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WIFI有风险!
网信昌黎中共昌黎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官方账号# 网络安全 公共WIFI有风险,使用须谨慎
00:51可能WiFi还不安全。[赞][玫瑰][玫瑰][玫瑰][微笑]
X科技实验室头条群星榜·9月黑马作者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WiFi为什么不能取代蜂窝网络?又为啥曾在国内被禁用?
06:07#防骗有招# #反诈拒赌 安全支付#
免费Wifi蹭一蹭,信息隐私无处遁
钓鱼网站易踩坑,信息安全需谨慎!
各位畅游网络时切记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贪小便宜吃大亏!
看这篇文章突然想起了WiFi万能钥匙这类收集WiFi信息的害群之马,先把这类软件处理掉是网络安全建设的一小部分。
新华网新华网官方账号这份网络安全清单,请查收
#手机知识##温州头条# #423手机# 我们每天用它发信息打电话上网买东西付款,很多功能我们都用的很熟练,但是你知道,它有哪些设置和功能是不能乱碰,带有一些安全隐患的,用不好呢。会给我们的手机账号带来安全影响,那么它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第1个就是WiFi,我们点击设置,看到我们的无线连接账号,WiFi的安全一般在家里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手机没有流量,我们在外面的公共场所都喜欢去店里面蹭他们的无线网,这个无线网呢,最好不要乱蹭,因为你不知道。他的WiFi网络是否安全?如果用不好,就会存在被盗的风险,所以不要乱蹭外面的网,第2个呢就是蓝牙,这一点呢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有很多朋友,他都是一天到晚蓝牙始终开启的,有可能会传播病毒。它有可能通过蓝牙获取个人的信息,所以呢这个蓝牙我们在用的时候给他打开,不用的时候最好把它给关闭,第3个呢就是二维码,我们平时外出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人,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拿着一些玩具,或者是小的馈赠物,让你扫他的二维码,我们最好不要被这些小赠品所诱惑,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这个二维码是不是安全,有可能会有一些安全的隐患,第4个呢,就是我们要定期清理一下没有用的微信号。
【手机中的4个特殊地方别碰,诺碰了小心中招哦,老年人千万注意! - 今日头条】手机中的4个特殊地方别碰,诺碰了小心中招哦,老年人千万注意!
肉鸽86【#深网君小课堂# 国庆假期网络安全小常识】 国庆假期,这些网络安全小常识也要牢记~①防范勒索软件;②注意手机支付安全;③WIFI别随意连;④网上购物安全;⑤谨防网络诈骗。[话筒]转给你的家人朋友,一起牢记!#深圳反诈进行时#
3G刚开始商用的时候,免费Wifi的概念非常火爆,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Wifi会取代4G。进入4G时代后,在有免费Wifi和4G的场所里,很多人选择用4G上网,而不是免费Wifi,原因是Wifi上网速度太慢,而且不安全。现在,5G正在迅速普及,免费Wifi大多数被淘汰了。事实证明,免费Wifi并不靠谱。
你知道WiFi探针吗?
它能够把所有连过它无线网络的手机个人信息记录下来,包括个人的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喜好等。
然后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详细信息,一起打包卖给广告商,然后进行精准广告投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推销电话和营销短信。
有的甚至还会拿你的信息实施诈骗,简直防不胜防。这些行为不仅会干扰我们的生活,也会侵犯隐私。
当然了,这个也是能预防的,平时少连一些陌生的无线网络。
以上科普知识,其实来自最近热播的《你安全吗?》,这是国内首部网络安全题材剧,有网友评价:越看这个剧越感觉不安全;看了这部剧,我都不敢玩手机了。
剧集在每一集结尾都会安排《安全知识小课堂》,比如拍到敏感照片,不能直接分享,这样会暴露你的位置和信息。想要解决也简单,关闭相机的地理位置,分享照片时不发送原图,再不然就是用修图软件P一下。
除此之外,还教我们如何科学设置密码、如何保护自己的声纹等等,既好看又有趣,又能学到技能,爱了爱了。#网剧你安全吗征文#
注意:以下软件均经过人工测试,请放心下载,下载后直接使用即可!
1、Nmap网络扫描软件【回复:7264,获取】
2、SqlMap数据库注入软件【回复:6831,获取】
3、Netcat网络安全瑞士军刀【回复:4052,获取】
4、Aircrack-ng评估WiFi安全软件【回复:1661,获取】
5、Nikto服务器漏洞扫描软件【回复:4749,获取】
6、没微信和QQ也能随时截屏的电脑软件【回复:9273,获取】
是吗?银行的应该比较安全吧。//@有时候就爱较个真:使用公用WIFI,容易被植入木马
记住这几个WiFi,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流量不够用啦!#冷知识 #公共wifi #知识分享 #实用小技巧 #刷到的知识
00:21谢谢《人民日报》的辟谣,否则我会继续错下去,那些日常奉为真理的生活常识,居然另有真相!
豆浆和鸡蛋并不相克!
WiFi其实很安全!
西瓜瓤里有黄白筋并没有打针,可能只是低温或是干旱造成的!
自制酵素水果茶不一定能瘦身美容!
那些信以为真的说法,甚至都融入DNA了,竟都是不靠谱的伪科学!
下面这些谣言,你都信过几条?你还知道哪些广为流传,但其实是错误的“生活常识”呢?
