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icq软件下载(icq最新版本下载app)

【马化腾与OICQ】1996年,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出一款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这款软件取名ICQ,是“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ICQ支持在网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只要将亲朋好友的呼号列在联络人列表上,就可以知道对方是处于连线还是离线状态,而且可以随时对谈,因此备受年轻人青睐。1998年,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收购,此时,ICQ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1997年,台湾的资讯人公司第一个推出繁体中文版ICQ,起名CICQ。1998年推出简体CICQ,并进入大陆市场。几乎与此同时,南京两位青年工程师创立了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一款类似ICQ的产品叫“网际精灵”。

1998年,深圳,马化腾与他的三位高中同学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共同创办了腾讯公司。他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该产品是针对寻呼机为服务对象,但因为寻呼机逐渐被遗弃,腾讯公司主营业务搁浅。

1998年8月,广州电信想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公开向社会招标。马化腾决定参与竞标,产品还没有开发,先起了个“纸面名字”叫OICQ,表示OPEN(开放)的意思,中文名为“中文网络寻呼机”。竞标结果,广州电信旗下的飞华公司开发的PCICQ中标。

回到深圳后,关于是否要把OICQ开发出来的问题,腾讯创业者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激烈的争论。因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CICQ、网际精灵、PCICQ三个汉化ICQ,还需要第四个吗?而且一点也看不到赚钱的机会。

马化腾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

就这样,刚刚创立的腾讯公司兵分两路,马化腾带几个人继续做网络寻呼系统,张志东带人开发OICQ。

日后,腾讯的创业者们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做到后来居上的?“

答案有两个,一是对手的麻痹;二是腾讯的技术微创新。

对手方面,ICQ被美国在线购买后,三位以色列创始人退出,美国在线正在浏览器市场上与微软竞争,没有投入太大精力于ICQ。台湾资讯人的CICQ始终不适应大陆市场,南京的”网际精灵“缺乏持续的投入,广州飞华属于国有体制,PCICQ从来没有被作为战略性产品。

技术方面,腾讯做了几项日后看来非常成功的微创新。

在一次技术讨论会上,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很古怪的问题:”我们的用户会在哪里上网?“

美国的ICQ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都存在电脑的客户端上,这在美国没有问题,因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但在当时的中国就大大不同,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人们用的大多是单位或网吧的电脑。当他们换一台电脑上线的时候,原来的内容和朋友列表就都不见了,而当时的其他对手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腾讯的OICQ解决了这个问题,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电脑客户端搬到了后台的服务器,从此在任何一台电脑上网,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列表。

第二个重要的创新,是在软件的体积上。

当时中国的普遍上网带宽是14K、28K,54K已经是很快的了,而一个美国ICQ软件体积起码有3MB-5MB,下载一个软件要几十分钟,速度非常慢。

腾讯的产品创新后,体积只有220KB,用户下载只需要5分钟左右,相对于其他的ICQ产品,无疑是杀手级的。

第三个创新,在用户层面或许无法感受到,但对OICQ在当时的生存和发展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腾讯在设计网络协议时果断采取了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技术,而不是其他通信软件采用的TCP(传输控制协议)技术。区别在于,采用UDP技术开发难度较高,但能大大节约服务器的成本,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这一创新使当年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的腾讯,可以用尽量少的服务器坚持了尽可能长的时间。

张志东回忆当年的研发过程,“用户快速增长,性能瓶颈不断出现,为了不让客户失望,逼得团队不断优化性能,不断克服瓶颈,说到底,都是逼出来的结果。”

OICQ还针对ICQ的缺陷进行了一些修订。

当时的ICQ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而且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OICQ设计了离线消息功能,还允许用户直接添加在线的陌生网友为好友,这就极大地扩展了OICQ的社交功能。

ICQ的用户图像缺乏个性,统统是一个用户名字和一个标准的花形,OICQ提供了个性化头像可以选择。

OICQ还设计了消息提示音。当时有人说用敲门的声音,有人说用吹口哨的声音,最后,马化腾认定“大家最熟悉的声音是寻呼机的呼叫声”,于是他用自己的寻呼机录下“嘀嘀”声,这成为最经典的腾讯提示音。

这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创意和设计,导致腾讯的OICQ是一款看上去源自ICQ,但更属于中国用户的产品。这款产品的创意出发点不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是客户的点滴体验。

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放号前,腾讯预留了200个号,对外放号从10201开始。

