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OT系统架构学习参考(图)
今天小米股东会介绍了小米的IOT操作系统vela系统!全球链接了3.5亿产品!这一点我觉得算是侧面回应了鸿蒙系统!我都链接了3.5亿产品了(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我们有非常好的系统,我们叫 IOT的操作系统,我们现在全球有接近3亿5000万的可连接的IoT的产品,包括手环,包括所有智能家居的产品,电饭锅、体重计、滑板车、空气净化器、手环扥,所有类似这样的产品加起来,全球应该有接近3亿5000万个可连接的活跃设备在这个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呢小米也是一个全球非常大的叫消费类的IoT的平台,所有平台上的产品都可以用我们的操作系统来操作。
下一个热点看什么?OPPO将AR列为发展重点!
今天,OPPO在北京举行开发者大会,主要介绍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其中包括“引力计划2.0”、“五大系统能力开放引擎”以及 IoT“启能行动”。

关于AR方面将主要应用在游戏领域,比如在Pokemon Go、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已经逐步应用,玩家可以在现实与虚拟世界间来回穿梭,而OPPO就是最先支持这种模式的安卓厂商!
对于AR模式的愿景,莫非它将是小说常言的全息游戏的前身?
#数码圈八卦# #2019OPPO开发者大会#
全景智能家居更上一层楼?绿厂OPPO最新又公开了一套专利,内容是与拓展IoT场景有关,名称为“家居设备的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模块”,申请的日期是今年7月29日,公开日期是9月7日!
从专利的应用场景不难看出,OPPO又一次重拳出击在IoT领域,自然进入这个智能终端领域以来,OPPO已经推出多款智能电视、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在市场中亦获得相当出色的口碑。
OPPO向来还来还主张5G“万物互融”,就是构想未来智能手机和众多IoT产品组成智能全景家居场景,此次又公开了一项重磅专利,无疑使得这个目标更进一步,未来可期~

7月2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线上举办了“2022护脸计划成果发布会”,公布了首批获得认证的6家企业名单。支付宝凭借其IoT刷脸支付系统(简称:支付宝刷脸支付)正式获得首批护脸计划测评证书。
如果说智能手机淘汰了钱包和银行卡,而刷脸又可以让人“连手机都不用带”,只要“带上”自己的脸,就可以一刷脸就能支付,一刷脸就能开门,再也不用担心忘带手机和钥匙了。相比指纹和虹膜识别,刷脸验证所需要的设备要求不高,成本也最低,越来越多的园区、公司和家庭开始采用刷脸进门、刷脸支付、刷脸考勤等验证方式。
然而,任何新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像是一把“双刃剑”。人脸识别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安全风险、过度收集等问题,再加上公共场所摄像头密布,关于人脸识别的利弊之争,屡屡成为社会焦点。

在此背景下,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中国信通院站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护脸计划”,成员单位包括银行、在线支付、电商、云计算等领域100多家有代表性的头部企业。中国信通院通过制定标准,对业界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加以严格要求,为人脸识别划定了安全“底线”,也为人脸识别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正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首批通过测试企业#
此次支付宝获得首批护脸计划测评证书,无疑在行业内贴上了“优秀”的标签,表明支付宝是官方认定的信得过产品,既为消费者放心使用吃下了“定心丸”,也为行业的合规运营、健康发展树立了标杆。
研华科技(Advantech)以新理念打造IIoT / AIoT生态系统
台湾领先的IPC供应商研华的董事长KC Liu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努力推广IoT-Cloud解决方案提供商(IoT-CSP)的新概念,旨在建立更健康的IoT生态系统,并更好地实现工业IoT(IIoT)和基于人工智能的IoT公司(AIoT)应用程序。

Liu引用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说,到2025年,AIoT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占据市场的50%以上。
Liu表示,研华在2015-2018年为客户推出WISE-PaaS(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后,已在2018-2020年开发了200多种供制造企业使用的工业应用程序,并将进入其发展的第三阶段,专注于创造支持跨平台物联网应用程序的环境。
Liu表示,只有在高度集成的生态系统中开发创新的跨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之后,AIoT或IIoT应用才有机会蓬勃发展。他强调说,没有生态系统,这两种应用都很难扎根。
Liu继续说,尽管在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前两个开发阶段中,以领域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集成商(DFSI)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实现IIoT和AIoT应用方面将非常需要IoT-CSP。
Liu表示,当前,当前CSP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多达90%是针对IT领域的,与物联网领域无关。他强调,研华将采取的措施是帮助CSP将其业务触角扩展到OT(运营技术) )域,使众多中小型企业客户端可以轻松访问用于IIoT或AIoT应用程序的各种云服务平台。

