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家企业现在叫什么?答案在最后
为支援山东的经济建设,1960年,2家来自上海的企业迁到厦门。一家叫鑫泰昌仪器厂,主要生产圆规、直线笔等文具产品;另一家叫美亚仪器厂,主要生产指北针。搬迁到厦门后,两家企业合并,叫山东省教学仪器厂。
几乎同时,山东师范学院物理系研发出了晶体管产品,新成立的山东教学仪器厂,开始生产这种晶体管,一度还是师范学院旗下的校办企业。
我国发射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里,就使用了这家企业的晶体管。
后来,山东教学仪器厂又研发出磁芯板、磁带机等计算机使用的外设产品,磁带机还卖给了IBM。
1974年,山东省教学仪器厂更名为山东电子设备厂,就是照片上的名字。
既然是能产生计算机使用的磁带机,为什么不自己生产计算机呢?1983年3月,浪潮率研发出了第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微机“0520A”,所谓微机,就是现在说的电脑。相应地,这一年,山东电子设备更名为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
当时,阿尔温·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一纸风行,于是他们给这款微机命名为“浪潮”。随后几年,他们的微机市场占有率曾达到25%,高居全国第二位。
“浪潮”的名气太响了,1989年,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和山东电子研究所、 山东电子器材公司和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山东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整合,共同组建成为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没错,照片上那家企业就是现在的浪潮集团。
微机时代初期,浪潮电脑取得不错的成绩,成立浪潮集团后,他们很快进行“大电脑”——服务的研发,199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A架构(10CPU)SMP2000小型机服务器。
此外,浪潮集团转型为服务器生产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服务器生产企业。
谁能想到,40多年前,它叫电子设备厂,更往前,则是一家文具厂,而且是上海的一家私营企业。#厦门头条##浪潮集团#
【创造新纪录!IBM联手富士胶片打造新型磁带,容量高达580TB】日期,IBM和富士胶片宣布,共同研发了一项新的数字磁带技术。该款磁带存储密度高达每平方英寸 317GB,是目前最先进的商用数字磁带的27倍,采用这种技术制造的磁带一盘可存储容量高达 580TB。
当磁带上的磁性粒子变得更小时,那么其存储容量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更大的存储空间。IBM和富士的团队通过更有效的控制微量元素,添加混合材料创造出新的纳米粒子。这些粒子可以以每英寸3170亿位的规格捆绑在一起。这无疑是创造了一份新的世界纪录。
我50岁,1984年IBM赠送给新疆四台电脑,电脑使用BISCA语言,录音机的磁带当储存介质。当时我十二岁,学会了BISCA语言编程。可惜那时候根本没有用武之地。1996年,学会DOS6.1系统,并获得计算机上岗证。成为单位(科研机构)唯一一个会使用电脑的人。目前我不仅精通所有软件应用。还会用四种语言编程。
富士和IBM采用新的磁性物料锶铁氧体磁层推出新磁带,希望在2029年将磁带盒的存储容量提高到580TB,而最终目标,富士期望在2035年能提供1PB的磁带盒,由于磁介质非常稳定和可靠,磁带中的数据可以保存大约30至50年。
新技术的磁带容量比目前市面同类型产品高50倍,比上一代钡铁氧体物料节省60%的空间,使每平方吋磁带可记录317 Gigabit / 39.6 GB的数据。以580 TB容量的LTO磁带为例,就相当于32个3.5吋18 TB硬盘的总容量,相对节省了 97%的实体空间,减轻储存空间压力,相当于12万只DVD;如果是CD的话,就大约有786,977只,叠起来有944米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磁带的存储容量,磁层会基于Epsilon Ferrite,这种磁层非常小,可以实现极窄的磁道以及非常高的线性密度,为了改变Epsilon Ferrite的磁极方向,富士计划使用一种名为F-MIMR的方法,采用的是太赫兹光,除了提高记录密度和磁带容量之外,F-MIMR还能提高写入速度。