马化腾给自己留了10001号。

iCQ竟然还活着,20年前马化腾复制粘贴ICQ,摇身一变弄了个OICQ,现在腾讯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可惜ICQ还是那个ICQ,我下载下来也只能怀念一下,还有爱的上瘾的那个MSN,可惜影儿都找不到了。

这个是不是骗人,就关注了三个公众号赚了7.8元。后面让下载什么icq说能领10.8元。但安装提醒有病毒,果断退群了。

【QQ为什么没有被微信淘汰?是因为有三个功能无可替代!】

#QQ为什么没有被微信淘汰#

自从1999年2月份开始,有一个类似ICQ(I seek you 我寻找你)的软件OICQ面世,瞬间点燃了当时年轻人的活跃,其中有一个女号的拥有者名叫:马化腾。

2000年11月,因为被告侵权,这个软件就改名叫QQ了。

而十一年后的2011年一月底,有个IOS APP名叫微信(We chat)悄悄出来了。此时QQ大约有一亿四千万人同时在线。

到了现在,QQ总让人感觉快不行了,而微信则是如日中天。但QQ始终无法被淘汰,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QQ三大功能无法被替代。

一,QQ群功能。相比之下,微信也是模仿QQ群而来,但QQ群管理便捷,功能异常强大。QQ群可以单独成立会议室,群成员随时便捷的进入。群相册以及群分享等等都是微信所望尘莫及的。

二,QQ扩展功能异常强大。不可否认,微信“朋友圈”概念是QQ空间的变种,而却QQ在PC以及手机端扩展能力极强。直到今天,微信依旧无法扩展QQMail功能,而QQ却可以。QQ可以独立下载安装软件,而微信很多软件都难以做到独立下载。在信息传输体量上,微信也相比QQ差距极大。软件大小在微信限制较强,而QQ则可以突破软件传输大小,速度的限制。另外,QQ可以做到远程控制,能帮助无法解决问题的远程计算机处理解决问题,技术服务的好帮手。等等功能,是目前微信都无法解决的。

三,QQ号码唯一性,使得号码自身价值极大。

我的QQ号可以说是九位数1开头的二十多年的号,可以说每逢佳节被盗号。甚至盗号的人叫嚣搞不到手不罢休。现在市面上,九位数3开头之上的号,属于非常值钱的号了。号码唯一,也会像手机号那样做市论价。

这些有点都是如此突出,至少QQ所占的制高点,其他软件无法到达。

你们的QQ号又是几位数的呢?QQ的优势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1998年,历经波折的QQ上线不久,用户数量就突破百万,几何级增长,然而麻烦却接踵而至: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马化腾只能四处找买家,要把QQ卖掉。

如果你的QQ号码只有5位数,那么说明你是第一批的QQ玩儿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骨灰级。如果你有过把闹钟定在半夜,只为在QQ农场“偷菜”,那说明你至少快30岁了。

现在的我们好像更多的是在用微信联络,刷抖音了解世界,但我听说其实现在很多的95后、00后更喜欢用QQ联系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到了2021年,腾讯已经成立了近22年,腾讯从当初五个年轻人花几十万元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八千亿美元的企业集团。殊不知哪只帮助腾讯走向帝位的小企鹅:QQ!曾经差点被马化腾卖掉了!

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2000年之前,一些网迷主要在慧多网上体验上网冲浪的乐趣了。而马化腾则是在大学时代迷恋慧多网,是中国最早的网民之一。

基于上网聊天的兴趣,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开发出了中文界面的即时通讯工具——OICQ。很快OICQ风靡全国,虽然后续给腾讯带来巨额收益,但是当时他们却很烦恼!因为当时国内有多款同类的软件,如PICQ、CICQ等。

最惨的是他们都没有打开市场,用户也不多,但实力却比腾讯强,没人看好马化腾。也许不愿看到自己的产品默默无闻,在199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决定,将OICQ软件挂在了网上,供网民们免费下载使用。

不知道是不是从这时候起,互联网行业免费下载的模式便诞生了。先是让用户免费使用一款软件,当注册和在线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各种盈利模式便随之而来。

很快,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青春化的设计,免费OICQ首先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然后由学校风靡全国,面对OICQ的强大攻势,PICQ、CICQ等竞争对手变得不堪一击,纷纷败下阵来。

可就在这时,OICQ邮箱里出现了一则邮件,那是一封律师函!