刘还指出,研华将聚集更多软件开发人员和云服务提供商,以加入支持从IT到OT应用程序迁移所需的生态系统。
华为小米都在下注AIoT,到底谁能主导产业未来?
6月初,华为推出鸿蒙系统,提出了“1+8+N”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指的是一个手机入口,加上PC、平板、智慧大屏等8种华为自研领域产品,再结合N种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最终形成华为的完整物联网生态圈。
在华为的发布会后,有网友表示希望小米接入鸿蒙系统。然而小米的选择是推出了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OS,跟鸿蒙的HarmonyOS很像,都是在安卓的开源内核之上搭建的系统,不过两者相隔时间很近,说明小米研究IoT操作系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小米有IoT的基础,在2020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1.48亿,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中仅次于苹果和三星,高于华为、OPPO等品牌。并且小米也是国内最早拥有成系统的物联网平台的企业,截至2020年11月,小米物联网平台设备链接数已经高达2.7亿台。

所以小米做操作系统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小米的硬件基本都是小米系的,更像iOS,华为一上来就明确宣称是要广泛支持各类IoT硬件的,更像安卓。如果在IoT领域,中国能形成自己的iOS和安卓,就有望在IoT领域形成足够强大的自主创新生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物联网发展一日千里,很多分析人士把【元宇宙】与物联网联系起来分析。我们来看看物联网究竟是什么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从这些定义可能看出,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未来产业。

1、他基于传统的互联网和电信网络,却是这些传统网络的升级。
2、物联网与元宇宙的相似之处是,重视声、光、热、电等的技术融合,能够实现沉浸式体验,但是物联网的发潜力远远超过元宇宙的范围。
3、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这是未来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技术等都将成为核心技术。带来网络技术的飞跃。
2021年7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3031亿元。从这里可以看出,物联网市场是实实在在飞速发展的市场,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各种条码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一部分;随着5G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即将在我们身边普及。

将来下一个操作系统只可能出现在美国。
目前操作系统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安卓系统,苹果的iOS系统。
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事实会如此发展。
操作系统想成功必须从三方面突破:
第一点是技术,包括操作语言、架构、指令集,这些是有门槛的。
第二点是市场,开发者市场、消费者市场这些都是只有美国具备。
第三点美国不允许。诺基亚被微软搞废了,三星想做操作系统也放弃了Tizen,倒向谷歌。
或许有人认为有可能是中国,但是中国不具备做成一部操作系统的条件。
指令集、架构、消费者认可(中国月亮没有外国圆)、反抗美国封锁的勇气。
这种种条件不可能有企业敢冒风险去做,所以下一个想成功的系统只能在美国。
如果有中国企业做了Iot物联网操作系统,可以不支持,但请不要抹黑。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来说,2010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在这一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之后大量公司加入到了这项技术的阵营。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人脸识别技术比以前也取得了更多的成果,也应用到了更多领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记得以前每次要提前很久去火车站,因为排队先拿票,入站时还要一一核验,这些过程都要花费时间。而现在,许多车站都安装上了人脸识别装置,乘客只需要带上身份证一刷,然后人脸识别核验成功就好了,这无疑加快了进站效率,也为检票人员减轻了压力。
除了刷脸乘车之后,还有刷脸支付、刷脸打卡等等应用也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但凡事皆有两面,人脸识别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公众对于安全隐私方面的担忧。毕竟技术的背后,是人为操控的,万一背后的公司泄露我们的信息或者用于不法用途,岂不是令人恐慌?其实,公众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不过,如今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用户的隐私权益,并在不断地加以完善。

7月2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院在线上举办了 “2022 护脸计划成果发布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旨在加强人脸识别安全和隐私保护,并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解读,同时也公布了首批获得认证的包括招商银行、马上消费等在内的6家企业名单,有人发现,深耕IOT行业多年、达到金融级安全水平的支付宝IoT刷脸支付系统也出现在了名单当中。
这说明,支付宝刷脸支付确实经得住考验,毕竟它的算法和终端硬件已经获得了包括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中国信通院、ISO国际安全认证等多项测试和认证,本次入围也算是实至名归。本次入围榜单中,除支付宝之外,还有招商银行等多家企业入围,这足以证明,我国人脸识别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用户权益也极其重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首批通过测试企业#
其实,不断地规范行业相关公司的合规发展,这也标志着我国人脸识别技术进入健康发展阶段,用户权益将成核心,这对技术未来的推广应用是大有裨益的!

