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电脑带操作系统,并且带操作系统的说明书。拿着说明书就能学会操作电脑了。二十多年前人家送给我的MS DOS说明书,拿回去迅速读了一遍。
那时候,买电脑要请电脑店装机,电脑店装完机之后一般会忘记把软盘程附带的资料交给用户。如果谁家电脑坏了,请我去处理,一般都没有驱动程序,得求最初装机的电脑店。
二十多年前维护电脑是个技术活。比如网卡不行了,很可能是地址或者端口冲突,你得自行指定地址或端口。是不是还要设置中断,我忘记了。
现在买Windows,什么都没有,只给发注册码,连光盘都没有。不过现在的电脑也好用,不弱智都能玩得飞起。这点微软的贡献是巨大的。
微内核和一张软盘的容量能运行没有关系。linux设计之初是宏内核的,linus和tanenbaum为了这两种内核架构还大战过一场呢。
windows号称是微内核的,但是windows 把gui放进去了,其实是违背了微内核的原则。现在常用的系统,无论一开始设计时是微内核还是宏内核,应该都是混合内核。
win是把图形系统都塞到内核里了,跟微内核一点边都不达。Linux系统在一张软盘上就可以运行,但并不是微内核。Linux桌面跟内核是分离的,桌面不是系统级别的,所以图形界面效率没有win高,但是稳定性比win高好几个数量级。
IE消亡,笑着送葬
6月16日,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关闭,寿终正寝,享年27岁。一时间,惋惜的,要扫墓的,感叹“爷青结”的,百感交集。
但小郝子作为国内第一批IE用户,还是觉得,对此,没必要搞得那么哀伤,它的消亡,恰恰证明互联网依然创新很强,用户会用手指选择自己的立场,好产品照样发光发亮。
1998年,小郝子高二,大半能玩的时间,都去同学家玩3.5寸软盘游戏,就是那时,在Windows系统里第一次双击IE,打开了互联网新世界的大门。网上丰富的内容,让人看世界的方式都彻底改变。
1999年,大学以后,家中和宿舍都有了电脑,听着调制解调器(猫)的“哔~哔~~”连线声,靠着电话线几十K带宽和IE,去探索万千世界。
那时候,Windows捆绑IE,网景浏览器在国内几乎没有市场,新闻上,微软和网景因为反垄断官司,打得你死我活。
可我们这群互联网移民早习惯:用IE到三大门户看新闻,去编写同学录,直到后来建立自己的BBS。其间哪怕是尝试其他的浏览器,体验太差,很快也就抛弃。“网上冲浪”这个词几乎就是为IE准备。
很快,其他浏览器都成了土鸡瓦狗,IE成了真正的天下英雄,市占率超过95%,结果垄断滋生傲慢,此后,网上银行等应用越来越复杂,各种证书卡顿难加载,动不动就拿出Windows传统技能“玩崩溃”,搞得用户更崩溃。IE开始走向死亡螺旋。
众多用户迅速粉转黑,对IE人人喊打,网景彻底开源,它东家谷歌整出Chrome,还有火狐等浏览器迅速崛起。到2006年,IE就被《PC World》被评为“有史以来第八糟糕科技产品”。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痛心疾首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以后将更频繁地更新浏览器,以免被其他竞争对手分走更多市场份额。”
就当大家以为IE还可以抢救一下时,微软却只玩嘴把式,IE6后几近解散的开发团队并未重组,各种安全漏洞层出不穷,被别有用心者攻击得像筛子……
对比之下,10年间,谷歌Chrome更新近80次,IE才更新4次,2012年IE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30%左右,失去了65%的市场,而到了2020年,它的份额只有3%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关闭已是情理之中。
就像一位大佬说的:只要你犯错,几年内,对手就会告诉你错在哪里。IE是这样,MSN、ICQ、eBay,也同样没有逃脱死亡螺旋。
“客户第一”,说着容易做着难,没有几家公司能像亚马逊贝索斯,开会时总给未到场的客户留把椅子,提醒同僚勿忘客户利益,更多企业则是像《三体》说的:傲慢铸就生存的障碍。
所以,套用老话:有的产品活着,但它已经死了。IE这样,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早点超生。
只是微软在发布消息时说:“终于,被黑了那么多年,IE要正式和大家说再见……”看来还有好多不忿、委屈,容不下用户抛弃IE时的吐槽,显得很不大气。
活该它的对手活得更好,也感激互联网这蓬勃的创新,让我们没有被傲慢的IE继续折磨下去,笑着送葬,不必哀伤。
最近有位朋友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电脑总是弹出提示Windows驱动器未就绪,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有可能是电脑硬件内存出现问题,又或者是电脑系统的问题。那么,电脑总是弹出
驱动器未就绪应该怎么解决呢?
