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关于【西游中唐僧的背景】,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揭秘唐僧的强大背景
  • 2、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人物介绍之唐僧

1、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揭秘唐僧的强大背景

我一直疑惑:为什么唐僧一个凡间和尚取个佛经,怎么就惊动了神、魔、佛等等天地各界?得道高僧那么多,为什么观音菩萨偏偏选择了他?看过《西游记》之后,豁然开朗啊。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原来,这场取经的大工程就是由如来策划、观音监管实施的啊

一天如来坐禅讲经之后,对众神佛说:四大洲各方的善恶,参差不齐。东胜瀛洲的人,尊敬天地,心平气和;北巨芦洲的人,虽好杀生,却只是为了糊口,并没有多作恶;西牛贺州的人,不贪不杀,修身养性,人人长寿;只有那南赡部洲的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我这里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向善。我想要送到东土,可是那里的人愚钝不听教化、不识我佛门要旨(意思就是那里的人不信佛),我想找一有法力的人去东土找一个信徒,让他历经千山万水,来我这里求取真经,带到东土,劝化众生。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于是观音自荐,请求前去。如来给了观音一套袈裟、一根锡杖,还有“金紧禁”三个箍儿并传授了使用咒语,令其点化几个有本事的妖魔给那取经人做徒弟,并勘察取经沿途的道路。于是观音先去了玉真观知会金顶大仙;又过流沙河,点化沙悟净;又经福陵山劝化猪八戒;又到玉帝那儿求情,救下白龙马;又去五行山劝化悟空。

最后观音来到东土大唐,寻访许久,看到“水陆大会”的法师坛主是江流儿(玄奘)。菩萨一眼认出这是如来座前弟子“金蝉子”转世,还是他引送投胎的。于是菩萨就把袈裟锡杖给了这江流儿。令其西天取经。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书上讲,金蝉子是因为不专心听将佛,被贬凡尘的。其外公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父亲陈光蕊是状元,官拜大学士。其生下来就遇险,落到江里,随波逐流,被迁安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儿,并抚养成人,到十八岁才认祖归宗。

所以唐僧本姓陈,法号陈玄奘,唐姓是唐太宗赐予他的国姓。可见唐僧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背景都超级强大。怪不得取经这一路,搞得轰轰烈烈、六界皆知。

2、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人物介绍之唐僧

世上若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唐僧前世是金蝉子,金蝉子并非天生就是和尚,而是半路出家的,在出家前有过一段真挚的爱情。后来在如来的点化下,金蝉子皈依了佛门,成为如来的第二弟子金蝉长老。

金蝉子与情侣诀别后投身佛门。他们之间是谁辜负了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出家后的金蝉子依然为情所困,在灵山上“无心听佛讲”,后被如来贬于东土,经十世轮回后成为唐僧。

三百年后,物是人非。唐僧与前世情侣“意外”重逢,金蝉子的灵魂被唤醒,唐僧在昏睡中煎熬了三天,醒来后一度产生放弃取经的念头。如来亲自布局,帮助唐僧斩断情缘。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唐僧的身世非常凄惨。出生前,父亲被强盗所杀,母亲被霸占。唐僧出生一个月后,被抛入江中,顺水飘到金山寺,被寺里的和尚收留。唐僧是在寺院里长大的,被称为江流儿和尚。

如来启动了取经计划,观音领如来佛旨去东土大唐寻找一个高僧,来完成取经任务。书中说道:佛子还来归来愿,金蝉长老裹栴檀。如来要迎回他们的佛子金蝉长老。


虽然内定取经人是金蝉子,而且还给他预定了“旃檀功德佛”,但是如来没有指明取经人一定是金蝉子。金蝉子要获得取经人的资格,同样要靠自己的能力。

观音到达长安时,寻找取经人而不是寻找金蝉子。原文第12回,如下: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

观音一眼就认出了法师坛主是江流儿和尚,进而确定他是金蝉子。观音非常高兴,金蝉子符合取经僧的条件——大唐高僧。

这也说明唐僧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在观音的秘密监护下,以确保唐僧能够成长为一代高僧。唐僧长相和金蝉子不一样,观音是通过确定唐僧是江流儿和尚后,才确定他是金蝉子的转世。

