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小米发布了一个免费版的手机测试数据采集软件——kite
不收钱真是太棒了,还能做部分项目的自动化测试(王者)
#商道创投网·投融资快讯#商道创投网2022年3月14日获悉;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龙测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浙大系基金领投。此前,曾获创谷千万元pre-A轮以及美国种子孵化器Plug-and-Play的种子轮风险投资。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市场及销售团队扩充。
据中研普华《2020-2025年中国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软件测试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截至到2020年已达到1989亿元,同比增长18%。
Hi,大家好,经常有听到一些做功能测试的同学交流,认为功能测试就是每天点点点,不知道这样的“工具人”何时才能到头?想提升又不知道如何提升?
这几乎是每个开始测试工作的新人都会碰到的问题,其实关键点还是在于大家对自己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定位。俗话说: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如果你现在不做改变,那么当前的忧虑就肯定会变成之后的危机。
以下,分享一波自动化测试面试题。
#软件测试# #学习软件测试# #学习软件测试# #转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啥# #软件测试发展历程# #学习软件测试#
#自动化测试#
2021年测试工具使用调查结果新鲜出炉。
调查来自朱老师的公众号《软件质量报道》
1. 参与调查的人员情况
行业分布情况,以 “互联网、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险” 为主。
角色分布情况,以 “测试经理、测试开发人员、业务测试人员” 为主。
2.自动化测试工具整体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接口测试工具应用最为普遍,比基于UI的功能测试工具要高出32%。
3. 自动化测试框架
自动化测试框架主要使用Selenium IDE +Grid +WebDriver ,超过三分之一。自研的比重也不低,占了31.4%,接近三分之一。
4. 测试管理工具
JIRA成为主流的测试管理工具,但只占1/4;自研的,略低,但也接近1/4。国产开源的“禅道”占比也比较高,接近18%,远远超过比较流行的TestLink。新秀MeterSphete以其易用性受到欢迎,正在逼近TestLink。其它被使用的测试管理工具有redmine,Teambition。
5. 接口测试工具
接口测试工具中,JMeter 和 Postman 旗鼓相当,占比约60%,遥遥领先其它工具,头部特征明显。自研占的比重也不低,紧随其后,而Swagger平台处在单个工具第3位,但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6. 基于UI的功能测试工具
基于UI的测试工具中,Selenium,占比约46%,不到50%,但遥遥领先其它工具,单个工具第二位的Appium只有12.2%。自研占的比重也不低,18.6%。
7. 嵌入式测试工具
互联网、金融等多数行业几乎很少使用嵌入式测试工具,所以 “其它” (多数填 “没有使用”)排在第一位;其次,没有特别流行的工具,单一工具占比最高的前3位(ETest Studio、Testbed、klocwork)占比也只有5%左右。自研占比也很高28.8%。
8. 单元测试工具
单元测试工具取决于开发所用的编程语言,目前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还是Java,所以JUnit、TestNG分别处在第1、3位,合计为43.6%;虽然TestNG号称新一代单元测试工具,有优势,但还是输给了JUnit,不到JUnit的一半。 而python应用排在第二位,所以pytest、unittest 分别处在第2、4位,占比合计约30.8%。第3位C语言的C++Test、LDRA、Google Test等合计占比很低,低于9%。
9. 测试覆盖率分析工具
测试覆盖率分析工具和单元测试工具有对应关系,JaCoCo遥远领先,但Coverage.py占比不高,与C++测试覆盖率分析工具Bullseue Coverage 接近,占比8.3%;C语言的gcov+lcov占比也不低,5.8%。这里“其他”占比很高,和嵌入式测试工具情况类似,许多人没有使用过,如前面所说,测试经理可能需要反思,系统层次的功能测试也是可以使用的,例如测试风险分析、测试用例完善甚至精准测试等都需要依赖 测试覆盖率分析工具。
10. 性能测试工具
今天后端性能测试工具不再是LoadRunner的天下,LoadRunner占比只有14.1%,而JMeter遥遥领先,占比超过60%。Locust 虽然不错,但占比很低3.8%;自研比重不算高。