由于磁带的存储介质和I/O模块是完全分离,机械硬盘中的马达要一直保持旋转,而且内置的磁头损坏了几乎无法更换。而磁带好像光盘,需要专用的设备来进行读写,这意味着读写设备是可以维护,同时,当无需读取数据时,磁带完全不会消耗电量,因此磁带存储数据的成本远低于硬盘。
另外,磁带数据存储量比较大、介质能长时间保存、成本低廉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公司、广播电视媒体、档案馆、国土资源、卫星资源以及科研机构等行业,在备份效率和成本方面拥有优势。
Fujifilm创建了可以存储580 TB的磁带
富士胶片公司日前宣布,它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即制造出一种可存储580TB数据的磁存储磁带。
这项突破是与IBM研究部门联合开发的,使用了一种名为锶铁氧体(SrFe)的新型磁性颗粒,通常被用作制造电机磁铁的原材料。富士胶片一直在研究锶铁氧体作为当今领先材料钡铁氧体(BaFe)的可能继任者。
磁带的结构。
已发现SrFe具有更高的磁性特性,颗粒体积比BaFe少60%。而且和BaFe一样,SrFe也是一种化学稳定的氧化物,这意味着它在长期保存数据方面应该表现良好。
磁带截面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SrFe是一种磁性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磁性,即使加工成细小的颗粒,也能稳定地保持高性能,"富士胶片说。"本次测试中使用的磁带已经在公司现有的涂层工厂生产,证实了支持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能力。"
磁带上的数据存储密度达到了破纪录的每平方英寸317千兆字节,这要归功于IBM开发的新技术,包括一种新的低摩擦磁带头技术及其背后的执行器和伺服系统。该磁头的速度和精度都非常出色。
"让我先怪胎一下,"IBM研究经理Mark Lantz写道。"当磁带被读取时,它以大约15公里/小时的速度流过磁带头,利用我们新的伺服技术,我们仍然能够以大约1.5倍于DNA分子宽度的精度来定位磁带头。"
由此产生的新磁带的数据存储容量大约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磁带盒的50倍。
磁带存储容量破纪录的进程。
如果用580TB来表示,这大约相当于12万张DVD或786,977张CD--IBM指出,堆叠这么多CD将导致一座高3,097英尺(944米)的塔楼,或比世界上最高的建筑Burj Kalifa还要高。
现在,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放在手掌中的磁带盒中。
"就成本而言,在磁带上存储数据每千兆字节是几分钱,而且在不使用时,磁带与硬盘和闪存不同,不需要能量。"IBM写道。"简单地说,磁带存储的数据可以确保云提供商在需要的时候拥有他们需要的数据。
"此外,如果存储得当,今天记录在磁带上的数据在30年后仍然可以读取。"
用不着官宣,HDD的命运已经发生改变了,绝大多数普通消费用户已经跟HDD划清界线了,没有它体验会更好。
根据TomsHardware报道,微软正在推动OEM厂商放弃HDD作为构建windows11PC的主要存储设备,转而使用SSD,也就是说将来HDD有可能无法用于最新Windows系统安装,仅作为存储用途。
其实,自从SSD的出现,在消费级PC市场基本上很少看到用HDD作为引导盘,要么全固态,要么混合盘。
因为HDD作为引导盘,不管是开机速度,还是用机体验,与固态硬盘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管是PC厂家还是消费用户都不待见,加上现在SSD已经很便宜了,厂家一般都会优先使用固态硬盘,这样会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HDD还不会被马上淘汰,因为很多场景还会使用到它,尤其是用于重要数据存储的地方,因为SDD存储颗粒一旦出现故障,要找回数据非常困难。就跟磁带一样,好多人以为已经被时代所抛弃,结果被广泛用于大型数据存储。
据TomsHardware报道,IBM、HPE和Quantum等厂商,磁带存储产品的出货量在2021年增加了40%,总存储空间达到了148 Exabytes(1.55亿TB)。
另外,从INSIC公布的「国际磁带存储路线图」来看,预测 2025 年磁带储存密度能达到每平方英寸 91 GB,到 2028 年将突破每平方英寸 200 GB。
为什么认为磁带存储最安全呢?因为它无需驱动,可以远离病毒,保管得好要比HDD寿命长很多倍,当然磁带的使命就是存储。
什么存储介质的存储效率最高,保存时间最长?