一封来自以色列一家名为ICQ公司的律师函,因为腾讯侵权了!无奈之下,OICQ只好改名,最后才有了如今的QQ之名!

解决了外部矛盾,马化腾他们突然发现QQ用户数呈几何基数增长,他们的服务器不够了,而且当时他们的服务器还是用别人的,每月要缴纳高昂的托管费。

当时QQ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出来,因为用户是免费下载、免费聊天,用户数和活跃量持续高速增长,但却没有什么收益,而服务器的托管费用却随之增长。

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兼职接了很多私活,但却是杯水车薪。实在养不起了,被逼无奈的他们只能考虑将QQ卖掉。

马化腾先是找到腾讯的房东——深圳赛格集团,也曾找到广东电信,希望300万卖掉QQ,但在当时没有任何人对他的谈话有兴趣,那时候人们之间的通讯大部分还是靠电话,手机发短信,1条短信收费1毛钱。QQ这个新鲜事物不仅下载和使用都免费,还要为服务器缴纳高昂的服务费,明显的亏本生意谁做呢?

他又北上找到曾经的合作伙伴中北寻呼集团,降价100万继续把QQ往外卖,但中北的高层笑着拒绝了他。

降价也卖不掉,可用户却仍在不断的增长,放弃又舍不得。实在不行先借钱养着,再寻找卖掉的机会吧!

于是马化腾向银行借钱,银行觉得他在开玩笑;马化腾找投资商谈,投资商一看腾讯根本都没有什么固定资产,连吃饭的工具——电脑都没几台,理也不理。

因为当时国内没有人愿意以“注册用户数”来融资的想法。一边是高速增长的用户伴随着高昂的费用支出,一边是低价都没人要的窘境,连连碰壁的情况下,反而坚决了马化腾的决心,他最终决定咬牙坚持下去。

1999年下半年,在丁磊的建议下,马化腾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重新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融到400万美元,腾讯渡过了难关。

盈科数码就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搞得,当时互联网很热,李家也不缺钱,但是他们不想被时代抛弃,所以在2000年年初,这两家公司决定各自给腾讯投资200万美元,然后各拿走了腾讯公司20%的股份。可惜李家拿不住,最后撤出去了,要不然现在世界首富就要挪一挪了!这是后话。

拿到风险投资之后,腾讯QQ步子逐渐大了起来,到处寻找盈利模式,很快他们决定了,那就是放广告,于是七月份最新版的QQ出现了广告!

随后过了新年,到了2001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在那一刻,中国移动反正肯定没有预料到,它的这一个创新,会拯救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而且更没有想到因为这个方法,最后把自己的梦网命给革了!

腾讯就搭乘上了这一班车,拥有一亿用户的腾讯,通过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模“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进入了营收的狂飙模式!

随后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小马哥的帝国由此诞生!

马化腾50万贱卖QQ没人要,如今市值7万亿,腾讯凭什么能逆袭成为互联网巨头?

谁能想到,20年前深圳腾手握千万QQ用户想要50万贱卖公司,换来的却是大佬张朝阳嘲讽,“我找个大学生都比你做得好”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50万贱卖都没人要的“垃圾”竟能发展为市值破7万亿“企鹅帝国”。而当时目空一切的大佬已经在众多“互联网新贵”逐鹿中原过程中逐渐没落,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如今,包括张朝阳、丁磊等众多互联网“老前辈”都将当年没有投资腾讯视为人生一大遗憾。

23年,7万亿市值,试问深圳腾凭什么能缔造这样的造富神话?

这一切都得从一只“企鹅”说起,1998年,大学毕业的深圳腾还在一家国企上班,也就在那时,国际上有一款名为ICQ的社交软件火遍二十多个国家,深圳腾意识到这种即时通讯软件会在未来成为主流社交软件。

技术出身的深圳腾还发现,ICQ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于是他效仿ICQ推出自家的OICQ(后改名QQ)。

到了2000年,以企鹅为logo的QQ用户破千万,可无奈的是注册用户不断增加,运行成本不断上涨,深圳腾却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

当时互联网公司主流变现模式有两种,一电商直接卖货赚差价,另外一个是主流门户网站卖广告位,而当时主打熟人社交的通讯软件只被用户当做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

这导致手握千万用户的QQ只进不出,成为拖累腾讯的一个“赔钱货”。恰逢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解,从平头老百姓到投资大佬都将互联网公司视作“骗子公司”,这让本就入不敷出的腾讯更加雪上加霜,这才有了卖掉QQ的念想。

