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单位(操作系统对磁盘读写操作的物理单位)

很多人不知道,机械硬盘是没有读写寿命的,它只有通电使用寿命,理论使用寿命大约在3万小时左右,但实际使用寿命则要长得多。这主要取决于使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只要使用习惯良好,不弄矩阵,保持干燥,不去摔碰,就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一来,使用寿命少说都是10年起步。[奸笑]然而,固态硬盘除了读写速度快、体积小巧、轻便外,在长期读写存储、数据安全性以及制造工艺成本等方面,似乎都难有和机械硬盘一样的优势。毕竟硬盘的核心功能就是用来存储数据,尽可能保护数据不被丢失或减少丢失的载体。[灵光一闪]

NONO频道

放大一亿倍,看电脑芯片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03:02

【固态硬盘也能挖矿了???】

虚拟货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导致消费显卡市场出现了极大的供需失衡,很多真正需要显卡的用户需要以非常夸张的价格才能够入手一张新款显卡。如今通过固态硬盘挖矿的方式出现了,虽然刚刚流行,但从虚拟货币市场的疯狂来看,固态硬盘市场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显卡市场的情况。

最近流行的硬盘挖矿名字为chia,它是由Bram Cohen提出了,而后者是BitTorrent创始人。chia通过硬盘挖矿,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磁盘读写操作,比如100GB的plot文件居然需要2TB的读写量,这对于固态硬盘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目前已经有用户开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挖矿,挖矿平台非常豪华,其中处理器使用的是锐龙9 3960X,256GB内存,挖矿用的硬盘则是16TB NVME硬盘,三星980 Pro作为系统盘,电源则是1000W。

虽然小众,但增速惊人。目前半个月全网难度增加到260PB,换算成单个10TB硬盘的话,相当于有3万块这样的硬盘在挖矿,而且每天还保持着500个的增速,非常夸张。与显卡不同,虽然显卡挖矿也有损耗,但损耗速度并没有那么快,很多矿卡依旧可以当作游戏卡使用。但固态硬盘的寿命是有限的,一旦写入量达到寿命,固态硬盘基本就费了。

如果这种方式火起来,大家还是不要购买太便宜的固态硬盘,说不准就会买到矿盘。

linux系统在访问磁盘文件的时候会把访问过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方便后续的访问,这部分内存就划分到了cache,也叫做page cache。可见,cache的目的是为了加速对磁盘文件的访问。

磁盘文件有很多,所以如果linux系统下内存使用过高,有很大概率是被cache占用了!

那你知道如何细粒度地分析linux下的cache内存吗?比如系统总共用了多少cache?各个进程用了多少?各个文件又用了多少?

下面,我就以4个步骤3个维度带你来探索linux系统的cache使用量:

1、先看整体

通过cachetop/cachestat-bpfcc查看系统整体的cache的使用情况,它的输出包括下列信息:

- linux系统总体的cache命中的次数;

- linux系统总体的caceh未命中的次数;

- linux系统总体的脏页的数量,单位是page;

- linux系统总体的cache 的读、写命中率,单位是百分比。对于命中率来说,越高越好。命中率越高,说明可以直接从缓存读、写数据,省去了访问磁盘所花的时间成本。

2、再看各个进程占用的cache的大小

可以通过cachetop/cachetop-bpfcc达到这个目的,它的输出包含了:

- 进程pid和进程命令;

- 进程cache的命中次数;

- 进程cache的未命中的次数;

- 进程产生的脏页的数量,单位是page;

- 进程的cache 的读、写命中率,单位是百分比;

以上是从系统和进程的角度看待cache,下面我们切换成磁盘文件的维度再来探索一番。

3、先看看系统里使用cache最多的文件有哪些?这个可以通过hcache这个工具来达成。

使用hcache -top 10,就可以列出linux系统中使用cache最多的10个文件。它会依次列出下面信息:

- 文件名称;

- 这个文件使用的cache的大小;

- 这个文件有多少内容被加载到内存里、有多少内容还在磁盘上面;

有了以上信息,就可以帮你细粒度的分析和评估linux系统中文件的cache的使用情况,既可以让你追踪内存的去向,又可以让你对具体文件的缓存情况了如指掌。后续如果内存不足的时候,也可以更有目的地进行回收。

 

4、如果想查看某个文件的cache,还可以通过pcstat命令,它的输出跟hcache是类似的。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的方法和套路,你是不是对你系统里cache的使用情况了然于胸了呢?