11. 安全性测试工具
安全性测试工具分为静态分析(SAST)工具和、动态安全性测试(DAST)工具和模糊测试工具,总体看相对比较分散,但在SAST中SonarQube还算不错,占比(37.2%)遥遥领先,是第2位Coverity(12.2%)的3倍多。在DAST中Burp Suite也算不错,占比(19.2%)较高,是第2、3名SQLMap、ZAP的3倍左右。模糊测试工具中,排在第1、2位的Fuzzbuzz、Bfuzz占比也只有8%左右,其它工具占比更低,包括大名鼎鼎的AFL,占比也只有2.6%。
德国测量技术专家measX为发动机制造商stihl的异构耐久性测试台开发了通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beckhoff的自动化软件TwinCat与LabView的有效交互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APP自动化测试元素定位方法你会吗?【基础三】
"""
1.学习目标
必须掌握appium中元素定位基本方法
2.语法
2.1 id定位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 仅支持Android,IOS不能使用
2.2 name定位
driver.find_element_by_name() IOS可以使用,Android不能使用(appium1.5版本之后不支持)
2.3 class_name定位
driver.find_element_by_class_name()
Android class属性
IOS type属性
2.4 xpath定位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
Android和IOS都可以使用,使用方式和selenium没有区别
3.需求
在设置APP中实现上述的定位方式
"""
实现代码如下:
# 1.导入appium
from app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time import sleep
# 2.配置启动参数
desired_caps = {
"platformName": "Android",
"platformVersion": "5.1.1",
"deviceName": "127.0.0.1:21503",
"appPackage": "com.android.settings",
"appActivity": ".Settings"
}
# 3.打开APP
driver = webdriver.Remote("ip:端口号/wd/hub", desired_caps)
sleep(3)
#4.元素定位
#4.1 使用id定位
#在移动端,元素的id不再是唯一的 对应的字段 resource-id
titles = driver.find_elements_by_id("com.android.settings:id/title")
print(len(titles)) # 查看title个数
#循环遍历title个数,并输出结果
for title in titles:
print(title.text)
本期看点:如何从零开始B端产品自动化测试?Pytest 中的 teardown 怎么用?光大银行测试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前端质量灰度监控的有效实践;你对用户故事了解多少?容器会取代虚拟机吗? SourceMap 是什么?如何快速招到合适的人才?
软件测试周刊(第63期):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软件测试周刊(第63期):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 · 语雀 @所有人
AutoMeter支持docker-compose一键部署了,感谢@jack—wang同学的commit,执行一条命令就可以完成部署,使用系统了,丝般顺滑,你值的拥有!
@自动化测试平台 @接口测试@测试@微服务测试@微服务@软件测试@性能测试
Gitee: AutoMeter-API: AutoMeter-API是一款针对分布式服务,微服务API功能和性能一体的自动化测试平台...
Github:GitHub - AutoMeter/AutoMeter-API: AutoMeter-API是一款针对分布式服务,微服...
AutoMeter-API是一款针对分布式服务,微服务API功能和性能一体的自动化测试平台,一站式解决应用,服务,API,环境管理,用例,条件,测试场景,计划,测试报告,功能/性能测
从EDA三国杀,到EDA四大金刚。
今天调研才意识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市场,需要更新一下配置了。全球最大的仿真软件ANSYS旗下的半导体设计软件,已经成为F4成员之一了,跟新思、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收购的Mentor,并驾齐驱。
那么,一直以机械电气仿真而见长的ANSYS为什么可以横切到半导体领域?
