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称永久免费的360浏览器推出了VIP会员功能,有点意思。
最近,360安全浏览器把‘DNS安全解析’和‘禁止跟踪’从原来的点选免费里划了出来,改为单列收费;
这里存在三个不合理的地方,第一,这两个安全选项其实并非360安全浏览器独有,在行业内都是免费的;第二,既然叫“360安全浏览器”,那么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收费,对得起“安全”二字?第三,以前这两个安全措施一直是免费的,并且自己也一直宣称永久免费;
#360浏览器#开始收费了。曾经宣布永久免费的360安全浏览器,这次变卦了。推出了VIP会员功能,一年只要99.9块。宣称会员可享受6大特权:DoH安全防劫持、智能隐私防护体系、DNT防跟踪、支持国密SSL协议、专属反馈渠道、提前试用最新版。问题是,360把“DNS安全解析”和“禁止跟踪”单独列出来收钱了。原本属于浏览器里面的基础安全功能,单独拿出来卖钱,确实有些过分了吧。你愿意花钱开通360浏览器会员吗?#奇虎360##科技快讯#
我做梦也没想到,360安全浏览器这个浓眉大眼的小子,也要收费了![抠鼻]
当年周鸿祎靠免费杀毒大杀四方,360安全浏览器也多次宣扬免费政策,而前不久360安全浏览器悄悄试水了一波会员,不打折的情况下9.9一个月,会员权益包括4项安全功能+专属反馈通道+提前使用最新版,其中“DNS安全解析”和“禁止跟踪”两项功能原来是免费的。360安全浏览器一波小测试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责怪它收费,但它之前是免费的,用户也说不了什么。但它不免费,就没有办法通过流量变现,更不要谈赚钱了。用户是很实在的,你收费我不用你就是!更何况你一个主打安全的浏览器安全功能额外收费,那和其他普通浏览器有什么区别?
目前360安全浏览器已经找不到会员入口了,估计会员测试也凉了。
这么说,360安全浏览器这边挺吃紧的?
说好永久免费的360安全浏览器,居然打算开始收费了?
据快科技消息,360安全浏览器推出了VIP会员体系,收费提供DNS安全解析,禁止跟踪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原本都是免费的。
说实话,360浏览器就是Chrome的壳,所谓的安全只是锦上添花。功能更强大的Chrome完全免费,开源,拓展性极强,而且没有植入广告。
如果360要收费,等于逼我们用原版。哪怕完全免费,我也推荐大家用Chrome,干净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有没有免费的dns服务器
【阿里云】尊敬的用户,公共DNS计划于2021年3月31日结束免费公测,正式收费时间和收费策略,请您前往帮助中心查看,敬请关注!
这都要收费?
宣称永久免费的360安全浏览器将开始收费,周鸿祎还是食言了!最近360浏览器推出VIP会员功能,用户付费开通VIP会员即可享受包括DoH安全防劫持、智能隐私防护体系、DNT防跟踪等6大特权。曾几何时,红衣教主说过:他想要的免费商业模式不是靠塞小广告来挣钱,而是通过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之后,在免费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定制的增值服务。
这个思路是没毛病的,收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作为安全浏览器,却把“DNS安全解析”和“禁止跟踪”这些基础功能从原来的点选免费添加到 VIP 收费版里,又该如何理解呢?这些功能难道不是一个浏览器的基础功能吗?而且这些功能怎么看也不像是增值服务啊?难道是360营收能力不行了,所以靠割韭菜了吗?换个思路,现在360将这些基础功能单列到收费功能里,那是不是意味着360提供的免费功能不再安全了?那么免费版的 360 安全浏览器,是不是又应该把安全两个字去掉呢?#360浏览器推出付费会员##360浏览器#
各位摸鱼大师早上好!哈?你是摸鱼初级选手?那今天正好给你准备一个提高“摸鱼”效率的好帮手,来看看~
pi-hole——支持多平台、全网范围,且免费开源、部署简单的 DNS sinkhole 项目。虽然也不明白 DNS sinkhole 是个啥,但知道它可以将你的家庭网络上的所有广告路由到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从而实现在你的设备上拦截广告的目的。以下步骤是重点了啊!需要先在树莓派安装这个项目,然后配合支持自定义 DNS 的路由器,就可以实现该网络下的全设备广告自动屏蔽啦。网页链接
#GitHub# #程序员#
在做外贸的工作过程中,总是免不了要寻求合作的供应商,给他们发送询盘并获得报价方案,但是我发现,很多供应商的业务员还在使用很Low的免费邮箱来做外贸,某些供应商使用@163.com和@126.com的比例最高,原因很简单,因为免费,无需花钱,省一点是一点,更有甚者,还有人仍旧在使用@qq.com在联系业务,感觉看了就挺郁闷的,用免费邮箱没有错,错就错在用到了不正确的地方,私人联系用免费邮无可厚非,但是做外贸就万万不能使用免费邮。
首先来说说企业专属域名对于开拓外贸业务的重要性,但凡有一定专业度和产业规模的企业,都会花钱购买自己的专属域名,有的以主营产品命名,如cnchmachining.com.cn等, 有的则以企业+产品的方式命名,如ksgfoodservice.store等,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来命名,他们至少拥有了自己的专属顶级域名,通过外贸建站和邮箱MX所有权解析后,在和老外谈业务的过程中,将自己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专业度、可信度都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那些仍旧还在使用163,126, QQ,Sina等免费邮箱的人,就显得很业余了并且很Low了,老外一看到这种邮箱就感觉的是在跟个人谈事而非企业,这样子虽然是省钱了但是能接到单子吗?好比你在和一个同样在使用gmail, hotmail邮箱的老外在谈业务,你能不怀疑他就是一个私人个体吗?