 

以上内容已经收录在我的《linux性能调试和优化》专栏里。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会从机制原理、指标介绍、工具使用和实践案例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已经有229个小伙伴在跟着我们一起学习啦,快来加入我们吧。

本专栏新上,9月5日前订阅本专栏可享受90.4元早鸟价格!

【特此承诺】:后续若出现更低价格,给大家退差额的部分!(仅限9月5日前订阅的客户)

#计算机# #运维# #linux# #Linux# #操作系统# #c语言# #C语言# #单片机# #开发# #测试# #我要上微头条# #计算机# #我要上微头条# #单片机#

分享一个机械硬盘叠瓦型号速查表(包含西数、希捷、东芝国行盘及常见海外购拆机盘),选购机械硬盘的时候可以自行区分。图表中红色字体的为叠瓦盘,黑色字体为垂直盘。

主流的机械硬盘可分为两类:叠瓦盘(SMR)、垂直盘(PMR)

垂直式硬盘怎么分辨?

正常PMR垂直式硬盘,2T以下是64G缓存,2T以上可能是128G缓存,垂直式硬盘擦除数据时写入的磁头比较宽,而读取的磁头比较窄,所以其实写入的时候并不是把这条轨道上所有的地方都用到,不会影响到附近轨道的其他数据,读取的时候只需要读取中间的区域部分即可,所以相对来说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叠瓦式硬盘怎么分辨?

叠瓦式硬盘的全称为“瓦楞式堆叠硬盘”,在购买硬盘时,消费级机械硬盘产品容量在2TB以内的,缓存如果有256MB,基本可以肯定是叠瓦式硬盘。而硬盘到手之后,也可以使用一些硬盘的测试软件对其进行随机读写性能测试,一般性能相对同容量产品差得比较多的话,也应该是叠瓦盘。

叠瓦盘存储密度较高,单盘容量大,相同容量下比较轻便,但是由于叠瓦的存储结构,在向一个磁道上写入数据时,如果临近磁道上也有数据,就需要重复向临近磁道写入数据,造成掉速,性能较差,相对的磁头寿命会因此受到影响。

移动硬盘故障分析与数据恢复

其实移动硬盘或U盘是很多用户都会用来存储文件的设备,然而在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让用户们很困扰,例如移动硬盘双击打开,出现错误提示“位置不可用 无法访问。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等等问题困扰。

移动硬盘故障的出现,最为常见的是不正常插拔移动设备、突然断电,在系统尚未完成读写操作的时候移除移动硬盘,会导致文件目录信息错误或不完整;此外,移动硬盘或配件质量不合格,例如劣质的电源、主板、移动硬盘盒等也可能造成文件系统信息错乱。

硬盘损坏,常见的系统提示信息:驱动器H中的磁盘未被格式化。想现在格式化吗?位置不可用。无法访问G:。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使用驱动器E:中的光盘之前需要将其进行格式化。是否将其格式化?无法访问F:。数据错误(循环冗余检查)。无法访问J:。此卷不包含可识别的文件系统。请确定所有请求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已加载,且此卷未损坏。

移动硬盘打不开怎么处理:可能是出现了未格式化故障。我们可以双击移动磁盘,会出现磁盘没有被格式化提示,我们点击是按键,在出现的格式化界面中,将其选项均保持默认,然后点击开始,等到格式化完成之后,就可以打开移动硬盘了。