答案出乎意料,是磁带!随着HDD、光盘和ssd(固态硬盘)的相继崛起,磁带存储很快退出消费市场,但在服务器市领域大放异彩。在个人数据已经达到TB量级的今天,服务器领域早已进入PB、EB时代,一盒磁带存储的容量可以达到330TB,图1中男子手持的一截磁带,IBM开发的磁带存储技术,储存容量可达100GB左右。从存储寿命相比硬盘来讲长达几十至上百年,而且还便宜,1TB硬盘售价大约300元,而1TB磁带只需30元。缺点是存取速度较低。
磁带存储还有其他的一些好处。使用周期中磁带不需要一直通电,比较节能;物理上长期处于离线状态,使存储的数据丢失和被篡改的可能性很小。在银行、保险公司、视频服务商、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科研机构等对数据存储量、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被广泛使用和青睐。
1979年,北京一名16岁的护士突然晕倒。当她醒来时,她看到诊断单上写着---白血病!这个女孩在四年内三次病危,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多年后,她以2亿美元的年薪成为了“商业奇迹”
她怎么了?
1963年,吴世宏出生在北京郊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家庭负担沉重,她从初中辍学。
不久,一家街道医院招聘了护士,15岁的吴世宏开始工作。
因为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训练,所以做杂务工比做护士更合适。
她的日常工作是帮助清洁和携带消耗品,她的工资微薄。
出乎意料的是,一年后,厄运降临。
起初,她只是觉得很虚弱。后来,我开始脱发。有一次,头晕的吴世宏在工作中晕倒。
出乎意料的是,在诊断后,她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得了白血病。
原来,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为了照顾她,她负债累累。
更不用说这些了,这位16岁的小女孩已经被频繁的化疗、脱发和身体虚弱所困扰。
她病了4年,多次濒临死亡。有三次,医生发出了紧急通知。
幸运的是,尽管这个过程很危险,但尸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1983年,刚刚从重病中康复的吴世宏做出了一个决定:参加成人高考,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命运。
然而,对她来说,离开学校五年再也不读高中并不容易。
在做零工的时候,她自学考试课程。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吴世宏非常无情。他从二手市场买了一台旧的录音机和磁带,并学会了使用它。
在此期间,她每天只有4小时的有效睡眠。
第二年,吴世宏被一所成人学院录取。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努力学习,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三年制的课程,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大学文凭。
1985年,世界顶级公司IBM向公众开放了招聘。
这类大型跨国公司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更不用说,吴世宏只是一所成人大专。即使他是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也可能不会被录取。
当时,许多名校学生甚至没有勇气提交简历。
没想到,吴世宏不得不挑战他。
前两轮采访进展顺利。出乎意料的是,在三轮面试中,考官给了她一个“倒台”
面试时,考官问:“你会用打字机打字吗?”吴世宏简单地回答:“是的!”然后考官问:“我一分钟能打多少字?”吴世宏回答:“你想打多少字?”当考官说出这些数字时,吴世宏自信地回答:“没问题!”
