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虚拟的?人类身处虚拟世界的几大证据。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男主人公出生之后就在镜头的监视下长大,他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刻意安排好的,而在这个摄影棚的外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看着他人生成长过程的现场直播。可是,在一系列蛛丝马迹和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主人公楚门不断加深怀疑,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世间所谓的一切“美好”都是被刻意安排好的……
那么,人类是否也正是如此,身处“牢笼”而不自知?
1981年,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了“缸中之脑”的概念,这让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吗?2003年,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尼克.波斯特罗姆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是否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的论文,详细地论证了我们生活在非虚拟世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该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包括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和伊隆.马斯克。时至今日,已有不少的人对世界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为了证明世界的虚拟的,有研究者列出了几个“无可辩驳的证据”:

一、微观世界的“反常现象”与暗示
微观粒子总是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比如状态叠加,比如电子显微镜下的围绕原子核运转的某个电子可以形成电子云,同时出现在任意一处,比如令人惊奇的双缝干涉实验,海森堡于1927年还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只有在出现观测者的情况下其状态才会确定下来。研究者刚开始百思不解,但经过仔细思考后认为,这种现象与电脑游戏程序极为相似,为了节约算力,系统会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做模糊化处理,直到有人使用时才会确定细节和状态。
二、虚拟宇宙的科技不断发展
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电脑游戏程序还非常简单,而时至今日,人类已开发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分界线正在逐渐变得模糊。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进步,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会开发出令人完全无法分辨出真假的虚拟世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其实主要依靠的是五大感官和生物电信号,一旦可以模拟这些生物电信号,用以替代传递的数据,那么人所感知的一切都会无比真实,并会坚信不疑。

目前,人类已经在尝试模拟宇宙。尼克.波斯特罗姆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如果某个智慧文明拥有了足够的科技,那么他们就有极大的几率去创造虚拟的世界,为了不同的目的,他们会创造大量的虚拟世界供其研究,而虚拟世界里的智慧文明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因此虚拟世界的数量将会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数字,人类的世界很可能是其中的一个。2014年,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就连接了8000台计算机,以我们的宇宙为“样本”,创造了一个3.5亿光年宽度的模拟宇宙,并对其数字化了130亿年的时间。
由此,或许会出现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情况。例如,第九维度的文明创造了第八维度文明,第八维度的文明创造了第七维度文明,第七维度的文明创造了第六维度的文明……以此类推,直到第五维度的文明创造了拥有三维空间+时间维度的人类。而人类目前只能创造更低一级维度的“虚拟文明”。

三、人类面对的这个世界存在极限,且有符合数学公式的底层架构
世界是有极限的,比如说速度的极限是光速,长度的极限是普朗克长度,一旦超出了这些极限,所有的物理规则都会失去意义。有科学家认为,这些极限其实就是虚拟世界系统的极限,例如光速就是系统的速度极限,而普朗克长度则是系统的精度极限。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各个分支领域不断探索,几乎可以肯定,生命不是偶然,而是符合大量苛刻条件下的神奇存在,造物的设计符合数学逻辑,可以用数学、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就像杨振宁所说的那样:造物者是存在的,因为这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
四、宇宙隐藏着计算机代码
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吉姆.盖茨声称,他在研究弦理论中的超对称问题时,发现了某些描述物质基本性质的方程式中包含了嵌入式计算机代码,根据他的介绍,这些代码是“1”和“0”的形式出现,它们与现代网络浏览器中的“错误纠正代码”非常相似。人类的DNA数据和大脑读取、存储过程,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信息代码解码、转化、存储、读取的过程。
现代人类正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危机。研究者认为,这正是程序设计者的初衷,他们设计出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就是为了观察一个智慧文明会如何解决现在以及未来的危机,这可能会为他们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至于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在“过去”发生的事,也只不过是系统告诉我们的而已。
人类与造物主之间隔着什么?是系统的几块屏幕吗?
或许,中间隔着的是只有那种类似量子隧穿效应才能到达另一端的维度屏障。而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可观测宇宙的质量只占整个宇宙很少一部分(大约5%)的原因。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科技微讯##科技##科技圈大小事##科技新鲜事##科普##科普有料##我来科普##科普一下#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