原因一:
主板开启了软驱的原因,而GHOST系统常常会把软驱作为硬件识别,但是电脑并没有软驱设备,导致出现错误的“驱动器末就绪”的提示。
解决方法:
在“我的电脑”上看右键 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软盘控制器--接着按右键,选择停用。
原因二:
部分用户在开机时遇到系统提示“windows驱动器未就绪”,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不存在软盘驱动器或驱动器未安装导致的。
解决方法:
1、 右键计算机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2、 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如图所示,找到并单击“设备管理器”。
3、 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软盘控制器”。
4、 右键单击“软盘控制器”下的“standard floppy disk controller”。
5、 在右键菜单中,点击选择“卸载”。
6、 最后,关闭设置窗口,重启电脑完成设置即可 。
老照片:80年代的唐山开滦计算机中心。从图中大略看出,那时的计算机好像还是一体机,主机和显示器是集成在一起的,不知道是哪个型号。记得1992年去保定进修,我们开计算机课时,主机、显示器已经各自独立,主机是8088,显示器是十几寸的黑白显示器,因为是教学,除了老师讲课的那台主机有硬盘外,我们用的好像都是5.25英寸的软盘,插到软驱里,嘎吱嘎吱半天,才在显示器上出现读取结果。那时的操作系统是CCdos,文字处理系统是ws,表格系统是cced,输入法学的是自然码拼音输入法,管理系统学的是dbase3,过了没两年,随着Windows的普及,我们学的所有的依赖于单机的知识和技能统统被淘汰。#计算机# #唐山头条# #老照片#
从IBM到长城0520,从8086、8088、80286 80386,80486,从奔一到奔四,从纯键盘到鼠标,从8吋、5吋到3吋软盘,从王安到康柏,打印机从8针、16针到24针,操作系统从DOS到CCDOS再到windows,唉,还有大学时学的basic FORTRAN. 数据库,一个年代过去了。
喜庆的松猴子这张照片拍摄于1994年,这名26岁的小姑娘被调到新单位当"微机员”。当时电脑在单位算得上是高端设备,而且一般要大学毕业生才能胜任这种岗位的工作。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能发现这台电脑显示器的屏幕上还有一层保护膜,旁边安放的那台打印机还是针式的,是当时流行的EPSON品牌。您能看出这台微机是486还是586吗?#老照片# #旧时光# #微机# #电脑# #计算机#
我第一台电脑是386,自己组装的,Dos系统,超级简单,电脑启动好快,按电源通电,十秒就能开始工作,想用什么软件,直接插软盘进电脑,屏幕上输入软件运行命令就行,Windowx3系列还是这样操作(Dos:符下输入windows)运行的,只有从95开始以后才是开机直接自动运行,现代的电脑只是界面好看了,其实运行的还是那些软件和功能,现在的电脑就像傻瓜机(傻瓜相机)一样,我反而觉得以前才有可玩性,通宵的组装一台电脑,然后成功的运行各种软件,开心的满满的满足感。
常见的BIOS硬盘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上)
如果电脑硬盘故障出现,一般情况下系统通常会显示一些提示信息,说明问题所在。下面例举了几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一起来学习下。
BIOS硬盘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
一: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F1)To Resume(硬盘参数设置不正确,请使用软盘引导);故障分析:硬盘参数设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打开BIOS设置界面,利用“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自动配置硬盘参数。如果系统仍然不能自动识别硬盘,用户可以进入“Standard COMS Setup”,手动配置参数。
二: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 Press To Resume(硬盘C启动失败、请执行设置功能、按任意键重新开始);故障分析:硬盘类型设置参数与格式化时使用的参数不相符。
解决方法:利用Windows 98启动盘引导电脑,然后观察C盘能否正常读写。如果可以,打开BIOS设置界面,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如果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在正确设置硬盘参数后重新格式化。
三: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硬盘BOOT引导系统被破坏或无效的驱动器号)故障分析:硬盘主引导扇区中的内容丢失。
解决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备份硬盘主引导扇区。
四: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装载操作系统时发生错误);故障分析:POST程序读取引导区时出现错误。其主要原因有: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硬盘读电路硬件故障。
