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信息都不要轻易相信!!!
我的QQ突然就多了一个公司群出来了。
一看就是假的,太明显了。
因为有个股东早就退股了,不在公司干了。
群里就我一个员工,QQ名全是股东们的真名。
我进公司几年了,都不知道老板的QQ号[笑哭]
诈骗果然厉害,就这样拉一个群进行诈骗。
之前邮箱经常收到,以老板的名义叫我加群。作为财务的人员更要注意了,之前好像新闻也有说过,QQ叫转款之类的。
所以工作生活中不要轻易相信给你发信息叫打钱给他们的人。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可以,一定要电话确认是否真实。
我们班级加的是QQ群,加群后可以私信,不需要加好友,一直沿用好多年。而且群相册能传照片,我觉得比微信方便。我也是不加任何家长微信的,微信是生活圈,QQ才是工作群。老师需要绝对的空间,家长没必要不依不饶。
#辟谣#【大学生请警惕!班级群里的“老师”可能是假的!!】近期,很多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发现自己被莫名其妙地拉入了很多qq群、微信群,群里“张老师”假借团委、学生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名义,以免费为大家提供学习资料、大学活动、学校通知等为噱头,拉同学加群。但有很多同学反映,扫码加入QQ群之后被要求标明姓名班级,不仅没有得到所谓的免费资料,还暴露了自己的许多隐私信息,落入营销号陷阱,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提示大家:临近年底,各种虚假营销号、骗子总是“蠢蠢欲动”,关于校园活动通知一定要向辅导员或学校相关部门确认,请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定不要上当哦!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只需要两招,避开重庆买房99%的坑。
一个楼盘口碑好不好,今天我就教你两招狠,绝对是对开发商最想删的,但是又删不掉的内容。
1,想办法混进业主群。
业主群里有关于开发商和楼盘最真实的信息和反馈,可信度极其高。
你可以找置业顾问,要楼上楼下邻居的联系方式,就说想找几个人交房之后一起搞建材团购。
不同意给也没关系,你可以打开手机qq点搜索,点找群,输入楼盘名称,进一个人数最多的编一个确定的,还没有卖的房号,申请加群。
QQ群通过之后,你就可以让群主或者其他人拉你进微信群了。
因为现在微信使用的人群更多更方便,其实很多人群都会在微信群里面讨论和反馈一些事情,商量一些事情。
2,打开当地的人民政府网站,点击互动交流,在信件公示点查看更多。
然后我们可以在信件查询这里,输入开发商或者楼盘的名字,所有的投诉和官方的回应,都可以查到。
看似简简单单两招,但却能够让你在买房前,对一个楼盘进行全方位的定位和了解。
也只有用这两招,你才能看到更多楼盘的缺点或者一些负面的反馈,毕竟在售楼处你只会看到它的优点。
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做一个取舍,看看自己能否接受,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买房。@重庆地产视野 #重庆头条# #重庆身边事# #重庆爆料# #热搜#
今夜无眠,刚从派出所回家。大家千万不要相信网络的任何刷单返利,都是骗局。
下面给朋友们说下家人被骗经过,提醒条友们,不要被网络点赞返利等诱惑,骗子就是以小利一步步诱惑你入坑,然后陷入骗局。
昨天愚蠢的老公看到qq群有人在说领到钱了,让加群,他就加进去,里面让做任务,帮助点赞,截图过去然后就返钱,很快,他就获利100多,洋洋得意。今天继续做任务,对方让帮买100元q币,他买了,给返130,当时我就告诉他,这绝对是骗局,后来会让你买更多,然后钱提不出来,又会以各种借口让你不停充钱,他不信,整天不停在那里弄手机,连吃饭都还在弄。果然,后来他被骗了3万多后,才意识到不对,可悲的是,他不直接报110,而是又在网络上搜报警电话,还背着我,我不停制止他,让他不要再通话了,要报我们这里的110,他还是不听,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对方问他还有啥银行卡,让他把钱全转到那个卡里,我气得把他电话抢过来挂掉,对方还不停打来问,你不想要被骗了的钱吗?我说你就是骗子!那蹩脚的南方口音普通话一听就是假的,愚蠢的老公还不相信。后来我马上打当地报警电话,警察来后,我们一起去了派出所,警察查看对方账户钱早就提走了。在派出所把情况登记后,警察说,这个钱追回的可能不大。想来也真是气人,我还事先提醒了他,这样的骗局过程,没想到他还是上当了,为了100多小利,被骗3万多元,这是啥猪脑袋!
【#QQ群未来将会走向何方#逐渐被微信群代替?】
欧界报道:
近日腾讯方面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4月14日12点起QQ付费入群功能将停止服务。其中显示,在2021年4月16日12时前,已设置“付费入群"的群主需更改相关付费群的加群方式,届时未更改的,将自动变成“需要发送验证消息" 。
目前,微信群、QQ群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此前QQ曾认为QQ上有很多高价值群,因此引入付费功能,实现群主变现。而如今QQ付费功能关闭,意味着这条路彻底被锁死。
当微信群已经培养出太多的用户习惯的时候,QQ群的未来在哪里?