移动硬盘无法识别:系统不支持,连接有问题,可以连接其他移动硬盘看是否能正常被识别,如果也不能正常识别,可能是USB接口有问题,这时可以换个接口或换台电脑再尝试连接。

移动硬盘本身有问题,如果排除了系统和连接导致的问题,很可能是移动硬盘本身出现故障,如果出现物理故障,可以送到专业的开盘机构尝试检测修复。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作为方便快捷的移动存储设备,在个人以及单位广泛性使用。很多用户遇到数据丢失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其实只要不是物理故障,借助恢复软件是可以找回的。常见的人为误删除,或磁盘分区、格式化等等,找回数据其实很简单。

只需要借助专业的移动盘数据恢复工具:迷你兔数据恢复软件。其实迷你兔不仅仅支持移动硬盘设备,还包括硬盘、U盘、内存卡、光盘、记忆棒等。一般情况下,数据在没有覆盖或损坏的前提,是可以完整找回来的。

云桌面批量开机启动,或者批量重启的时候,部分桌面会蓝屏,只能关机,过几分钟再开机就没问题了。

这大概率是因为服务器硬盘的IOPS不够导致的。IOPS,即硬盘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几分钟后,一部分桌面已经启动完毕,蓝屏的这些桌面这时候再次开机或者重启,自然不会再有问题了。

云桌面大批量开机或重启,对于硬盘性能是个巨大的考验,在桌面数量比较多的环境下,强烈建议采用SAS 10K的硬盘。

10K的硬盘容量偏小,因此在总容量的需求之下,硬盘块数会增加,总成本的增加在所难免,但是性能的提升和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得到极大的保障。