Harmony OS敢于打脸,没想到OpenHarmony同样敢于[吐舌]打脸:美的打响[吐舌][吐舌]开源鸿蒙商用第一枪,就是宣誓智能家居鸿蒙时代无可阻挡!
开源鸿蒙OpenHarmony2.0发布以后,整个智能江湖都憋着一口气,看谁会打响OpenHarmony定制商业版本第一枪。一些人最先想到了手机厂商,不料如今却是美的打响了第一枪。昨天,美的首发基于OpenHarmony2.0的初代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美的物联网操作系统1.0#。
这其实并不意外。OpenHarmony完整地支撑智能手机估计要到明年某个时候。所以,当下如有OpenHarmony定制商业版本首发亮相,则肯定不是来自手机厂商。而美的本是消费物联网大厂,不可能直接采用某个厂商的IOT操作系统,关键是除开OpenHarmony,没有任何一个IOT操作系统可同时横跨手机和IOT设备。所以,当美的需要基于开源IOT操作系统定制自己的商业版智能家居操作系统时,它无疑是倾向于走OpenHarmony路线。

这一枪打响以后,美的看上去像谁?如果把OpenHarmony比作当年的Android,那么美的如今的角色就相当于当年Android界的HTC或者三星。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类比,其实鸿蒙也没让美的失望:美的推出鸿蒙智能家电也没多久,结果鸿蒙系智能家电出货量至今已超过200万台。
既然这么大出货量摆在这里,美的打响OpenHarmony商用第一枪意味着什么?智能家电(居)大厂想必也会模仿美的,也开发一个基于OpenHarmony的鸿蒙定制商业版本,就像当初国内手机厂商基于Android定制自己的手机系统一样。智能家电(居)小厂,通常没有自研定制实力,但也不会轻易采用智能家电(居)大厂的鸿蒙定制系统。那怎么办?如无意外,专门针对智能家电(居)小厂的第三方鸿蒙智能家电(居)系统必将出场,或者它已经存在,只是没发布而已。所以,智能家电(居)的鸿蒙时代这一次是真来了。

回想当初,华为和产业伙伴联手成立开源基金会并开放OpenHarmony等国产操作系统时,某些人不进场;开源基金会推出OpenHarmony 2.0时,某些人还是怀疑OpenHarmony到底会不会有人用。结果,当某些人如今一觉醒来,脸可能已经被打肿了!
世事轮回?当初小米看不上美的,如今美的瞧不上小米!
美的集团昨天发布了四大物联网平台,有一个财经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写道:“张小懿表示,美的在物联网方面的合作是开放的,与苹果、OPPO、vivo、华为、荣耀全部是入口级合作,还与腾讯、爱奇艺、喜马拉雅等合作。”
各位注意看,在提到手机类产业合作伙伴时,身为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的张小懿唯独漏掉了小米、三星。漏掉三星情有可原,一则三星手机中国市场忽略不计,二则三星在物联网方面乏善可陈,但没提小米那就蹊跷了。毕竟,小米手机还有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小米与美的双方过往还有象征性参股。

这是嘛意思?如无意外,这不是张小懿的无意疏忽,而美的有意为之。如是这样,那说明小米根本不在美的大玩物联网的产业伙伴之列,至少不在首批合作的产业大厂之列。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美的不带小米玩了或者嫌弃小米了。
可能有人说,小米需要美的带么?当然可以不用,但反过来说,美的其实更可以不需要小米。这倒不是因为包含了某种情绪倾向,而是因为:放在昨天之前,美的和小米之间在物联网方面各有千秋,而从现在开始,美的要玩的物联网跟小米要玩的物联网已不在同一个牌面上了:
简单地说,小米接下来要的那些消费级物联网,也无论玩到什么程度,美的均可与小米重合或者无缝覆盖,而小米玩不了或者不想去玩的那些企业级物联网,美的照样也会玩下去,直到玩成某个有代表性的全场景样本。这其中最大的变局是,从昨天开始,美的真正拥有了基于开源鸿蒙系统而自研定制的IOT操作系统1.0,而美的原本就有To B的智能智能楼宇、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而并不限于To C的智能家居。美的这要是玩起来,就跟小米玩的物联网大相径庭了。