亲爱的用户们: 由于运营策略调整,自2021年4月14日12点起,QQ付费入群功能 将停止服务,即不再支持将加群方式设置为“付费入群”。 请已经设置了“付费入群”的群主们配合完成以下事项: 1.请在2021年4月16日12时前,更改相关付费群的加群方式。届时 尚未完成更改的,QQ平台将自动把“付费入群”方式变更为“需要发 送验证消息”入群。 2.截至2021年4月16日12时的付费入群收入,将按原有方式在N+1 个工作日内自动结算给群主。如遇到结算相关问题,可联系腾讯客 服进行处理。 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315全民行动#语音聊天就可以赚200元,语音翻译就可以赚300元,翻译整理一天赚500元,这轻松来钱快的活就问你心不心动?你加不加群?
近日我小侄女,一位在校大学生向我吐槽。本想着勤工俭学被一位学姐拉入一个兼职QQ群,从此简直是打开了他的认知。一进qq群就会有小助手让你下载某APP,然后告诉你一定要用他告诉你的号码登记入群,那么你就可以开始大赚特赚。然后你进去发现。 APP里会有推广,介绍一个人15元钱,聊什么天,推广APP多赚钱,你也可以再自己去新建一个群,依葫芦画瓢来拉兼职了!
另外他无意中收到了非常多要加他的QQ号。刷单吗?点赞吗?他在微信群里发现不少兼职公众号,每个广告都让到你心动,等你点开加入一个又一个群发现里面的推广10个有8个都是让你重新加群,你的手机内存都不知道被无用的信息占用了多少,真的没遇到,倒是有几百块钱辅助你在某夕夕上开店,你不用资金投入,不用货源,只用你的个人信息去上传他的商品链接,就等着大钱入账,这么好的事情这么容易的生意,那肯定要先交学费嘛,不好意思先交几百的营业执照费吧。你看是不是城市套路多。
现在疫情反复,大家钱袋子更要捂紧了,也守好你的个人信息 一旦你无意中透露了,他会换各种号码来加你。想兼职的各位多分辨多了解,不要成了别人的韭菜和那头杀猪盘里的“猪”还不自知,或者助纣为虐又去开群拉更多无辜的人进套。国家防诈APP它不香吗?天下掉馅饼那么容易赚的钱,你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会掉到你头上?
#厦门头条# 孩子今天上网课,她的QQ号登录在我的另一个手机上,一大早就有三四个加群邀请,我一看都是她们班的同学,暗自庆幸幸好手机在我手里。下午就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让把她所有的QQ群给退了,要不老师要扣分。没等我退,就看到每个群都解散了,看来是被家长强制解散了。孩子们一上网课就撒欢了啊,还得老师管。
6氪昨天被一个很老套的诈骗方法给钓鱼了,它的快讯编辑应该是在网上刷到了一张每日优鲜宣布资金链断裂的「官方通知」,然后没有注意到行文最后有告诉用户添加客服QQ进行退款,而这就是关键入口。
这些年来,金融理财项目暴雷很多,因而造就大量投资难民,隔三差五就会搜索关键词,看看有没有回款进度,于是就有不怀好意的组织利用这种无助心切的情绪,伪造一封言辞诚恳的官方公告,表示清偿工作即将开始,让用户加群报名。
精准引流之后,就是各种诱骗用户的手段了,比如套他们的网银验证码之类,因为这些用户以为自己是绝境逢生,生怕抓不住挽回财产的机会,所以面对这样的骗局,很容易丧失分辨能力。
#中央网信办查处传播儿童软色情平台#严查腾讯QQ群,通过QQ群传播淫秽色情网站和视频,通过在群内发二维码链接视频网站,现在的孩很小就只会用QQ,他们并不知道建群后群主的主体责任,而那些涉黄人员通过自动加群潜伏进去,孩子们都不知道,群内举报要直通网警110,而不是交由腾讯公司处理!
QQ付费群成为历史,4月12日将停止服务
由于运营策略调整,2021年4月12日起,QQ付费入群功能将停止服务。
4月16日12时前,付费群尚未更改加群方式的,QQ平台将自动把“付费入群”改为“需要发送验证消息”。
网友:开通超级会员入群了解一下?[奸笑]
杭州一名女子被“领导”拉到一个群,被骗了96万。这是一个常见的骗局,已经有不少人中招了。那么这个骗局是怎么操作的呢?我们来剖析一下。
1、骗子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到一家公司的高管(总经理、主管、财务等)信息,其中有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邮件等。
2、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群内人都采用实名的方式。
3、发邮件给公司财务人员,以命令和催促的语气叫其加群。
4、在群内用伪造的合同,要求财务转账。
其实这个骗局很拙劣,只要不搭理就好了。
但是这个骗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这些高管以及财务人员的信息,骗子是如何获取的?