所谓的云计算,咱们得自己学好、算好了再上,等出了问题再补救,就不舒服了。华为ICT学院指定教材,企业建云上云必备学习材料,值得一看。

#IT##云计算##云计算#

### linux服务器iO测试(磁盘IO读写压测)

```bash

yum -y install fio

#测试随机写IOPS:

fio -direct=1 -iodepth=128 -rw=randwrite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numjobs=1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data/iotest -name=Rand_Write_Testing

#测试随机读IOPS:

fio -direct=1 -iodepth=128 -rw=randread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numjobs=1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data/iotest -name=Rand_Read_Testing

#测试顺序写吞吐量:

fio -direct=1 -iodepth=64 -rw=write -ioengine=libaio -bs=1024k -size=1G -numjobs=1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iotest -name=Write_PPS_Testing

#测试顺序读吞吐量:

fio -direct=1 -iodepth=64 -rw=read -ioengine=libaio -bs=1024k -size=1G -numjobs=1 -runtime=1000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iotest -name=Read_PPS_Testing

#测试随机写时延:

fio -direct=1 -iodepth=1 -rw=randwrite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numjobs=1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iotest -name=Rand_Write_Latency_Testing

#测试随机读时延:

fio -direct=1 -iodepth=1 -rw=randread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numjobs=1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iotest -name=Rand_Read_Latency_Testingrandwrite -ioengine=libaio -bs=4k -size=1G -numjobs=1 -group_reporting -filename=iotest -name=Rand_Write_Latency_Testing

#参考文档

#网页链接

#块存储性能 - 云服务器 ECS - 阿里云

#numjobs 可以修改为逻辑核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

抠搜指南!想买到最实惠的大容量的移动硬盘,我的建议是自制,移动硬盘不就是M.2固态+硬盘盒嘛。个人建议你买aigo新出的固态硬盘P3000 Pro,读取速度达到了3500MB/s,写入也有3000MB/s。

采用了TLC优选颗粒,这种颗粒比普通闪存在性能上也更稳定。还自带了DRAM,可将慢速磁盘上的数据拷贝至快速的磁盘进行读写动作,以提升系统响应的速度。只要只有高端固态硬盘才会配备DRAM缓存! 还有智能控温,会调节发热程度。并且支持五年质保。

想要把一个SSD变成移动硬盘,还需要一个硬盘盒。硬盘盒我推荐Yottamaster硬盘盒M.2 NVMe移动固态硬盘盒,能最大限度发挥出aigo固态硬盘P3000 Pro。

无论是作为移动硬盘使用,还是替换掉旧电脑的固态硬盘都是非常值得。觉得电脑卡就不要忍了,花点钱去升级一下固态硬盘,能让你的电脑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关注我,3月5号抽一名粉丝送出了蓝牙耳机。抽奖详情

三年前买的笔记本性能落后了,想换一台。找了很多款发现,使用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组合的笔记本很少了。在很多人看来,机械硬盘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重要数据都需要保存在机械硬盘中,毕竟固态硬盘损坏数据恢复的几率是零。那么,笔记本厂商为何要取消机械硬盘呢?

客观地来说,笔记本取消机械硬盘,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一块机械硬盘在300多。另外,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如固态硬盘,使用固态硬盘能够提升笔记本的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不过,取消机械硬盘对一些用户来说确实不方便。而且,一些笔记本后期无法加装机械硬盘,因为没预留接口。

评测机构的数据显示,固态硬盘平均寿命只有12.7个月,机械硬盘的平均寿命则为49.6个月。相比而言,机械硬盘更耐用,因为固态硬盘闪存的可擦写次数是有限的。还有一点就是,出现故障后机械硬盘修复的可能性比较高,固态硬盘出现故障数据就报废了。所以,重要数据建议保存在机械硬盘中,不要保存在固态硬盘中。

