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过最多的游戏,是操作系统里自带的游戏,win98,XP,蜘蛛纸牌,黑白棋,空当接龙,扫雷,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3d弹球的游戏。为什么是这个游戏而不是其他的呢?因为别的游戏的存在都可以理解为一种新手指南,那时候图形界面的电脑刚普及没几年,很多人对鼠标的使用还不熟练,而这几个游戏,可以让人自然而然的去熟悉点击,双击,右键,拖拽等等基本操作,算是一种隐藏的很好的教学任务新手训练。但3d弹球和它们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另类,毕竟只按几个键而已,好像没什么其他目的。后来看到说,原来3d弹球不是微软开发的,而是从游戏厂商Maxis那里收购来的,就是那个开发过《模拟人生》《孢子》的大厂。收购这款游戏,是因为弹珠台在当年的欧美非常风靡,所以搬到电脑中依然可以让很多人沉迷,这样能够增加用户在电脑前的时间,从而提高用户对电脑的熟悉感和融合感。另外,因为其他游戏都有一个设定的终点,扫雷,你扫完盘面就结束了,蜘蛛纸牌,空当接龙,牌消完也就结束了。随着用户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游戏进程变得越来越短,游戏也渐渐变得乏味,似乎游戏的目的就是尽快结束。而3d弹球不同,水平越高,游戏过程越长,仿佛只要技术好,可以永远玩下去一样。不知道这是不是暗合了一种人类心理中本能地想要永生的欲望,迎合了人们对控制感的追求,似乎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一直赢,只要不断进步就能永生一样。最后,还了解到一个冷知识,就是大众所熟悉的XP的关机音效,其实不是正版原来的音效,而是番茄花园在制作一键装机包时,根据自己的喜好,替换加入的游戏《双星物语》的存盘音效。
人在累积知识的过程中,依靠感官为基础——亚里士多德
感官是智能活动发展的基础。如果感觉系统发生了故障,人就不能正确地感受环境中的刺激,精神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其人格发展就容易造成偏差。
蒙台梭利博士也认为,幼儿头脑中一些概念的形成,高层次精神(智能的)活动的发展,须以感觉的发展为基础,由感觉器官的运用和接触来获得,达到学习目的,所以,必须重视对幼儿的感觉教育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幼儿学习内容
认识事物
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帮助幼儿头脑中概念的形成
帮助幼儿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独立性,增强幼儿的秩序
利用丰富的蒙氏感官教具对幼儿进行教育,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
从幼儿发展观来看:适宜的感觉训练能促进幼儿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形成
从概念形成观来看:感觉教育是高等智能教育的基础
从生物学与社会学认知观来看:感觉教育能促进幼儿各种感官的发展,增进其社会环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