚家早餐店刷盘子,小工干了两个月。这活我更加干不下去。我鼓励自己,再次找工作,应聘很多家。看见了一家很厉害的单位,光脚不怕穿鞋,不管三七二十一,投了。

面试的老师听了我的经历,谈了些我自学的事,可能是对我的不懈努力的欣赏,居然应聘上了。

之后一年,中午不休息,去网吧学习不会的代码,手机存的照片不是女友,而是网吧的各种截屏,手机网页几十个收藏全是代码相关的。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七点到家,女友常常说,说她数十秒我就能睡着,她太保守了。我常常甚至只有三秒,就睡着了。

只要领导敢提需求,任何需求,我都尽我所能去完成它!

qt、c++、c、osg、osgearth、matlab、python、各类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一路走来,进来时3000一月,五年后到手四万五,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个西瓜五十块,夏天我可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也许我算不上富有,但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就是有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肯定不会躺平,这辈子都不会。我在想,就算我到了八十岁,如果有什么东西我觉得需要学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学。我就喜欢靠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只是个在努力爬起来的小人物,不是什么大牛。

14年还是3g,用手机很卡,学习、查阅资料白天只能去网吧,也可以查书籍。也有很多人说配置环境什么的,我只是学习查资料,而且也只是14、15年,我没必要写完我所有人生经历吧。

吐槽一句,我知道配置环境是很苦恼的事,不过你可以写CMAKE文件,编写脚本,打个包,在新环境里运行脚本即可生成配置好的项目。扯远了...

其实你们躺不躺平和我没有半点关系,说句诛心之言:你们都躺平吧,也别生小孩,到时候我随便努点力就升职加薪,小孩竞争对手也少。我害怕你们躺平吗?自私一点说,你们都躺平了才好!

不过我真心觉得,才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尤其是还有一些学生,就开始人云亦云,跟风说什么“躺平”了,也真是搞笑啊!但凡胸口还有一丝热气的人,还是要有点追求才好!(网友供稿,一家之言)

能把简单的扭力梁玩通透的,只此PSA一家:

有人把富康/206/塞纳的后悬也叫做扭力梁,这是不正确的,富康后悬的摆臂和大轴管是通过轴承连接的,这两个轴承在行驶10万公里需要做检查保养或更换,此处不表。

大家戏称“板车”悬挂的扭力梁,一般是指安装在(1st Gen)C4/307/(1st Gen)C4毕加索上的扭力梁,这根扭梁的截面是双层钢板冲压的钟型截面,钟型开口是指向车尾方向,这条扭力梁的特点是Q弹,舒适性太好以至于国内配合淅川的“垃圾”避震的情况下,如果两支摆臂快速反向运动时,悬架有点拉不住车身,说人话就是:如果车辆斜向通过减速带时,车尾会有一定幅度的左右摆动。这是第一代PSA扭力梁被中国PSA车主主要诟病的缺点。

由于第一代扭力梁的缺陷是Z轴支撑不足,于是PSA改进了第二代扭力梁,新一代扭力梁如此优秀,以至于除了装配在308S/C5 Aircross/4008/5008外,也将装配在即将上市的E43上。

这一代扭力梁最大的特点,将扭梁的钟形开口朝向了地面,并在Z轴方向做成了一个弓背的形状,这大大改善了新扭力梁在Z轴上的支撑,当然Z轴上支撑加强后舒适性的下降通过使用PHC自适应液压系统来获得改善,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开C5 Aircross通过原来C4通过会引发后车尾会大幅摆动的路段,C5 Aircross会牢牢的拉住后车身,并抑制车尾的摆动。如果有长期开过这两款车的车主,这是非常明显且神奇的体验。

为什么PSA会喜欢使用扭力梁,首先当然是为了在不损失溃缩空间的情况下尽量提升车内空间,4.5+米的MPV C4毕加索和4.6+米5008 SUV可以做成7座,4.5米的C5 Aircross在国内被划入紧凑级,却做出了媲美中级SUV的车内空间。

其次,法国在数学以及数值仿真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上次国内著名高校被米国禁止使用的MATLAB数值仿真软件。这种禁令对法国就没什么卵用,法国计算机科学工程院就开发有一个和MATLAB相似的Scilab用于教学和实验。通过数值仿真和金属弹性实验获得的数据和经验构成了PSA的护城河,这是其它车企想抄也抄不来的作业,PSA没有理由会放弃。

第三,花费在研发上的海量费用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可以将利润留在PSA集团内部,同时在研发上的复杂度实际上简化了在生产和总装端的难度和成本,还可以将悬挂上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提升轮胎,变速箱以及Carplay车机等其它需要更高成本的方面,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率。

最后,作为三任PSA车主,我就喜欢PSA在欧洲大卖补贴国内车主的样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41542/
1
上一篇mate40参数(华为p40与华为mate40参数)
下一篇 matlab7 0下载(如何下载matlab7.0)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