硬盘也能挖矿!中国厂商第一时间推出“矿盘”

最近,一种名为“Chia”(奇亚币)的虚拟数字货币突然兴起,但挖它不需要强大的显卡算力,而需要大量的硬盘读写操作。

风声一出,大容量机械硬盘价格立刻飙升,甚至直接翻番还多。

面对这一“机遇”,厂商们自然不能放过。国产存储品牌嘉合劲威(光威/阿斯加特)近日就警告,旗下大容量SSD全面断货或者缺货,但同时也计划推出一款奇亚币挖矿专用SSD。

今天,阿斯加特就宣布,已经启动奇亚币“矿盘”生产项目,并提供高端SSD定制。

#知识分享#

晒一款早期的Innodisk的2GB工业级固态硬盘.

早期的固态硬盘用的都是SLC的闪存。SLC全盘擦写次数可以达到10万次。

折算成现在,这款2GB固态硬盘的写入寿命可以达到200TBW.

如图1图2所示。

这款用的是东芝的SLC的闪存和Innodisk的主控总容量2GB。.

可以通过闪存精灵。根据芯片的编号可以查出是采SLC的闪存。如图3所示。

想想现在的TLC,QLC固态硬盘,可怜的擦写次数几百次。

记得一款金士顿的固态硬盘2TB容量, 型号是NV2的全盘擦写次数也只有640TBW,折算成这个数值只有320次。

如图4所示。

早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一家叫飞索半导体的公司上班。他是AMD和富士通的合资企业,专门生产闪存。当时公司的内部。沟通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有新的闪存技术称之为Mirror Bit,可以在一个单元里存储两个数据位。

让存储容量扩大一倍。这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MLC.

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连买到MLC的固态都是奢望,不过容量确实越来越大了,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了。

不过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让固态硬盘也能走进普通的消费市场。让我们能买得起用得起,更大容量的固态硬盘。

真希望哪天SLC的固态硬盘能够做到容量又大价格又便宜。

2.5英寸IDE 44针 MLC 固态硬盘 完全兼容IDE并口机械硬盘 2年质保

数据恢复那些事儿:有很多条友私信问,数据恢复使用的那种设备.软件,软件能不能分享,其实数据恢复使用的设备有很多,最专业的设备是俄罗斯ACELAB实验室研发的设备软件。

ACELab由Niitop 专业设备工程师和俄罗斯Таганрогского大学无线电工程学院(ТРТИ) )教授于1991成立. 为最早研发硬盘工厂指令集( Vendor specific commands.) 与车用电子协议的逆向工程公司

PC-2000  用于ST506硬盘 1991

PC-3000 ISA  1994开始研发 

PC-3000 PCI  2003开始生产,开始Windows版,因为FPGA被国内破解盗版,所以寿命很短

PC-3000 UDMA  2007开始公开

2013 发表PC-3000 Express

2017 发表PC-3000 Express 2.0硬件

研发原理: 

1.以ATA  logical  analyser sniffer 工厂工具或软件工具Vendor specific commands (原厂指令集) 

2.对硬盘电路版做JTAG追踪硬盘內部指令集,追踪.逆向工程.

PC-3000 Express硬件架构

硬件架构: 

1.FPGA IC .內建ATA IP Core.並且可用于加密保护软件不被复制

2.硬盘电源控制模块. 

3.USB serial port.用于硬盘TTL终端通讯控制. 

执行工作

1.对各种品牌的硬盘固件区进行读写操作. 

2.对硬盘做各种不同传输连接.ATA Reset,断电 以提高硬盘读取成功率.

因为PC3000被国内破解盗版的关系,后期ACELAB对国内进行了封锁,中国区被区别对待,不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总代理的方式销售,国内的产品价格比其它区的价格明显高很多,基本上俄罗斯本地一样的产品只有这边国内不到一半的价格,甚至更低,但是激活如果发现不在注册所在地区产品就会被封卡永久无法使用。

但是庆幸我们中国本土的数据恢复设备崛起也非常快,也有好几个国内的数据恢复设备,正在快速地追赶,也已经出口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下次有机会再讲......

Erazer异能者19块钱的USB3.0读卡器到手,四口同传峰值能跑到130MB/s,绝大多数HDD的移动硬盘都能喂饱满速,下次翻出来我的SSD移动硬盘看看读写能不能上400MB/s[泪奔]

万一呢?[狗头]//@弦思科技:铁子们,☞福利抽奖来啦!最近我入手了一款新的硬盘盒,它就是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因为手里缺少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再加上自己手头刚好有一块限制的m.2固态硬盘,另外考虑到自己的笔记本是支持USB10Gbps的速率,所以在一众硬盘盒中选择了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最关键的是这款M.2硬盘盒的价值只需要60多块钱,还有黑色,象牙白,樱花粉,宝石蓝这几种颜色可以选,颜值不错,性价比高,还要什么自行车。

