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失去美国”,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托马斯.弗里德曼,那位曾经写过《地球是平的》的自由主义者,他引用了一个引申自英国脱欧的英文词汇“Chexit”,exit这个英文词根似乎成了近些年最时髦的后缀,在他看来Chexit的重要性要大于其他的exit,他将过去数十年的中美经济合作归之于中国得到极大好处,而美国则好坏参半,这似乎与他以前主张世界是平的观点已经大相径庭。他将当前的中美分道扬镳的责任归之于中方,虽然也含糊地承认美方对中国崛起的“不自在”,尤其是“因为中国的动力不是石油,而是它的储蓄、辛勤努力和家庭作业--也就是说,愿意付出牺牲,以此实现国家的伟大,并强调教育和科学”,但他不忘记补充道“我们(美国人)曾经就是这样。”他指责中国对当前中美关系变化的一个主要论据是“你在华盛顿拥有最大的游说团体--而且不花你一分钱--可是你为什么搞砸了?”他指的是代表美国跨国公司的商务组织如今都基本沉默地面对中美关系的恶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积极游说改善关系。他认为四个趋势汇聚成了如今的结果,西方企业在中国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公平机会,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更加“激进”的外交政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点令人不解:中国没有进口“有效”的西方制造的疫苗。应当看到,弗里德曼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并非最近发生,他在过去的数年里发表了多篇类似的“反华”大作,其中当然有些观点是值得我们吸收改进的,但是这篇文章的确让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我感到无法苟同,首先且不论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谁对谁错,一个知识分子大谈中国失去了美国,这种说法就极为不妥,如果你不想让这种“失去”真正发生对世界造成更大伤害的话,最起码公允的说法应该是中美两国彼此失去了对方,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说一方失去了另一方。至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问题,本身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领域,最好的论据是查看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而不是凭感觉得出结论。至于疫苗问题更是莫名其妙,没有进口美国疫苗的国家多了,尤其是人口大国,比如印度,居然也被这位“学者”拿来说事,可见政治立场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中国经历过政治挂帅的年代,也获得了足够的免疫力,相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恐怕是弗里德曼这样的“大人物”需要接受“真理讨论”的时代了。
法国会不会退出欧盟?
Brexit(或Brixit)是指“英国退出欧盟的一种戏谑说法”,即British exit from the EU,翻译为中文即为"英国退出欧盟"。
10月8号法国巴黎街头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者高举写着“Frexit”的标语牌,表达对政府治理高通胀高生活成本的不满。
许多抗议者还挥舞着法国国旗,要求法国脱离欧盟。
也许,从此英语字典中会增加一个词汇Frexit(法国退出欧盟),不知马克龙作何感想?
EXIT 电影节
#LOGO设计##品牌设计#
Please exit the refrigerator.
快从冰箱里出来。(请离开冰箱。)
(exit 注意动词含义
n.出口;通道;太平门;退出;离去;(尤指演员)退场;(车辆可以从一道路驶出进入另一道路的)出口,出路
v.出去;离去;退场;退出(计算机程序);(剧本里的指示)退场,退下)
I don't know how to run it.
我不知道怎么操作。
Will you mary me? 嫁给我吧。(求婚)
#英语习语# #English Idiom# #英语每日一句#
A dead end
*中文释义:死胡同、尽头、没有出路;引申为绝境、绝路、死结。同义词blind alley。
*英文释义:something, as a street or water pipe, that has no exit;
leading nowhere; a situation or method that is not effective or will not produce results; something such as a plan, a project, or a course of action that has no future and will not develop any further.
例句:
*I am in a dead-end job>
10月8日,又逢周末,法国巴黎再次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马克龙政府、北约和欧盟,他们举着“反抗”的巨幅标语,要求法国退出北约,退出欧盟(FREXIT)。他们抗议能源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升,要求马克龙辞职,呼吁和平,反对法国支持北约在乌克兰的战争。目前情况看,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民众已经沉不住气了,毕竟现实很骨感,日子还是要一天天过的。
貌似专业,我们不知道这些唱衰华为的人究竟想意欲何为?它在不济也是咱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