像我们自己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用过一段时间的网易免费邮箱,在后期业务量上来的时候就果断地购买了自己的域名,通过US DOMAIN平台自己建站,自己将域名所有权MX解析到网易企业邮箱,自己管理域名数据和DNS, 花费也并不是很大,并不比深圳那些所谓营销外贸网站建站公司动辄报价数万、还要被对方掌握DNS机密数据的建站方式效果差。
另外,说到国内的免费邮箱,网易当属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其次就是腾讯QQ邮箱,阿里邮,新浪邮等等,但是每当我看到用这种邮箱的供应商时,一点合作的欲望都没有,这类群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给他们解释起订单要求来时很费劲、费时,而且什么都很难讲得通,而当对方回复你时,一句话可以顶到让牛都嚼不烂!![抠鼻][抠鼻]
微软良心了[捂脸]14年配置的i5 4570台式机除了中间一次win7免费升win10外,一直没重装过系统,速度还勉强堪用。
不过最近学着剪辑了几期视频,老电脑实在跑不动,连硬盘都不够使了,只好买了台AMD 3700X 550主板 32G 3600内存的新机器。
接触电脑这么多年,2015年前一直用盗版操作系统,这次升级电脑后本来准备继续用原来的系统,因为win10换主板也不用重装的。不过因为换了M2接口的西数黑盘,而且老电脑上垃圾软件实在太多,所以还是决定重装。重装前我按照微软官方教程,先将原来的win10许可绑定到微软账号,重装后直接用微软账号登录,以更换硬件的理由重新激活。中间虽然出了一些小插曲,就是国内网络问题总是连不上微软服务器,必须改DNS才行。
没想到用了这么多年微软盗版,一文钱没给过,现在可以永久用正版win10[流泪]而且这几年微软拥抱开源的力度很大,印象分也好了不少。
系统装好后,就是装软件了。office要钱,虽然淘宝有便宜的可在线激活账号,可突然不想用了,装了国产wps。因为我们做地图的,需要GIS软件,不用arcgis,只保留安装了开源的qgis。做视频需要录屏,使用开源的obs。有时候需要搞点三维模型,用了开源的blender。编程用vscode,ssh客户端注册了xshell官方免费许可,虚拟机用win10自带的hyper-v,启用了linux子系统,在应用商店安装了ubuntu,感觉超级爽。
其它软件几乎也都是选用免费或者开源的,而我目前年龄大了肝不动了,每天只玩几局战争雷霆这款游戏,所以盗版游戏也没了,从此不再是盗版人[流泪]。用了这么多年盗版软件,心理上还是知道不对的,这次算改头换面了,而且这几年各种乱七八糟的影视读书或者软件正版会员开了不少,纸书和电子书也买了挺多。
不过可惜,最后发现adobe全家桶实在无可替代,而且正版太贵买不起,目前经济实在紧张,只好先用网络破解顶顶。等改日发达了再说吧。
针对小型企业的 DDoS 攻击
然后我们回顾了David Chelsey Goodyear的行为,美国司法部告诉我们,他于 2018 年 2 月被陪审团定罪,罪名是“指挥对俄克拉荷马州望远镜零售商 Astronomics 拥有的两个网站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网络攻击”。Astronomics 运营着一个免费的天文学论坛“多云之夜”,有 65,000 多名参与者。固特异因违反服务条款而从论坛启动,并会反复以新的用户 ID/别名返回,结果又因违反服务条款而再次启动。每一次,固特异的挫败感都在增加,他威胁要对 Cloudy Nights 和 A55tronomics 发起 DDoS 攻击。
固特异的报复行为如此有趣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花一分钱。固特异加入了 HackForum,并在加入论坛后的几个小时内发布了要求论坛用户“关闭”天文网站的请求。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家族拥有的 Astronomics 遭受了 DDoS 攻击。不乏准备应要求从事肮脏工作的人。天文学认为他们的损失至少为 5,000 美元,并持续了一年多。
针对安全作者的 DDoS 攻击
然后是2016 年 9 月发生的针对著名安全记者 Brian Krebs的DDoS 攻击。 Krebs 估计这次攻击规模为 620 Gbps。这种攻击利用了物联网设备、路由器、IP 摄像机和数字视频录像机。
在 Krebs 的例子中,他遭到了与 vDOS 相关的两个人的攻击,vDOS 是一种出租的 DDoS 服务。是的,Gammel 用来攻击受害者的服务的创建者。Krebs 曾写过关于 vDOS 服务被取消以及两名 18 岁的以色列人 Yarden “applej4ck” Bidani 和 Itay “p1st” Huri 作为管理员的身份。在 Krebs 发表文章后不久——以及他的网站因袭击而变黑——这些青少年在以色列被捕。
行业步步高升
对于新闻机构、记者、选举监督网站、人权组织等,Google 提供了一项免费服务: Project Shield。您的站点有多大并不重要,如果您的 Project Shield 保护申请获得批准,您将获得免费保护。
对于企业而言,许多 IP 托管公司已与各种 DDoS 防御公司合作,其中一些公司将服务捆绑到他们的托管协议中。著名的名称包括 Cloudflare、Akamai、AWS Shield 和 Microsoft Azure。
底线:如果您依赖您的网站进行商业交易,无论是作为店面还是服务提供商,您都必须将 DDoS 威胁纳入您的网络安全矩阵,并采取保护、缓解和防御措施。
威胁不会消失,事实上,正如最近2 月 28 日对 GitHub 的攻击所见证的那样,DDoS 的规模为 1.3 Tbps,DDoS 攻击的频率和速度只会增加。在 GitHub 的例子中,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的服务中断是以分钟而不是天来衡量的。
您准备好应对针对您网站的 DDoS 攻击了吗?