 从包装上看,依旧是蓝白搭配外包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硬盘盒的主要参数。抽奖详情包装盒内的配件一起来看看,两个橡胶塞,一个散热马甲,一块散热硅胶片,一根Type-C TO Type-C 数据线,再就是说明书和硬盘盒本体。对了,这款硬盘盒的配线采用的是镀锡铜线芯,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没得说。 硬盘盒顶部可以看到是一个Type-C口,旁边还有一个10Gbps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高支持USB3.2 Gen2,传输速率绝对够用。硬盘盒的两侧采用ABS材质,中间部分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表面还经过喷砂工艺处理,手感和质感都相当不错。 硬盘盒的安装也很简单,全程不需要螺丝刀这种工具。只需要按照底部箭头方向将其推开,就能把硬盘盒主板部分抽出来,PCB板与盒子一体的设计很巧妙,也很方便,省事~ 推开之后把散热马甲、散热硅胶片安装到固态硬盘上,最后按照金手指的缺口把固态硬盘怼到硬盘里,最后合上盖子,封住底座。在推上金属壳子的时候我发现,散热马甲和金属壳子是接触的,也就是说他的散热绝不是装饰。

 装都装好了,测个速吧!经过我的几轮测试,使用奥睿PWM2固态硬盘盒读写都能轻松接近1000MB/s,这个速度我还是挺满意的。在测速过程中我发现,硬盘盒摸起来温度都只是温热,而不是烫手,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大家需要硬盘盒的,也可以看看我手中的这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转发并关注@弦思科技 11月20号由@头条抽奖平台 抽一位粉丝朋友送出图中同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让我们一起感受奥睿科带来的便携与快速~~

弦思科技

铁子们,☞福利抽奖来啦!最近我入手了一款新的硬盘盒,它就是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因为手里缺少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再加上自己手头刚好有一块限制的m.2固态硬盘,另外考虑到自己的笔记本是支持USB10Gbps的速率,所以在一众硬盘盒中选择了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最关键的是这款M.2硬盘盒的价值只需要60多块钱,还有黑色,象牙白,樱花粉,宝石蓝这几种颜色可以选,颜值不错,性价比高,还要什么自行车。

 从包装上看,依旧是蓝白搭配外包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硬盘盒的主要参数。抽奖详情包装盒内的配件一起来看看,两个橡胶塞,一个散热马甲,一块散热硅胶片,一根Type-C TO Type-C 数据线,再就是说明书和硬盘盒本体。对了,这款硬盘盒的配线采用的是镀锡铜线芯,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没得说。 硬盘盒顶部可以看到是一个Type-C口,旁边还有一个10Gbps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高支持USB3.2 Gen2,传输速率绝对够用。硬盘盒的两侧采用ABS材质,中间部分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表面还经过喷砂工艺处理,手感和质感都相当不错。 硬盘盒的安装也很简单,全程不需要螺丝刀这种工具。只需要按照底部箭头方向将其推开,就能把硬盘盒主板部分抽出来,PCB板与盒子一体的设计很巧妙,也很方便,省事~ 推开之后把散热马甲、散热硅胶片安装到固态硬盘上,最后按照金手指的缺口把固态硬盘怼到硬盘里,最后合上盖子,封住底座。在推上金属壳子的时候我发现,散热马甲和金属壳子是接触的,也就是说他的散热绝不是装饰。

 装都装好了,测个速吧!经过我的几轮测试,使用奥睿PWM2固态硬盘盒读写都能轻松接近1000MB/s,这个速度我还是挺满意的。在测速过程中我发现,硬盘盒摸起来温度都只是温热,而不是烫手,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大家需要硬盘盒的,也可以看看我手中的这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转发并关注@弦思科技 11月20号由@头条抽奖平台 抽一位粉丝朋友送出图中同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让我们一起感受奥睿科带来的便携与快速~~

带来的便携与快速//@弦思科技:铁子们,☞福利抽奖来啦!最近我入手了一款新的硬盘盒,它就是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因为手里缺少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再加上自己手头刚好有一块限制的m.2固态硬盘,另外考虑到自己的笔记本是支持USB10Gbps的速率,所以在一众硬盘盒中选择了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最关键的是这款M.2硬盘盒的价值只需要60多块钱,还有黑色,象牙白,樱花粉,宝石蓝这几种颜色可以选,颜值不错,性价比高,还要什么自行车。

