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在那个世外桃源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作者是谁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在那个世外桃源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对于田园生活,我们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即便不能实现归隐山林的愿望,我们也会想方设法将诗画的田园搬到城市之中。如果没有陶渊明富有诗意的描绘,我们心中的田园还会像今天这样美得动人心弦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南山的山脚下,陶渊明种下一片豆子,但是他种田的技术显然还是有一些蹩脚。野草长得茂盛,豆苗儿却很稀少,每天天不亮就要到田里清除杂草,直到月亮升起来,才披着满身的露水回家。坚持下去需要莫大的勇气,他只是希望能够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很难想象,当疲惫的诗人放下锄头拿起笔,心中还能萌发出那样动人的诗意。
公元408年,陶渊明44岁,也是他归隐田园的第四年。一场出乎意料的大火,将他的方宅和草屋烧得一干二净,原本还算衣食无忧的一家人,只能寄居在渔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生活。陶渊明辞官前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今空空的米缸,辘辘的饥肠,却逼着他要出门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苏轼在被贬黄州后,曾躬耕于东坡。他便常常将那里比作是陶渊明的田园,东坡先生毫不掩饰对偶像的崇拜之情,他甚至这样写到: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原来那位文坛巨匠,也曾在人生困惑时,手捧陶诗怦然心动。在他心中李白、杜甫,包括他自己,无论走过多少名山大川,写尽了悲欢离合,也只是接近了陶诗的境界而已。
陶渊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庐山附近度过的,但他几乎从未写过那些名山大川。近千年来,诗人描写的房前屋后的那些朴素的文字,却成了后世人们审美的至高境界。可惜的是,陶渊明在自己的时代里,还不曾遇到这些为他胸中诗意、一见倾心的朋友,他只是时常对着自己的身影干杯,很快便醉了,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供自己取乐。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那是一个饮酒成风的年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们聚在一起,把酒喝得惊天动地。陶渊明则与他们不同,他乐于自斟自饮,有时也会请来亲朋到自己家里畅饮一番,但作为主人,却常常自己先醉了,之后便直接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当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宽大的布衣,陶公归隐的日子里,一个个朝廷在变更,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个皇帝,滚滚红尘的厮杀,在陶渊明看来,也许都不如窗前一阵蒙蒙的时雨,一簇霭霭的停云。偶尔还有人送来好酒劝他做官,仍旧被他拒绝了。他心中的理想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一直想住到南村去,不是因为那里宅子风水好,而是因为那里有许多朴素的人,希望和他们度过日日夜夜。住房不一定宽广,有凳子坐,有床睡就可以了。邻居们常常来串门,聊起来总有说不完的话,写或者读到什么有趣的文章,大家一起欣赏,不明白的地方就相互启发,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虽然陶渊明在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从未衰退,但却也不得不为自己选择的道路付出代价。其中之一便是很难在清贫的生活之余,给予孩子们以士族门第的教育。在一首名叫《责子》的诗中,他就像古往今来每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忍不住把五个儿子一一数说,那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就好像我们的一位老邻居。
而事实上,陶渊明并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教导。在自己年过五十,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他给五个儿子写下一封书信。信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要怀着高尚的生活理想生活下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公元420年,手握重权的刘裕废掉了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至此,两晋时代结束,中国历史打开了南北朝的大门。消息传到了南村,57岁的陶渊明在毛舍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他提起笔,写下了那首《桃花源诗》,并为这首诗作写下了长长的序言:
“一位渔人偶然间发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篡位,没有门第,民风淳朴,闲适富足。可是当渔人离开,再次想要找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他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到过桃花源,又或者只是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
陶渊明深情地描绘着桃花源,但他穷尽一生也没能真正找到那个安乐祥和的净土,所以只能以纸笔,在残酷的现实里为世人编织出一个美丽的乌托邦。
公元427年,陶渊明63岁了,他准备告别人世,亲手为自己写下一篇祭文:
“从我降生人间开始,就有着贫困的命运,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生活。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儿可干,无论是捧起书本儿,还是弹琴歌唱,我都觉得快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劳作,不遗余力,听从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平静的度过我的一生。”
高大的松树下,一人微胖长髯、葛巾、宽袍,衣带飘然。他左手执杖,右手把菊,风气高逸的神态,在人们心中静静保持了千年。但真正的陶渊明,似乎从来都不是画里这位飘然超绝的隐士。
他在乱世里壮怀激烈,为夫为父,从未脱离自己的家庭。他奔走官场,他躬耕陇亩,想方设法让家人维持生活。他爱诗、爱酒、爱家人。他用一生的行动告诉人们,该如何找到通往宁静生活的道路。就像是一棵树,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积攒力量。正是这种永恒纯真的天性,守护着人们心中最独特的一方净土。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辛弃疾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作者是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
《饮酒 其五》全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就是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在那个世外桃源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