DDoS 攻击数量增加,危及小型组织
虽然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的威力在最近几个月有所下降,但其数量却激增,这一趋势可能预示着小型公司和网站遇到麻烦。
Akamai 在周二发布的最新版互联网状况报告中表示,今年第三季度记录的 DDoS 攻击数量与 2014 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了 180%,超过 1,500 次。
尽管数量众多,但与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相比,攻击持续时间更短,带宽更低,攻击量也更小。
由于租用 DDoS 服务的日益流行,小型公司的网站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并且也是使用 DDoS 作为勒索工具的攻击者的主要目标。
据 Akamai 和网络安全公司 Sucuri观察到此类攻击针对其客户的说法,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攻击团伙,即 DD4BC 和 Armada Collective,专门从事此类勒索活动,并且在最近几个月非常活跃。
带宽以每秒兆位或千兆位(Mbps 或 Gbps)计算,而容量以每秒数据包数 (pps) 计算。这些属性中的任何一个的数量过多都可能导致目标服务器或应用程序过载,使其无法响应合法请求。
攻击力较弱的攻击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攻击者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引导程序或压力程序服务。这些服务较少依赖已感染恶意软件并组合成僵尸网络的计算机,而更多地依赖于滥用配置错误的服务和使用 SSDP、NTP、DNS 和 CHARGEN 等协议的设备。
这些协议可能会被滥用于 DDoS 反射,这种技术在 2014 年第三季度仅用于 6% 的攻击,但在本季度造成了三分之一的攻击。
科学发明说(续)
马克吐温说:“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自以为知道、其实错误的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教授文顿,和科学家罗伯特·卡恩于1973年设计了,互联网基础体系结构,并创造了因特网关键通讯协议TCP/IP。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的HTML(超文本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WWW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的下层协议TCP/IP、DNS等结合起来,并于1991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互联网(WWW)网站 网页链接。
2017年4月4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获得2016年ACM“图灵奖”。ACM协会主席维基尔.汉森在声明中说:“第一个万维网网站在1991年上线。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个一致的愿景:即这些单个元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该如何协同工作。”。
“关于未来发展的最新思考”(马化腾)文章中,画龙点睛梳理出:QQ 是寻呼机这样一个即时通讯工具,跨界到互联网以后产生的应用;而微信的本质是一个邮箱,它是邮箱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后产生的应用。很多创新都来源于跨界,当人类积累的技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些能力会在跨界中产生新的应用场景。
马化腾深入浅出说明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社会,发明创新的真谛——“跨界到互联网”场景应用、积累。
因为互联网重塑社会关系,达到重塑人和人性,才会有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现在的大数据不再是用态度预测行为,而是用行为预测行为。这样的数据不是有意调查出来的,而是基于已经产生行为的数据。
大数据为行为预测提供了先决条件。国内企业需要花几十万至上百万,购入外国的大数据产品。马晓东(阿里高管)的产品完全填补了空白,很多人都认为他要奇货可居了,没想到他却主动让所有国内企业可以免费使用,造福了很多行业。
现在人人手机上必备的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成了通行证,而这一类的大数据开发,离不开阿里高管马晓东突出的贡献。
健康绿码,最早是杭州30岁的钟毅,在警察局做技术工作,接到任务率领团队拼命搏击“杭州健康码”的开发,正好杭州有阿里的技术团队,双方在几十小时之内,迅速结为一体,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开发了方便出行的代码,通过改版加上63次性能测试,终于稳定了性能,最终推及到全国都可以使用。
可见“健康码”凝结了太多的人的心血。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一行代码,就是健康码引擎的第一行,下面列有工程师姓名,这背后也有阿里团队的技术支持。(2022/04/09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