 从包装上看,依旧是蓝白搭配外包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硬盘盒的主要参数。抽奖详情包装盒内的配件一起来看看,两个橡胶塞,一个散热马甲,一块散热硅胶片,一根Type-C TO Type-C 数据线,再就是说明书和硬盘盒本体。对了,这款硬盘盒的配线采用的是镀锡铜线芯,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没得说。 硬盘盒顶部可以看到是一个Type-C口,旁边还有一个10Gbps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高支持USB3.2 Gen2,传输速率绝对够用。硬盘盒的两侧采用ABS材质,中间部分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表面还经过喷砂工艺处理,手感和质感都相当不错。 硬盘盒的安装也很简单,全程不需要螺丝刀这种工具。只需要按照底部箭头方向将其推开,就能把硬盘盒主板部分抽出来,PCB板与盒子一体的设计很巧妙,也很方便,省事~ 推开之后把散热马甲、散热硅胶片安装到固态硬盘上,最后按照金手指的缺口把固态硬盘怼到硬盘里,最后合上盖子,封住底座。在推上金属壳子的时候我发现,散热马甲和金属壳子是接触的,也就是说他的散热绝不是装饰。

 装都装好了,测个速吧!经过我的几轮测试,使用奥睿PWM2固态硬盘盒读写都能轻松接近1000MB/s,这个速度我还是挺满意的。在测速过程中我发现,硬盘盒摸起来温度都只是温热,而不是烫手,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大家需要硬盘盒的,也可以看看我手中的这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转发并关注@弦思科技 11月20号由@头条抽奖平台 抽一位粉丝朋友送出图中同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让我们一起感受奥睿科带来的便携与快速~~

弦思科技

铁子们,☞福利抽奖来啦!最近我入手了一款新的硬盘盒,它就是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因为手里缺少一个大容量存储设备,再加上自己手头刚好有一块限制的m.2固态硬盘,另外考虑到自己的笔记本是支持USB10Gbps的速率,所以在一众硬盘盒中选择了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最关键的是这款M.2硬盘盒的价值只需要60多块钱,还有黑色,象牙白,樱花粉,宝石蓝这几种颜色可以选,颜值不错,性价比高,还要什么自行车。

 从包装上看,依旧是蓝白搭配外包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硬盘盒的主要参数。抽奖详情包装盒内的配件一起来看看,两个橡胶塞,一个散热马甲,一块散热硅胶片,一根Type-C TO Type-C 数据线,再就是说明书和硬盘盒本体。对了,这款硬盘盒的配线采用的是镀锡铜线芯,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没得说。 硬盘盒顶部可以看到是一个Type-C口,旁边还有一个10Gbps的标志,也就是说它最高支持USB3.2 Gen2,传输速率绝对够用。硬盘盒的两侧采用ABS材质,中间部分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表面还经过喷砂工艺处理,手感和质感都相当不错。 硬盘盒的安装也很简单,全程不需要螺丝刀这种工具。只需要按照底部箭头方向将其推开,就能把硬盘盒主板部分抽出来,PCB板与盒子一体的设计很巧妙,也很方便,省事~ 推开之后把散热马甲、散热硅胶片安装到固态硬盘上,最后按照金手指的缺口把固态硬盘怼到硬盘里,最后合上盖子,封住底座。在推上金属壳子的时候我发现,散热马甲和金属壳子是接触的,也就是说他的散热绝不是装饰。

 装都装好了,测个速吧!经过我的几轮测试,使用奥睿PWM2固态硬盘盒读写都能轻松接近1000MB/s,这个速度我还是挺满意的。在测速过程中我发现,硬盘盒摸起来温度都只是温热,而不是烫手,个人还是挺满意的。大家需要硬盘盒的,也可以看看我手中的这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转发并关注@弦思科技 11月20号由@头条抽奖平台 抽一位粉丝朋友送出图中同款奥睿科PWM2口袋硬盘盒,让我们一起感受奥睿科带来的便携与快速~~

#头条创作挑战赛#

随着PCIe 4.0技术分普及,现在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一些小白的装机用户,可以考虑支持PCIe 4.0的固态硬盘,当然前提就是自己的电脑主板也要支持PCIe 4.0.其实一些品牌的PCIe 4.0的硬盘价格已经非常亲民了,比如金士顿的支持PCIe 4.0的NV2固态硬盘和不支持PCIe 4.0的NV1固态硬盘已经相差无几。如果大家不知道那些固态硬盘支持PCIe 4.0,小编可以给大家推荐几款型号 :

金士顿NV2 KC3000

西数SN770 SN850 SN850X

三星PM9A1 980PR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38248/
1
上一篇操作系统对比(操作系统主流)
下一篇 操作系统属于(操作系统属于基础软件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