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经常遇到端口被占用的情况怎么办?当然是暴力解决啦!
lsof -i :8080|grep -v "PID"|awk '{print "kill -9",$2}’|sh
收好啦!!!
### linux查看端口被那个进程占用
```bash
#方法一:
netstat -nlap | grep 5456
#方法二:
lsof -t -i tcp:8000
lsof -i:8000
#方法三:
fuser -k 8080/tcp
```
今天,是linux回炉的第八天
find
#查找
find ./ -name a.txt -exec mv {} /home ; #以前这个老是记不住
find ./ -name a.txt | xargs ls -l /home #这个当时感觉顺眼一点但是,几乎没用过
find ./ -name a.txt #最后上线版本
第一次在生产环境下用的就是find命令查找文件夹
find / -name ccc #这是当时在生产环境下做的
find / -type d -name ccc #这是后面补充的了
dd if=/dev/zero of=b.txt bs=1M count=50

if #代表输入文件
of #代表输出文件
bs #代表字节单位的块大小
count #代表被复制的块数
52428800 bytes (52 MB) copied, 0.205392 s, 255 MB/s
ls -l b.txt
-rw-r--r-- 1 root root 52428800 Nov 9 06:18 b.txt
ls -lh b.txt #h是人类可读的方式
-rw-r--r-- 1 root root 50M Nov 9 06:18 b.txt
rm -fr b.txt
我想弱弱的问一句,这个是不是可以完成删除文件后需要不留痕迹重新对磁盘进行一个填充,这个可以完成吗[what][what][what][what]
文件描述符
是系统针对打开的文件建立的便于查找的一种表示方法
对文件操作符操作就是对文件本身操作
因为是文件操作符是软链接到文件的
> #重定向
>> #追加
错误信息收取

& #这里的&符号是等同于
sh a.sh>/dev/null 2>&1 #不看垃圾信息减轻工作量,看这个是朕为你打下来的江山,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
如:1>&2 #正确的等同于错误,放一起
2>&1 #错误的等同于正确,放一起
&>a.txt #正确和错误放在一起,还有简写我是不是要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切皆是浮云[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

我只想问一下,放一起不是增加工作量吗
sh a.sh 2>>a.txt #因为我认为错误和警告都不是输出的正确信息
sh a.sh >>a.txt 2>&1 #但是,他们觉得保险起见要求这样写
为什么要收取错误信息,因为我之前有一个项目,就中间件经常卡死,但是,始终找不出原因,从log日志中也查不出来,从数据库日志,都查不出来,后面想到在执行过程中,只要有问题就记录下来,这样时间一长一定是有发现的,最主要的是,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我一直怀疑是部署的时候就有一些问题,他们部署说不是,怪我咯[得意][得意][得意][得意][得意]
which #查找可执行文件的命令
which telnet #我印象中是做过这个命令,但是我记不住了在什么环境下使用过了

/usr/bin/which: no telnet in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telnet #后面想直接敲命令不是也可以吗
-bash: telnet: command not found
今天,正好,他们配置一个安全设备,需要测试端口,因为,本端是linux的系统,对端是Windows系统,当时,我一时想不起来了所有就建议开发用telnet端口做测试 telnet 192.168.1.1 23,因为3389端口在linux下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后面,想到,因为在中间件的服务器上做测试可以直接用curl -I iconwww.baidu.com的方法去测试后端
#欺诈之地# #griftlands# 赏金猎人们!《欺诈之地》现在可以在macOS上运行了!如果您已经拥有游戏,可以从Steam或EGS客户端下载该游戏。如果您在安装或运行游戏时遇到任何问题,请在此处查看我们的技术支持:网页链接。如果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或者您发现任何新的错误,请在官方论坛告知我们:网页链接,或在游戏中按F8键。

祝你们游戏愉快!我们将在五月发布Linux端口,并在不久后宣布发布日期!
花了一段时间,但我很高兴地宣布 OpenBSD/arm64
在 Apple M1 系统上运行良好,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测试。一个主要的
Asahi Linux 安装程序的发布达到了里程碑:
The first Asahi Linux Alpha Release is here! - Asahi Linux
这提供了一种将 UEFI“固件”添加到 Apple M1 的简单方法
引导 OpenBSD/arm64 所需的机器。基本步骤是:
* 将 macOS 更新到最新版本 (12.3)。
* 在内部 NVMe 存储上创建一些可用空间。你可以
使用 macOS diskutil 命令行工具或使用
Asahi Linux 安装程序(见下文)。
* 打开终端窗口并运行安装程序:
$ 卷曲网页链接 | 嘘
按照提供给您的步骤进行操作。选择“仅 UEFI 环境
(m1n1 + U-Boot + ESP)”当提示您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时。

