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用户已超5000万# 中国人能不能做出操作系统来,答案是可以的。而且性能也不比美国人的差。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的难度不在于功能,而在于生态,由于苹果和安卓长期的主导地位,手机软件上下游企业都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华为必须要让更多的企业加入鸿蒙生态,支持鸿蒙发展。
好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利于鸿蒙的成长。截至8月6日,华为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也就是在中国,其他国家要想做操作系统,积累这么多用户都不敢想。有了一定用户规模,鸿蒙系统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完善。华为也已经将此前年底达到3亿台设备升级的目标提高到了4亿台。 头条热榜
迄今为止没有第二个!为什么说阿里云“飞天”是中国唯一的自研云操作系统?
有人给出答案:因为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可以像阿里云那样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每一项核心技术都是自研,每一行代码都由自己的团队撰写!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夸张。2008年,阿里云成立“飞天”团队,死磕中国云计算操作系统研发,30个刚毕业的工程师,在一家连暖气都没有的办公室里写出了第一行代码,靠着服务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取暖。
当时国内对自研云并不看好,阿里集团内部也有很多质疑声,因为无论是服务器、板卡还是芯片,在摩尔定律定义的硬件世界中,性能意味着利润和竞争的护城河,硬件厂商早已习惯于用硬件去衡量行业:如果我拥有最强悍的硬件能力,那自然能领导计算行业,也包括云计算。
但阿里云依旧义无反顾的扎根云计算领域十年!他们始终坚信心中的理想——云计算的核心不在硬件,而在云操作系统,要让中国在这一块拥有话语权!
所幸的是“飞天”成功了!如今,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位居全球第三、亚太第一,我们生活的多方多面都在云计算的辅助下得到了显著提升,就好比云娱乐、云工作、云生活等等。
十年如履薄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样坚持长期主义和技术理想主义的公司,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振奋人心!华为引领变革,下一代操作系统迎来巨大创新机会。
当下数字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操作系统作为底层核心技术,肩负着支撑信息系统体系基石的重大使命。如何激活操作系统产业新生态?12月24日举办的操作系统产业峰会给出了答案:要想生态繁荣,需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商业验证、生态共建、开源共享等方面着手,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其中,华为重点推进的openEuler开源社区,就为产业参与者提供了新的平台。#燃!中国操作系统的创新力量#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提到,华为在去年开源了openEuler,把十二年来在操作系统上的技术积累全面开放,让业界厂商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短短一年时间,社区已经有2000多位贡献者、70余个SIG组。会上,openEuler社区理事会正式宣布成立,“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将进一步凝聚行业智慧。同时,为了引领整个社区发展,本次峰会还宣布openEuler技术委员会升级,并对有贡献的开发者和SIG组颁发荣誉及奖项。
为了打造全球主流的操作系统生态,华为将在研发上保持投入,推出竞争力更强的openEuler社区版本;并继续保持生态投入,加速各行业应用到openEuler的迁移。不仅如此,为了弥补人才缺口,华为积极参与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智能基座”openEuler操作系统合作等产业活动,加快操作系统人才生态建设。
可以说,一个将支持千家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的世界级平台正在形成,openEuler开源社区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迎来巨大创新机会。@华为邓泰华
5月18日,国产操作系统发生了一件大事!包括统信软件在内,参与了桌面系统根社区deepin线上发布会。而统信软件正式对未来自主化,可控性确定了发展目标。
统信软件表示,将基于deepin,建设面向全球的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打造中国桌面操作系统的根系统。
既然有了方向和目标,那么国产操作系统该如何实现自主可控呢?其实统信软件也给出了答案。其进一步指出,要从Linux内核,自研项目组等出发,建立全新的操作系统架构和开源社区。
这或许就是操作系统系统在自主化发展历程中,最应该选择和坚定目标的一条道路。本身Linux属于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也因为开源让很多国产企业纷纷加入其中。
而且一直以来都用得顺畅,相安无事,因此越来越依托于Ubuntu Linux所控制的发行版。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使用状态,谁能保证Ubuntu不会故伎重施。
如果Ubuntu真能做到百分百开源,可以实现市场中立,不偏袒,不搞有的没的,也许还能相信Ubuntu是可用,好用的。可是现在Ubuntu做出了令市场用户失望的举动,还值得信赖吗?