解决方法:如果事先备份了硬盘分区表,可以用上面介绍的方法恢复。或者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如果是硬盘读电路硬件故障,只能更换电路板或硬盘。
五:Drive Not Ready Error,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Press Any Key When Ready(硬盘没有准备好,请插入启动盘到A驱动器,准备好后按任意键)故障分析:BIOS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的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失败。
解决方法:尝试使用fdisk/mbr命令恢复引导程序。如果0面0道磁道存在物理损坏,可以将起始扇区从0面0道1扇区改为0面1道1扇区。以Pctools9.0为例,可以利用DOS 6.22启动盘引导电脑,运行Pctools9.0目录下的DE.EXE文件。
接着选择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然后在Drive type选项中选择Physical。再按下【Tab】键切换到Drives选项,选中Hard disk,回车确认后返回主菜单。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项,选中进入后显示硬盘分区表数据。将1分区Begin- ning Cylinder的0改成1,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电脑后打开BIOS设置界面,使用“IDE Auto Detect”功能设置好参数。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该硬盘即可 。
六: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换盘后按任意键)故障分析:系统文件丢失或损坏;另有一种可能是BPB表损坏。
解决方法:使用“sys c:”命令向C盘传送系统文件,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用fdisk/mbr命令尝试,如果仍然无效,就需重新分区并格式化硬盘。
七: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故障分析:主引导程序发现剩余的3个“分区引导标志”字节不是全部为0。
解决方法:将硬盘挂到安装了Windows 2000的电脑上,然后利用Windows 2000的CHKDSK(它的功能更强大)进行扫描。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对硬盘重新分区并格式化。
硬盘是电脑的数据仓库,是最为重要的存储设备,由BIOS直接管理。如果BIOS硬盘故障出现,一般情况下系统通常会显示一些提示信息,说明问题所在,可以参考以上方法。
繁华往事,已随烟尘飘荡无存。
从未承认老去的我,到底还是被岁月打败了,总以为自己不会被曾经打动、天真地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结果收拾旧房子时被一堆东西扰乱了。
图一、一张3.5的软件
前几天老母亲帮我收拾旧房子,从小棚子里找出来400个键盘(圆口、小口)1000多个鼠标(滚球、圆口),还有三盘未开封的磁带,一张3.5寸软件,这是什么时候的?我在从出国那天起到现在都快十年了。
图二、3.5软盘的背面
看我的目瞪口呆,我当年留下了电脑的电源线是因为线里有铜,我等着铜涨价了再卖,怎么会留下这么多键盘与鼠标?并且码放得整整齐齐地还写上有多少个的标签?
图三、3.5寸软盘的存储量与现在U盘的比较,一个是1.44MB,一个是32BG
我翻了一下,键盘大部分是107键的,找到了一个104键的,我记得曾经留下了一个87键的键盘,我挨个翻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最终拿回家了一个104、107的键盘,看来想留下键盘发展史的记录是不可能的了。
图四、一个老旧圆口鼠标
鼠标我只拿了一个,这20年来鼠标外观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滚球式(隔一段时间要抠开清理一个球上的泥)到后来的光电,从两键到后来的中间加了一个滚动键。再就是从圆口变成了USB口,我觉得没有太多的保存价值,所以只拿回家了一个。
图五、鼠标的下面
只找到了一张3.5寸软件,并没有找到5.5的大软盘。我记得当年我有几箱子大小软盘,事隔多年现在再找的时候却不到了,不过还好有一张,与大、小尺寸的光盘、U盘又可形成一套记录存储器发展史。那时候一个4G的U盘分区要计划好久,打算分几个、怎么分、用什么软件。可是现在32G的也只有一个分区,文件乱七八糟的都扔在里面了。
图六、我现在用的无线光电鼠标
我还记得WIN32刚刚发布的时候,那时候刚换了一块16MB(到底多大记不清了),认真地分区后装了DOS,再装了WIN32,那时候是从DOS下启动WIN的。
WINDOWA从DOS版的32到WINDOWS95982000NTXP710还有什么版本来着?我都用过,不过我觉得最经典的还是98。
准备擦干净当传家宝的键盘
昨天老母亲打电话给我:都卖了吧。唉,其实我是想留下来做个念想的。不过老母亲觉得太多了、并且没有用想卖了换钱,那就卖了吧。
曾经的过去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就算是有过辉煌,那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繁华往事,已随烟尘飘荡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