所以,我们再回头看美的列举的那些手机厂商,难道说美的与它们的合作深度都会一致么?那么多手机品牌对美的要玩的物联网都有同等价值么?不太可能。既然这样,那只能说美的首先旨在表明一种尽可能开放性玩物联网的姿态而已。但就算是这么一种开放的姿态,小米也竟然不在占名之列,那可想而知,小米在美的那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份量了。
OPPO IoT业务思路将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聚焦4个智慧场景体系,1个开放赋能平台,结合潘塔纳尔系统的泛在服务、融合计算、安全互信,为用户打造出极致的、轻快的用户体验。
智慧文娱场景下,OPPO升级芯片级能力,优化硬件跨端调用,让服务互联互通更顺畅,增强智能场感知和服务开放生态,打造强沉浸感、多端融合、多元社交体验。
智慧生产场景下,OPPO聚焦能力提升和效率提升,通过云服务的大数据、AI的能力、办公中台、以及应用级的服务和端侧的能力全面提升生产体验。

智慧学习场景下,以手机、平板等设备作为核心入口,针对用户所处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解决方案。
智慧健康场景下,以多元化的设备互连,OPPO构建完整的健康生态圈,让健康体验从主动预防到长期量化。
小米有自己的iot?小米至多就是个智能家具(居),而智能家具(居)充其量只要iot里的一小部分。华为打造的物联网(iot)了解一下[大笑]而且再告诉你一个恐怖的事实,一个是系统,一个是APP;一个是方案,一个是功能。劝你还是少说点,以免贻笑大方。华为的iot专利占据了国内的80%,在全世界华为的iot也是垄断性质的[灵光一闪]I华为是建造高速公路和编交规的,小米是这条华为lOT高速路上跑的其中一辆车而已。请记住:一流企业做标准。

小米在lOT方面哪里来的天然优势?技术?物联网操作系统、芯片算法、5G技术、开放性这几个小米都不具备,只靠一个通讯模块串联起来的智能家具 (居)就是伪智能,这样的公司在深圳一抓一大把。
鸿蒙系统真的没有前途吗?为什么不被看好?
从2020年12月16号华为发布鸿蒙OS2.0手机开发者beta活动的消息之后,这几天一直有一股声音在叫嚣着,什么声音呢?那便是鸿蒙系统就只是套着安卓壳而已,并且还给出各种无从证实的图片,还有就是这一下子全网似乎都成了操作系统专家了,人均程序员呀。
话说回来,中国有句老话:无利不起早。出现这样叫嚣声,一定是事出必有因的。鸿蒙OS代表着什么?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是接下来十年的必须要出现的东西。
iot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大家都是竞争者,以前大家都是用别人的操作系统,除了安卓之外,就只有iOS。但这俩货都不是iot操作系统,那么大家都只是在安卓的基础上开发APP来实现万物互联,所以你买的那一堆iot产品,都得装一大堆APP。但是现在出现了分布式操作系统,那就不一样了,它不必要每个产品都安装APP,并且场景可以无缝切换,这是多么好体验,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那么说完这个技术和道理,大家应该应该知道哪些厂商急了吧?现在除了华为有这样的操作系统,其他厂商除了谷歌fuchsia之外,就没有听过有响亮的操作系统了。还有fuchsia现在已经慢了半拍,以后很难跟上来的。
odoo是什么系统?
看到网上很多朋友都在问,Odoo究竟是个什么系统?这里老杨给大家做一下科普。
Odoo,以前叫OpenERP,是比利时Odoo S.A.公司开发的一个企业应用软件套件,开源套件包括一个企业应用快速开发平台,以及几万个企业应用插件。Odoo是世界上功能最丰富的ERP类软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开源ERP软件,是世界上安装数量最多、使用用户最多的ERP类软件。
Odoo创始于2002年,经过20年的发展,2021年十月份发布了最新的Odoo15.0版。该版本融入了几百名业务专家,几千名技术专家,几百万用户的智慧,功能完善,操作简单;
截至2021年末,Odoo全球超过1500个技术服务商(合作伙伴),为100多个国家,700多万用户提供技术服务。中国有近30家服务公司,为几千个中国企业提供Odoo技术服务;
Odoo涵盖的功能范围,包括市场营销、CRM、销售管理、零售管理、电商网站、产品研发(PLM)、项目管理、文档管理、生产管理(MRP)、车间执行管理(MES)、物联网(IoT)、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仓库条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零代码开发等丰富功能。
Odoo在世界上获得过很多大奖,包括Info World杂志的“Bossies (Best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awards) 世界最佳开源软件大奖”,“Deloitte Technology Fast50 Benelux”德勤快公司50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