——————————
#翻开我的生活日记# #社会百态#
防小孩网瘾成谜 会议室保密 考场防抄袭
@通宇网联信息信号安全:#上热门 #wifi信号放大器 #手机 学校考场考试防抄袭神器,防跟踪 会议室保密
【#网络安全#风险,你知道多少?】网购、网贷、二维码、弱密码、新冠疫苗、虚拟货币、假冒WIFI......,稍不留神就会进坑,学点网络安全知识,让你少吃亏、不上当。
陌生人提供的充电宝能不能拿来就用?
来路不明的免费wifi能不能安全连接?
分享照片该不该使用原图?
扫码领福利、设置各种密码、各种信息漏洞真的让人应接不暇。
檀健次、荣梓杉主演的网剧《你安全吗?》,题材新颖而且取材于真实案例,让观众了解到当下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也在一次次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当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时,注意网络安全有多重要!
追剧之后,网友们无不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且很有意义的剧!”
“该剧代入感太强了,尤其是看到骗子如何通过充值窃取手机信息、如何用隐秘摄像头拍摄视频、如何利用信息进行‘杀猪’时,觉得自己太不安全了,问问看现在断网还来得及吗?”
“网络安全漏洞真是无处不在!看了这部剧,我再也不敢蹭别人的免费wifi了!”
一边追剧一边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防范技能,《你安全吗?》好看又管用,真不错!
#网剧你安全吗#
现如今手机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好多重要资料也存放在手机当中,但面对流氓软件的读取,各大手机厂商也开始加固自己的系统,筑建安全的防火墙。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家的路由器,一些家庭还在使用老旧的路由器,在网络安全方面层面来说也大大增加了自家网络被“入侵”的风险,此前Facebook个人隐私泄露时间就闹的沸沸扬扬。
为此注重网络安全的华为开始放大招,在全新的华为路由Q6、华为路由AX6加入了HUAWEI HomeSec防暴力破解、蹭网、偷窥等等功能,可以行之有效的应对市面上那些Wi-Fi钥匙、万能钥匙的的蹭网。关于暴力破解,我的理解就是对路由器数据进行抓包,然后对你日常访问的一些网站进行抓包,对你进行勒索,但也仅限于在连接到网络的情况下,华为路由Q6、华为路由AX6都对这些行为进行了完善,让你只能乖乖放弃。
如果你家的老旧路由器想要换新了,华为路由Q6、华为路由AX6都可以成为你不错的首选。
#华为发布新一代全屋WiFi#
“免费WiFi”App暗藏陷阱,诱导下载广告,隐私随时曝光
“免费WiFi”App相信很多人都下载使用过,不仅不能连上,有些软件从一开始安装就已经在收集你手机上的用户信息了。
为此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首先下载并安装了“WiFi破解精灵”,点击“免费连接”,显示“正在破解WiFi获取密码”,然而失败了。换一个。同时,下方出现“确认”和“连接”的字样,点击确认,结果不仅没连上,手机上还出现了两个陌生程序,原来点击的“确认”和“连接”其实是伪广告链接,一旦点击,就自动安装到了手机里。
而且这类免费WiFi还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有的一天收集竟然高达67899次。
一款“越豹WiFi助手”还隐藏着一个“自启动”功能。它能随时高频次自动启动,也就是说即使用户从后台关掉这款应用程序。它也可以通过“自启动”功能重新在后台运行,不断收集用户信息,推送弹窗广告。
所以这些软件大家还是不要去下载使用,小心个人信息泄露。#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 App暗藏陷阱#
#你安全吗# 中的Wi-Fi探针:
#WIFI探针到底有多可怕#
《你安全吗?》是国内首部以网络安全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现在的网络安全就是我们个人的信息安全,隐私安全,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过去网络是网络,生活是生活,现在网络就是生活本身。
这部剧以网络安全为切入点,聚集婚恋、教育、养老、职场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反应了不少现实问题。
剧中的周游帮保洁丁阿姨修招财猫摆件,发现里面竟被人装了 WIFI 探针,WiFi探针其实就是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它会不断通知附近的WiFi设备,这里存在一个接入点。通过WI-FI探针即可实现与用户手机配对获得用户手机唯一标识信息 - MAC地址,然后匹配手机号,就可以了解很多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
只要用户进入WiFi探针的覆盖范围,它都能获取到设备的MAC地址,在大数据时代,当支持这种带收集客户端信息功能的设备达到一定的覆盖面时,将这些信息收集汇总,我们大致可以比较精确的定位终端的运动轨迹。
而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司法解释里明确规定公民的行踪轨迹属于公民信息,用WI-FI探针技术侵犯公民隐私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就构成侵犯公民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同时根据最高法和最高检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入侵手机、iPad等平板电脑的行为也定性为犯罪,造成20台以上计算机系统被植入病毒程序等,即可入罪。
作为个人,平时使用手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WI-FI能不联就不要联,不用WI-FI的时候就关了,尤其是手机选项中的自动加入网络,定位服务能不开启就不要开启,也不要用那种免费万能WIFI,现在流量价格并不贵,如果在家里等私人地方发现莫名其妙连上WIFI,可以找技术人员排查下,发现被装了探针就报警。
@微博法律来源: 网页链接
【保护个人信息,你做对了吗?】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为22.8%。用手机时如何安全使用公共WiFi?使用移动支付的不良习惯有哪些?一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