根据新京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会于一项提案中建议,加快《数据安全法》立法进程,逐步完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
其中包括:对不同主体在数据收集、流通、存储、应用、交易等各环节的行为进行规范等。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完成。为了方便,大部分老百姓都会将自己的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保存在智能手机中,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发给其他人。
另外,不少应用程序也会通过用户授权或比较隐蔽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样一来,老百姓的个人信息就很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被泄露,当不法分子获取到这些信息后,就会想办法进行诈骗。
个人认为,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宣传和立法规范数据使用,对于智能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数据维权和惩罚,比如某某企业收集用户信息后,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私用或传播,将受到严重的惩罚。如果违法成本太低,对不法分子将没有威慑力。
#代表热议数据保护##代表建议加快《数据安全法》立法#
【偷偷用妈妈手机操作 #11岁女孩为领免费皮肤被骗付2.6万#】8月6日一大早,西安市民苗女士收到银行短信,得知自己的银行卡在8月5日下午不到一小时时间内,分20多次被转出去了2.6万余元。苗女士觉得银行卡被盗刷,于是赶紧报警,但警方调查发现这钱是从她家网络转出去的。后来问了11岁的女儿小陈才知道,是孩子为了领免费皮肤用妈妈手机付的款。平时苗女士用手机买东西,孩子悄悄记住了支付密码,因为报警了,害怕大人发现,删掉了转账短信提示。
女儿小陈说,8月5日中午她正在刷抖音,收到“白骑雪梨”发来的私信,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并给她了一个qq群号。加群后,群里的“姐姐”说小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账户无法领取激活码,需要两部手机才能操作,让小陈用爸爸妈妈手机扫码领取皮肤。小陈和“姐姐”约定好,下午6时后联系。 5日下午6时许,小陈趁着妈妈做饭,拿到妈妈手机。“姐姐”通过QQ一步步指导小陈操作,声称操作后可以领取5个皮肤和3个坐骑。小陈按照“姐姐”的提示刷了几个二维码。第二天,妈妈发现钱没了报警,小陈悄悄联系对方询问,但对方已将qq群解散,抖音也联系不上。目前,对于该起电信诈骗案(非接触性),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已立案侦查。 华商报记者 佘欣 实习记者 蔺蕊/文 赵彬/图
【加群免费领游戏皮肤?#12岁小朋友用家长手机扫码被骗7.7万# 】加群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可能是诈骗陷阱。近期,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破获一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电信诈骗案,未成年人因为听信加QQ群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广告,导致家人的银行卡被盗刷。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龙洲湾派出所办案民警罗警官介绍,今年8月,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报案,其12岁女儿听信网上视频广告,加入QQ群希望获取免费游戏皮肤,结果被骗7.7万元。加群免费领游戏皮肤?12岁小朋友用家长手机扫码被骗7.7万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加群送手机?结果等来的是“被贷款”了100万……】“只需加QQ群,就能免费送手机!”近日,广州从化某高校学生被一则广告吸引,结果,涉世未深的她透露了自己微信账号和密码,还“背负”了一百万元的贷款债务。
幸得民警及时劝阻,识破了骗局。网页链接
QQ这个新功能把他坑惨了!感觉对方是骗子时,银行卡里已经转出2万3……
【案例介绍】
2020年11月12日下午,赣州市民小平(化名)接到一个广东东莞的电话,对方谎称是百世快递工作人员,发现小平的快递在运输途中被损坏要给小平理赔。
对方让小平添加理赔QQ群咨询,加群后“客服”发了一个二维码在群里,要求小平填写自己的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并让小平开启QQ分享屏幕(QQ新功能)。
之后对方说加支付宝好友直接通过支付宝理赔,并让小平把支付宝中余额宝内的钱全部转账到银行卡以防支付宝冻结账号,再让其打开借呗。
小平感觉对方是骗子,正要挂断电话时,收到扣款短信说银行卡余额转出23100元……
【案例分析】
1、骗子先冒充电商、快递客服、公检法等身份,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加受害人为QQ好友。
2、加QQ好友后,骗子以申请退款、配合调查等理由让受害人开启QQ的“分享屏幕”功能。
3、这个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在手机上做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获取短信验证码的过程。
4、骗子引导受害人操作,在获得对方的账号、密码或验证码后,将受害人的钱财转走。
【反诈民警提醒】
1、陌生来电自称是“淘宝客服”“快递客服”并提出网购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快递出现意外等要提供退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2、添加陌生人为QQ好友、微信好友时一定要谨慎,慎用“QQ分享屏幕”功能,避免个人隐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盗用。
3、遇到网购订单异常或客服退款电话时,要仔细核对,有条件的话应直接与网店卖家联系或致电网购平台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切勿听信对方的无理要求,切实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4、一旦发现自己被诈骗,一定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或赣州市反诈中心0797-8300555/8180004。
#石家庄爆料# 好久没用QQ搜索加群了,今天试了一下,搜索外卖出现这个,这也没人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