这跟半导体的发展趋势有关系。
传统的EDA软件,主要处理的电路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电荷。这些能力尽管不断在飞速进化,但对于晶圆厂和设计公司,都是看着EDA软件逐渐长大,实在太熟悉了。不妨说,晶圆厂和Fabless,对EDA软件的既有能力,已经过了兴奋期,就像是老夫老妻的状态。
现在需要更刺激的,因为全新的挑战正在来临。
最重要的挑战,依然是摩尔定律的失效周期的阴云正在来临。三维IC设计是有效应对方法之一,这其中的芯粒模式Chiplet(或者叫做小芯片)正在大放异彩。
Chiplet的方式,其实借鉴了软件的函数调用思路,一个成熟的软件其中包含了大量可以轻松调用的功能模块。而chiplet正是由大量的独立芯片组成的一个芯片集合,许多小芯片组成了一个大芯片。因此准确地说,“小芯片”并不是小,而是多芯片。这样功能自然强大,使得半导体发展可以胸有成竹地沿着摩尔定律曲线,继续向上滑行。
开心死了。
等等,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此多的小芯片在一起,都是能耗超人,都是发热高手,相互有着巨大电磁场干扰,甚至会产生发热后变软的力学问题。小芯片挤在一起,一定相互嫌弃。如何照顾好这些坏脾气的小巨人?
这意味着,芯片的设计仿真,不再是传统的电路问题,而进入了一个多种物理场(力学、电磁、热等)综合性仿真问题。
事已至此,芯片的仿真已经从只需要关心电子级别的微观电路问题,正在变成一个宏观大尺寸的问题。
而这,恰好就进入了大尺度仿真的标准战场:多物理方程的联合求解与仿真。ANSYS正是这个领域的霸主。实际上当年独立的EDA软件Mentor公司卖身给西门子,也在寻求这样一件暖和宽敞的大衣。
从2008年收购了一家软件ANSOFT,ANSYS就进入了EDA的高频仿真软件。而2011年收购的Apache则更是成为低功耗仿真的霸主,连新思的EDA软件,也不得不嵌入ANSYS的这款软件。
在台积电认可的EDA软件中,只有四家名列其中,其中不可少的就是ANSYS。十四年的不断收购和强化,再加上半导体软件正在进入全新的宏观尺寸的新战场,ANSYS在EDA软件已经大放光彩,成为EDA软件的四大金刚。
半导体的发展,正在让原来清晰可见的边界变得模糊。当芯片制造正在走向高级封装技术,代工霸主台积电与封装领头羊日月光的关系,就从大路各走一边,到紧密相连。
这同样体现在设计软件上,半导体全新设计理念,已经让传统EDA软件,跟大尺寸的仿真软件,走到同一条赛道。EDA软件各自为政、四面孤岛的局面,已经结束了。
EDA软件的四大金刚的形成,照亮了芯片脚下延伸的全新路线。自从六十年前,EDA软件与机械设计分道扬镳之后,新的融合再次出现。#工业软件简史##供应链攻防战#
德国5G测试平台,将5G应用到现实环境中
近日,弗劳恩霍夫集成电路研究所( IIS)开始开放其5G巴伐利亚测试平台。这是一个开放的测试环境,用户可在独立的5G网络中使用最新的移动无线电技术,在现实条件下测试特定的5G应用场景。
该试验平台的意向客户主要是加工行业(汽车、机器/工厂、设备制造、化学品/制药等)、物流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公司。应用领域包括通信行业的大数据、安全监控,工厂车间的生产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等。
测试平台配备了各种测量解决方案,以支持IIS及其合作伙伴的研发、终端设备和网络组件的测试,包括5G 无线协议分析仪和频谱分析仪等。
平台根据5G网络的跟踪和调试信息,可为故障排除、系统/产品优化和关键字开发测试提供深入见解和根本原因分析。此外还可测试产品或原型的兼容性,尤其是与 Open RAN 5G 网络的兼容性。
IIS计划新增更多无线电设备,并为新的FR2波段(mmWave)提供无线电设备支持。功能方面会聚焦于互操作性,尤其是工业终端设备和移动性支持方面。此外还会引入边缘计算和基于定时的WiFi定位的互补技术Wi-Fi 6 和 6E 。另一个计划是将自己的软件系统组件(例如位置管理功能)连接或集成到 RAN 和 Core。
今日份的软件推荐来啦!