后来大家也知道了,深圳腾50万贱卖QQ也没人要,无奈深圳腾只能着手寻找新出路。一次出国“取经”时,深圳腾了解到国外有家公司做社交软件靠售卖虚拟角色装扮赚了大钱。

回国后,深圳腾火速上线了为自家QQ量身打造的“QQ秀”,这一下直接打通了社交软件变现的任动二脉,大批年轻人为了给自己的“角色”升级好看的服装在QQ上大肆充值。这直接为腾讯带来了一年几千万的利润。

然而,一年几千万的利润仅仅只是QQ重大贡献的一小部分。

2002年,QQ用户破亿;

2004年,QQ用户破3亿;

现在,腾讯手里的互联网注册用户数据全中国最多。

尝到流量变现点头后,手握10亿+互联网注册用户的腾讯迎来快速发展,效仿泡泡堂的QQ堂、模仿开心农场的QQ农场,虽然入局晚,但凭借QQ强大的用户体量,腾讯毫不费力地把用户导流到自家产品中,没两下子就把老玩家的市场份额给抢了过来。

事实证明,互联网时代真是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自从有了流量(注册用户)这张王牌以后,腾讯的打法基本上就固定了,看到市面上比较火的产品,不管三七二十八,直接一比一复制一个,然后在他们家的社交软件上疯狂提示用户他们家的产品更好,引导用户下载体验,甚至直接在QQ上封杀竞品软件链接。

这一套操作虽然很让人无语,但是效果相当明显,靠着这套打法,腾讯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互联网各个领域,视频软件有腾讯视频、音乐软件有QQ音乐、游戏领域当然也只是换了“腾讯游戏”的外套。

当然,并不是所以产品都能直接复制,拿购物软件来说,腾讯就多次碰壁,但这并不影响深圳腾对流量的运用,自己没本事做,那就扶持小公司。2014年,腾讯决定投资京东,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仅仅给京东在微信上开放导流入口就换来了京东5%的股权,按京东现在市值来算腾讯赚了380亿。

用自家流量“扶持”小弟的方法在腾讯手里被玩得如鱼得水,最经典的是某多多凭借“绿皮信”的流量池,不到五年就在用户数量上超过了20年的某宝。

靠着流量和资金扶持,腾讯的投资范围涵盖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前十名中的五家。

由此可见,流量是腾讯崛起的关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都是看流量的时代,谁能够留住用户,谁就能称王。

这也就导致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美团、拼多多、快手等)都得仰仗腾讯的流量池过活,选择同腾讯站在同一阵营(俗称:腾讯系)。

然而有这样一家独角兽公司,不靠腾讯导流,也不拿腾讯投资,在阿里和腾讯两座大篇的夹缝中顽强抵抗,手握抖音、头条 两大爆款突出重围,不靠“站队”也能自成一派。

下期我们就讲讲,自成一派的“头条系”凭什么打破流量垄断快速崛起。各位老铁记得点个赞哦![来看我]

#我要上条#

冲浪十多年的人,才知道的互联网冷知识

1、腾讯的大股东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的一家公司,持有30%以上的股份。

2、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靠着自己的发明专利创立了百度,妥妥的学霸。

3、雷军曾想15万收购张小龙创办的foxmail,没想到派去接洽的人认为张小龙的东西自己也能做,后来张小龙卖给了腾讯,马化腾旗下多出一员大将。

4、丁磊是第一个跑去养猪的互联网大佬,第一头网易黑猪被拍卖出了11万的价格。

5、关于网友向阿里巴巴举报淘宝特价版抄袭淘宝并不是真的,淘宝特价版是阿里推出的面向下沉市场,主打C2M的app,应该算是淘宝的亲兄弟。

6、马化腾当初为了宣传QQ,还装女性账号在聊天室聊天。

7、贝佐斯的老婆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女人,身家高达500多亿美元。

8、比特币的第一笔交易时,有人用10000个比特币买了2个披萨,如今价值5亿美元。

9、支付宝上可以免费下载论文,只需要注册浙江图书馆读者证。

10、QQ是模仿的以色列ICQ,本来叫OICQ,后来改名为QQ。

他,曾开价60万。想卖掉企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39495/
1
上一篇iccid是什么意思(手机卡上的iccid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idle(idleness)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