尽管吴世红的回答响亮,但事实上,她从未碰过英文打字机。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吴世宏决定背水一战。
她借了一些钱,买了一台旧打字机。我忘记吃饭和睡觉,开始练习打字。从熟悉键盘到精通键盘只用了10天。
当时,她练习得非常刻苦,手指麻木肿胀,甚至拿不住筷子。
最后,她被IBM接受,成为一名普通员工。
可以说,吴世宏在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实现了他一生的反击。
然而,她并不满意。
从基层开始,她总是让自己处于“战备”状态。除了工作时间,我每天还要挤出6个小时充电和学习,并熬夜。
后来,吴世宏被任命为IBM华南区销售总监。
上任伊始,她抛出了自己的“王牌”,要求销售人员赶往市场寻找“猎物”
事实上,当时的市场环境相对温和。即使不需要太多努力来确保正常性能,它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然而,吴世宏没有这样的想法。
她说:“要做销售,你需要有市场敏感性。你有非凡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当你撞到墙时,你应该继续
不出所料,在华南任职期间,吴世宏将员工人数从原来的46人增加到247人,他的表现远远领先于全国。
在IBM工作了12年后,吴世宏完成了几次职业转型,最终担任中国销售总经理。
在追求她的路上 她就像一个不停的引擎,充电,充电,继续充电和发电。
[冬天的天使]
吴世宏的年薪一度高达2亿元。她多次被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
当时,只有16岁的吴世宏患有白血病。幸运的是,我幸存下来并康复了。
根据大多数人的想法,我得了如此严重的疾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生活在和平与稳定中。
也许,如果吴世红的家庭更舒适一点,不担心外债,也许年轻女孩会选择安静的岁月。
然而,命运往往出乎意料。
在与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之后,吴世宏坚持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挖一个洞。
她不向命运妥协,尽全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她解释了人性的巨大潜力,在不断突破知识障碍的同时,突破能力的上限。
吴世宏有“工作女王”的头衔。
这四个字准确地诠释了她卓越的职业生涯。
诚然,我们无法达到吴世宏的高度。
然而,只要有勇往直前的力量和不服输的力量,平凡的生活也会展现出自己的光芒。
#人物#
1979年,北京一名16岁的小护士,突然晕倒。苏醒后,她看到诊断单上写着---白血病!女孩在4年内,病危3次,生命垂危。没想到,多年后,她竟成了年薪2亿的“商界奇人。”
在她身上,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1963年,吴士宏出生在北京郊区的一个贫穷家庭。因为家里负担太重,初中刚毕业,她就辍了学。
不久,一家街道办的医院招聘护士,15岁的吴士宏就上了班。
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培训,与其说是护士,不如说是打杂更为贴切。
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帮助清洁卫生,搬运耗材,薪水微薄。
不料,一年后,厄运袭来。
起初,她只是感到浑身乏力。后来,开始大把大地掉头发。有一次,头昏眼花的吴士宏晕倒在了工作岗位。
万没想到,经过诊断,她得到了一个惊天霹雳的消息:自己患了白血病。
原本,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为了给她治病,更是债台高筑。
这些还不算,频繁的化疗,头发掉光,身体虚弱,这个16岁的花季少女已不堪重负。
她患病4年,多次处于死亡边缘。有3次,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
好在,过程虽然凶险,好算身体逐渐恢复了。
1983年,大病初愈的吴士宏,做了一个决定:参加成人高考,用知识与命运相博。
然而,对于离开学校5年,从未读过高中的她来说,谈何容易。
她一边打零工,一边自学考试课程。为了提升英语水平,吴士宏狠了狠心,从二手市场淘了一台旧的录音机和磁带,跟着录音“玩命”地学。
那段时间,她每天的有效睡眠只有4个小时。
功夫不负苦心人,第二年,吴士宏被成人大专录取。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她铆足了劲,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学完了3年的既定课程,如愿拿到了大专文凭。
1985年,世界顶级公司IBM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这类型的跨国大公司,要求的条件极其苛刻。且不说,吴士宏仅是成人大专,即便是是名牌大学的本科生,也未必能被录取。
当时,很多名校生连投简历的勇气都没有。
没想到,吴士宏却偏要挑战一下。
前两轮面试,还算顺利。不料,在三轮面试时,考官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面试现场,考官问到:“你会用打字机打字吗?”吴士宏干脆地回答“会!”考官接着问:“1分钟能打多少字?吴士宏回应说:“您要求打多少字?”当考官说出数字时,吴士宏又自信地回答:“没问题!”