当然,就此放弃使用倒也不现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防患于未然,建立自己的根系统,自建开源项目,项目组件等等。在内核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旦做到这些,实现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将真正变成现实。而不是在别人所谓的开源操作系统代码上研发自己的项目,就能称之为自主可控。
就好比谷歌安卓操作,尽管也是开源项目,很多国产厂商都基于安卓定制化系统。可是谷歌一句话就能决定厂商是否能使用GMS服务,是否能参与操作系统大版本的更新。
就像华为已经被排除安卓12大版本的系统更新之外了,好在华为有鸿蒙,才解决了影响。
【比代码更重要的是什么?这场开发者的聚会给出了答案】去年12月31日,openEuler正式开放源代码,在一年的运营与探索过程中,openEuler社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验证,对于社区组织者而言,这是一次令人心动的尝试,而对于国内的开发者朋友来说,社区的存在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燃!中国操作系统的创新力量#
openEuler社区目前已有超过2000名贡献者,开源社区里一直有句名言,社区要比代码更加重要,但这里所代表的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向上的社区氛围,而是更多开发者聚在一起的合力。在12月25日的openEuler Summit上,组织者也推出了一个特别的环节,现场颁发了优秀贡献者奖和最活跃SIG奖,对于获奖的开发者来说,领奖的意义或许要大于奖杯本身,更重要的是在社区这种开放的生态中,开发者能够形成有输出也有输入的良性循环。
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活动现场的致辞中也重点提到,希望把openEuler打造成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支持千家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并以此构建起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主流操作系统生态。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社区已经正式成立社区理事会、升级技术委员会,在技术、营销、人才培养上也将投入更多力量。@华为邓泰华
云计算的未来有多少想象力?通过中国唯一自研云“飞天”或许能找到答案。
10多年前,中国的IT市场还是海外巨头的天下。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大型企业,都在使用着美国三大件:“IOE”。但直到云计算的诞生,“飞天”云操作系统的自研成功,以往的三大件在云计算的算力攻势下被一一突破。
如今,阿里所有小型机均已下线,业务全面上云,魄力不可谓不小。从自研云开发难度的角度来看,自研云“飞天”的诞生可以说是非常曲折,技术攻关难,资金耗费大,回收成本遥遥无期等一个个的都是难题。
以前中国没有做过,懂云计算的人甚至不超过10个,但把住云计算的核心是操作系统这一方向就不会丧失发展的机会。IOE三家厂商,他们不是没有做过云计算,但无一例外均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就是硬件的思维根深蒂固,让他们没办法全身心投入云计算研发。
对于研发的这种盖房子和室内装修同步的节奏,谁的心里都没底。在水深火热、万丈深渊中诞生的云计算“飞天”的付出总算有所回报。如今 “飞天“在各行业发光发热,服务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疫情里推进AI医疗诊断、通过城市大脑对交通等城市问题进行助力等所涉及行业之广。
放眼国际,阿里云自研发出“飞天”后,云计算的研发顺风顺水坐上了世界三大云的宝座,在马来西亚、沙特、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达成了全球性的合作,覆盖了全球22个区域,部署上百个云数据中心。
云计算是中国科技的一次变革成功,为中国产业升级、产业数字化创造了突出价值。潜力尚且不止如此,未来的“飞天”必定不可限量!
刚刚关注到了今天的热门话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阿里云。它能够在当年硬件厂商“雄霸”市场的环境中,顶住巨大压力自研出国内唯一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就是因为它甘愿“十年磨一剑”。
十年前,中国没有自研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国外的硬件服务。十年后,这种情况就迎来了大逆转,思科、甲骨文等硬件巨头企业纷纷在公有云市场表现出疲势,并逐步退出了云计算的市场。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全面的大溃败呢?答案很简单,如今的时代,云计算才是大势。云计算比拼的是云化、虚拟化的能力,而硬件厂商依靠销售硬件为生,难以摆脱靠硬件提高系统性能的传统思想,因此也就没有发展云计算的动力。
换言之,想要发展云计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云操作系统。放眼中国,只有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自研云操作系统,那就是阿里云,它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公司!
别看阿里云今天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技术,但它当年的创新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当时,没人认为自研是一条可以走通的路,大家都嘲笑他们是在“白日做梦”。
由于长时间没有研发出结果,连续几年阿里云的业绩都是集团垫底,大家都在猜测这个团队什么时候被解散。最难熬的时候,两年就能走掉三分之一的人,负责人王坚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泪洒年会现场。
但是他们还是撑了过来,顺利研发出了自己的云操作系统飞天,走上了世界前端科技的舞台。时至今日,阿里云已经是世界前三,亚太第一的云计算企业了!而当初那些没有选择自研、依赖固有优势的企业,已经在这场颠覆性的革命中失去了踪迹。
云计算发展日新月异,你对这场技术革命又有什么看法呢?
#华为6月2日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用系统破解芯片荒,可能吗?答案是反围剿】
华为将在6月2日正式公布可以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鸿蒙操作系统。这也是继2019年“官宣”鸿蒙操作系统后,该系统正式搭载到智能手机。
5月25日,华为在官方微博“HarmonyOS”发布了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开机画面视频。
此前有消息,目前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华为公司预计,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书乐想说:
鸿蒙经过一年多的预热和5月的一系列测试曝光,已经勾起了不少人的馋虫。
基本可以预期,鸿蒙系统已经能够完成主流热门安卓应用的无缝对接,因此华为在系统层面的卡脖子问题将得到解锁。
此外,鸿蒙肯定会在手机以外的更多智能设备如家居、车载和其他身上形成网络。
但关键的另一端问题在于芯片,芯片供应和生产锁死状态依然无解。
只能说,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让缺芯的华为,能够把自己的影子投放到更多非华为系产品上,实现曲线解决芯片引发的产品难题。
接下来就看鸿蒙能够在手机以外的智能场景中绽放出什么吧。
毕竟,那是连iOS和安卓都没能真正解锁的处女地。
贵州二建考生注意!最新考试系统已经上线模考功能,可以熟悉考场操作系统,大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案例是选择形式,直接选择正确答案就好,可谓是阅卷效率倍增。
推荐下方头条二建建筑实务专栏,图文并茂,考前过1-2遍,肯定可以高分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