金蝉子经过十世轮回,早已面目全非,金蝉子的灵魂藏在唐僧的记忆深处。

观音在确定了开坛主讲的法师是金蝉子后,便启动了她的计划。她变作一个疯癫和尚,高价拍卖袈裟和禅杖,被唐王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说要把它买下来送给唐僧,观音听完后,没有要钱直接走了,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李世民把袈裟和禅杖送给了唐僧,这套袈裟完全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唐僧穿上后奉旨游街,一时间风光无限。原文如下:

即着法师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去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第七日,唐僧正在主讲小乘佛法,观音变作的和尚出场了。观音对李世民说出了大乘佛法的用途,李世民听到后非常高兴。原文如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随后观音现出真身,李世民和臣民一起跪拜。大乘佛法正是李世民所需要的,李世民决定派人去西天取经。因为得到李世民的恩赐,唐僧勇敢地站出来,踏上了取经之路。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由于肩负着取经的神圣使命,李世民钦定唐僧为“御弟圣僧”,灵山的人也都称其为圣僧。唐僧是大唐德高望重的高僧,又是圣僧,唐僧的人品不容置疑。和他的原型玄奘法师一样,唐僧受到大家的尊重。


由于受前世金蝉子的影响,唐僧依然为世俗所累。唐僧在他十八岁时,找到外公殷开山报了父母之仇,说明他受到世俗情感的影响。

因为他重感情,把取经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为报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就算面临千难万险也不放弃。

唐僧是个凡人,他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妖魔,以及美艳绝伦的女色,是普通人无法抵挡的诱惑。而且处处要充当诱饵,唐僧的艰难可想而知。

有些人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比如在比丘国中,唐僧为了保全性命,对孙悟空说出了最丢人的一句话。原著第78回,如下:

行者道:“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大家认为唐僧应该像少林寺的武僧一样:行侠仗义,视死如归才是英雄。

唐僧是一个忠诚的佛门弟子,最基本的信仰就是尊重生命。按照西游记的说法,佛门弟子的心愿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才是唐僧的目标,为什么要白白地牺牲自己的性命呢?

如果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十个孙悟空也救不了唐僧。在取经路上,盖世英雄孙悟空都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可见取经之路是多么艰难。危难时刻,很多时候唐僧需要自救才能度过难关,而唐僧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

实际上唐僧是忍辱负重,为了完成李世民的重托。活下来取到真经是他的第一目标,就像当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一样。

唐僧有自己的理念:事业高于生命,生命高于尊严。


唐僧是个孤儿,从小在寺里长大,性格上属于固执、善良甚至迂腐的人。

如白骨精先是变成十八岁的少女,接着又变成她的母亲——八十岁的老太婆;红孩儿变成的小孩只有四五斤重。这些都不符合常理,唐僧竟然没有怀疑。说明除了迂腐外,唐僧的知识面也比较窄,只会拜佛念经。

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

唐僧既要完成取经的任务,沿途传播佛教,还要以凡人的意志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历经千山和万水,完成个人的修行。

金蝉子历经十世,从一个眷恋世俗情感的人,转变为劝化天下苍生的一代高僧——唐僧。

唐僧既没有杀过人,也守住了贞操,帮唐王取到了真经。多少次作为诱饵面临绝境,对于一个凡人来说,还能有什么要求呢?面对女色,唐僧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留痕”,“圣僧”绝非浪得虚名。

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回到灵山,恢复了金蝉子的记忆和本领。回望数百年的历程,是爱还是恨,是悲还是喜,只有唐僧自己知道。

本文关键词:唐僧的背景有啥,唐僧的背景到底有多强,西游中唐僧的背景介绍,西游中唐僧的背景故事,唐僧背景资料。这就是关于《西游中唐僧的背景,西游记:唐僧本不姓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36422/
1
上一篇 美国宠物用品公司,高瓴资本投资美国宠物上市公司(大多数客户从去年第三、四季度开始库存消化逐步接近尾声)
下一篇 世界公认的十号球员有哪些,盘点足坛历史十大10号球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