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有怎样的习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九种习俗,九种祝愿
- 2、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有怎样的习俗
1、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九种习俗,九种祝愿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
在农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望月(满月)。
而元宵节是一年的初望,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其中寄托着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
在这一天,人们外出赏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街市一派热闹繁华。
0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虽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汤圆)。
祝愿一年团团圆圆,鹭港美满。
02、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灯节。
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
灯,和佛家有关。
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显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们张灯供佛祖,意思是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03、猜灯谜
除了放花灯,还有猜灯谜。
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
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
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4、舞狮子
舞狮习俗源于三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元宵节和除夕不同,除夕安静守岁,元宵则突出一个“闹”字。
在过去,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在这天,人们不用顾忌,在户外扎堆狂欢。
第二天之后,一切又归于平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人性需要平淡,也需要紧张,适度的狂欢也不是什么坏事。
05、逐鼠
逐鼠是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
古代人家家户户养蚕,老鼠经常在夜里把蚕吃掉。
于是人们在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这样它们一年都不会吃蚕了。
逐鼠如今已经演变为祭祀,寄托的是人们丰收的希望。
06、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也叫“送灯”。
在过去农耕社会中,多子才能多福。
因为“灯”与“丁”相近。
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
在农业社会中,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
07、迎紫姑
在古代传说中,紫姑是一个善良而贫穷的姑娘,在正月十五穷困而死。
为了表达对她的同情和怀念,人们便在这天,祭祀紫姑。
这是中国古人的忠厚,也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善良。
0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
元宵节妇女相继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古代女子很难有出门的机会,元宵节是她们少有的可以游玩的机会。
她们身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散步,直到夜半方回。
09、偷菜
古诗云:“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古代的元宵节,还是情人节。
青年女子在这天可以自由出门,只要是遇到自己中意的男子,可以私定终身。
很多人未婚女子还会借看灯之际,去人家地里偷取蔬菜,以此祝愿自己,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2、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有怎样的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
在农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望月(满月)。
而元宵节是一年的初望,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其中寄托着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
在这一天,人们外出赏月、燃放烟火、猜灯谜、吃元宵,街市一派热闹繁华。
吃元宵
01
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
元宵是“滚”的,汤圆是“包”的。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碗里汤圆。
元宵吃起来美味可口,其外形浑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吉祥。
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满月,人们吃着圆滚滚的汤圆,祈愿一年的幸福美满。
闹花灯
02
在过去,因为没有电灯,一到晚上就实行“宵禁”。
大街上空无一人,大家都呆在家里。
但是唯有元宵节例外。
元宵节前后三天或五天,皇帝下令燃灯,点亮整个街道。
人们也纷纷出门,赏灯游玩、寻觅良人。
最初的时候,燃灯是为了今年佛祖的诞辰。
所以花灯又有点亮心灯,驱除烦恼的祝愿。
猜灯谜
03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
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
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欢迎,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舞狮子
04
相传,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舞狮子也随之传入。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威严、勇猛。
古人将它当作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平安。
人们在元宵节及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希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逐鼠
05
过去人们养蚕缫丝,织布做衣。
蚕宝宝是非常重要的财富,但是夜里经常会有老鼠把蚕偷吃掉。
人们便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熬上一大锅粥,盖上一层肉,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
把老鼠喂饱了,老鼠自然也就不吃粥了。
后来,逐鼠逐渐演变为祭祀,寄托着农人丰收的希望。
送孩儿灯
06
送孩儿灯称送灯,也称送花灯。
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意味着“送子”。
送的对象是新嫁的女儿,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
在古代社会,人口是一个家族重要的劳力,所以送子就等于送福。
如女儿怀孕,则除送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07
传说紫姑是一个善良而贫穷的姑娘,在正月十五穷困而死。
为了表达对她的同情和怀念,人们便在这天祭祀紫姑。
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在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跟她说着贴心话,安慰她。
这是中国古人的忠厚,也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善良。
走百病
08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女人在正月十五、十六,盛装出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古代女子很难有出门的机会,元宵节是她们少有的可以游玩的机会。
她们扶老携幼,提着花灯,在河边桥上游走,远远望去,煞是壮观。
偷菜
09
古诗云:“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古代的元宵节,还是情人节。
元宵节这天,姑娘们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
只能偷外家的异性,不能偷本家的同性。
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也不责怪。
偷来的菜做成白菜,据说谁吃得最多,谁就能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本文关键词:春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元宵节的习俗。这就是关于《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元宵节有怎样的习俗(元宵节:九种习俗,九种祝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