别看吴士宏回答的响亮,事实上,她压根没有摸过英文打字机。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吴士宏决定“背水一战”。
她借了点钱,淘了一台二手打字机。废寝忘食地开始练习打字,从不熟悉键盘到熟练上手,仅仅用了10天。
当时,她练习的强度很大,手指麻木肿痛,甚至连筷子都握不住。
最终,她如愿被IBM录取,成了一名普通职员。
照理说,进入国际大公司工作,吴士宏已经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然而,她却毫不满足。
从基层开始,她始终将自己设置成“备战”状态。除了工作时间,每天还要挤出6个小时充电学习,日日熬到深夜。
后来,吴士宏被委任为IBM华南区销售总监。
上任伊始,她就甩出了“杀手锏”,要求销售人员冲向市场,寻找“猎物。”
其实,当时的市场环境,相对温和。即使不用费多大气力,保证正常业绩,也是水到渠成。
然而,吴士宏却不是这样的理念。
她说:“做销售,就得有市场敏感度。具备超常的抗压能力,碰了壁,也要放手去干。”
果不其然,吴士宏在华南区任职期间,员工人数由当初的46人扩容到247人,业绩在全国范围遥遥领先。
在IBM工作了12年,吴士宏完成了职场的几次跃迁,最后坐到中国区销售总经理的高位。
在追梦的道路上,她像一台不停歇的发动机,冲锋、充电,继续冲锋,持续发电。
【冬日的天使】
吴士宏的年薪,一度曾高达2亿元。多次入选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女性。
当年,仅有16岁的吴士宏罹患白血病。所幸,大难不死,身体痊愈。
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得了这么重的疾病。后面的人生,应以安稳度日为主。
可能,若吴士宏的家境略微宽松些,不用外债发愁,也许,年轻的姑娘会选择岁月静好。
可是,命运的安排,往往出其不意。
在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后,吴士宏硬是把自己的人生撕开了一个口子。
她不向命运妥协,拼尽全力,跳起来争取目标。
她诠释了人性巨大的潜能,在不断打破知识壁垒的同时,冲破能力的天花板。
吴士宏有个称呼“打工女皇”。
这四个字,是对她优秀职业生涯的精准诠释。
诚然,我们无法做到吴士宏那样的高度。
但是,只要有持续奋进的力量和不服输的劲头,平凡的生活中也会透出属于自己的一束光。#人物#
有人认为,马斯克是苹果乔布斯之后,美国最伟大的企业家,创新的旗帜,科技企业的领军人物。
笔者不敢苟同。
乔布斯从1980年代在硅谷就成为明星企业家,90年代在和微软 IBM联盟的竞争下落败。卧薪尝胆,创立皮克斯动画,到并购进入迪斯尼,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
后来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重新执掌苹果公司。2000年以后,从 iPod开始,颠覆传统的随身听和磁带。到后来的一系列产品,包括 iPhone系列智能产品的推出,让人耳目一新,极其惊艳。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不论是个人电脑还是 iPad用户体验和创新都非常棒。现在已经很少再看到人使用笨拙的数码相机,录像机,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传统非智能手机等等一系列产品。这些功能全部集成在 iPhone智能手机之中。
乔布斯的伟大。不仅仅是其推出的这些革命性创新产品。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方法和原则。奠定的苹果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也是苹果公司能够成为伟大企业的灵魂和原因。
在这一点上马斯克和特斯拉,相距甚远。特斯拉的企业文化隐含巨大的风险和漏洞。可能5年后,10年后我们才会看到他的影响和结果。
追星现象
从明星去美国代孕的事,看到疯狂的追星现象和粉丝经济。
我是70后,经历过农村、城镇和大城市的生活学习工作,小时候农村种过田,基本上大部分农活都会干,也在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做过职业经理人。阅历丰富,识人不少,奇葩事见的也非常多,但我还是不太理解那些疯狂追星的人。