完成所有步骤后,您应该最终到达 U-Boot
迅速的。
* 将 arm64 快照 miniroot71.img 写入 USB 存储设备并
将其连接到 USB Type-C 端口之一(USB Type-A 端口
Mac mini 将无法工作)。
* 通过在 U-Boot 提示符下键入“reset”重新启动机器。
机器现在应该启动到 OpenBSD 安装程序。由此
点以后正常的 OpenBSD 安装说明适用。
即使您选择
安装程序中的“(W)hole disk”选项。
所有当前可用的 Apple M1 机器都应该可以工作(除了
最近宣布的 Mac Studio)。硬件支持不完整,但
与 Asahi Linux 相当。所有基础知识(键盘、触摸板、1Gb
以太网、WiFi、USB、NVMe 存储、帧缓冲控制台上的 X)工作。
WiFi 甚至可以在 OpenBSD 安装程序中使用!没有
暂停/恢复或休眠支持尚未和缺乏 GPU
加速意味着视频播放可能不是很好
经验。

此时只有快照可以工作。但是 7.1 版本即将发布
角落!发展继续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因此
sysupgrade 时不时地不会受到伤害。以及 UEFI 的更新
在某些时候也可能需要环境。
干杯,
自从苹果M1 芯片的Mac发布以来,总有人想挑战下在Apple Silicon平台上运行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如今,借助Corellium端口,终于可以运行完整版的Linux了。
这个与苹果还在打官司的Corellium团队,将Linux引入了M1 Mac。他们使用的是经过修改的Ubuntu版本(Linux发行版),除了USB,I2C和DART之外,这个版本还支持完整的用户界面。根据他们首席技术官Wade的说法,这使得Linux体验在带有M1芯片的Mac上“完全可用”。
不过可运行归可运行,这个处于测试阶段的项目,据说在使用当前端口时还是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启动到Linux时,可能需要USB-C加密狗才能访问网络,并且没有硬件加速。

即便如此,看到有那么多大佬想要在M1 Mac上运行完整版Linux还是挺有趣的,不枉我11年前为了用苹果电脑足足看了几十个王自如的长视频。这个Ubuntu端口已经发布在GitHub,有兴趣以及有机器的朋友不妨试一试(死机不管,狗头)。
#普知成长计划# #苹果电脑运行Linux#
中间有5年没有再使用容器技术了,因为早先是因为新鲜感而拥抱容器。但后面docker容器领域开始脑裂,开始各种撕逼。人民寻求各种替代方案。但重新建立世界秩序哪那么容易。一团乱仗,劈了啪啦,各种嘴炮,各种撕逼,看不下去了。当时Linux 内核都不是很支持容器。好在时间会治愈一切,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容器领域,Docker已经不再那么有宰制力了。开源的选择很多,比如podman,基本是可以完美替代Docker容器部署,更妙的是podman如今发展到3.4.x,稳定性,跟systemd的集成性已经达到一个契合的角度。

linux这边,对容器的支持是越来越好了。比如即将发布的ubuntu 22.04,以及debian bookworm, 他们用的内核都很新,各种驱动,cgroup,网络驱动,都很完善了。
所以现在再来用容器技术,跟5年前比,已经是生态好太多太多。
我花了一周时间,来测试golang, rust , dotnet, cpp相关的应用部署在podman上。编译镜像,推,拉镜像,运行镜像,资源限制,端口映射,文件系统映射,都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推动部署。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入手容器技术。会让你的部署容易些。
因为容器技术是标准集装箱,你可以把应用和应用的依赖,都打包编译到一个镜像里面,然后部署,就像是运行一个个独立的迷你虚拟机,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独立的小房子。互相不干扰。
他们也不会从房子里跑出来给你添乱。
就是容器技术相比原生,可能会浪费一些cpu,内存,网络资源,因为本身容器自己有一定的开销和损耗。

这是一个运行在云平台的CAD软件 CrownCAD :
(1)CrownCAD的运行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可支持任何操作系统:Windows、Mac、Linux、Chrome。 您的CAD系统和所有的CAD数据你不用担心丢失了; 它不再是只“住”在你的工作电脑上。
(2)拥有完全自主几何内核(DGM)和求解器,内核是决定平台优劣的关键 ,最大程序的开放二次开发端口。
三维图形平台的几何内核部分主要负责模型的曲面描述,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自CAD时代便存在此类关键技术的缺失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流的两个几何内核分别是由Dassault旗下的ACIS,以及西门子旗下的Parasolid。基于ACIS,Autodesk于2001年开发了自己的三维内核ShapeManager。国内的市场参与者较少,多以开发内核协助自身其他业务为主,如中望3D:Overdrive 内核,华天SV:CRUX IV ,以及用以助力BIM建造业务的广联达,以及用以协助半导体技术研发仿真的华天科技等。
(3) CrownCAD可以完全支持企业基于唯一数据源,便捷地开展异地协同设计,能够清晰、准确记录用户的设计修改操作并进行协同,无需考虑文件修改版本问题,让用户专注于设计本身。
有很多人可能会对这种基于云的CAD模型处理效率有一定的担忧, CrownCAD采用华为云服务器共享和更新的方式都十分巧妙,大多数运算是在云上完成,这样就降低了用户端硬件资源的要求,确保各种设备能够运行流畅。而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各种操作确实都非常的流畅。
(4)CrownCAD移动版,也是一个全功能的专业的3D CAD软件,它可以很方便进行在你手机和平板电脑系统中,CrownCAD手机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 。它包括了我们所有的CAD和数据管理功能。 您可以设计和编辑在你的iPhone,iPad或Android设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