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就能涨房价?今年和去年房地产一直是支柱产业,房价涨了多少,高层有些话是哄孩子的(房地产相关利益者),不要信太多,2023年房地产的政策依然是“坚持房住不炒,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如果房价大涨,将会造成全民炒房,有利可图谁不去炒?扫大街的大爷大妈都知道去炒房,到时“房住不炒”真就是一句笑话,可能吗?
高层讲话,也有黑脸和白脸,有负责说真话的,也有负责说甜话的,房地产和房价现在处于泡沫阶段这是事实,打压房地产一段时间之后,给点糖吃哄哄,这正常,然后再继续严打,毕竟泡沫还没有被扭转,人口出生率还在持续下跌,时间换空间的路还很长,房地产及房价2023年不会大跌,但也绝对不会有什么作为,因为一旦房价上涨就会从新造成炒房热潮,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炒房的大军中,所以房价大涨五年之内不可能发生!
2023年的房价最好的表现就是横盘,这才叫“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不给你任何利润空间,期待房价大涨的不要再做梦了!
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这是国家再次对房地产表态,而且这一次是针对较长时间的一个定调,不仅依然要坚持房住不炒,而且最重要的是再次提出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此时说出这样的话还是有点令人意外的,毕竟是恢复经济的当务之急,但是并没有放纵房地产,既要利用好房地产,发挥其稳宏观经济大盘的作用,又要保民生。当前,房价还并没有到好到需要上涨的时候,但一些人已经迫不及待,所以遏制投机的表述则显得有必要了。其实,最终房地产必须走出原有的轨迹,向新的发展模式迈进。
我不喜欢预测,但现在已经是在打明牌了,未来大城市房价和租金都不乐观。
对于房价下跌这件事情,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特别相信的,因为2022年很多城市的房价都在下跌,而且是持续下跌。
他们会觉得2023年房价会延续这样的下跌姿态,毕竟啊这些年受到了口罩的影响,大部分人手里面都没什么钱,也就没什么购买力,没有人去买房哪来上涨的空间。
其实也不见得完全是这样,因为明年的经济会全面的复苏,当我们越来越多钱在手里面的时候,面对全球的通胀,可能很多人还是会一如既往的选择买房。
毕竟啊,面对大环境的形势多变,没有什么比房子更让我们觉得踏实和安全的了,总不能拿去胡乱理财吧。
当然了,部分小城市因为人口流入,产业单一没有升级的,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在自己的小城市呆了,它的房价的的确确有下跌的空间,大家尽量不要碰。
【#内蒙古包头首套自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最低20%#】财联社5月23日电,包头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近日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及使用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自6月1日起,职工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购房首付款由房价的30%以上调整为20%以上。同时,职工结清贷款后即可再次办理公积金贷款,不再要求贷款申请时间间隔两年以上,但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不予受理。
武汉限购松绑!
非本市户籍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头条# #武汉# #房地产#
【上海又一政策落地,将优先支持购买刚需自住房的消费者】
近日,上海市推出了《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在指引中强调到,金融机构要适当地控制房地产贷款,对于购买刚需自住房的消费者要提高优先级,同时要加强购房者的信息真实性,避免违规违法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上海市这次推出新政策的目的也是很明显,就是不想出现炒房价这种行为,让那些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优先可以拿到选择权。春节至今,很多一线城市都是因为炒房行为而推出了很多新政策,但是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不知道这次上海的新政策能否让上海的炒房行为削减呢?
#上海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
#上海严控违规资金入市#
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最吸睛的一条是“明确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但事实上,该通知后续还提及另外三项金融的调控手段,包括(1)差别化信贷政策(2)严格审查个贷(3)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对自去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贷、经营贷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一直以来,金融是地产的命门已经无须赘述,在1月21日上海新政中就有提及“接下来”的金融收紧,包括在市场交易中随处可见的(1)做低房价避税(2)做高收入证明配合贷款(3)以消费贷、经营贷等各种灰色方式来“变相实现个人房贷”等等,虽然上述违法行为的作业者并非全部是金融机构所为,但没有金融机构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述行为基本没有通过贷款审查的可能,所以金融在地产乱相中的责任不可推卸。
“就地产而地产”的调控手段,其实在每次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将另一扇窗暴露在善于钻营的购房者、开发商和中介公司面前,之所以1月21日上海楼市新政在最初的一周内被业界轻视,也是遵循着过往多次的“单管之下有逃生之路”,只是这一次终于不同以往。
在2020年特别是四季度的上海楼市汹涌大潮中,针对摇号打新,不少银行适时推出了短期贷款,专门针对“摇号打新专用,周期贴合验资资金封闭”,基本属于高度配合。
或许这才是引发本轮调控对金融不再置若罔闻的源动力。
一边严控违规资金为地产输血,一边开始动态检验地产中存量资金的违法概率,或许只有真正从金融端口开始的收紧,才是“之前从未预见过的地产调控”。
#杭州发布楼市新政策,购房门槛提高#
8月5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强住房限购、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三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控。
(一)加强住房限购,提高购房门槛。
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2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满24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非本市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4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48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此次购房者社保要求的提高,一方面切断了外地来杭在籍大学生的购房之路,另一方面达到了打压投机者的目的。杭州住保房管局房地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杨鸿表示,“落户+两年社保”“非本市户籍+4年社保”政策实施后,将砍去大约30%的房票。
(二)按社保排序入围,细化摇号规则
无房家庭、普通家庭,按社保从多到少排序入围摇号。高层次人才家庭先按B、C、D、E人才从低到高类别排序,同一类人才再按社保排序入围摇号。原则上三类购房家庭以10:1的比例入围公证摇号。这一举措实施后,万人摇号,千人排队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提高中签率。将房子卖给真正需要的人。
新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房源的正常供应与良性循环,助力市场理性的回归,从而达到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炒房的目的。新政策在聚焦房价高,住房难等问题的基础上,修补原有的政策的漏洞,将大学生房票、老年人投靠房票、为买房临时落户房票排除在外,将“社保”作为衡量买房资格的新指标,在政策上为炒房客设置障碍。将房子优先留给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以及有改善需求的家庭,对想要在杭州长期发展的这一群体更为友好。
5月15日,也就是昨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坚持“房住不炒”这个定位的前提下,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线按现行规定执行。关于央妈推出的这个新政第,今天我来做一个详细的解读,第一点,这里指的是普通住宅,不含豪宅,包括别墅,特大面积的大平层等等。第二点,这里指的是首套自住住房,不包括二套,二套的利率下限不变。第三点,这里指的是住宅,不包含商业性的产品,比如商铺,写字楼,公寓等等。第四点。在执行的过程中,利率在4.6%的基础上。最多可以下浮20个基点,也就说可以低至4.4%,与去年同期最低5.4%相比较的话降副不小。第五点。这里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商业贷款,并不包含公积金贷款。第六点,央妈也授权各个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在不违返大的原则的前提下,各地可以自由的发挥。第七点。这次的好消息的级别是爆炸性的,对于广大的购房者来说的话节省的是真金白银,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