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完成:1、管理 API 文档;2、开始时调试 API;3、提供 Mock API 给协作同事调用;4、在测试和回归时进行API 自动化测试;这四项工作,这是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不同的工具进行使用,例如Swagger、Postman、MockJs、JMeter等等,维护不同工具之间数据一致性非常困难、低效。并且这里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多个系统之间数据不一致,导致协作低效、频繁出问题,开发测试人员痛苦不堪。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软件就是为了解决这样问题。
Apifox = Postman + Swagger + Mock + JMeter
Apifox 是 API 文档、API 调试、API Mock、API 自动化测试一体化协作平台。
支持:接口设计、数据模型、接口调试、接口用例、接口数据 Mock、数据库操作、接口自动化测试、快捷调试、代码生成、团队协作。
不仅如此,还提供:接口支持“用例管理”、“数据模型”定义、引用、调试时“自动校验”数据结构、“可视化”设置断言、“可视化”设置提取变量、支持数据库操作、“零配置”Mock 出非常人性化的数据、生成在线接口文档、代码自动生成、导入、导出。
功能强大、软件完全免费,堪称国产良心。
#程序员# #上班# #在头条看世界#
除了机械的执行,还有可能不执行,而且不会被记录//@yyong1:自动化的优点是执行准确性比人工高,执行速度比人工快。缺点是软件由人工编辑,一旦出现错误,那么绝对不像人工那样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只会机械地不断重复执行错误,直到断电或程序被终止为止。若要改正这个错误,必须事后通过软件工程师重新进行调整编辑软件才可纠正错误。
深陷“刹车失灵”的特斯拉,只有一种办法可根治?
今天跟大家谈三个问题哈,
问题1):软件测试是干嘛的,在互联网公司地位咋样?薪资水平怎样?未来发展前途如何?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软件测试?对专业和学历有要求吗?
问题2):软件测试要学习哪些内容?需要参加培训吗?培训机构都是培训的啥?
问题3):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日常?
1-1:软件测试是干嘛的,网上众说纷纭,百度都能搜到一大堆关于软件测试的定义,不管他们怎么说,其实就一点,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模拟用户的环境,操作和输入,通过软件测试方法或手段,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功能性能,安全,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测试种类,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这里不展开,过几天视频介绍!
1-2:软件测试在互联网公司的地位,从2006年我在北京上大学,那会儿就听师哥师姐就说公司招测试,但是专业的太少,随着互联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目前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软件测试,测试部门基本都属于研发体系,大部分测试部门都独立于开发,这样测试可以更好的独立的开展测试工作,有小部分测试可能跟在开发部门下面,但独立于开发部门是大势所趋,当然,互联网扁平化管理以后测试部门直属谁谁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反正开发测试产品都会对最终质量负责,这样测试的工作更容易得到团队的认可和支持。
1-3:至于薪资,其实这几年还是蛮不错的,一般互联网找工作,推荐大家多看看拉勾,Boss直聘这些新型的垂直招聘平台,类似于智联,英才网,前程无忧我好多年都不用了,企业很多,但什么都有,感觉信息太杂,保险公司房地产,招聘的职位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感觉不专业,这个行业的薪资根据城市和公司规模,老板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很难一概而论,总之同等年限和经验的测试会略低于开发,专业技能的测试或管理职位薪资就可以跟同等水平的开发差不多上下。
1-4:至于未来发展空间,互联网是工作强度比较大,用脑比较频繁的职业,所以企业会考虑年纪,自己也会考虑的,因为年纪大了你也会发现吃不消换行业了,集中在35岁上下吧。测试能转的方向很多,可以做管理,成为公司比较有发言权的角色;做产品,因为测试有业务优势,但是要多做些产品专业性方面的准备,比如产品画原型的工具,至于文档,做测试会经常接触文档,看也看会了,所以文档编写问题不大!!还有类似于售前销售,大客户经理之类的都比较适合,我身边的人转管理和产品的居多。当然也有一条道走到黑的。
2 测试要学什么?需要参加培训吗?