我在小学时,我家里就订了《大众电影》杂志,所以,80年代出名的影星,基本上我都知道,他们的电影,也看过一些,比如郭凯敏、张瑜、潘虹、刘晓庆……我只是觉得他们长得比较帅气、漂亮而已,其它没什么感觉。
在我们读初中时,流行小虎队,这是初高中时期唯一让我有些“喜欢”的明星,因为他们三人青春活波有朝气,歌唱的好听,舞跳的好看,人也长得帅气,衣服也设计的漂亮。但也仅仅是有点喜欢,假如小虎队来我们县城开演唱会,门票1元(差不多当时半斤肉价),然后让我花0.5元坐公交车从乡下到县城,再花1元钱去听他们三人一场演唱会,我是绝不干的。他们对我的吸引力,还没有到能让一个初中生的我,掏1.5元钱去看他们演唱会的吸引力(当然,我那时一年的压岁钱也不足5元),但是,我的零花钱,只会用在吃和买书上。
青年时期,我还比较喜欢刘德华和黎明,工作后,收入也越来越高,那时,看一场他们演唱会的钱还是出得起的,但是,我最多买几张他们的碟和磁带而已,他们对我的吸引力,还没到能让我掏钱看演唱会的程度。
对明星的喜欢,仅停留在欣赏的阶段,而且对他们生活中的八卦毫无兴趣,他们的出现,能让我的生活,多几分色彩,能让我放学或下班的路上,多哼几句歌,一边哼歌一边回家,仅此而已。我估计我连粉丝的资格都谈不上。
1989年,李默然为“三九胃泰”代言广告,开启了中国明星代言广告的先河,广告代言收入20万,当时社会影响和争议很大,李默然把20万都捐了,这个广告我看过了。
我回忆了一下,我买的东西里面,有没有哪样是受过明星广告的影响而去买的?我发现,没有一样。广告对我有影响,做过电视广告的产品,我在商场时,会多留意一眼,但是否是明星做广告,则对我影响不大,因为我买东西,都会仔细的看产品说明,进行对比,甚至不喜欢促销员干扰我。
我发现,这方面我非常理智,如果都像我这样,明星广告是没有市场的(因为我本来就不相信明星是真正用了这个产品,是真正觉得好,全是钱起的作用,那就是在说假话,假话我干嘛信啊?)
电影中,我特别喜欢看周星驰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基本上每部都看过好几遍,但很奇怪,看过他们生活的报道,我却很讨厌他们两个人,但这并不妨碍我非常喜欢看他们的电影,差不多每看一次就笑一次,有的看过10多遍了。但电影是电影,他们是他们,两回事,我从不会把他们的电影角色代入他们的生活中。所以,我无法理解狂热粉丝的行为。
看到网上有人赞哪个明星,或喷哪个明星,哪怕是我喜欢的电影中的明星,我也只是做个旁观者,不会参与到他们的争斗中。
唯一在网上为一个明星怼过几个黑粉的就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确实荧屏中的孙悟空我比较喜欢,现实中的六小龄童我也觉得其人品不错。这基本上就是我喜欢一个明星的极限了,如果想让我崇拜那个明星,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搞笑的事。
做职业经理人这么多年,国内外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我也觉得他们比较有水平,比如华为任正非、万科王石、步步高段永平、京瓷稻盛和夫、IBM郭士纳、惠普高建华等人,我觉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挺有水平的,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文章我经常看,甚至他们的著作我也买来看,但仅此而已,不代表我崇拜他们,甚至有些我还很讨厌他们。
我没偶像,难道我太理性了?不,我的感性和知性方面很强,感觉灵敏、感知宽广、感悟深刻,不亚于我的理智与理性,可我就是无法崇拜明星,我觉得他们生活离我很远,我看到的只是他们“表演”出来的那一面,他们还有很多面我没看到,我崇拜不起来!从小到大,就没崇拜过哪个明星。
虽然,从心理学理论上,我知道崇拜明星,是一种心理投射,明星身上有种东西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这种期望投射到明星身上,心理空洞越大,投射就越严重,崇拜就越疯狂。问题是,我青少年和青年时期,也有很多心理空洞啊,也不是说心理就非常健康,为什么我就崇拜不起来呢?
所以,虽然从理智而言,能理解他们一点点,但还是觉得那种疯狂追星的人很奇葩,觉得他们活在幻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