测试要学的东西确实蛮多的,方方面面都要知道,可以不是很深,但涉猎一定要广,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架构和框架,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流程等等都需要熟悉,最重要的还需要了解行业和业务,这个是最核心的;是否需要培训,个人建议,如果你自制力还可以,有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对测试有兴趣,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其实自学是没问题的,我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自学过来的,如果你这个人自制力很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非要别人监督你,拿着鞭子抽你你才愿意的,培训可能比较适合你,理论上如果你是这种人,基本上培训也只是混日子,学不到啥东西?培训费用一般都不低,两万左右吧!家里有矿的话可以无所谓啦!另外除了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外,本人的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我面试的时候就非常看中这一点,比如沟通能力要强,我说的要强不是只会张嘴说话的那种,态度和责任心强,仪表和举止端庄。最好有推进力和很强协调能力的人,具有全局观的人我就更喜欢了。
3 可能很多人对测试工作每天干啥有些好奇,其实呢,真正做测试几年的都会感到工作枯燥乏味,那种自带的喜感除外,我工作这么多年感觉还好,因为我就是属于认真负责,每天激情满满的那种,基本日常就是评审需求,熟悉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点,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bug,推进和协调解决问题,最后可能会输出测试报告或者测试总结,这里我说的仅限于功能测试人员哈,如果是性能测试和自动化测试,工作内容和流程稍有差异哈。
好啦,写了这么多,手都敲累了,希望对大家初步了解测试有一定的帮助吧
业绩驶入加速期,245家机构调研这一国产软件龙头!
上周(2022.7.30——2022.8.5)机构共调研83家上市公司(上上周调研109家),环比有所下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周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比近3成,结合科创板三周年之际,边际变化更值得深思和注意。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周机械设备行业有11家上市公司接受调研,继续位列首位;随后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均有9家上市公司接受调研。
本周哪些上市公司被首次覆盖?
最新机构首次关注股票方面,近5日共有85份研报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覆盖,环比略有增加,仍无扎堆现象。
明星公司调研详情:鼎阳科技
鼎阳科技本周受到中银基金、混沌投资、泰旸资产、千合资本、易方达广深、中金资管等两百余家机构关注。
调研内容关注到多个市场关心的问题,为大家梳理如下:
4G数字示波器顺利发布没有任何问题。
公司计划于2022年底发布4GHz,12bit的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公司4G示波器所用原材料均来自外购,供应层面没有任何卡脖子问题。
目前大家提及较多的芯片为高速ADC芯片、模拟前端放大器芯片、差分探头芯片这三颗芯片。其中,ADC芯片为通用芯片,不需集成任何产品所需的定制化功能,外部供应商能提供对应成熟产品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外采。
为保证优异的产品性能,TI以及ADI的成熟通用芯片是对外售卖产品首选供应商,经过长时间测试,其性能稳定、指标更高并且成本优势明显。
将保持最近八年每年至少4-8款新产品的发布频率
2022年,公司已发布SDS6000L数字示波器,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2GHz带宽8通道数字示波器的数字示波器厂商,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2022年还发布26.5GHz测量频率范围的高端矢量网络分析仪,该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加强射频领域产品优势,实现了在公司以及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中高端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高端频谱分析仪以及高端矢量网络分析仪零的突破,使公司成为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行业四大主力产品并且四大主力产品全线进入高端领域的厂商。
计划下半年发布40GHz射频源、26.5GHz4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7.5GHz手持式频谱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
公司现有产品所用原材料中,进口芯片占比
以SDS6000Pro(2GHz)产品为例,共涉及物料种类五百余种,IC料一百余种,其中国产IC料种类占IC料总种类比例不足5%。
公司已于五月份完成物料切换,Q2业绩将会得到较好修复
在SMT方面,公司短期内会继续选择外协加工
在外协贴片厂或公司工厂对单板进行功能测试,公司设计单板功能检测的测试工装和自动化测试软件,通过单板功能测试,严格把控贴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